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曾德福 沈世龙 《蛇志》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收集患者28 d的临床转归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28)。比...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收集患者28 d的临床转归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脓毒症转归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对脓毒症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存活组的CRP、PCT、IL-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及PL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单核细胞绝对值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IL-6、NLR及PLR水平是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OR=2.340、1.024、1.155、1.016,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IL-6、NLR及PLR单独预测和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AUC分别为0.685、0.765、0.737、0.674、0.851,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价值最高(P<0.05)。结论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转归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临床转归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血清OSM、Trx-1及HBP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研究
2
作者 周滟 李晓茜 汪思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抑癌蛋白M(OSM)、硫氧还蛋白-1(Trx-1)及肝素结合蛋白(HBP)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epsis-3.0脓毒症... 目的分析血清抑癌蛋白M(OSM)、硫氧还蛋白-1(Trx-1)及肝素结合蛋白(HBP)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epsis-3.0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82)和脓毒症休克组(n=38)。检测所有患者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比较2组患者及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层组间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OSM、Trx-1及HBP对脓毒症临床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清OSM及HBP水平分别为(503.68±123.54)pg/mL、(145.53±36.71)ng/mL,均高于脓毒症组[(300.12±56.26)pg/mL、(45.21±10.29)ng/mL],Trx-1水平为(3.23±1.01)ng/mL,低于脓毒症组[(6.89±2.5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升高,血清OSM及HBP水平随之升高,Trx-1水平随之降低;血清OSM、Trx-1及HBP水平在APACHEⅡ评分各分层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OSM及HB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rx-1水平呈负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OSM及HBP水平分别为(600.23±156.86)pg/mL、(168.42±52.31)ng/mL,均高于存活组[(180.16±28.79)pg/mL、(25.09±7.15)ng/mL],Trx-1水平为(1.89±0.52)ng/mL,低于存活组[(10.45±3.8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OSM、Trx-1联合HBP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大于单项指标OSM的0.630、Trx-1的0.686和HBP的0.606(P<0.05)。结论血清OSM、Trx-1及HBP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可以提高对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质类 急性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脓毒症 抑癌蛋白M 肝素结合蛋白 严重程度 临床转归
下载PDF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CXCL8、CXCL12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
3
作者 闫晓燕 司鑫 +2 位作者 权艳华 焦东菊 翟淑芬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患儿血清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CXCL12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08/2023-05月作者...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患儿血清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CXCL12与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08/2023-05月作者医院收治并给予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院时临床转归结局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103)。比较两组PPHN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8、CXCL12对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水平升高、血清CXCL12水平升高、早产、出生时Apgar评分0~3分、合并并发症是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吸入一氧化氮早期反应则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CXCL12联合检测对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PPHN患儿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8,大于血清CXCL8、CXCL12单独检测(AUC分别为0.762、0.714)。结论PPHN患儿血清CXCL8、CXCL12水平升高与接受一氧化氮治疗的不良临床转归有关,且CXCL8、CXCL12水平升高是PPHN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CXCL8、CXCL12联合检测对接受一氧化氮治疗PPHN患儿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 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临床转归
下载PDF
分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影响效果
4
作者 贾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77-0180,共4页
探讨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对此类病患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护患关系等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特定时间区间内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MI患者(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研究时间区... 探讨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对此类病患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护患关系等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以特定时间区间内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MI患者(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研究时间区间选取为2022年10月-2023年11月;(2)随机分组方法选择信封法;(3)每组AMI患者例数均为33例;(4)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5)研究组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6)记录各组急救效率、临床转归、急救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并将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急救效率方面研究组更优,即该组接诊至首次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接诊至疾病确诊时间、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少(组间比较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90.91%)高于对照组(69.70%),研究组急救成功患者中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更低,其中研究组为10.00%、对照组为34.78%(组间对比P<0.05);两组对对急救护理满意率评价情况(研究组为87.88%、对照组为48.48%)组间对比P<0.05。结论 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AMI患者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其急救效率、获得理想的临床转归效果及维持良好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 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急救护理满意率
下载PDF
TLR10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α治疗临床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敬静 常彩芳 +4 位作者 陈宇 韩永平 刘金禄 周小英 白雪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TLR10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临床归转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HBeAg阳性CHB患者,均予以PEG-IFNα进行治疗,6个月后根据HBeAg、HBeAb情... 目的:探讨分析TLR10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临床归转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HBeAg阳性CHB患者,均予以PEG-IFNα进行治疗,6个月后根据HBeAg、HBeAb情况将患者分为应答组44例和非应答组48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测定TLR10基因多态性点位(RS10004195位点和RS11096957位点),分析其不同点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进而探讨TLR10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TLR10基因RS10004195位点基因型中,应答组AA+AT型基因分布频率为77.27%显著高于非应答组的52.08%,A等位基因频率65.91%显著高于非应答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10基因RS11096957位点基因型中,应答组AC+AA型基因分布频率为70.45%,与非应答组的6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61.36%显著高于非应答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10基因RS10004195位点中,A型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和RS11096957位点中A等位基因频率是HBeAg阳性CHB患者PEG-IFNα治疗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TLR10基因RS10004195位点A型基因携带、A等位基因频率,RS1109695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是HBeAg阳性CHB患者PEG-IFNα治疗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B患者治疗应答反应具有较好评估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10 基因多态性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PEG-IFNα治疗 临床转归
下载PDF
CRP、NLR、PLT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前低氧血症的关系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陈勇 廖成全 +3 位作者 姚世源 夏子怡 钟涛 何伟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5期2841-2844,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病人术前低氧血症的关系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7例AAD病人,根据是否发生术前低氧血症...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病人术前低氧血症的关系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7例AAD病人,根据是否发生术前低氧血症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CRP、NLR、PLT,对所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发生组吸烟史病人多于未发生组,CRP、NLR高于未发生组,PLT低于未发生组(P<0.001);吸烟史、CRP、NLR、PLT均与术前低氧血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病人CRP、NLR高于存活组病人,PLT低于存活组病人(P<0.001);CRP、NLR、PLT预测临床不良转归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707,0.759,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15;CRP、NLR高水平组生存率低于低水平组,PLT高水平组生存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CRP、NLR、PLT均与AAD术前低氧血症及病人临床转归有关,3项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临床转归的一种可靠方案,为临床早期精准干预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 术前低氧血症 临床转归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及VWF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临床转归的关系
7
作者 宋伟伟 刘景峰 +2 位作者 段丽娟 张琳琳 袁雪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169-1172,1177,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子(CD147)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诊治的102例TIA患者作为实验组,根...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子(CD147)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诊治的102例TIA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卒中风险系数ABCD3⁃I评分表将TIA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根据TIA患者发病72 h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发生脑梗死)、无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另选取9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危险程度TIA患者、不同早期临床转归TIA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及VWF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该些指标与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CD147、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危险程度TIA患者CD3^(+)、CD4^(+)、CD4^(+)/CD8^(+)呈现: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CD8^(+)、CD147、VWF水平呈现: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IA患者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CD8^(+)、CD147、VWF水平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与CD8^(+)、CD147、VWF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及VWF水平与TIA患者早期临床转归有明显的关联,可作为TIA患者是否会发生脑梗死的重要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147 VW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早期临床转归
下载PDF
IL-13、IL-4、ADRβ2、FcεRI-β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反复喘息发作疗效及临床转归的关系
8
作者 王莲 赵腾飞 牛四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4(IL-4)、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β2)、免疫球蛋白E高亲和力受体β链(FcεRI-β)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反复喘息发作的疗效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发作患...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4(IL-4)、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β2)、免疫球蛋白E高亲和力受体β链(FcεRI-β)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反复喘息发作的疗效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计IL-13 rs20541、IL-4 rs2243250、ADRβ2 R16G、FcεRI-βE237G位点的引物,检测IL-13、IL-4、ADRβ2、FcεRI-β基因多态性,分析各基因位点SNP与患儿疗效及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IL13 rs20541野生型AA和杂合型GA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纯合型GG(P<0.01);ADRβ2 R16G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基因型GG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基因型AA、AG(P<0.05);FcεRI-βE237G治疗有效率比较AA>AG>GG(P<0.05)。IL-13 rs20541野生型AA和杂合型GA发生持续性哮喘的概率低于纯合型GG(P<0.05);ADRβ2 R16G不同基因型间的疾病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因型GG发生持续性哮喘的概率显著低于基因型AA、AG(P<0.05);FcεRI-βE237G发生持续性哮喘的概率GG>AA>AG(P<0.05)。结论IL-13、ADRβ2、FcεRI-βSNP与反复喘息发作患儿的疗效及临床转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喘息发作 基因多态性 疗效 临床转归
下载PDF
血清SIRT1、GLP-2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卢丽娜 郭慧丽 庞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UC患者(UC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59)与缓解期组(n=...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UC患者(UC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59)与缓解期组(n=29),根据预后结果将患者分为好转组(n=61)与未好转组(n=27);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IRT1、GLP-2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SIRT1、GLP-2对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血清SIRT1、GLP-2水平均降低(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SIRT1、GLP-2水平低于缓解期组(P<0.05),且活动期组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清SIRT1、GLP-2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好转组比较,未好转组血清SIRT1、GLP-2水平均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SIRT1、GLP-2水平降低是UC患者治疗后未好转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RT1、GLP-2水平预测UC患者治疗后未好转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0.713,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32,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SIRT1、GLP-2表达降低与UC患者疾病活动度及病情程度相关,并对患者临床转归有较高预测能力,二者可作为UC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胰高血糖素样肽2 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转归
下载PDF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AMI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秋洁 王艳如 朱磊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对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某市立医院急诊科接诊的200例AMI患者,根据急诊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予以分组,各组100例,对照组接诊AMI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 目的:对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某市立医院急诊科接诊的200例AMI患者,根据急诊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予以分组,各组100例,对照组接诊AMI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接诊AMI患者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分析不同患者急诊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急诊急救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急诊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可明显缩短急诊急救指标,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服务质量
下载PDF
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早产儿并发症、临床转归的差异
11
作者 周伟 尹晓光 杨蓉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1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水平早产儿并发症、临床转归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196例,按照出生24h内血清25(OH)D_(3)水平将196例早产儿分为对...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水平早产儿并发症、临床转归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196例,按照出生24h内血清25(OH)D_(3)水平将196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25(OH)D_(3)水平≥75nmol/L,102例]与研究组[25(OH)D_(3)水平<75nmol/L,94例]。比较分析两组母婴相关因素、早产儿治疗情况、临床转归、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血清25(OH)D_(3)水平与早产儿并发症间的关系。结果两组使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剖宫产、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产前促胎肺成熟、母亲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及早产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无创间歇正压通气使用率、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使用率、吸氧率、院内死亡率、转诊率、出院时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出生24h内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25(OH)D_(3)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_(3)低水平可显著增加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且其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可延长早产儿的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血清 25-羟维生素D_(3) 并发症 临床转归 呼吸支持治疗
下载PDF
血清Endocan、sIL-2R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及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王贵霞 刘加强 +1 位作者 公超 张玉亮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6期813-819,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1例PDAP患者(PDAP组)... 目的分析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1例PDAP患者(PDAP组)和121例正常腹膜透析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Endocan、sIL-2R及炎症标志物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Endocan、sIL-2R与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根据PDAP患者临床转归情况分为治愈组和治疗失败组,收集PDAP患者的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AP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ndocan、sIL-2R对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PDAP组血清Endocan、sIL-2R、白细胞介素(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DAP组患者血清Endocan、sIL-2R与IL-1β、IL-6、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121例患者中82例(67.77%)治愈,39例(32.23%)治疗失败。治疗失败组透析龄、出现症状至治疗时间、血白细胞计数(WBC)、IL-1β、IL-6、hs-CRP、Endocan、sIL-2R高于治愈组,血白蛋白、血钾、透析液白细胞低于治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症状至治疗时间较长、血清Endocan、sIL-2R水平升高是导致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白蛋白升高则是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β、IL-6、hs-CRP、Endocan、sIL-2R单独应用时预测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分别为0.694(0.604~0.775)、0.654(0.562~0.738)、0.685(0.595~0.767)、0.779(0.694~0.849)、0.720(0.631~0.797),血清Endocan、sIL-2R预测效能较IL-1β、IL-6、hs-CRP有所提升。血清Endocan、sIL-2R联合应用(LogP模式)时预测PDAP患者治疗失败的AUC(0.95CI)为0.849(0.773~0.908)。结论血清Endocan、sIL-2R水平升高的PDAP患者其治疗失败风险较高,且二者联合检测可预测PDAP患者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炎症 临床转归
下载PDF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急救效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效果研究
13
作者 陈悦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20期0147-0149,共3页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2月~2021年0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急救治疗的不同模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2月~2021年0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急救治疗的不同模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接受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急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急救时间较短、抢救成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的心血管意外事件数量较少、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院应当基于系统论原理,将各种抢救、治疗、介入措施整合成为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临床转归
下载PDF
重型肝炎的临床转归与诊断分型的再认识 被引量:17
14
作者 彭劼 李福山 +2 位作者 侯金林 章廉 骆抗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5,21,共3页
通过317例重型肝炎的临床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更合适的分型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病案,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3.9%。重型肝炎多发生于男性,占89.0%;多发生于20~60岁患者,占80.1%。重... 通过317例重型肝炎的临床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更合适的分型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病案,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3.9%。重型肝炎多发生于男性,占89.0%;多发生于20~60岁患者,占80.1%。重型肝炎各临床表型预后无性别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的预后较其它年龄组差,但无统计学差异。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中,分别有5.6%和19.9%病例既无脑病亦无腹水,非脑病型预后明显优于脑病型。现行的腹水型、脑病型分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建议将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分成脑病型和非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的再认识,可望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临床转归 分型 诊断 预后 脑病型 非脑病型
下载PDF
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与临床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常颖 张晴 +1 位作者 范锐心 黄娟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3,77,共4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析临床营养支持对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首次住院病人526例,应用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发生率,并跟踪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析临床营养支持对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首次住院病人526例,应用NRS 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发生率,并跟踪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比较营养支持对病人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和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526例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6.58%,且年龄越大,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P=0.002)。NRS 2002≥3分的245例病人中,营养支持率仅59.6%,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应用比例为8.7∶1。给予营养支持的病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无营养支持组(P=0.033),平均住院时间亦短于无营养支持组(P=0.041)。结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逐步提高肿瘤治疗中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的应用率,以改善病人的临床转归,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营养支持 临床转归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停药复发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6
作者 袁婧 张长江 +1 位作者 朱研 王小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的临床特征、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西南医院感染病科HBV感染相关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符合以下入组条件:年龄18—65岁、既往服用核苷(酸)...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的临床特征、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西南医院感染病科HBV感染相关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符合以下入组条件:年龄18—65岁、既往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时间≥6个月、各种原因停药后病情再次发作的入院患者。观察停药复发住院患者的好转、恶化率,既往抗病毒疗程、停药至病情发作时间、病情发作至入院时间,检测入院后的血清学、生化学、病毒学等指标,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非参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98%为自行停药。好转率82.2%(125/152),恶化率17.8%(恶化出院25例,死亡2例)。17.8%患者发生肝病相关的并发症。69.1%患者在服用核苷(酸)类似物1—3年后停药,停药后病情再次发作的中位时间为6(1—96)个月,74.3%患者在停药后1年内复发。入院后ALT均呈下降趋势,TBIL和PT在各组呈平行改变,好转组呈现两种模式:一种是两者稳定后下降,另一种是两者进行性下降;恶化/死亡组仅呈现一种模式:两者进行性升高。分析显示人院即诊断重型肝炎、停药至病情发作时间越短、复发时TBIL及胛值越高患者的临床转归越差(P〈0.05),既往服用核苷(酸)类似物种类、HBeAg状态及反弹HBVDNA水平对患者的临床转归未见影响(P〉0.05)。结论乙肝相关肝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的住院患者中近1/5病情恶化或死亡出院,TBIL与PT的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可预测其临床转归,停药至病情复发时间越早临床转归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似物 停药 复发 临床转归
原文传递
甲亢131碘治疗后早发甲减患者临床转归的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王峰 马友凤 +3 位作者 周梅 黄鹏 黄丽芬 陆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320-322,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碘(131I)治疗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转归。方法:随机收集甲亢131I治疗后100例早发甲减患者,通过3年时间治疗及分阶段随访,观察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甲亢131I治疗后100例早发甲...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碘(131I)治疗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转归。方法:随机收集甲亢131I治疗后100例早发甲减患者,通过3年时间治疗及分阶段随访,观察患者临床转归情况。结果:甲亢131I治疗后100例早发甲减患者,随访至3年时,91例为永久性甲减,需长期甲减替代治疗;7例甲状腺功能趋于正常;2例转归为甲亢,需继续进行甲亢治疗。结论:甲亢131I治疗后早发甲减患者大部分转归为永久性甲减患者,少数甲状腺功能趋于正常,极个别转归为甲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131碘治疗 早发甲减 临床转归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与^(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文 梁军 +2 位作者 赵腾 李娇 林岩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常伴淋巴结转移,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metastatic rate,LR,即转移淋巴结数/切除淋巴结总数)与经^(131)I清甲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常伴淋巴结转移,该研究旨在探讨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metastatic rate,LR,即转移淋巴结数/切除淋巴结总数)与经^(131)I清甲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随访PTC患者143例,根据LR将其分为Ⅰ组(0~10%,n=22)、Ⅱ组(10%~25%,n=51)、Ⅲ组(25%~50%,n=52)和Ⅳ组(>50%,n=18),经过^(131)I清甲治疗后20.7个月的中位随访,根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的治疗反应将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不确切(indeterminate response,IDR)和反应欠佳[血清学反映欠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影像学反应欠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4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临床转归;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LR在预测ER的价值及最佳界值点,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评估LR是否可以作为预测ER的独立因素。结果:4组患者的性别、肿瘤T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年龄显著高于其他3组(F=6.114,P=0.001)。随LR增高,临床转归达到ER者呈下降趋势,同时BIR及SIR者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Ⅳ组的治疗反应ER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27.8%),而更易呈现为BIR(27.8%)和SIR(11.1%)(H=18.816,P=0.000)。LR可以作为预测ER的独立因素(OR=10.011,P=0.000),当其为52.27%时对预测ER具有较高特异性(95.09%),ROC曲线下面积为0.668(P=0.002)。结论:随LR增高患者^(131)I清甲治疗后更易出现较差的临床转归,LR为52.27%的界值点可作为预测临床转归的独立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率 131I治疗 临床转归
下载PDF
胶囊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转归115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顾静莉 戈之铮 +3 位作者 高云杰 陈海英 胡运彪 萧树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3871-3876,共6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可靠性及根据其诊断结果指导疾病,临床转归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05/2005-06间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连续至本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9例,通过就诊记录、电话追踪和门急诊随访等分析...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可靠性及根据其诊断结果指导疾病,临床转归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05/2005-06间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连续至本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9例,通过就诊记录、电话追踪和门急诊随访等分析胶囊内镜诊断结果的临床符合情况、根据该诊断指导干预措施的结果、患者再出血及再检查等情况.结果:胶囊内镜对OGIB的病变检出率为89.9%,平均随访时间为18.4(6-41)mo,63例(63.6%)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得以验证,病变检出率在验证前后无显著差异(P=0.36),最终确诊率达90.5%(57/63).根据胶囊内镜诊断结果指导的特异性治疗率为50.5%(50/99),总成功率为82%(41/50),且经胶囊内镜诊断结果指导的对小肠阳性病变的有效干预率显著高于可疑阳性病变(P=0.01).结论: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准确性高,能有效指导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并能较大程度地影响这些疾病,特别是溃疡、肿瘤及血管发育不良所致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诊断 临床转归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黄继征 霞明 +2 位作者 龚传明 程建国 文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转归的影响,为临床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予以加贝酯治疗,而治疗组(55例)...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转归的影响,为临床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予以加贝酯治疗,而治疗组(55例)给以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治疗组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转为外科治疗率、死亡率方面,治疗组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SAP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长抑素 加贝酯 临床转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