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4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1
作者 鹿敏 潘春香 +2 位作者 胡祥坤 孙如坤 王艳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23-826,共4页
目的研究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治疗的效果及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生存时间以及治疗后18个月的生存率。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治疗的效果及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生存时间以及治疗后18个月的生存率。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5.56%,患者于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4%、57.78%。随访结束,6个月生存率为66.67%,12个月生存率为33.33%,18个月生存率为17.78%。单因素分析发现,临床预后与患者年龄、功能状态(PS)评分、吸烟习惯、体重下降幅度、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有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吸烟、PS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而患者的临床预后与体重、吸烟、PS评分以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期 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临床疗效 临床预后 因素分析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指标表达与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喻露 兰智新 +1 位作者 周与华 梅道菊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40-646,共7页
目的:分析铁死亡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SAP患者。在住院后第1、3和7天获得血清SF水平,并根据第1天血清SF水平是否大于275ng... 目的:分析铁死亡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SAP患者。在住院后第1、3和7天获得血清SF水平,并根据第1天血清SF水平是否大于275ng/mL将患者人群分为两组:SF水平升高组(n=36)和SF水平正常组(n=40)。分析SF水平与CRP水平、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SAP患者的能力。结果:与SF水平正常组相比,SF水平升高组第1、7天A-PACHEⅡ评分、第7天CTSI评分、第1、3、7天SF水平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第1天SF水平与第1、7天APACHEⅡ评分,第1、7天CTSI评分和第7天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236、0.495、0.269、0.582、0.362,均P<0.05)。在Cox生存分析中,病因、第1天SF水平、第7天CTSI评分、持续性器官衰竭是与SAP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SF水平对SAP患者的死亡具有最高预测能力(AUC=0.851),显著高于同期的APACHEⅡ评分(AUC=0.630)和CTSI评分(AUC=0.693)。结论:早期SF水平升高与SAP不良预后有关,并可作为患者死亡的潜在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重症胰腺炎 临床预后 铁死亡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行脊柱开放性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余露 钱旭雯 +3 位作者 李国艳 汤雯倩 李春黇 刘国凯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内关二穴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脊柱开放性手术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脊柱开放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合谷、内关二穴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脊柱开放性手术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脊柱开放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组(实验组),每组32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直至手术结束时选择合谷穴、内关穴与神经刺激仪连接,给予电刺激。对照组在合谷和内关两穴贴电极片并与神经刺激仪连接,但不给予电刺激,其余治疗同实验组。观察术后7 d谵妄(POD)的发生率,在排除POD的情况下30 d内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NR)的发生率,在麻醉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置入椎弓根钉时、术毕时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的变化,以及30 d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实验组BIS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0 d内的DN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内呕吐例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与静脉全身麻醉结合用于老年人脊柱开放性手术可降低PND的发生率及术后呕吐发生率,加快苏醒,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 老年脊柱开放手术 临床预后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部位、体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梁菲菲 孙子慧 包曼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0~70岁)急性岛叶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梗死体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1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及全科医学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岛叶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的脑梗死部位均运用核磁共振成像(m... 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0~70岁)急性岛叶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梗死体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1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及全科医学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岛叶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的脑梗死部位均运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筛查并明确,按Pullicino公式计算其脑梗死体积。根据脑梗死体积大小分组,脑梗死体积<3 cm^(3)组(A组)61例,脑梗死体积≥3 cm^(3)组(B组)39例,利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odifed rankin scale,mRS)、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别评估所有受试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状态进行综合评估。用秩和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NIHSS、MoCA、mRS、ADL、MMSE评分与梗死部位、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组内比较,A、B组入院时NIHSS、mRS评分依次高于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时,MoCA、ADL、MMSE评分及TST剩余值依次低于出院时(P<0.05)。组间比较,A组入院时、出院期(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B组,MoCA、ADL、MMSE评分及TST剩余值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梗死部位(基底核、皮质、脑干、小脑、丘脑、混合病变)的TST剩余值均高于B组(P<0.05)。急性岛叶梗死患者的TST剩余值、NIHSS评分、mRA评分与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rs=-0.358、-0.425、-5.06,P=0.003、0.06、0.09),MoCA、ADL、MMSE评分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s=0.547、0.614、0.548,P均<0.001)。结论老年急性岛叶梗死患者的脑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功能恢复呈负相关,与认知、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状态呈正相关,其中脑梗死体积与肢体运动功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岛叶梗死 梗死部位 临床预后 梗死体积
下载PDF
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武粟 王仁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我院8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非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我院8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非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SCT定量参数,分析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MSCT定量参数,分析MSCT定量参数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相较于增强前平扫CT值,两组增强后CT值均有升高(P<0.05);观察组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绘制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诊断的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三者诊断AUC值均在0.7以上,且联合诊断AUC值>0.9,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在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MSCT检查CT值明显较高,在骨巨细胞瘤定性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如结合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预判,可提示术后复发,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MSCT检查 定性诊断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营养预康复策略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王淑安 顾静月 +4 位作者 杨佳瑶 郭科迪 陈晓甜 董四平 徐燕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究营养预康复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接诊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依据门诊首诊时是否接受口服营养补充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预康复组(n=40)采... 目的探究营养预康复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接诊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依据门诊首诊时是否接受口服营养补充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预康复组(n=40)采用营养预康复模式,对照组(n=53)采用常规照护模式。所有患者依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进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并发症、心理状况、住院日和医疗花费指标变化。结果营养指标方面,预康复组体重丢失量低于对照组[(-1.88±0.92)kg比(-2.56±0.70)kg,P<0.01],而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康复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15.00%比35.85%,P=0.03),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预康复组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13.0(11.0,17.8)d比15.0(14.0,19.0)d,P=0.034],医疗花费亦低于对照组[5.93(4.86,6.88)万元比6.65(5.44,7.58)万元,P=0.028]。结论在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中,营养预康复模式可能有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从而帮助降低感染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预康复 老年患者 腹部肿瘤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介入机械取栓和药物保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7
作者 李天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评估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罗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静脉溶栓组(29例)和机械取栓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评估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罗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静脉溶栓组(29例)和机械取栓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的改良Rankin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7天、30天和90天的Rankin评分明显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研究发现,与静脉溶栓相比,机械取栓是一种可更有效地开通闭塞血管,降低致残、致死率的治疗手段。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器械,在闭塞的血管中直接取出血栓,可恢复血流,实现血管再通。其能够显著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这意味着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的血流供应,从而减少因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机械取栓还具有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理功能的优势,当血液供应恢复正常时,受影响脑组织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有望减少或逆转因缺血而引起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临床预后 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邓群琳 龙达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认证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效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认证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效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邵阳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行急诊PCI治疗的192例急性STEMI患者,将胸痛中心认证前(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8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胸痛中心认证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的10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关键时间节点、临床预后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双联抗血小板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及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痛中心认证显著缩短了经PCI治疗STEMI患者的血管复通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与经济负担,改善了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认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救治效率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NUSAP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分析
9
作者 王洁 王圣泳 +5 位作者 阳文芳 程若溪 吴青 彭鹏 黄杰安 覃蒙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2期1514-1518,共5页
目的 研究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Nucleolar and spindle associated protein 1,NUSAP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 利用GEPIA数据库检索NUSAP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TCGA数据库及组织芯片研究及验证NU... 目的 研究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Nucleolar and spindle associated protein 1,NUSAP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 利用GEPIA数据库检索NUSAP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TCGA数据库及组织芯片研究及验证NUSAP1在胰腺癌的临床预后分析。结果 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NUSAP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高表达NUSAP1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低表达NUSAP1的患者更短(HR=2.02,P<0.05)。在病理分级G3-G4组、残余瘤R1和R2组、胰腺癌治疗进展组中NUSAP1的表达均分别高于病理分级G1-G2组、残余瘤R0组、治疗缓解组(P<0.05)。在死亡组中,NUSAP1的表达高于存活组(P<0.05)。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NUSAP1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χ^(2)=44.10,P<0.001),NUSAP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预后越差。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USAP1的表达量、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TNM分期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USAP1的表达量、TNM分期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USAP1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胰腺癌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儿童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与临床预后:单中心回顾性数据分析
10
作者 傅玲玲 马洁 +6 位作者 魏沄沄 马静瑶 姚佳峰 张利强 王瑞欣 杨碧熙 吴润晖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TTP)是一种罕见疾病,其中儿科患者病情更重,需要预防性替代治疗以避免远期不良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单中心数据分析,了解儿童cTTP治疗及临床预后... 目的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TTP)是一种罕见疾病,其中儿科患者病情更重,需要预防性替代治疗以避免远期不良预后。本研究旨在通过单中心数据分析,了解儿童cTTP治疗及临床预后的现状,为开展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至2021年间确诊的cTTP的起病情况、治疗模式、发作频率等临床数据,通过随诊了解肾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例cTTP患儿(男1例、女6例)均婴幼儿起病(生后数小时至28月龄),ADAMTS13酶活性为零,且均为复合杂合突变,本研究中14个ADAMTS13突变类型中8个为首次报道。中位随访时间为5.2(0.6~6.9)年,末次随访中位年龄为7(3.3~14.5)岁。均应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替代治疗:2例预防治疗患儿急性发作频率分别为0.7和1.4次/年,无并发症出现;5例按需治疗患儿平均急性发作频率为3.32(1.0~6.0)次/年,其中3例出现肾损伤并发症。结论 本研究表明ADAMTS13酶活性几乎完全缺乏而导致的婴幼儿期cTTP发病病情较重。为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和预防肾、脑微血管损伤远期并发症发生,需尽早开展更有效的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婴幼儿 治疗 临床预后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
11
作者 刘伟 沙小娟 高永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3355-3358,共4页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5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5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临床预后、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7 d后2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肺炎严重性指数(PS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退热时间、血象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4/43)、28.6%(12/4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ICU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ICU重症肺炎 临床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D-二聚体、NT-proBNP水平与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罗伶俐 赖绍斌 王树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990-992,997,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PCI治疗的AMI患者300例,随访1年,记录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经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PCI治疗的AMI患者300例,随访1年,记录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检测血清DD及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MACE的相关性。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随访期间血清NTproBNP及DD水平较高(P<0.05);NT-proBNP联合DD诊断AMI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78~0.906,P<0.05),约登指数为0.489,敏感度为93.58%,特异度为83.71%;NT-proBNP联合DD诊断AMI患者发生MAC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NT-proBNP及DD单独诊断(P<0.001);NT-proBNP、DD与AMI术后发生MACE相关(P<0.05)。结论NT-proBNP及DD水平升高与经PCI治疗的AMI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监测AMI患者PCI术后NT-proBNP及DD水平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D-二聚体 NT-PROBNP 临床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PGe2、IL-17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伍星 户丹 +1 位作者 张宪华 张明丽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73-775,共3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同期收入的单纯失代偿期肝硬... 目的分析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7(IL-17)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同期收入的单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各53例。对比各组患者PGe2、IL-17水平。结果研究组PGe2、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存活组PGe2、IL-17水平低于病死组(P<0.05)。PGe2、IL-17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的敏感度、特异度以联合检测敏感度最高;PGe2、IL-17两者项联合检测AUC最高。结论PGe2、IL-17是早期判断失代偿性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二者表达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性肝硬化 感染性休克 前列腺素e2 白细胞介素17 临床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老年髓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预后与止痛药物使用率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谢志伟 李奕标 +2 位作者 蔡瑞歆 苏铠华 许晓娜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预后与止痛药物使用率的具体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100例,根据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3、6和24h疼痛情况、术后7d内患者镇痛药物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预后与止痛药物使用率的具体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100例,根据VAS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3、6和24h疼痛情况、术后7d内患者镇痛药物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者术后3、6和24h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100例患者术后3 d、7 d、10 d的补救性镇痛药物用量逐渐减少(P<0.05)。恶心3例,呕吐2例,谵妄2例,出汗2例,头晕3例,呼吸抑制1例,皮肤瘙痒2例,便秘2例,尿潴留1例,术后7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18/100)。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预后能够在合理使用止痛药物的情况下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预后 止痛药物 相关性
下载PDF
能谱CT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巍博 梁长华 +2 位作者 崔庆周 陈鹏 王准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以期为胃癌的无创评估和预测患者预后提供真实的影像学证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临床进展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一周内行能谱C... 目的探讨能谱CT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以期为胃癌的无创评估和预测患者预后提供真实的影像学证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临床进展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一周内行能谱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6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50例)、脉管生成组(42例)和非脉管生成组(4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并根据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6例)和生存组(70例);分别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之间、脉管生成组与非脉管生成组之间、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能谱CT各参数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比较能谱CT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的诊断效能以及临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脉管生成组、死亡组中动脉期碘浓度、门脉期碘浓度、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均分别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非脉管生成组、生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动脉期碘浓度、门脉期碘浓度、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单独诊断相比较,联合诊断对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以及死亡预测的诊断效能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脉管生成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而且可以有效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有助于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真实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进展期 胃癌 淋巴结转移 脉管生成 临床预后 评估价值
下载PDF
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申慧鑫 孙蔚 +3 位作者 武霄 宋海庆 陈飞 黄小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2-391,共10页
目的探讨术前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术后90 d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后90 d改... 目的探讨术前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EVT)术后90 d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接受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以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管危险因素、术前实验室检测指标、术前炎性反应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就诊流程时间、脑梗死分型及血管病变部位等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且临床意义较大的项目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V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26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152例(35.7%),预后不良组274例(64.3%)。(1)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入院收缩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NIHSS评分均较高[67(58,76)岁比62(54,70)岁,Z=-4.293;153(138,170)mmHg比143(130,160)mmHg,Z=-3.559;17(13,21)分比14(11,18)分,Z=-4.550;17(11,21)分比9(5,14)分,Z=-7.558],男性、饮酒比例均较低[60.2%(165/274)比77.0%(117/152),χ^(2)=12.265;23.4%(64/274)比37.5%(57/152),χ^(2)=9.615],糖尿病、卒中、冠心病比例均较高[33.6%(92/274)比19.7%(30/152),χ^(2)=9.163;34.3%(94/274)比20.4%(31/152),χ^(2)=9.126;28.1%(77/274)比17.1%(26/152),χ^(2)=6.449],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较低[8(7,9)分比9(8,10)分,Z=-9.13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入院舒张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急诊快测血糖、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NLR、PLR、SIRI及SII水平均较高,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6.3,9.8)mmol/L比6.9(6.0,8.4)mmol/L,Z=-2.904;7.5(6.2,10.6)mmol/L比6.5(5.3,8.3)mmol/L,Z=-5.177;7.4(5.1,9.7)×10^(9)/L比6.5(5.0,8.6)×10^(9)/L,Z=-2.012;29.2(13.0,78.1)mg/L比12.6(7.1,17.7)mg/L,Z=-3.370;1.1(0.5,2.7)mg/L比0.6(0.3,1.7)mg/L,Z=-3.582;6.5(4.0,10.5)比5.1(2.9,7.7),Z=-3.614;185.2(123.1,281.6)比153.8(103.8,217.6),Z=-3.229;2.2(1.3,3.6)比1.7(1.1,3.0),Z=-2.222;1361(758,2401)比1019(535,1746),Z=-3.265;1.1(0.8,1.6)×10^(9)/L比1.4(1.1,1.9)×10^(9)/L,Z=-3.513;0.38(0.28,0.48)×10^(9)/L比0.41(0.32,0.52)×10^(9)/L,Z=-2.334;均P<0.05];白细胞计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管再通达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的比例较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及肺炎比例均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8%(235/274)比93.4%(142/152),χ^(2)=5.627;22.6%(62/274)比2.6%(4/152),χ^(2)=29.857;54.4%(149/274)比28.3%(43/152),χ^(2)=26.881;均P<0.05];两组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流程时间及闭塞血管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卒中(OR=2.302,95%CI:1.350~3.926,P=0.002)、冠心病史(OR=1.902,95%CI:1.072~3.372,P=0.028)、入院收缩压升高(OR=1.016,95%CI:1.006~1.026,P=0.002)、入院NIHSS评分高(OR=1.048,95%CI:1.014~1.083,P=0.006)、术后并发肺炎(OR=2.330,95%CI:3.657~31.741,P<0.01)、术后并发sICH(OR=10.774,95%CI:1.141~5.897,P<0.01)、mTICI分级<2b级(OR=2.594,95%CI:1.014~1.083,P=0.023)、高NLR(OR=1.135,95%CI:1.056~1.219,P=0.001)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EVT后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SIRI是EVT后90 d预后的保护因素(OR=0.898,95%CI:0.809~0.997,P=0.045)。结论术前高NLR可能增加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EVT后90 d预后不良的风险,术前SIRI水平尚不能用于对EVT后90 d预后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有待于未来扩大样本量以及行多中心前瞻性EVT的炎性反应指标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炎症相关指标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广州地区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耐药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17
作者 何湘容 张天宇 +4 位作者 王歆雨 刘志辉 王琪 苏宁 胡锦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7-1352,共6页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不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保藏的MAC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资料齐全并确诊为MAC肺病患者的临床菌株进行16S rRNA、ITS、rpoB、hsp65多靶...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不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保藏的MAC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资料齐全并确诊为MAC肺病患者的临床菌株进行16S rRNA、ITS、rpoB、hsp65多靶位基因测序将其鉴定至种,再应用微孔板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确定其药物敏感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DR/CT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判断其临床治疗是否成功。结果(1)91株MAC临床分离菌株中胞内分枝杆菌63株(69.23%),鸟分枝杆菌21株(23.07%);(2)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存在差异(P<0.05);(3)鸟分枝杆菌肺病和胞内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66.67%vs.41.27%,χ^(2)=6.053,P<0.05)。结论广州地区MAC临床分离菌株以胞内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为主,不同MAC菌种的耐药性及临床预后存在差异;对于NTM肺病患者,应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根据上述结果制定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 鸟分枝杆菌 胞内分枝杆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早期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对脓毒症胃肠损伤的预防及临床预后的研究
18
作者 王义为 欧阳慕梅 +5 位作者 吴红琴 冷从玉 张欢 李甜甜 薄春燕 熊小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40例)和延期组(48例),所有患者均于... 目的探究早期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40例)和延期组(48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实施肠内营养,早期组入院24 h内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延期组48例出现胃肠道损伤时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T细胞亚群(CD3^(+)细胞百分比、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随访14 d死亡情况。结果早期组反流呕吐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延期组,早期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CD3^(+)细胞百分比、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高于延期组,SOFA评分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有效改善脓毒症胃肠功能,可改善机体免疫和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脓毒症 排便次数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8、血管紧张素Ⅱ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蒋丽 顾宇 段丽钦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168例,根据随访1年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28例)和存活组(140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组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168例,根据随访1年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28例)和存活组(140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相关因素对CHF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前IL-8、AngⅡ水平对CHF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评估IL-8、AngⅡ水平与CHF患者临床预后的OR值关系,采用样条函数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IL-8、AngⅡ水平与CHF患者临床预后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组患者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IL-8、AngⅡ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Hcy、cTnI、BNP、IL-8、AngⅡ水平高是CHF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8、AngⅡ对CHF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有一定价值,其中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最高(P<0.001)。IL-8≤117.965μg/L患者1年存活率高于IL-8>117.965μg/L患者,AngⅡ≤26.395 pg/ml患者1年存活率高于AngⅡ>26.395 pg/ml患者(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结果显示,IL-8、AngⅡ水平与CHF患者临床预后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与CHF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当IL-8>117.965μg/L、AngⅡ>26.395 pg/ml时,CHF患者1年内病死风险随IL-8、AngⅡ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IL-8、AngⅡ水平高是CHF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不同IL-8、AngⅡ水平CHF患者临床预后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预后 白细胞介素-8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