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1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动力效应的箱型截面钢柱火灾下屈曲温度与临界温度研究
1
作者 陈争荣 蒋彬辉 +2 位作者 尹中原 王卓琳 王莉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4-585,共12页
通过参数分析研究考虑动力效应的箱型截面钢柱火灾下的屈曲温度与临界温度。考虑转动约束刚度比、轴向约束刚度比、荷载比,建立约束钢柱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文献中的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钢柱静力分析和显式动力分析的屈曲温... 通过参数分析研究考虑动力效应的箱型截面钢柱火灾下的屈曲温度与临界温度。考虑转动约束刚度比、轴向约束刚度比、荷载比,建立约束钢柱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文献中的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约束钢柱静力分析和显式动力分析的屈曲温度几乎一致,而由静力分析得到的临界温度略小于由显式动力分析得到的临界温度,差别在30℃以内。随着转动约束刚度比的增大,屈曲温度与临界温度均上升,并且转动约束刚度比对临界温度的影响更大。随着轴向约束刚度比和荷载比的增大,约束钢柱的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均出现明显下降。基于参数分析的结果,在已有文献中关于钢柱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计算公式,提出的计算公式预测结果与本文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利用试验数据对提出的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计算公式的有效性做进一步的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钢柱的屈曲温度和临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钢柱 火灾 动力效应 屈曲温度 临界温度 计算公式
下载PDF
西安地区建筑空调供冷室内临界温度研究
2
作者 王文妍 杨柳 +2 位作者 赵胜凯 刘衍 宋冰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42-48,共7页
发展超低能耗甚至近零能耗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共识。以降低夏季空调能耗为切入点,针对无人工冷源情况下建筑室内设计温度上限的确定问题,以寒冷地区代表城市西安为例,以具有用户可调节空调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在... 发展超低能耗甚至近零能耗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共识。以降低夏季空调能耗为切入点,针对无人工冷源情况下建筑室内设计温度上限的确定问题,以寒冷地区代表城市西安为例,以具有用户可调节空调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初夏时段采用客观物理环境测试和主观调查问卷收集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空调供冷室内临界温度,即室内温度达到多少度时使用者会开启空调。选取操作温度为室内热环境参数,在综合考虑前人热舒适现场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得到西安地区建筑空调供冷室内临界温度为28.16℃,对应实测不可接受率为15%;该温度阈值可作为节能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控制目标,从而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室内热环境 人体热舒适 供冷室内临界温度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导临界温度预测
3
作者 刘城城 王炫东 +2 位作者 蔡味东 杨佳慧 苏航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85-491,共7页
过低的超导临界温度(T_(c))一直是限制超导材料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较高T_(c)的合金是超导材料发展的关键步骤。本工作以机器学习算法为工具,基于两种特征生成器和九种回归算法,建立了预测T_(c)的数据驱动模型,提高... 过低的超导临界温度(T_(c))一直是限制超导材料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较高T_(c)的合金是超导材料发展的关键步骤。本工作以机器学习算法为工具,基于两种特征生成器和九种回归算法,建立了预测T_(c)的数据驱动模型,提高了新型超导合金的研发效率。结果表明,极端随机树算法(etr)和Magpie规则的预测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在测试集上分别能达到0.88和2.21 K。为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对生成的特征通过过滤法和穷举法进行特征筛选,再结合特征的重要性排序,得到对T_(c)影响最大的三种特征分别是电负性的平均绝对偏差、平均未填充电子数和平均s层未填充电子数。以三种特征为变量,建立T_(c)的预测图谱,发现在平均s层未填充电子数为0.2~0.6,电负性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5~1.2,平均未填充电子数为0~5时,材料有着大于50 K的T_(c),为新型超导合金的成分设计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临界温度 机器学习 特征选择
下载PDF
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孟亮 刘贵权 +4 位作者 黄四齐湖南省郴州市种子公司 陈良碧 陈晓念 梁满中 周广洽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0,共3页
利用天然低温地下水串灌繁殖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S ,当水温为 18.2~ 19.0℃时 ,结实率可达 41.85 % ,随着冷灌水温升高 ,结实率下降 ,当水温为 2 0 .7~ 2 2 .0℃时 ,结实率为 4.2 5 % ,当水温升到 2 3.0℃时 ,则结实... 利用天然低温地下水串灌繁殖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S ,当水温为 18.2~ 19.0℃时 ,结实率可达 41.85 % ,随着冷灌水温升高 ,结实率下降 ,当水温为 2 0 .7~ 2 2 .0℃时 ,结实率为 4.2 5 % ,当水温升到 2 3.0℃时 ,则结实率为零 .96 5 2S与E32、马七的配组制种 ,其播始历期比培矮 6 4S长 3d ,制种产量分别比培矮 6 4S配组的高 195kg/hm2 和 2 2 5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开发应用 育性转换不育临界温度 低温生理不育 临界温度 96-5-2S
下载PDF
基于程序升温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 被引量:85
5
作者 仲晓星 王德明 尹晓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8-131,共4页
针对绝热氧化法测试临界温度周期长的不足,以缩短测试时间为切入点,建立了利用CO浓度与温度的变化求解临界温度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程序升温条件下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课题组研制的实验设备对3种不同变质程度... 针对绝热氧化法测试临界温度周期长的不足,以缩短测试时间为切入点,建立了利用CO浓度与温度的变化求解临界温度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程序升温条件下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课题组研制的实验设备对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了实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绝热条件下所得的临界温度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程序升温方法得到的煤自燃临界温度与绝热方法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且测试周期短,单个煤样测试时间不超过3.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 煤自燃 临界温度 CO浓度
下载PDF
福建枇杷低温害临界温度和综合气候指标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凯 林晶 +3 位作者 陈惠 王加义 陈彬彬 马治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8-473,共6页
根据山区实际观测气温资料和枇杷相应低温受害减产情况调查结果,确定福建枇杷低温受害减产的临界温度为-1.0℃(百叶箱内),并通过对比枇杷主产区所在乡镇自动气象站与市(县)气象观测站的温度资料,进一步确定枇杷低温害的实际临界温度为3.... 根据山区实际观测气温资料和枇杷相应低温受害减产情况调查结果,确定福建枇杷低温受害减产的临界温度为-1.0℃(百叶箱内),并通过对比枇杷主产区所在乡镇自动气象站与市(县)气象观测站的温度资料,进一步确定枇杷低温害的实际临界温度为3.0℃。在此基础上,根据福建省1992-2009年冬季逐日气象资料和枇杷相对气象产量,确定枇杷低温害致灾因子为极端最低气温、≤3.0℃低温害温度累积值、≤3.0℃低温日数之和以及≤3.0℃低温害最大持续日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对4个致灾因子进行综合简化,得到枇杷低温害评价的综合气候指标,结合相对气象产量确定指标分级。通过对莆田市资料进行试算,低温害综合气候指标与枇杷相对气象产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对评价福建省枇杷低温受害程度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低温害 临界温度 相对气象产量 综合气候指标
下载PDF
热破裂花岗岩渗透率变化的临界温度 被引量:20
7
作者 冯子军 赵阳升 +1 位作者 张渊 万志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87-1992,共6页
利用600℃20 MN伺服控制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测量了“鲁灰”花岗岩(φ200 mm×400 mm)在三轴应力作用下升温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发现热破裂花岗岩的渗透率随温度变化存在一个临界温度Tc,即300℃。低于该临界温度时,渗透率较小... 利用600℃20 MN伺服控制高温高压岩体三轴试验机测量了“鲁灰”花岗岩(φ200 mm×400 mm)在三轴应力作用下升温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发现热破裂花岗岩的渗透率随温度变化存在一个临界温度Tc,即300℃。低于该临界温度时,渗透率较小,其量级为10-19m^2,并且增幅较小;高于该温度后,渗透率出现了突变,且增幅较大,300~400℃,其数值增加一个量级,为10-18m^2;在400℃时,渗透率的数量级增大至10-17m^2。同时采用MPV-SP显微光度计定量地研究了“鲁灰”花岗岩试样20~400℃热破裂过程中裂纹数量的变化。长度大于5μm(即l〉5μm)和长度大于10μm(即l〉10μm)的微裂纹数量出现两个峰值,并且l〉5μm的微裂纹数量变化的峰值温度均小于l〉10μm的微裂纹数量变化的峰值温度;300℃后l〉10μm的微裂纹数量增加较快,其增加速率约1个/10℃。300℃后微裂纹的快速增加是导致热破裂花岗岩渗透率突然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破裂 花岗岩 渗透率 临界温度 细观特征
下载PDF
用非等温分析法估算含能材料的热爆炸临界温度(英文)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荣祖 宁斌科 +6 位作者 俞庆森 张同来 刘蓉 杨正权 高胜利 赵宏安 史启祯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3,共6页
通过合理的假设,从谢苗诺夫(Semenov)的热爆炸理论和两种非等温动力学方程:dα/dt=A(1-α)e-Ea/RT和dα/dt=A(1-α)[1+Ea/(RT)(1-T0/T)]e-Ea/RT,导出了估算含能材料(EMs)热爆炸临界温度(Tb)的两种方法。从EMs的非等温DSC曲线,我们很容... 通过合理的假设,从谢苗诺夫(Semenov)的热爆炸理论和两种非等温动力学方程:dα/dt=A(1-α)e-Ea/RT和dα/dt=A(1-α)[1+Ea/(RT)(1-T0/T)]e-Ea/RT,导出了估算含能材料(EMs)热爆炸临界温度(Tb)的两种方法。从EMs的非等温DSC曲线,我们很容易得到计算Tb值所用的自催化反应活化能(Ea)、onset温度(Te)和偏离基线的初始点温度(T0)。对硝化棉而言,两种方法所得的Tb值彼此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温度 DSC 含能材料 非等温分析法 热爆炸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1 位作者 刘宜柏 曾汉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 1 8~ 1 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临界温度 温度敏感期
下载PDF
不同阻化剂对煤自燃临界温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焦新明 王德明 +2 位作者 仲晓星 李金帅 雷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采用水玻璃、CaCl2、凝胶三种阻化剂对湖西褐煤、大佛寺不粘煤、袁庄气肥煤、新丰贫煤四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处理后,测试其在程序升温条件下40~180℃范围内CO的浓度,并计算临界温度。结果表明经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临界温度均发生... 采用水玻璃、CaCl2、凝胶三种阻化剂对湖西褐煤、大佛寺不粘煤、袁庄气肥煤、新丰贫煤四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处理后,测试其在程序升温条件下40~180℃范围内CO的浓度,并计算临界温度。结果表明经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临界温度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经CaCl2处理后的煤样临界温度最高,说明CaCl2阻化剂能更有效地抑制活性官能团较早的参与化学反应,从而延缓煤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化剂 临界温度 CO浓度 自燃
下载PDF
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陈良碧 徐孟亮 周广洽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共2页
针对目前应用的两用不育系繁殖中可育温度范围较窄的缺点而提出了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即引起水稻生殖障碍的生理不育临界温度和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均低)的概念。概述了筛选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理论依据、研究进展和筛选... 针对目前应用的两用不育系繁殖中可育温度范围较窄的缺点而提出了临界温度双低两用不育水稻(即引起水稻生殖障碍的生理不育临界温度和诱导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均低)的概念。概述了筛选双低两用不育水稻的理论依据、研究进展和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不育 水稻 低不育临界温度 筛选
下载PDF
吸附势理论在甲烷临界温度以上吸附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明 顾安忠 +1 位作者 鲁雪生 汪荣顺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1,共4页
使用吸附势理论对甲烷临界温度以上在微孔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进行了研究。针对吸附势理论描述气体临界温度以上吸附所面临的问题,深入考察了各种计算吸附相密度和虚拟饱和蒸汽压的方法对吸附平衡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吸附势理论可... 使用吸附势理论对甲烷临界温度以上在微孔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进行了研究。针对吸附势理论描述气体临界温度以上吸附所面临的问题,深入考察了各种计算吸附相密度和虚拟饱和蒸汽压的方法对吸附平衡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吸附势理论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描述甲烷临界温度以上的吸附平衡,模型预测结果受吸附相密度计算方法的影响较小,但对于虚拟饱和蒸汽压的计算方法较敏感,其中Reich等采用的经验式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势理论 甲烷 活性炭 吸附平衡 临界温度
下载PDF
超临界温度甲烷吸附的晶格理论及实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晓东 林文胜 +2 位作者 郑青榕 顾安忠 鲁雪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37-1140,共4页
运用一个基于 Ono- Kondo晶格理论模型的新方程 ,描述了甲烷在狭缝状微孔内的超临界温度高压吸附 .为检验理论模型 ,用体积法测量了压力为 0~ 6MPa范围内甲烷在高比表面活性炭上的 Gibbs吸附量 .对比模型与实验结果显示 。
关键词 吸附 临界温度 活性炭
下载PDF
含能材料热点起爆临界温度的估算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荣祖 高红旭 +5 位作者 赵凤起 张海 勾明 赵宏安 王喜军 马海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推导了估算含能材料(EMs)热点临界起爆温度(Tcr)的Brucman-Guillet表达式。提出了估算Tcr的数值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用所编程序算得的结果核实了9种EMs(PETN、RDX、HMX、EDNA、tetryl、EDADN、AN、NG和TNT)的Tcr文献值,认为... 推导了估算含能材料(EMs)热点临界起爆温度(Tcr)的Brucman-Guillet表达式。提出了估算Tcr的数值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用所编程序算得的结果核实了9种EMs(PETN、RDX、HMX、EDNA、tetryl、EDADN、AN、NG和TNT)的Tcr文献值,认为所编程序适用于Tcr值的快速计算,本文报道的11种EMs(TATB、HNS、HNDACO、HHTDD、BTNDNG、keto-RDX、BTNEDA、PBX-JH-94、PBX-JO-96、TB propellant M32和TB propellant SD)的Tcr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含能材料 热点起爆 临界温度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煤自燃低温氧化临界温度指标及其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红青 王海燕 +1 位作者 胡瑞丽 和超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64,70,共5页
煤自燃过程表征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为研究多因素下煤自燃低温氧化临界温度指标及其关联性,基于绝热氧化试验和程序升温试验,确定了TJ、TCO、TO2、TC2H4和TC2H6五个煤自燃低温氧化临界温度指标,然后通过公式推理和线性拟合对7个煤... 煤自燃过程表征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为研究多因素下煤自燃低温氧化临界温度指标及其关联性,基于绝热氧化试验和程序升温试验,确定了TJ、TCO、TO2、TC2H4和TC2H6五个煤自燃低温氧化临界温度指标,然后通过公式推理和线性拟合对7个煤样在不同因素下的自燃低温氧化临界温度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各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各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煤自燃低温氧化临界温度,不同煤样的低温氧化临界温度不同;TJ、TO2、TCO和TC2H4四个指标变化趋向一致、相关性高,而TC2H6指标与其他4个指标的相关性差,表征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温度指标 程序升温试验 绝热氧化试验 指标关联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工质临界温度的带内回热ORC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霄珣 李鹏 +2 位作者 韩中合 庞永超 王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39-3048,共10页
为充分回收低温烟气余热,建立带有内回热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选取硅氧烷类、HC类与HFC类共9种有机工质,基于工质临界温度与工质复杂度因子,讨论净输出功与质量流量变化规律;提出采用液态吸热系数、潜热系数、内回热吸热系数对ORC系统... 为充分回收低温烟气余热,建立带有内回热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选取硅氧烷类、HC类与HFC类共9种有机工质,基于工质临界温度与工质复杂度因子,讨论净输出功与质量流量变化规律;提出采用液态吸热系数、潜热系数、内回热吸热系数对ORC系统循环热效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蒸发温度的升高,热效率与[火用]效率升高,质量流量与[火用]损下降,而净输出功先升高后降低。对同种类型工质,临界温度越高,净输出功越低;对不同类型工质,单位工质做功能力表现为HC类>硅氧烷>HFC类,且对于不同类型工质影响工质质量流量的因素不同。对不同工质而言,工质临界温度越高,热效率与[火用]效率越大,净输出功越小,热源匹配性变差。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所选工质临界温度不宜超出热源温度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工质 内回热 临界温度 热力性能
原文传递
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和临界温度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建奎 冯丽 +1 位作者 何立人 余国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 ,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 ,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 ,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 ,当减数分裂期温... 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 ,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 ,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 ,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 ,当减数分裂期温度与小孢子中期温度均较低时 ,C49S表现为高度不育 ,当其温度均较高时 ,C49S表现为高度可育 ;C49S高度不育的临界温度是减数分裂期平均最低温度(Tmin1)、小孢子中期平均温度 (T2 )和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 ,分别为 8.5℃、13 .5℃和 10 .5℃ ;C49S高度可育的临界温度是Tmin111.5℃、T2 15 .0℃、Tmin2 12 .5℃ ;对温光型核雄不育两用系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条件及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雄不育系 育性转换 温度敏感期 临界温度
下载PDF
培矮64S中不育临界温度低的新株系筛选 被引量:28
18
作者 徐孟亮 陈良碧 周广洽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在自然与控温条件下,研究了培矮64S育性对温度反应的个体差异,从中筛选出1个不育临界温度低的新株系,即96-5-2S.在此株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内,用22℃恒温处理,结实率为0.0%;而用18.5℃的冷水串灌处理,结实率... 在自然与控温条件下,研究了培矮64S育性对温度反应的个体差异,从中筛选出1个不育临界温度低的新株系,即96-5-2S.在此株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内,用22℃恒温处理,结实率为0.0%;而用18.5℃的冷水串灌处理,结实率为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不育系 不育临界温度
下载PDF
用热爆炸临界温度评价火药装药热安全性的试验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朝民 王琼 +2 位作者 丁黎 张冬梅 刘文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8-552,共5页
探索采用热爆炸临界温度(Tcr)评价火药装药热安全性的可行性及合适的试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了双基推进剂和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多种尺寸装药的热爆炸试验,获得了装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燃烧的延滞期及热爆炸临界温度。结果表明,可用... 探索采用热爆炸临界温度(Tcr)评价火药装药热安全性的可行性及合适的试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了双基推进剂和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多种尺寸装药的热爆炸试验,获得了装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燃烧的延滞期及热爆炸临界温度。结果表明,可用热爆炸临界温度评价双基或改性双基推进剂不同装药体系的热安全性,最佳试样直径为20~25mm。延滞期采用10h和最低爆炸(燃烧)温度与最高不爆炸(燃烧)温度相差5℃的结束试验的假设条件对于双基或改性双基推进剂是合理的。采用lnr(半径)-Tcr拟合外推获得的Tcr值比文献报道的方法获得的Tcr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双基推进剂 热安全性 热爆炸临界温度(Tcr) 延滞期
下载PDF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临界温度性状的遗传分析(英文) 被引量:8
20
作者 陶爱林 曾汉来 +4 位作者 章元明 谢国生 秦发兰 郑用琏 张端品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8,共9页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性状的稳定非常困难 ,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这一性状的遗传模式缺乏了解。从粳型光敏不育系N5 0 88S中分离出仅存在临界温度差异的H5 0 88S株系 ,以两者为亲本 ,构建了包括正反交、回交及F2 分离群体在内的 7世代...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性状的稳定非常困难 ,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这一性状的遗传模式缺乏了解。从粳型光敏不育系N5 0 88S中分离出仅存在临界温度差异的H5 0 88S株系 ,以两者为亲本 ,构建了包括正反交、回交及F2 分离群体在内的 7世代群体。将每粒谷苗一分为四而形成基因型构成相同的 4套材料 ,每套材料进行不同温度处理 ,以花粉育性为指标采用IECM算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四种温度条件下 ,正、反交F1育性差异不明显 ,表现低临界温度特性 ;F2 在不同温度下育性分离比例不同 ,2 3 5℃处理下低临界温度对高临界温度为显性 ;不育临界温度符合两对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混合遗传模型 ,主效基因的遗传力为 80 %~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 不育临界温度性状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IECM算法 育性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