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活性成分调控人肺腺癌A549细胞外泌体miRNA的变化及外泌体对HUVEC的作用
1
作者 郑琦 王学谦 +3 位作者 薛超 王翰洲 刘硕 侯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600-1607,共8页
目的:检测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内源性非编码小RNA(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情况。观察外泌体对HUVEC细胞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别以隐丹参酮6μg/mL及丹参酮I... 目的:检测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内源性非编码小RNA(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情况。观察外泌体对HUVEC细胞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别以隐丹参酮6μg/mL及丹参酮IIA 4μg/mL给药,用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24小时后,细胞上清液按照说明书提取外泌体。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miRNA的表达情况,对外泌体中hsa-miR-1246进行验证,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以各组外泌体加入HUVEC细胞中,并采用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外泌体对HUVEC细胞的抑制作用和迁移作用,检测HUVEC细胞中CD3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高通筛选结果发现隐丹参酮能够上调109个miRNA,下调78个miRNA;丹参酮IIA能够上调35个miRNA,下调40个miRNA。将有差异的miRNA进行功能与通路的富集分析,显示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内吞作用、癌症通路、MAPK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microRNAs、Rap1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等相关。细胞增殖实验发现,空白外泌体和隐丹参酮外泌体对HUVEC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隐丹参酮外泌体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空白外泌体。细胞划痕实验发现,外泌体给药后,迁移率均有显著下降,外泌体作用48 h后,隐丹参酮外泌体和丹参酮IIA外泌体作用后HUVEC的迁移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外泌体。隐丹参酮处理后的A549细胞外泌体中hsa-miR-1246显著升高,而隐丹参酮外泌体作用后的HUVEC细胞中CD3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对A549细胞外泌体中miRNA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且富集分析与多个癌症有关信号通路相关。隐丹参酮、丹参酮IIA处理下的A549细胞外泌体对HUVEC有抑制作用,进一步从外泌体角度探析隐丹参酮及丹参酮IIA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可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肺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IIA 非小细胞肺癌 HUVEC MIRNA 外泌体
下载PDF
不同垄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产量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段英姿 陈桂平 +4 位作者 姜峰 王晓英 张胜珍 马艳芝 沈玉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775,共9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H4(8万株·hm^(-2))、H5(10万株·hm^(-2))、H6(13.3万株·hm^(-2))]两种垄作方式,动态取样,测定并分析不同垄作方式、种植密度和生长时期的单株重、产量、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垄双行丹参单株干重、产量、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小垄单行。根的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5(48.09 g)、H4(5986.69 kg·hm^(-2)),均在11月19日最高;地上部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均为H4(50.34 g、6712.75 kg·hm^(-2)),均在10月14日最高。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总含量(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在两种垄作方式下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佳处理为H4(295.4 mg·g^(-1)),在9月7日最高;叶、茎中(总黄酮+总酚酸)总含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4(238.42 mg·g^(-1))、H6(122.43 mg·g^(-1)),均在10月14日最高;丹参酮Ⅱ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四种活性成分总含量的最佳处理为H6(63.23 mg·g^(-1))。综上,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优于小垄单行。本研究结果为丹参的合理种植及根与地上部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垄作 种植密度 产量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圆圆 倪金霞 +5 位作者 王迪 闫禹竹 汪金宇 赵子珺 袁静雪 宋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75-1481,共7页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下调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切割酶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调控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的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改善胆碱能功能对神经系统发挥保护作用;通过上调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蛋白激酶C受体1(protein kinase C receptor 1,RACK1)和抑制自噬来减轻神经元损伤。丹参酸B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调节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transcription activating protein 3,STAT3)/促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6,LRP6)/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还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使突触蛋白恢复,以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丹参素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隐丹参酮可通过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中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发挥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现将近年来丹参活性成分用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总结,为丹参的临床运用及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酸B 丹参 丹参 血管性痴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4
作者 王晓亚 杨淑仙 +7 位作者 王浩 任猛 李文夺 李金涛 刘建军 刘西斌 任宝 左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2组均在术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2组均在术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采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对比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对比术前及术后7 d疼痛分级(NRS)、下肢静脉血流参数(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1),比较2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药物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参数、TT、PT、APTT、BALP、BG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CTX-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用于髋部骨折术后,能缓解患者肿胀及疼痛,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骨代谢指标,进而降低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髋部骨折术 下肢静脉血流参数
下载PDF
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
5
作者 王红 蒋征 +3 位作者 刘玲 付媛媛 崔永伟 瞿城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40-48,共9页
目的探讨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丹参和当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补充;通过GeneCa... 目的探讨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丹参和当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补充;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CIS的潜在靶点;将丹参-当归治疗CIS的共有靶点导入String 11.0平台,构建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蛋白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将共有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对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中度值排名前6的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检索到82种活性成分,其中丹参65个、当归17个,潜在作用靶点787个,疾病靶点671个,共有靶点76个。度值排名前6的活性成分为丹参醇B、丹参新醌D、木犀草素、阿魏酸、藁本内酯、丹参酮ⅡA,核心靶点为MAPK14,MAPK1,AKT1,PTGS2,EGFR,JAK2。共获得GO功能条目2545个,其中生物学过程2244个,细胞组成128个,分子功能173个,分别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膜筏、内肽酶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152条,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明了6种活性成分与其相应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丹参-当归治疗CIS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调控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自噬功能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当归 药对 缺血性脑卒中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下载PDF
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一般药理学研究
6
作者 秦蓓 王荣 +3 位作者 余丽丽 张怡心 谭雄 王娜娜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24-526,531,共4页
目的 考察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大剂量(120 mg/kg)、中剂量(60 mg/kg)、小剂量(30 mg/kg)给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灌胃给药后考察对小鼠自主活动、协同睡眠、... 目的 考察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大剂量(120 mg/kg)、中剂量(60 mg/kg)、小剂量(30 mg/kg)给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灌胃给药后考察对小鼠自主活动、协同睡眠、协调运动能力和镇痛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对小鼠自主活、协同睡眠、协调运动能力和镇痛方面无显著影响。结论 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在药效有效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丹参素冰片酯 一般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小鼠
下载PDF
低镉积累丹参新材料的筛选
7
作者 李晓蝶 尚玉坤 +3 位作者 邵佳怡 罗会玲 张利 廖进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为筛选低镉积累的优质丹参新材料,以7份不同的丹参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镉积累特性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11地下部分丹参酮类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丹酚酸B含量排第二;且地上和地... 为筛选低镉积累的优质丹参新材料,以7份不同的丹参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镉积累特性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11地下部分丹参酮类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丹酚酸B含量排第二;且地上和地下部分镉含量均最低、转运系数大于1。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下部分镉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镉转运系数均显著负相关;镉转运系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7份丹参材料中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含量较高的D11具有低镉积累、抗逆性好的特征,是综合品质最优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镉含量 丹参酮类 丹酚酸B 相关性
下载PDF
7576张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回顾性分析
8
作者 王红 蒋征 +2 位作者 刘玲 孙霞 崔永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52-356,361,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部院区/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情况,探究该药对的临床配伍应用规律,为该药对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20—2022年该院使...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部院区/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情况,探究该药对的临床配伍应用规律,为该药对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2020—2022年该院使用丹参-当归药对的757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处方药味数、金额、疗程、涉及科室及病症、使用剂量、常用的配伍比例及配伍饮片等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76张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女性患者处方数约为男性患者处方数的3.21倍(5776张vs.1800张),>30~40岁患者居多。单张处方的中药饮片味数多集中在16~20味,开具的疗程均<30 d。丹参的使用剂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10~15 g的处方有6490张,占85.67%;当归的使用剂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6~12 g的处方有6608张,占87.22%。处方数排序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国医堂、妇科及脑病科,治疗的病证以冲任失调、心脾两虚及气滞血瘀证为主。单张处方中丹参用量大于等于当归用量,丹参与当归的配伍比例以1∶1为多,高频配伍饮片为茯苓、川芎、炒白芍。结论:基于处方用药分析,该院含丹参-当归药对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基本合理,为丹参-当归药对的使用剂量范围及配伍规律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当归 药对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调节骨关节炎小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张超 周迎锋 +4 位作者 路坦 赵红星 耿晓林 陶金刚 徐海斌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介导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介导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调节骨关节炎小鼠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TanⅡA低剂量组和TanⅡA高剂量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连续4周。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损伤并进行Mankin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YAP、RANK、RANKL和OPG蛋白。结果TanⅡA可改善小鼠软骨组织病理变化并降低Mankin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ALP、OC水平下降,CTX、TNF-α、IL-6、IL-1β、IL-8、MMP1、MMP3和MMP13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anⅡA低剂量组、TanⅡA高剂量组BALP、OC水平升高,CTX、TNF-α、IL-6、IL-1β、IL-8、MMP1、MMP3和MMP13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软骨组织中YAP、OPG和RANK蛋白水平下降,RANKL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anⅡA 2组小鼠软骨组织中YAP、OPG和RANK蛋白水平上升,RANKL蛋白水平下降(P<0.05)。结论TanⅡA可能通过介导YAP、RANK/RANKL/OPG信号通路调控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骨关节炎 Yes激酶相关蛋白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骨保护蛋白
下载PDF
隐丹参酮调节HIF-1α/BNIP3信号通路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王柯 叶寒露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72-378,共7页
目的 探究隐丹参酮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兔并以改良Videman法构建兔K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载组、隐丹参酮... 目的 探究隐丹参酮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兔并以改良Videman法构建兔K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载组、隐丹参酮组、HIF-1α敲低组、隐丹参酮+HIF-1α敲低组,每组9只;另取9只新西兰兔为对照组。分组干预后以Lequesne MG的膝关节级别评估法对兔膝关节临床症状(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关节肿胀)进行评分;HE染色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的退变情况并进行改良Mankin's评分;TUNEL染色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兔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0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组织自噬(LC3、Beclin-1)、凋亡(Bax、Cleaved Caspase-3)和HIF-1α/BNI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出现明显退变症状,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及关节肿胀评分、改良Mankin's评分、凋亡率、血清IL-18及IL-6水平、软骨组织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aved Caspase-3、BNI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软骨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隐丹参酮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症状减轻,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及关节肿胀评分、改良Mankin's评分、凋亡率、血清IL-18及IL-6水平、软骨组织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aved Caspase-3、BNI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血清IL-10水平、软骨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HIF-1α敲低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症状加重,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及关节肿胀评分、改良Mankin's评分、凋亡率、血清IL-18及IL-6水平、软骨组织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aved Caspase-3、BNI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软骨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空载组兔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隐丹参酮+HIF-1α敲低组较隐丹参酮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症状加重,局部疼痛、步态、关节活动及关节肿胀评分、改良Mankin's评分、凋亡率、血清IL-18及IL-6水平、软骨组织LC3Ⅱ/LC3Ⅰ、Beclin-1、Bax、Cleaved Caspase-3、BNI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软骨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较HIF-1α敲低组上述指标变化相反。结论 隐丹参酮可通过上调HIF-1α、下调BNIP3表达,抑制炎症及自噬,减轻KOA兔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自噬 凋亡 HIF-1α/BNIP3
下载PDF
四川道地药材丹参适宜干燥加工方式优选研究
11
作者 陶珊 吴宇 +5 位作者 彭芳 毛常清 施田田 袁灿 米亚东 张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33-136,共4页
为了探索出川产道地药材丹参最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丹参摊晾—烘烤—摊晾循环加工工艺、鲜品直接烘干、鲜品摊晾12 h再烘干、直接阴干等干燥加工方式对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 为了探索出川产道地药材丹参最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丹参摊晾—烘烤—摊晾循环加工工艺、鲜品直接烘干、鲜品摊晾12 h再烘干、直接阴干等干燥加工方式对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影响,以丹参鲜品40℃直接烘干的初加工工艺效果最佳;直接阴干处理对丹参酮类含量的保存更有利。总体而言,从药效成分的保留、节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四川丹参的现代产地初加工方法采用低温(40~50℃)烘干方法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干燥加工 丹酚酸B 丹参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丹参治疗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异病同治”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曹唯仪 付荩毅 +1 位作者 李睿 程苗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582-590,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丹参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和脑卒中“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及关键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丹参治疗冠心病...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丹参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和脑卒中“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及关键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丹参治疗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潜在靶点,并通过Metascape在线平台进行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 3.9.1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核心通路网络,筛选出核心成分。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程度。结果:筛选丹参治疗冠心病与脑卒中“异病同治”的潜在靶点52个,主要富集于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血小板激活、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核心药效成分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一氧化氮合酶(NOS3,eNOS)、B淋巴细胞瘤相关蛋白-2(Bcl-2)、环氧合酶2(PTGS2)、整合素亚基α2b(ITGA2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靶点结合稳定。结论:丹参“异病同治”冠心病与脑卒中主要通过抗血小板活化与聚集、保护心脑血管细胞、稳定斑块、减轻炎症等机制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并存在靶点竞争及协同疗效的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脑卒中 丹参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中和医派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临床观察
13
作者 朱保成 张佳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和派思想指导下,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动脉高压伴右心衰竭患者1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7... 目的 研究中和派思想指导下,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动脉高压伴右心衰竭患者1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案,西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3组均治疗28 d,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59%(35/3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9.19%(33/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低于西药组及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NT-proBNP、β2-M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NT-proBNP、β2-MG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肺动脉高压伴右心衰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NT-proBNP、β2-MG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胀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中和医派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14
作者 率中泰 刘小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济宁市中医院CHF患者9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济宁市中医院CHF患者9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对比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功能、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低,6 min步行距离(six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长,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ion gene 2 protein,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均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均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3.04%)与对照组(10.8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经复方丹参滴丸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趋于正常,血管活性物质生成有效一致,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复方丹参滴丸 阿托伐他汀钙 心功能 细胞因子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姜艳艳 肖红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n=50)与对照...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n=50)与对照组(他汀类药物治疗,n=5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IL-6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D、Fbg、FDP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治疗应用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应用 冠心病/药物疗法 炎症趋化因子类 血液凝固
原文传递
丹参对糖尿病肾病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莹琪 潘祥宾 +1 位作者 夏兆晨 刘影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首位致病因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潜力作用,丹参作为活血化瘀药代表,具有活血祛瘀、清心除烦之功。经研究发现,丹参含有丹酚酸、...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首位致病因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潜力作用,丹参作为活血化瘀药代表,具有活血祛瘀、清心除烦之功。经研究发现,丹参含有丹酚酸、丹参酮、挥发油、多糖、含氮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改善肾小球超滤过状态和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其中丹酚酸类和丹参酮类是丹参发挥糖尿病肾病保护作用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糖、调脂、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流动力学、纠正肠道菌群紊乱、调节自噬水平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参考近年来丹参相关制剂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对丹参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丹参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糖尿病肾病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的网状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涛 崔文强 +2 位作者 王育霞 吴宏赟 田财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54-58,共5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丹参多酚酸(DSDFS)、丹参多酚酸盐(SI)、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丹参川芎嗪(DSCXQ)、丹红注射液(DH)5种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丹参多酚酸(DSDFS)、丹参多酚酸盐(SI)、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丹参川芎嗪(DSCXQ)、丹红注射液(DH)5种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搜索公开发表的治疗AI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5种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常规西医治疗(CT)为观察组,以CT为对照组,使用Stata14.2软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血浆黏度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10篇随机对照试验、11415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DH+CT提高总有效率的概率最高(75.3%);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DSCXQ+CT降低NIHSS评分的概率最高(75.3%);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STS+CT提高BI指数的概率最高(77.8%);观察组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DSDFS+CT降低血浆黏度的概率最高(95.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1.30,95%CI:0.97~1.72,P>0.05)。结论5种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AIS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降低NIHSS评分、血浆黏度及升高BI指数,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丹参多酚酸盐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丹参川芎嗪 丹红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秋莹 于婵 +4 位作者 周艳 李贺敏 夏至 陈欣 黄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 为了明确重金属铬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K_(2)Cr_(2)O_(7)处理丹参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抗逆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丹参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随着Cr^(6+)浓度增加而下降;随着Cr^(6+)浓度增加,丹参幼苗POD活性显著升高,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逐渐下降,Pro和MDA含量增加。研究表明,Cr^(6+)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的胁迫和毒害作用,幼苗根的生长受Cr^(6+)胁迫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种子 发芽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高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鉴别不同来源的丹参饮片
19
作者 孙成玉 焦龙 +4 位作者 闫春华 王彩玲 王薇 张晟瑞 王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提出了高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法(ANN)鉴别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方法。采集了9种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高光谱;分别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均值中心化、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多元散射校正等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ANN建... 提出了高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法(ANN)鉴别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方法。采集了9种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高光谱;分别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均值中心化、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多元散射校正等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ANN建立了鉴别这些样品来源的分类模型。测试集验证结果表明,当隐含层节点数设置为17时,对光谱进行均值中心化预处理可建立最佳的ANN模型,分类准确率为98.77%。7种丹参样品判别结果的真正率、命中率和特异度均达到100.00%;其余2种丹参样品的真正率、命中率和特异度也不小于9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人工神经网络 定性分类 中药 丹参
下载PDF
促内皮和抗炎的丹参酮ⅡA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20
作者 杨梦毅 黄楠 +5 位作者 熊开琴 杜泽煜 马青 徐佳乐 汪川哲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球囊扩张实验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表面的亲疏水性、化学成分及结构、涂层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TS涂层药物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实验初步评价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评估TS涂层对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炎症行为及表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进一步探索涂层抗血栓形成效果。结果WCA、FTIR、SEM和UV-Vis等检测结果证实了TS洗脱支架的成功制备,涂层中TS在体外能够保持28 d持续释放;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T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比为30%的涂层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促进ECs及抑制SMCs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巨噬细胞的炎症行为;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的效果。结论制备的TS洗脱支架具有选择性促进内皮增殖,抑制平滑肌增生、调控炎症的作用,以及优异的抗血栓形成能力,能够为病变血管修复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药物洗脱支架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血管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