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5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酚酸B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研究
1
作者 王文瑾 张晓雨 +1 位作者 刘保安 李振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为探讨丹参酚酸B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丹参酚酸B对Hela细胞体外活性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0.02、0.04、0... 为探讨丹参酚酸B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丹参酚酸B对Hela细胞体外活性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0.02、0.04、0.06、0.08、0.10、0.15、0.20 mg/mL的丹参酚酸B对Hela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丹参酚酸B作用Hela细胞24 h后,Hela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51.20%、67.00%、73.00%、79.10%、89.50%、96.10%、98.70%。丹参酚酸B作用48 h后,Hela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9%、9.64%、14.47%、23.23%、30.18%、37.25%、41.32%。说明丹参酚酸B对Hela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均具有抑制作用,能促进Hela细胞的凋亡,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HELA细胞 增殖 迁移 凋亡
下载PDF
丹参酚酸B通过抑制ROS对大肠癌LOVO细胞侵袭与迁移的作用
2
作者 郭飘婷 汪鑫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3-28,共6页
目的:验证丹参酚酸B(SalB)通过上调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抑制LOVO细胞侵袭与迁移以及SalB对LOVO细胞侵袭和迁移的量效相关性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大肠癌LOVO细胞,并将其分成6组,Control组、SalB-L组、SalB-M组、SalB-H组、H_(2)O_(2)... 目的:验证丹参酚酸B(SalB)通过上调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抑制LOVO细胞侵袭与迁移以及SalB对LOVO细胞侵袭和迁移的量效相关性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大肠癌LOVO细胞,并将其分成6组,Control组、SalB-L组、SalB-M组、SalB-H组、H_(2)O_(2)组和SalB-M+NAC组,进行分组干预。显微镜下观察LOVO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ROS浓度,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显微镜下可见,SalB干预后LOVO细胞生长抑制、细胞伪足变短或消失;低浓度SalB对LOVO细胞内ROS含量无影响(P>0.05),中、高浓度SalB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内ROS生成(P<0.01),中浓度SalB诱导产生的ROS可被ROS清除剂NAC完全清除(P<0.01);低浓度SalB对LOVO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无影响(P>0.05),中、高浓度SalB可浓度依赖性抑制LOVO细胞侵袭、迁移(P<0.01),中浓度SalB对细胞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可被NAC完全逆转(P<0.01)。结论:SalB可通过上调细胞内ROS浓度量效相关性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活性氧 大肠癌 LOVO细胞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丹参酚酸盐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高蕊 张颖 +2 位作者 王书臣 许羚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盐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血药浓度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率的关系。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根据交叉设计,静脉滴注丹参酚酸盐200、300、400 mg,用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酚酸盐血药浓度;玻球法...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盐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以及血药浓度与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率的关系。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根据交叉设计,静脉滴注丹参酚酸盐200、300、400 mg,用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酚酸盐血药浓度;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丹参酚酸盐药动学代谢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约1 h,表观分布容积较大,提示为全身分布,峰浓度约为14 mg·L-1。血小板粘附率在用药后呈波动性下降,5 h(即用药后4 h)药效渐渐消失,可见一个药效滞后环,在停药后3 h、血药浓度在1.91mg·L-1时药效达峰值。血小板粘附率在静滴药物期间与药浓相关,药效峰值与药浓峰值吻合,也呈现药效滞后环。结论:丹参酚酸盐在健康人体消除快,对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均有降低作用,前者达峰时间在滴注给药末,后者在停滴后3 h,均呈现较好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丹参酚酸 血小板粘附率 血小板聚集率 HPLC PD-PK结合分析
下载PDF
丹参酚酸B镁对自由基损伤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知新 高福云 +4 位作者 李克明 潘琳 董晞 陈玉武 孙瑞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酚酸B镁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和对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的影响 ,以进一步了解丹参酚酸B镁的心血管药理作用机理。方法实验中使用第 3~ 6代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humanaorticendothelialcell,... 目的研究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酚酸B镁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和对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的影响 ,以进一步了解丹参酚酸B镁的心血管药理作用机理。方法实验中使用第 3~ 6代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humanaorticendothelialcell,HAEC) ,采用形态学和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葡萄糖 -葡萄糖氧化酶造成的氧自由基损伤细胞模型观察药物的作用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丹参酚酸B镁 1 0mg/ml和 0 5mg/ml两个剂量对HACE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P <0 0 1)。低于 0 2mg/ml的浓度对细胞增殖无不良影响 ;丹参酚酸B镁对自由基损伤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电镜结果显示其可以保护线粒体等细胞超微结构。结论丹参酚酸B镁对HAEC细胞毒性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镁 自由基损伤 主动脉内皮细胞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丹参酚酸B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的动力学及相关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晓光 韦藤幼 +1 位作者 彭梦微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1-965,共5页
以提取丹参酚酸B为例,研究了内部沸腾法提取过程的动力学及其相关的热力学。以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作为对比,采用一种简单测定提取分配系数的方法,计算了提取过程中的传质系数k,提取过程的活化能及热力学函数·H,·S和·G。实... 以提取丹参酚酸B为例,研究了内部沸腾法提取过程的动力学及其相关的热力学。以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作为对比,采用一种简单测定提取分配系数的方法,计算了提取过程中的传质系数k,提取过程的活化能及热力学函数·H,·S和·G。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取压力为–0.084 MPa、解吸剂乙醇浓度为50%、解吸20 min、提取用水量为物料的10倍及提取温度在40~60℃,丹参酚酸B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过程在40 s内完成,提取速率比超声波辅助法快135倍。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过程的传质系数k在0.07~0.09 s-1,远远大于超声波提取的6.37×10·4 s-1;提取过程的活化能·E为7.22 kJ·mol-1。丹参酚酸B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过程的热力学参数·H为28.68 kJ.mol–1、·S为115.74 J·mol-1、·G为–8.73 kJ·mol-1,为自发过程。该方法是目前报道最快的提取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内部沸腾 提取 丹参酚酸B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丹参酚酸B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岳喜典 曲桂武 +2 位作者 李桂生 臧玉红 池振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水溶液中丹参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为丹参酚酸B的生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采用HPLC法检测溶液中丹参酚酸B的含量变化考察丹参酚酸B溶液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丹参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水溶液中丹参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为丹参酚酸B的生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采用HPLC法检测溶液中丹参酚酸B的含量变化考察丹参酚酸B溶液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丹参酚酸B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丹参酚酸B在溶液质量浓度为1mg/mL、pH=2、温度为20℃和保存时间为1d时最稳定。结论为保持溶液中丹参酚酸B稳定性,应尽可能做到低溶液pH值、高丹参酚酸B质量浓度、低温,并且要尽量缩短溶液状态的存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稳定性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丹参酚酸B对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陆海英 周娟 +4 位作者 陆敏 刘煜敏 王飞 林敏 张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55-1759,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lvianolic-acid B,SA-B)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所致的肾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SA-B治疗...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lvianolic-acid B,SA-B)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所致的肾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SA-B治疗2 w后,光镜、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E-钙依赖性黏附素(E-cadherin,E-cad)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光镜下观察肾间质中大量细胞浸润,部分小管扩张,同时部分小管萎缩;电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松散,混浊,肾间质显著增宽,间质细胞增多;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E-cad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SA-B干预后,上述病理改变显著轻于模型组,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E-cad蛋白表达略有上升(P>0.05)。结论:SA-B通过抑制α-SMA蛋白表达,维持上皮细胞的表型,延缓肾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肾间质纤维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E-钙依赖性黏附素
原文传递
丹参酚酸B盐对内皮素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收缩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杰 张文炜 徐列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以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HSC)为研究对象,观察内皮素-1(ET-1)对HSC的收缩作用及丹参酚酸B盐(SA-B)对ET-1的抑制作用,并探讨SA-B抑制HSC收缩的作用环节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HSC,以胶原凝... 目的以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HSC)为研究对象,观察内皮素-1(ET-1)对HSC的收缩作用及丹参酚酸B盐(SA-B)对ET-1的抑制作用,并探讨SA-B抑制HSC收缩的作用环节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HSC,以胶原凝胶收缩法观察ET-1对于传代HSC的收缩作用,以及低、中、高3种剂量的SA-B对其不同的干预作用;将ET-1、SA-B直接添加于传代HSC的无血清培养液中,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测HSC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胶原凝胶收缩实验显示,ET-1可诱导HSC收缩(P<0.01);3种剂量的SA-B可明显抑制ET-1诱导的HSC收缩(均P<0.01);加入ET-1后,HSC形态学改变明显,细胞数量减少,但SA-B对这些改变也有抑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T-1可刺激细胞内钙离子短暂迅速增加,加入SA-B后,该作用被明显抑制。结论SA-B能显著抑制ET-1诱导的HSC收缩,其抑制收缩的机制与降低HSC内的钙离子浓度有关。SA-B的抑制HSC收缩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盐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收缩 内皮素-1 游离钙离子
下载PDF
大鼠静脉注射丹参酚酸B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乐 任伟超 +3 位作者 董婧 何卉 陈西敬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31-1236,共6页
目的:建立丹参酚酸B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方法:生物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法,以Hypersil C18ODS色谱柱(200 mm×4 .6 mm,5μm) ,柱温40 ℃,流动相:乙腈水=20 80(含0 ... 目的:建立丹参酚酸B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方法:生物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法,以Hypersil C18ODS色谱柱(200 mm×4 .6 mm,5μm) ,柱温40 ℃,流动相:乙腈水=20 80(含0 .25 mol/L乙酸胺) ,用磷酸调pH至4 .0 ,流速:1 .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328 nm。结果:鼠尾静脉给予丹参酚酸B1 .6、3 .2、6 .4 mg/kg后,结果显示鼠α相半衰期为(3 .1±0 .1) min,β相半衰期为(31 .5±3 .2) min。大鼠尾静脉给予丹酚酸B后,组织中浓度依次为(高→低) :心、肝、肺、小肠、肾脏、脾、胃、卵巢和脑组织。丹参酚酸B在粪便和尿中24 h及胆汁中2 h的累积排泄百分数分别约为1.43 %、0.77 %及8 .03%。丹参酚酸B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和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9 .2 %±1 .8 %和92 .5 %±1 .5 %。结论:本法准确、稳定、灵敏度高,适合生物样品中丹参酚酸B的分析。丹参酚酸B在大鼠体内消除速度快,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胆汁为其主要排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丹参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肝星状细胞内信号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薛冬英 洪嘉禾 徐列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B)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于无包被塑料培养皿中原代培养7天,继以10-6mmol/L SA-B孵育,再加10ng/m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以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B)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于无包被塑料培养皿中原代培养7天,继以10-6mmol/L SA-B孵育,再加10ng/m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以Western blot法观察SA-B对TGF-β1或PDGF-BB刺激的HSC内ERK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及对TGF-β1或PDGF-BB刺激的HSC表面TGF-β1Ⅰ型受体(TβRⅠ)、Ⅱ型受体(TβRⅡ)或PDGF受体β(PDGFR-β)表达的影响。结果SA-B可抑制原代正常培养9天的HSC及TGF-β1刺激的HSC中ERK1/2的磷酸化;对正常培养的HSC和TGF-β1刺激的HSC表面TβRⅠ和TβR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SA-B抑制原代正常培养9天的HSC和经PDGF-BB刺激的HSC中PDGFR-β的表达,但对PDGF-BB刺激的HSC中ERK1/2磷酸化没有明显作用。结论SA-B抑制TGF-β1诱导的HSC内ERK信号传导通路。这一抑制作用与HSC上TβR的表达无关,也与PDGF-BB在HSC内的ERK信号传导通路无关。SA-B对PDGF-BB在HSC内的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在于抑制了HSC上PDGF受体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丹参酚酸B 细胞内信号传导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R
下载PDF
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酚酸B对肝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兰羽 孙婷婷 +2 位作者 朱丹 吴广均 张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488-1490,1569,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酚酸B对HHL-5肝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采用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HHL-5细胞株,3次传代后分为正常组、过氧化损伤模型组、黄芪甲苷组、丹参酚酸B组、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酚酸B组。采用过氧化氢诱导细...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酚酸B对HHL-5肝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采用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HHL-5细胞株,3次传代后分为正常组、过氧化损伤模型组、黄芪甲苷组、丹参酚酸B组、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酚酸B组。采用过氧化氢诱导细胞过氧化损伤,丹参酚酸B和黄芪甲苷给药浓度均是10-5mol/L。qRT-PCR法检测细胞TLR4、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SOD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R4、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SOD的含量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酚酸B和黄芪甲苷干预组TLR4、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SOD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黄芪甲苷或丹参酚酸B组比较,黄芪甲苷联合丹参酚酸B干预组TLR4、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SOD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参酚酸B和黄芪甲苷能保护肝细胞的过氧化损伤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该保护作用与抑制TLR4-NF-κB-TNFα炎症损伤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丹参酚酸B HHL-5 肝细胞 过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树脂对4种丹参酚酸类成分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云枫 黄利 +3 位作者 魏娟花 彭国平 李贺敏 程建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48-1652,共5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类型树脂对丹参4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丹酚酸B)的动态吸附特性。方法通过动态吸附及解吸附实验,以4种丹酚酸成分为考察指标,综合比较了大孔树脂、聚酰胺树脂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各成分的动态泄露曲... 目的研究3种不同类型树脂对丹参4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D、丹酚酸B)的动态吸附特性。方法通过动态吸附及解吸附实验,以4种丹酚酸成分为考察指标,综合比较了大孔树脂、聚酰胺树脂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各成分的动态泄露曲线、吸附饱和量、动态解吸附曲线和解吸附率。结果 AB-8型大孔树脂适宜于丹酚酸D和丹酚酸B精制分离,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2.3 mg/g和27.4 mg/g,与聚酰胺树脂相近,远高于20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而阴离子交换树脂对丹参素与原儿茶醛的吸附效果较好,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8 mg/g和3.2 mg/g,优于另外两种树脂。结论大孔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在丹参酚酸精制分离时具有互补性,两者联合应用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 大孔树脂 聚酰胺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 动态吸附
下载PDF
丹参酚酸B上调AMPK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管内皮功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侯霁芯 王丹 +6 位作者 阚竞宇 万进东 刘森 王芳 刘家欣 黄鸣清 王沛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367-3371,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酚酸B(Sal B)对db/db小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0只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Sal B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龄雄性C57BL/Ks 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Sal B组用Sal B以100 mg/(kg·d)的剂量进行灌胃;db/db对... 目的观察丹参酚酸B(Sal B)对db/db小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0只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Sal B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龄雄性C57BL/Ks 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Sal B组用Sal B以100 mg/(kg·d)的剂量进行灌胃;db/db对照组和C57BL/KsJ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周测体质量、血压、心率及空腹血糖,干预6周后取胸主动脉观察:血管舒张功能,血管内膜超氧阴离子和NO水平;e NOS,p-e NOS,AMPK,p-AMPK水平。结果 Sal B可显著降低db/db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对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影响;可减少超氧阴离子水平,增加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增加p-e NOS及p-AMPK的水平。结论 Sal B可降低db/db小鼠血管超氧阴离子水平,增加NO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AMP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丹参酚酸B 血管功能 氧化应激 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
下载PDF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丹参酚酸提取物中5种成分 被引量:6
14
作者 暴凤伟 刘玉强 +3 位作者 胡丽萍 张振秋 侯学智 谢剑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68-2372,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酚酸提取物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方法采用Phenomsil-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酚酸提取物中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方法采用Phenomsil-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0~50 min)、330 nm(50~68 min)、286nm(68~90 min),柱温30℃。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的进样量分别在0.033 96~0.339 6μg、0.016 60~0.166 0μg、0.092 4~0.924μg、0.084 7~0.847μg、1.300~13.0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均在99.2%~100.2%,RSD均小于2.3%。7个来源的丹参酚酸提取物中5种物质的含有量有一定差异。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更好地控制丹参酚酸提取物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波长切换 丹参酚酸提取物 丹参素钠 原儿茶醛 迷迭香 紫草 B
下载PDF
丹参酚酸B调节缺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TLR4-NFκB-TNFα炎性反应通路的量效时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云 张婷 +3 位作者 郭丽丽 刘瑞华 吴广均 张盈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559-2563,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不同给药浓度和不同给药时间窗对缺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TLR4-NFκB-TNFα炎性反应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出生1~3 d 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缺氧细胞模型。丹参酚酸B(Sal B)大、中、小剂量浓度分别为10^(...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不同给药浓度和不同给药时间窗对缺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TLR4-NFκB-TNFα炎性反应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出生1~3 d 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缺氧细胞模型。丹参酚酸B(Sal B)大、中、小剂量浓度分别为10^(-5)mol/L、10^(-6)mol/L和10^(-7)mol/L并按照缺氧前6 h、缺氧同时和缺氧后6 h 3种给药方式进行干预。q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tool样受体4 (TLR4)和核因子κB(NFκB) mRNA的表达,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和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氧模型组TLR4和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细胞上清液中TNFα浓度均显著升高(P <0. 05或P <0. 01)。和缺氧模型组比较,丹参酚酸B预防给药和同时给药大、中剂量组TLR4和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均显著下降(P <0. 05或P <0. 01)。预防给药大剂量组下降最显著(P <0. 01)。结论:TLR4-NFκB-TNFα炎性反应通路在缺氧损伤6h即明显激活。SalB预防或同时干预对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与抑制TLR4-NFκB-TNFα炎性反应损伤通路相关。SalB具有量效和时效性,以大剂量预防给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缺氧损伤 乳鼠 心肌细胞 TLR4-NFκB-TNFα通路 量效 时效 缺血性心肌病
下载PDF
丹参酚酸B调控PKD1-HIF-1α-VEGF通路促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暖 杨雷 毛秉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4-990,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B)是否通过调控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而促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方法 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心梗模型(MI)、SAB和CID755673阻断剂(CID)组...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B)是否通过调控蛋白激酶D1(PKD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而促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方法 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心梗模型(MI)、SAB和CID755673阻断剂(CID)组。应用HE、Masson和透射电镜染色分析心肌组织和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VEGF和Ⅷ蛋白的表达。结果 SAB用药可以减少MI大鼠的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降低心肌的胶原占比,使缺血受损引发的心肌纹理模糊、闰盘断裂、线粒体萎缩、微血管管腔塌陷恢复为结构清晰完整的心肌纹理、闰盘和微血管管腔及饱满的线粒体结构;并可以上调心肌组织中PKD1、HIF-1α、VEGF和Ⅷ因子蛋白的表达。注射CID后SAB的作用被明显抑制。结论 SAB可能通过调控PKD1-HIF-1α-VEGF通路而促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后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蛋白激酶D1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下载PDF
丹参酚酸B抑制TLR4-NFκB-TNFα炎症损伤通路防治心肌细胞的缺氧损伤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云 王阶 +1 位作者 吴广均 刘瑞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TLR4-NFκB-TNFα损伤通路和HSP70在体外缺氧培养心肌细胞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丹参酚酸B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出生1~3天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并复制体外缺氧培养心肌细胞模型。丹参酚酸B(SalB)大、中、小剂量浓度分别为10-5mo... 目的:探讨TLR4-NFκB-TNFα损伤通路和HSP70在体外缺氧培养心肌细胞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丹参酚酸B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出生1~3天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并复制体外缺氧培养心肌细胞模型。丹参酚酸B(SalB)大、中、小剂量浓度分别为10-5mol.L-1、10-6mol.L-1和10-7mol.L-1并在缺氧培养前6h进行干预。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法检测too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浓度,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氧培养6h后心肌细胞上清液中MDA、LDH、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3.71±0.84)VS(1.78±0.56)(,561.41±129.31)VS(36.80±10.22)(,89.39±21.65)VS(49.42±4.16),P<0.055或P<0.051);心肌细胞TLR4和NFκB蛋白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5或P<0.051)。与单纯缺氧培养组比较,丹参酚酸B大剂量组MDA含量显著下降(1.94±0.49)VS(3.71±0.84),P<0.051;大、中、小剂量组LDH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1);大、中剂量组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55);丹参酚酸B大、中、小剂量组NFκB及TLR4蛋白的表达面积或强度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5或P<0.051)。结论:TLR4-NFκB-TNFα炎症通路在缺氧培养6h后即明显激活,该通路的激活在缺氧损伤初期(6h内)是不依赖HSP70存在的。丹参酚酸B预防给药对缺氧培养的体外心肌细胞炎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NFκB-TNFα炎症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缺氧 心肌细胞 TLR4-NFκB-TNFα通路
原文传递
丹参酚酸B的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袁征 李国玉 +1 位作者 曾毅梅 王金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8年第12期29-31,51,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大鼠灌胃丹参酚酸B后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尿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用聚酰胺柱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鼠尿液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8-羟基-3,4-二氢喹... 目的:分离鉴定大鼠灌胃丹参酚酸B后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尿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用聚酰胺柱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鼠尿液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8-羟基-3,4-二氢喹啉-2(1H)-酮(1),1-甲基-1H-吲哚-2-羧酸(2),反式-3-(3-羟基苯基)丙烯酸(3),1H-吲哚-2-羧酸(4),8-氨基喹啉-2(1H)-酮(5)。结论:化合物1,2,4和5为首次从灌胃丹参酚酸B大鼠尿液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代谢产物 临床研究 尿液
下载PDF
丹参酚酸水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顾娟 罗海燕 +1 位作者 安莲英 刘军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81-783,共3页
本文以药典[1]规定的水溶性总酚酸紫外吸收度为检测指标,考察了丹参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6倍水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不能超过0.5h,煎煮4次后基本提取完全。另外本文还对水提液的醇沉工艺进行了考察,研究... 本文以药典[1]规定的水溶性总酚酸紫外吸收度为检测指标,考察了丹参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6倍水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不能超过0.5h,煎煮4次后基本提取完全。另外本文还对水提液的醇沉工艺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50%醇沉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 水煎煮
下载PDF
丹参酚酸B通过激活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红樱 孙爱军 +7 位作者 王时俊 史大卓 徐磊 程勇 邹云增 王克强 陈可冀 葛均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5-265,共1页
研究背景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独特的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近年来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DCs直接或间接参... 研究背景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具有独特的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近年来的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DCs直接或间接参与As的发生发展。以DCs为作用靶点可能是干预As的有效方法。丹参酚酸B(Sal B)是自中药丹参中提取出的水溶性单体,是丹参的重要药理活性成份,化学结构明确,性质稳定。以往的研究证实,Sal B对心、脑、肝、肾等多个器官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近期的研究还发现,Sal B具有抗炎症、抗免疫反应的作用,能够影响As的发生发展,但具体作用机制和靶点还不明确。目的从免疫炎症的角度探讨Sal B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临床As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方法培养人单核细胞源DCs,Sal B预处理后,再与ox-LDL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40、CD1a、CD86和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和MAPKs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PARγ的基因表达,Luciferase报告系统检测PPARγ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与ox-LDL组相比,Sal B预处理组DCs的表面分子CD40、CD1a、CD86和HLA-DR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证明Sal B预处理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的免疫功能成熟。与ox-LDL组相比,Sal B预处理组DCs的MAPKs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主要是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表明Sal B预处理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的MAPKs蛋白表达。进一步采用siRNA技术使PPARγ基因沉默后,Sal B预处理抑制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表面分子、细胞因子和MAPKs蛋白表达的作用被明显翻转,提示Sal B通过影响PPARγ抑制DCs的免疫功能成熟。接下来采用Luciferase技术证实Sal B可以特异的上调PPARγ的DNA结合活性,是转录后的水平,而不是mRNA水平的改变。结论 Sal B通过激活PPARγ抑制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DCs免疫功能成熟,这可能是Sal B抑制As的一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酚酸B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树突状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