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尿毒症毒素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立华 贾岚 +3 位作者 陈海燕 杨波 王喆 毕学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尿毒症毒素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UVECs进行传代培养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尿毒症毒素刺激组、尿毒症毒素+STS组和尿毒症毒素+ST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尿毒症毒素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UVECs进行传代培养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尿毒症毒素刺激组、尿毒症毒素+STS组和尿毒症毒素+ST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组,其中后2组中STS的浓度为10 mg·L^(-1);先给予各组剪切力刺激,剪切力大小为12 dyn·cm^(-2);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RK、核因子κB(NF-κB)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CCK-8法检测,在剪切力作用后,尿毒症毒素刺激组和尿毒症毒素+STS+ERK抑制剂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尿毒症毒素+STS组(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尿毒症毒素组比较,尿毒症毒素+STS组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抑制ERK信号通路后,与空白对照组、尿毒症毒素组和尿毒症毒素+STS组比较,尿毒症毒素+STS+ERK抑制剂组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T-qPCR法检测,与尿毒症毒素组比较,尿毒症毒素+STS组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抑制ERK通路后,与空白对照组、尿毒症毒素组和尿毒症毒素+STS组比较,尿毒症毒素+STS+ERK抑制剂组细胞中ERK、NF-κB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UNEL法检测,尿毒症毒素+STS组的细胞凋亡率小于尿毒症毒素刺激组和尿毒症毒素+STS+ERK抑制剂组(P<0.05)。结论:一定浓度STS能通过ERK信号通路调节NF-κB和Ⅰ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来改善尿毒症毒素作用下的内皮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尿毒症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珊 韩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住院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住院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病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血脂、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病例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MACE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0,P=0.213)。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丙二醛(MDA)、血清内皮素(ET-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病例组SOD、NO、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ET-1、IL-6、IL-8、TNF-α、CRP、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HCT、血浆黏度、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血脂水平、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单硝酸异山梨酯 冠心病 心绞痛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盛松 黄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744-1749,共6页
目的:基于一项回顾性队列探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心力衰竭病人的“硬终点”获益,包括28 d、3个月、6个月内死亡和再入院。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的二次分析,队列中连续收集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2... 目的:基于一项回顾性队列探索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心力衰竭病人的“硬终点”获益,包括28 d、3个月、6个月内死亡和再入院。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的二次分析,队列中连续收集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2008例心力衰竭病人的电子病历,根据用药记录分为对照组(西药)和观察组(西药+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根据“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质量”声明采用Logistic回归展示未调整、调整Ⅰ和调整Ⅱ等多套回归结果,敏感性分析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E值。结果:2008例病人中,对照组1438例,观察组570例。调整Ⅱ模型显示,观察组6个月内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4,95%CI(0.14,0.81),P=0.015],而28 d内、3个月内死亡和28 d、3个月内和6个月内再入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倾向性评分调整回归与调整Ⅱ模型的效应量方向一致。调整Ⅱ模型中6个月内死亡效应量和置信区间对应E值为5.33。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心力衰竭病人6个月内死亡率,但是未能减少28 d、3个月内死亡和28 d、3个月内、6个月内再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真实世界研究 硬终点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PCI术后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邓帆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6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PCI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心肌纤维化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可溶性ST2(sST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CTGF、sST2、TGF-β1、Gal-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PCI术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伊伐布雷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伊伐布雷定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心肌纤维化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地尔硫缓释胶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肺心病合并窦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杜冲 苗琨 陈志奎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析地尔硫?缓释胶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肺心病合并窦性心动过速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0例肺心病合并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其中对照组采用丹... 目的 探析地尔硫?缓释胶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肺心病合并窦性心动过速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0例肺心病合并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其中对照组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地尔硫?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PaO_(2)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aCO_(2)、HR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对肺心病合并窦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地尔硫?缓释胶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律失常、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缓释胶囊 丹参酮ⅱa磺酸钠 肺心病 窦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6
作者 王计亮 沈青青 +1 位作者 李华伟 刘黎洁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160-1166,共7页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48例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干预组、对照组),每组74例。干预组于PCI术后采用EECP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照组于PCI术后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MPO、VCAM-1、Lp-PLA2水平。PCI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观察至少6个月,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unconscionable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24%(69/74),与对照组的81.08%(60/74)相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 LAVI)和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2,ANGPT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均以干预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PO、VCAM-1、Lp-PLA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干预组血清MPO、VCAM-1、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干预组MACCE发生率为6.76%(5/74),与对照组的17.57%(13/74)相比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6%(11/74)]与对照组[12.16%(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EECP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应用于ACS患者PCI术后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丹参酮ⅱa磺酸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标志物
下载PDF
注射用尼可地尔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顾晶 张冠楠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7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尼可地尔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 目的:探讨注射用尼可地尔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心肌肌钙蛋白I(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WMSI、CTn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注射用尼可地尔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尼可地尔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和丹参素对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机制 被引量:39
8
作者 张洁 曾晓荣 +1 位作者 杨艳 刘智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和丹参素(DS-182)的冠状动脉舒张作用除了已知的机制外,是否还与钙激活钾通道(KCa)有关。方法猪冠脉平滑肌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钳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结果DS-201和DS-182均可激活冠脉平滑肌细胞...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和丹参素(DS-182)的冠状动脉舒张作用除了已知的机制外,是否还与钙激活钾通道(KCa)有关。方法猪冠脉平滑肌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膜片钳单通道电流记录技术。结果DS-201和DS-182均可激活冠脉平滑肌细胞KCa,但DS-201在内面向外膜片方式下激活KCa;而DS-182在细胞贴附膜片方式下激活KCa。结论DS-201和DS-182激活KCa的作用机制不同。DS-201能直接激活KCa,而DS-182则可能需要一系列胞内过程。这种差异可能与二者的结构和溶解性质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丹参 钾通道 平滑 血管 冠状血管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腹腔注射对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左心室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伊林 单晓彤 +3 位作者 柴花 苗昊 魏成喜 赵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左心室(左室)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STS、阿霉素各2 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每周1次,对...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及左心室(左室)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STS、阿霉素各2 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每周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 L/kg,各组每周注射1次、共3次。实验第7周末,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测算左室舒张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颈动脉逆行插管测左室内压,HE染色观察左室组织病理变化,VG染色观察左室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匀浆中的心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β-catenin。结果实验组血压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模型组较对照组左室内径明显增大且室壁变薄,LVEF降低(P均<0.05);实验组较模型组左室内径减小、室壁变厚、LVEF升高(P均<0.05)。实验组左室压最大上升速度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左室最大下降速度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及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实验组心肌组织中TGF-β1和CTGF水平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心肌细胞中β-catenin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STS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左室纤维化程度,改善心功能,这些作用可能与下调TGF-β1、CTGF及β-caten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阿霉素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心功能 心室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Β-链蛋白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杜秋明 李忠诚 +2 位作者 王贵荣 高波 宋淑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心律失常 丹参酮ⅱa磺酸钠 缝隙连接 离子通道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文星 马承红 +2 位作者 王晓军 徐丽梅 杨慧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6例)和联合用药组(36例),均服用厄贝沙坦150mg/d,联合用药组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g/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6例)和联合用药组(36例),均服用厄贝沙坦150mg/d,联合用药组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g/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2组UAER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或P<0.01),但联合用药组好于厄贝沙坦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厄贝沙坦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治疗早期DN,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CRP,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延缓肾损害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厄贝沙坦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波 刘景委 +3 位作者 胡春阳 殷国田 解娜 王建发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793-794,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取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酒...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11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取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酒石酸美托洛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瘀证积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WBC)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积分,改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总积分,改善患者血瘀证积分,降低C反应蛋白和WBC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局部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龙珠 刘家军 +1 位作者 张梅 郭俐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口服巴米尔1次0.5 ...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口服巴米尔1次0.5 g/(次·d)、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口服巴咪尔,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采用TCD脑血流仪动态观测两组治疗前(入院当天)、第4天、第7天、第21天局部脑血流(RCBF),记录血小板集聚率、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等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计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分值及治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脑梗死患者于第5天RCBF即逐步恢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ESS分值及治愈率明显提高,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依达拉奉两药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具有明显的药物协同作用,可增加患者RCBF、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依达拉奉 药物协同作用 脑梗死 局部脑血流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RP、尿酸、血脂、胆红素的临床意义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梁彩虹 徐崇利 +4 位作者 张郁青 严建军 周本军 朱甜 史培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脂、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心绞痛患者作为心绞痛组,另将同期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CRP、UA、...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脂、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例心绞痛患者作为心绞痛组,另将同期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CRP、UA、血脂、胆红素水平。将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常规治疗组)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酮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组患者CRP、UA、低密度脂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丹参酮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丹参酮组患者U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血清CRP、UA、血脂、胆红素可能在心绞痛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治疗心绞痛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C反应蛋白 尿酸 血脂 胆红素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急性心梗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琳莉 黄抒伟 +5 位作者 窦丽萍 车庆 陆明 王寅 殷舟 林冬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513-2516,I0009,共5页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预处理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防治作用,探讨是否与抑制氧化应激相关。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即AMI对照组(I/R)、丹参酮再灌注治疗组(DS-201)、丹参酮冠脉结扎前治疗组(DS-201-pre...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预处理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防治作用,探讨是否与抑制氧化应激相关。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即AMI对照组(I/R)、丹参酮再灌注治疗组(DS-201)、丹参酮冠脉结扎前治疗组(DS-201-pre)、假手术组(sham),每组各10只。各组AMI前、后,再灌注后,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最终进行病理学分析,评估缺血范围(LA/LVA)及无复流范围(NRA/LA)。结果:(1)AMI后90min时,SOD及cTNI水平在I/R组、DS-201组和DS-201-pre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灌注120min时DS-201-pre组及DS-201组的血清cTNI水平低于I/R组(均P<0.01),SOD水平高于I/R组(P<0.01,P<0.05);DS-201-pre组血清cTNI水平低于DS-201组(P<0.05),DS-201-pre组与DS-201组SO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各组病理染色所测的冠脉结扎区心肌范围(LA)基本一致(均P>0.05)。DS-201组及DS-201-pre组无复流范围均小于I/R组(均P<0.05),DS-201-pre组与DS-2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急性心梗再灌注后无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应激,从而达到保护心肌,有效防治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无复流 丹参酮ⅱa磺酸钠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液流变学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6
作者 左玉姣 李颖庆 王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732-734,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等。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碘酸纳注射液60mg(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等。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碘酸纳注射液60mg(1次/天)。每例于治疗开始前与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与心电图(ECG)检测。结果:两组心肌缺血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P均<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bg)、血浆D-二聚体(DD)均显著下降(P<0.05)。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冠心病 心肌缺血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健 苏文理 +5 位作者 黄坤茂 刘尧斌 纪家镛 叶剑鹏 唐谨 洪佳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9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入院病人随机分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早期应用组(治疗组)48例与晚期应用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3d,对照组则于入院治疗10d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入院病人随机分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早期应用组(治疗组)48例与晚期应用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3d,对照组则于入院治疗10d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于入院后7d、14d、21d分别对两组颅内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当日及治疗后7d,两组颅内血肿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而水肿于7d均显著增大(P<0.05);4d治疗组血肿吸收明显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肿容积组内前后对比明显增大(P<0.05),组间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21d两组间血肿、水肿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早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疗效显著且安全,有促进脑出血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与毒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丹参酮ⅱa磺酸钠 胶质细胞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及内耳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文科 侯楠 +2 位作者 王轶 陈嘉 邓玫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及内耳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105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及内耳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105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治疗30 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2组眩晕、耳鸣及耳闷消失时间,纯音听阈值、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免疫功能指标[CD3+、CD4+T细胞水平和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内耳微循环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3.08%(χ^2/P=8.745/0.003)。观察组的眩晕、耳鸣及耳闷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4.630、10.705、9.053,P均=0.000)。治疗后观察组纯音听阈值小于对照组(t/P=10.798/0.000)。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清ET及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t=16.181、4.670、6.917、2.878、16.694,P均=0.000)。观察组外周血CD3+、CD4+、血清IgM、IgG、NO、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4.455、2.982、7.299、10.155、3.515、5.059,P均=0.000)。治疗期间,2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内耳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丹参酮ⅱa磺酸钠 马来酸桂哌齐特 血液流变学 免疫功能 内耳微循环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PM2.5染毒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芳 卢欣烁 +5 位作者 李岩 董晓婷 杨杰波 刘方芳 金瑶 李明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07-210,230,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PM2.5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100μg/mL PM2.5组及STS干预组(先给予12.5、25、50μg/mL STS干预后再加入100μg/mL PM2.5)。24 h后CCK8法...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PM2.5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100μg/mL PM2.5组及STS干预组(先给予12.5、25、50μg/mL STS干预后再加入100μg/mL PM2.5)。24 h后CCK8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酶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PM2.5对EA.hy926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可以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并引起Caspase-9和Caspase-3活化造成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S可以抑制PM2.5对EA.hy926细胞的毒性,降低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及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减少细胞凋亡数目,与PM2.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以减少PM2.5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PM2.5 EA.hy926细胞 氧化应激 凋亡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人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华海婴 郭旭光 +1 位作者 杨波 叶启霞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ulfotanshinone Sodium Injection,STSI)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MTT比色法检测STSI对人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观察对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TSI对HSC凋...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ulfotanshinone Sodium Injection,STSI)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MTT比色法检测STSI对人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观察对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STSI对HSC凋亡率的影响。结果:STSI各剂量在24与48h对HSC的抑制率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STSI对HSC的抑制作用不是非特异性细胞毒性所致;HSC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TSI能抑制HSC的增值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肝星状细胞 乳酸脱氢酶 凋亡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