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主人道德到开放道德——比较尼采和柏格森的道德观
1
作者 陈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西方传统哲学主要呈现为一种理性主义哲学。在此氛围下,个人的道德行为往往也受理性约束。但在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转向的进程中,非理性思想开始抬头。尼采、柏格森作为广义生命哲学的代表,在道德领域中他们都突出...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西方传统哲学主要呈现为一种理性主义哲学。在此氛围下,个人的道德行为往往也受理性约束。但在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转向的进程中,非理性思想开始抬头。尼采、柏格森作为广义生命哲学的代表,在道德领域中他们都突出道德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试图将道德行为与个人幸福关联在一起。尼采以强力意志为标准把道德区分为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柏格森则从生命冲动出发将道德分为封闭道德和开放道德。尼采和柏格森都强调道德行为中的情感作用,但是尼采推崇的是超人的主人道德,主人道德是把个人幸福建立在掠夺普通人的基础之上,因此最终走向了极端个人主义;而柏格森崇尚的是英雄主义式的开放道德,它是建立在英雄人物带领普通大众一起向前创造的基础之上,最终走向了英雄主义式美德。因而从比较的视阈出发,探索柏格森与尼采道德观的异同,可获得对当代社会道德发展的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道德 主人道德 封闭道德 开放道德
下载PDF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启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11,共7页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 ,作者提出了新的见解 ,认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 ,作者提出了新的见解 ,认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个丰富的、发展的、多方面的体系 ,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道德”体系 ,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和“个人品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组织生产关系 共产主人道德 个人品德体系 社会道德体系
下载PDF
肉眼看道德——尼采生命价值论中的自然主义视角
3
作者 余虹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8,共8页
“肉眼”象征尼采生命价值论中的自然主义视角 ,它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 ,一切价值都来源于肉眼 (主人的肉眼和奴隶的肉眼 ) ,任何脱离肉眼的“心眼”都是形而上学神学和哲学的编造 ,一切出自“心眼”的价值 (理性价值和神性价值 )都是... “肉眼”象征尼采生命价值论中的自然主义视角 ,它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 ,一切价值都来源于肉眼 (主人的肉眼和奴隶的肉眼 ) ,任何脱离肉眼的“心眼”都是形而上学神学和哲学的编造 ,一切出自“心眼”的价值 (理性价值和神性价值 )都是出自肉眼的价值之面具 ;其二 ,尼采的全部价值论思考都出自自己的“肉眼” ,那双善于“转换视觉”但始终坚持“主人立场”的肉眼。文章考察了这双肉眼看道德的洞见与盲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生命价值论 肉眼 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
下载PDF
尼采道德谱系研究:道德现代性批判及其意义
4
作者 刘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1-65,共5页
尼采的道德批判以“人之为人意味着什么”为本,将道德的解构和精神的自我提升相结合,在对道德现实和传统予以肯定的同时,洞察出其中诸如主体性一类观念背后潜隐的危机,试图以主人道德及其化身超人来根治奴隶道德带来的人类生命衰败症。... 尼采的道德批判以“人之为人意味着什么”为本,将道德的解构和精神的自我提升相结合,在对道德现实和传统予以肯定的同时,洞察出其中诸如主体性一类观念背后潜隐的危机,试图以主人道德及其化身超人来根治奴隶道德带来的人类生命衰败症。从这种批判活动中,我们可提炼出几点富有启迪的道德摧毁和建构所应当具备的行为品格:反对不可容忍的事情,道德批判蕴含着人文关怀,创新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关联,责任感具有首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虚无主义 人文精神 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 主体性
下载PDF
视角·习俗·平等——尼采奴隶道德批判的三重维度
5
作者 胡志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51-58,共8页
尼采认为主人道德是一种存在等级秩序的道德,它以好坏作为道德评判的依据,在奴隶道德实现道德视角转换之后,以善恶为核心的奴隶道德取消了主人道德内在的等级秩序,奴隶道德通过强制和心理控制从而成为了社会普遍遵守的规范和法则。道德... 尼采认为主人道德是一种存在等级秩序的道德,它以好坏作为道德评判的依据,在奴隶道德实现道德视角转换之后,以善恶为核心的奴隶道德取消了主人道德内在的等级秩序,奴隶道德通过强制和心理控制从而成为了社会普遍遵守的规范和法则。道德是在对习俗的信仰中形成的,扼杀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是习俗的最大功用,习俗让人屈从和服从,使人"非自身化"。道德是一张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平等的道德诉求致使高贵的人类理想不再可能,要培育高贵种族必须实行等级制。尼采的道德哲学竭力摆脱奴隶道德的限制,也对以德性为核心的理性主义道德和基督教道德构成一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奴隶道德 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批判
下载PDF
尼采的“主奴道德思想”探微
6
作者 廖新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49-56,共8页
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尼采论述了奴隶道德颠覆主人道德并取得“道德中的奴隶起义”的胜利,在他看来,现代道德价值的真面目是内含“虚无主义病症”的“奴隶道德”,而与奴隶道德共同拥有“反应性”特征的怨恨是理解“道德中的奴隶起义”... 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尼采论述了奴隶道德颠覆主人道德并取得“道德中的奴隶起义”的胜利,在他看来,现代道德价值的真面目是内含“虚无主义病症”的“奴隶道德”,而与奴隶道德共同拥有“反应性”特征的怨恨是理解“道德中的奴隶起义”的阿里阿德涅之线。因而,想要破解尼采这一思想中的逻辑密码,进而立足当下重新评判尼采对现代性道德所做的“诊断”,就需要充分揭示“怨恨”在“奴隶道德起义”中的发生、发展的微观机制,进一步追问“道德的‘奴隶起义’及其所取得的颠覆性‘胜利’”的发生逻辑,这对于深刻把握尼采对道德价值的批判以及重思现代性来说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 怨恨 道德中的奴隶起义
下载PDF
论尼采以权力意志为核心的道德批判
7
作者 南志文 《理论观察》 2021年第5期56-58,共3页
尼采用强弱原则代替善恶原则,将权力意志及人类的能力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在他看来,道德是由强者来制定的,善与恶是相对的,取得胜利得以生存是善,屈服与失败则是恶。他进一步提出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提倡主人道德,批判基督教所塑造的... 尼采用强弱原则代替善恶原则,将权力意志及人类的能力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在他看来,道德是由强者来制定的,善与恶是相对的,取得胜利得以生存是善,屈服与失败则是恶。他进一步提出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提倡主人道德,批判基督教所塑造的奴隶道德。尼采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表现为批判禁欲、批判利他、批判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意志 征服者 主人道德 基督教
下载PDF
在沉默中倾听身体——重释伯格曼影片《沉默》
8
作者 潘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71,共11页
在《沉默》中,瑞典导演伯格曼通过演绎伊斯特和安娜这对具有符号意义的人物,将"身体"作为终极关切的对象,赋予"身体"以超乎寻常的力量,阐释了"身体"作为寂静之音和大道之言的内涵。姐姐伊斯特病入膏肓,... 在《沉默》中,瑞典导演伯格曼通过演绎伊斯特和安娜这对具有符号意义的人物,将"身体"作为终极关切的对象,赋予"身体"以超乎寻常的力量,阐释了"身体"作为寂静之音和大道之言的内涵。姐姐伊斯特病入膏肓,满怀仇恨;妹妹安娜健康强壮,勇敢自信,她们分别是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的典型代表。在这里,虚伪而衰败的理性和真实而强悍的身体,在相互对抗的舞台上表达着这样的意旨:真实的永恒生命、爱和思想的力量之源就在欢腾的身体之中,真正的上帝之城与凡俗的生活、欲望之爱、充满热血的身体没有距离,身体是信仰实存的另一种形态。由此,颠覆了被创造、被祭献、被书写的身体,彰显了不再缺席、至关重要的身体在神圣的沉默中的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玛·伯格曼 《沉默》 身体 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
下载PDF
试析尼采“酒神精神”的伦理学意蕴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尼采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在饱受争议。"酒神精神"作为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蕴含了深厚的伦理涵义。"酒神精神"从开始到最后一直跟随着尼采的步伐。权力意志、超人、主人道德等都不过... 尼采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在饱受争议。"酒神精神"作为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蕴含了深厚的伦理涵义。"酒神精神"从开始到最后一直跟随着尼采的步伐。权力意志、超人、主人道德等都不过是酒神精神的变身和另一个称号。尼采通过酒神精神宣扬了人的权利意志或强力意志,为本来没有意义的人生赋予了意义。同时,尼采的超人也是借助于酒神精神出场的,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与理想人格。所谓的超人或者主人其实就是最具酒神精神的人。更重要的是,酒神精神是尼采颠覆传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工具。尼采正是通过酒神精神、权力意志、超人、主人道德等对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与人类社会以来一切道德传统(尤其是基督教道德传统)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超越善恶之外,并把人的生命与酒神精神而不是道德作为人的行为评价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神精神 权力意志 超人 主人道德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新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雪华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第4期70-73,共4页
"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学上重要的形象类型。这是19世纪俄国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精力充沛,才华横溢却一无所成;心怀远大抱负却流连于空虚生活。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于一身。优秀青年之所以堕落或被埋没,有一系... "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学上重要的形象类型。这是19世纪俄国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精力充沛,才华横溢却一无所成;心怀远大抱负却流连于空虚生活。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于一身。优秀青年之所以堕落或被埋没,有一系列时代与社会原因及自身原因。然而,也并非所有性格矛盾的优秀贵族青年最终都成为"多余人"。这既是俄罗斯文学的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为社会生活现实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余人 贵族 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
下载PDF
以尼采之声解读虚假需求
11
作者 郝娟 《消费导刊》 2011年第6期1-2,4,共3页
尼采哲学建立在强力意志的基础上,包括他的超人学说和道德谱系学,强调人类对其本能的正确认识和实现,脱离虚无主义的荒野。马尔库塞提出的虚假需求学说在一定程度上与尼采之虚无主义有很多契合之处,本文意在透过尼采哲学的视角对虚... 尼采哲学建立在强力意志的基础上,包括他的超人学说和道德谱系学,强调人类对其本能的正确认识和实现,脱离虚无主义的荒野。马尔库塞提出的虚假需求学说在一定程度上与尼采之虚无主义有很多契合之处,本文意在透过尼采哲学的视角对虚假需求进行解读,以发现其内涵,同时使得尼采哲学进一步与现实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强力意志 主人道德 虚假需求
下载PDF
试论奥尼尔的伦理思想
12
作者 夏茵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17,共5页
诺贝尔文学是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所形成的一种义学现象。八十九年来诺贝尔文学从最初不成熟的童年时代发展到今天,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鉴于诺贝尔文学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而且迄今无一位中国作家获奖,鉴于现在世... 诺贝尔文学是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所形成的一种义学现象。八十九年来诺贝尔文学从最初不成熟的童年时代发展到今天,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鉴于诺贝尔文学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而且迄今无一位中国作家获奖,鉴于现在世界上尚没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斯德哥尔摩的十八位委员每年只研究未获奖的作家),《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计划对获奖规律与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研究开辟新的角度和领域,为中国作家早日获奖创造条件。欢迎国内外专家、文学界知名人士和广大文学爱好者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思想 主人道德 资产阶级 个人主义 道德规范 利他主义 伦理观念 利已主义 奥尼尔 道德观念
下载PDF
孤独“浪游者”的衷肠——读尼采《瞧!这个人》
13
作者 周宏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6期62-67,共6页
尼采是西方人生哲学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性人物。他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近代文明人的精神危机与人生迷茫,并一心致力于寻求人生自我超越的道路。他通过对基督教传统道德的批判,击碎西方人的信仰王国;通过对“超人”的宣扬,道出做大地之子、做... 尼采是西方人生哲学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性人物。他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近代文明人的精神危机与人生迷茫,并一心致力于寻求人生自我超越的道路。他通过对基督教传统道德的批判,击碎西方人的信仰王国;通过对“超人”的宣扬,道出做大地之子、做现实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的人生目标。虽然尼采的学说有不少偏颇之处,但他以真诚而严谨的态度所提出的问题和见解对现代人的人生体验与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超人”学说 基督教道德 主人道德 理想人格 上帝 超人学说 自我超越 人性 超越自我
下载PDF
论鲁迅与尼采
14
作者 程致中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43-50,共8页
把鲁迅和尼采这两位生活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家放在一块儿比较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是,由于一向疏于介绍尼采学说的缘故,鲁迅与尼采之谜尚未揭开。我想,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进一步讨论:(一)鲁迅早年为什么“... 把鲁迅和尼采这两位生活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家放在一块儿比较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是,由于一向疏于介绍尼采学说的缘故,鲁迅与尼采之谜尚未揭开。我想,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进一步讨论:(一)鲁迅早年为什么“醉心于尼采”?(二)鲁迅在他思想发展的早期、中期从尼采学说中择取了什么?(三)鲁迅后期是不是“彻底否定”了尼采?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谈一点个人意见。一本世纪初年,鲁迅在日本求学时,东京学界正“磅礴着”尼采学说。据周作人回忆,鲁迅那时很喜欢读尼采,“《扎拉图斯忒拉如是说》一册常在案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哲学 鲁迅思想 论鲁迅 奴隶道德 强力意志 权力意志 主人道德 忒拉 个性主义 沉钟社
下载PDF
Yang Zhu's "Guiji" Yangsheng and Its Modem Relevance
15
作者 Yanxia Zha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4年第3期173-188,共16页
Condemned by Mencius (ca.372-289 BCE) as selfishness (weiwo, 为我),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in China is traditionally depicted as a philosophy of egoism and hedonism. In contrast, Yang Zhu (fl.ca.370-350... Condemned by Mencius (ca.372-289 BCE) as selfishness (weiwo, 为我),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in China is traditionally depicted as a philosophy of egoism and hedonism. In contrast, Yang Zhu (fl.ca.370-350 BCE) is described as an "early liberal or individualist" hero in the Western Discuss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Yang Zhu may not be a liberal or individualist hero as portrayed by the West, but surely he should not be depicted as a promoter of egoism as Mencius did. Both John Emerson and A.C. Graham are probably right when they claimed that Yang Zhu was a revolutionary thinker of his own time; and "Yang Zhu's intervention for the Chinese thinking world had provoked a metaphysical crisis which had threatened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Confucianism and Mohism and set them into a new course" (A.C. Graham 1978). From my reading, Yang Zhu's influence on Chinese philosophy had been and will be even greater, although his philosophy as a whole was not practiced by Chinese society in the past due to the dominance of Confucianism. Yet as the first person who clearly emphasized nourishing of life for individuals and the first theory that rooted morality into xing (性, human nature),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had indeed through history made a huge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nurturing life tradition, and had great potential in providing inspiration to modern moral thinking. Many discussions initiated or developed by Yang Zhu and his followers have influenced both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profoundly. His idea of nourishing life was not only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by Zhuangzi and later Daoist religion from life preservation perspective, but also by Mencius and Xunzi from moral cultivation perspective. As a doctrine that has shown more and more relevance to modern society, people can find many inspirations from Yang Zhu's answer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aim of human life? What is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 life and death? What is human natur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nourishment and individual freedom? Why nourishing one's own life should be as important as nourishing that of others?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Why living a natural life is so important for human beings? Based on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Chinese sources directly related to Yang Zhu's school, especially the chapter entitled as "Yang Zhu" from the book of Liezi,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essential features of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and its relevance to modern society. As "guiji" (贵已, cherishing oneself) is the core of Yang Zhu's yangsheng philosophy, discussion of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what Yang Zhu's "guiji" means, why Yang Zhu's "guiji" is not "weiwo" (为我, for oneself), and how Yang Zhu's "guiji" yangsheng is relevant to moder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sheng (nourishing life) ji (self) wo (oneself) xing (nature) guiji (cherishing self) weiwo (foroneself) quanxing (keep one's nature intact) baozhen (protecting one's genuineness)
下载PDF
Man is consubstantial with God Moral reflections on Humanism
16
作者 Haijie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11期86-88,共3页
Early Renaissance man regained the independence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but by the fear of God into the evolution away from God, from the backwash toward the loss. Late Renaissance reflection and adjustments is com... Early Renaissance man regained the independence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but by the fear of God into the evolution away from God, from the backwash toward the loss. Late Renaissance reflection and adjustments is comforting one, rational constraints original desire, divinity give directions to humanity, which is the most profound meaning of humanism. For human freedom and liberation, post-humanism made a valuable exploration, by absorbing humanistic ingredients of the ancient Greek - Roman and Hebrew - Christian culture, tried to avoid walking single dimension of cultural evolution ori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ISM HUMANITY DIVINITY
下载PDF
About the Nature of Ecological Ethics Debat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17
作者 Chuanyue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2期81-83,共3页
There are natural ethical debates in ecological ethics, namely whether nature has intrinsic value, whether the nature has its rights. Theoretical basis of argument is the opposite of anthropocentrism and non- anthropo... There are natural ethical debates in ecological ethics, namely whether nature has intrinsic value, whether the nature has its rights. Theoretical basis of argument is the opposite of anthropocentrism and non- anthropocentrism. Ecological ethics controversy concerns the core iss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of the ecological ethics about natur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ecological ethics and ecological ethics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deb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thics HUMAN NATURE
下载PDF
Evie's Ethical Choices in the World of Noir Ethical Literary Reading of Judy Blundell' s What I Saw and How I Lied
18
作者 YANG Ch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6期430-434,共5页
In the novel What I Saw and How I Lied (2008), Judy Blundell presents readers a world of noir where so many lies are around the innocent protagonist, 15-year-old girl Evie. It is a challenge for Evie to probe into t... In the novel What I Saw and How I Lied (2008), Judy Blundell presents readers a world of noir where so many lies are around the innocent protagonist, 15-year-old girl Evie. It is a challenge for Evie to probe into the heart of the deceptions and make ethical choices between good and evil. After experiencing the path from error to truth, from confusion to clarity, and unconsciousness to consciousness, Evie comes to realize the corruption and evils of the society and in an epiphany, obtains a self-knowledge which leads to her initi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ethical predicament and ethical choices of the protagonist Evie as well as the negative living environment around her, the present paper aims to interrogate the moral issues of truth, lie, justice, greed, fidelity, and betrayal so as to give reade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of initiation in the no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at I Saw and How 1 Lied ethical choices the world of noir INITIATION
下载PDF
尼采的道德“类型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玉良 朱彦明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6-29,共4页
尼采后期思想中关于"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之间的区分是他所谓的道德"类型学"。"类型学"强调的是对立和差异,反对"中间形式"的混杂。它与"谱系学"结合在一起,成为尼采思... 尼采后期思想中关于"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之间的区分是他所谓的道德"类型学"。"类型学"强调的是对立和差异,反对"中间形式"的混杂。它与"谱系学"结合在一起,成为尼采思想的利器。它表明欧洲历史中被视为"最高价值"的道德一直面对着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价值,道德在这种情况下就表现为对不同价值的"强制"。但是,如果道德只是与人们的保存本能相关,并且成了生命整体衰败的征兆,那么相反的类型就成为一种"急需",因为这不仅关联着生命整个链条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体自我塑造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类型学 虚无主义 主人道德 奴隶道德
原文传递
On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Masculinism and Feminism in The Great Gatsby
20
作者 LI Bao-feng JIA Xue-yi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11期874-880,共7页
In The Great Gatsby, Fitzgerald depicts the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bout society, family, love, and money, literally mirroring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constantly challenged by feminism in t... In The Great Gatsby, Fitzgerald depicts the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bout society, family, love, and money, literally mirroring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constantly challenged by feminism in the 1920s of America.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pare the features of masculinism and feminism in three aspects: gender, society, and morality. Different identifications of gender role between men and women lead to female protests against male superiority and pursuits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Meanwhile, male unshaken egotism and gradually expanded individualism of women enable them both in lack of sound moral standards. But compared with the female, male moral pride drives them with much more proper moral judge, which reflects Fitzgerald's support of the masculine society. Probing into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masculinism and feminism, it is beneficial for further study on how to achieve equal coexistence and harmony between men and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Great Gatsby CONFRONTATION masculinism FEMI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