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翻译专业教学主体交往体系探究 |
孟繁婷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
|
浅析旅游教育主体交往的途径与启示 |
戴晓丹
|
《中国校外教育》
|
2009 |
1
|
|
3
|
英语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 |
陈芳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1
|
|
4
|
试析学分制下的主体交往模式 |
施文洁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0 |
|
5
|
师生双主体交往关系及实现方法 |
姚少玲
|
《林区教学》
|
2006 |
0 |
|
6
|
论转型期主体交往异化的事实与扬弃的条件 |
孙惠民
|
《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2 |
0 |
|
7
|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构建研究 |
胡佳烜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8 |
0 |
|
8
|
教师发展异化与教育双主体交往的构建 |
赵光义
|
《教育科学文摘》
|
2020 |
0 |
|
9
|
“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功能、现实挑战与拓展路径--基于马克思精神交往观 |
胡德庆
|
《理论建设》
|
2024 |
1
|
|
10
|
多主体系统交往的建构效应 |
王丽春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1
|
价值观、道德观与技术理性:理解网络交往主体异化的三重维度 |
黄蜺
郝亚芬
金栋昌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2
|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 |
童星
严新明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3
|
主体间性与交往 |
王仁宇
|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
2001 |
5
|
|
14
|
高职思政课“双主体—交往式”教学模式探究——以师生协同发展为导向 |
韩祥伟
|
《职业技术》
|
2018 |
3
|
|
15
|
论网络交往主体的异化与重建 |
赵仁青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6
|
认识道德与实践——再论教学交往中的主体观念 |
柴楠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7
|
制度供给:个人交往主体性发展的变量 |
龙柏林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8
|
个人交往主体性的功能诠释 |
龙柏林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9
|
走进个人交往主体性 |
龙柏林
|
《青海社会科学》
|
2003 |
0 |
|
20
|
试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自我异化 |
赵仁青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