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国建 邢越 +2 位作者 徐一丁 朱峥嵘 罗灿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TEVAR治疗的26例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 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TEVAR治疗的26例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1周、术后3个月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不同层面主动脉真假腔直径。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术前1周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1周明显降低(P﹤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1周的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侧肾小球滤过率较健侧及术前1周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不同平面真腔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前1周,假腔的直径均明显小于术前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一侧肾动脉完全为假腔供血的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患者的肾功能会出现恶化,应重视并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 主动脉夹层 肾动脉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2
作者 俞国军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4 位作者 刘正 艾克热木·吐尔逊 朱涛 霍强 张为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再发Stanfor...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通过门诊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8~102个月。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5例患者术后发生了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脑梗死2例,肾功能不全1例,切口感染1例。2例患者于术后1、13个月死于急性脑出血,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脑梗死。1例患者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1年发现胸腹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拒绝手术,选择长期密切随访。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ER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再发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壁间血池的初步经验
3
作者 方青波 梁建豪 +1 位作者 戈小虎 管圣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98-501,共4页
主动脉壁间血池(intramural blood pool,IBP)是在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orrhage and hematoma,IMH)的基础上出现微小的(内膜破口直径≤3 mm)内膜破口,局部血液充盈,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强化灶,没有典型的真假腔。Williams等[1]... 主动脉壁间血池(intramural blood pool,IBP)是在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orrhage and hematoma,IMH)的基础上出现微小的(内膜破口直径≤3 mm)内膜破口,局部血液充盈,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强化灶,没有典型的真假腔。Williams等[1]的研究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和尸检对IBP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将它描述为伴发于IMH的分支动脉假性动脉瘤。此类病变应区别于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PAU)和主动脉溃疡样凸起(ulcer-like projection,ULP),前者是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主动脉溃疡样投影亦是在IMH的基础上出现的病变,但其内膜破口直径﹥3 mm,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夹层。有研究发现,Stanford B型IMH急性期出现的ULP是主动脉破裂的危险因素,患者预后较差,建议进行早期干预[2]。对于IBP的治疗,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IB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参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 主动脉夹层 壁间血池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吴建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05-0008,共4页
分析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采取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式分析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前往我院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随访时间为8个月,记录患者术中情况... 分析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采取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式分析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前往我院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随访时间为8个月,记录患者术中情况,并对比患者术前、术后主动脉CTA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一次性完全隔绝率为87.50%(35/4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0%(7/40),预后优良率95.00%(38/40);相较于术前,术后患者主动脉血管造影各项指标显著较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治疗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该手术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该手术的实施,患者的预后情况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 DeBakeyⅢ型 预后 疗效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陈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0-0153,共4页
分析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行综合护理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我院66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及生活质量更好,疼痛及负面情绪评分更低... 分析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行综合护理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我院66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及生活质量更好,疼痛及负面情绪评分更低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显著,有助于优化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不良情绪,且有效率较高,临床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博 霍静 +5 位作者 吴忠隐 杨行 高宇 肖玉林 李振生 张弘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8-151,179,共5页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经TEVAR治疗的158例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经TEVAR治疗的158例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31)与无并发症组(n=127),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体重指数(BMI)、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分析TEVAR治疗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脑梗死、白蛋白水平、P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NI均是TEVAR治疗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PNI均是TEVAR治疗ATBAD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上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 预后营养指数 年龄
下载PDF
可扩张鞘管在复杂髂股动脉入路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7
作者 俞靖凡 徐国雄 +4 位作者 张志轩 方昌文 许晨 顾一名 金一琦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本研究评估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TEVAR)中,可扩张鞘管用于复杂髂股动脉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 目的:本研究评估在经皮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TEVAR)中,可扩张鞘管用于复杂髂股动脉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共纳入25个髂股动脉入路。随访并记录术前、术后30d和90d随访患者髂股动脉入路血管直径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d随访入路血管最小直径及平均直径较术前增大值中位数分别为0.5(0.1,1.2)mm(Z=-4.207,P<0.001)、0.2(0.1,0.3)mm(Z=-3.096,P=0.002),术后90d随访入路最小直径及平均直径较术后30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SIR2级),经皮注射凝血酶治疗。随访期间无其他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在TEVAR术中将可扩张鞘管应用于复杂髂股动脉入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扩张鞘管 主动脉腔内修复 复杂髂股动脉入路
下载PDF
第一裂口周向位置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形态特征及腔内修复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王双静 徐泽鑫 +7 位作者 任露霞 员鹏飞 王海博 吴明炜 贾贺月 张栩阳 陈端端 熊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究第一裂口(primary entry tear,PET)周向位置的差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假腔及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目的探究第一裂口(primary entry tear,PET)周向位置的差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假腔及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TEVAR的100例TBAD患者资料。基于PET周向位置定义为大弯组(40例)、侧位组(31例)和小弯组(29例),比较三组患者假腔形态特点特征、临床特征和预后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大弯组比小弯组假腔更长(279.66 mm比193.92 mm,P=0.032)、左肾动脉受累比例更高(45.0%比17.2%,P=0.016)。患者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7.20±42.99)个月,3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0例接受再干预;14例患者出现主动脉相关死亡。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在干预率和死亡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期免于再干预率大弯组显著低于侧位组(P=0.023)。PET位于大弯是随访期再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5.996,95%置信区间=1.311~27.431,P=0.021)。结论PET位于大弯可能预示患者容易因TEVAR后并发症而进行再干预。应重视PET位于主动脉大弯患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 裂口 再干预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根部修复手术的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和护理体会
9
作者 李劲松 郭红 +2 位作者 段维勋 刘金成 孙京玮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268-273,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需要注意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主动脉根部修复手术的281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以一般资料、实验...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需要注意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主动脉根部修复手术的281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以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天是否生存作为因变量分为生存组(n=251)和死亡组(n=30),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1例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天的死亡率为10.7%,通过生存组与死亡组的两组间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年龄、既往脑血管意外、既往心源性休克、术前单核细胞数、凝血酶原时间、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D二聚体、脑灌注不良和肾灌注不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脑血管意外、单核细胞数、D-二聚体和脑灌注不良是住院期间/术后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关注住院期间/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医护需共同协作积极预防、早期诊疗和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主动脉根部修复
下载PDF
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
10
作者 朱俊龙 徐通洁 +5 位作者 李朋 代江红 陈豪 窦涠 刘勇 何虎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7-52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AD)累及主动脉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针刺原位开窗TEVAR重建主动脉弓分支的AD累及主动脉弓患者,记录开窗数目、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通过随访评估夹层... 目的观察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AD)累及主动脉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针刺原位开窗TEVAR重建主动脉弓分支的AD累及主动脉弓患者,记录开窗数目、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通过随访评估夹层修复、开窗分支血管通畅性及有无内漏等,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对16例均成功植入主动脉主体支架;对其中4例植入Z0、Z1及Z2区三开窗支架,6例植入Z1及Z2区双开窗支架,2例植入Z0及Z1区双开窗支架,4例植入Z2区单开窗支架。头臂干(BCT)开窗成功率83.33%(5/6),对1例未成功开通者行左颈总动脉(LCCA)-右颈总动脉搭桥术;LCCA开窗成功率100%(12/12);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成功率87.50%(14/16),对2例未顺利开窗者改行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16/16)。TEVAR中1例发生Ⅰa型内漏,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TEVAR结束后出现心包压塞而死亡。15例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期间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主体支架近端起始处局部小夹层各1例,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改善;1例出现Ⅰ型、2例出现Ⅲ型内漏,予近端开窗覆膜支架植入或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因冠心病死亡。结论针刺原位开窗TEVAR治疗AD累及主动脉弓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 原位开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天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48,共6页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目前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的主要治疗方法,当下治疗原则以封堵近端破口为主,而旷置远端破口导致假腔血栓化受阻;主动脉形态及支架...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目前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的主要治疗方法,当下治疗原则以封堵近端破口为主,而旷置远端破口导致假腔血栓化受阻;主动脉形态及支架远端弹性应力变化,导致管腔局部点压力扩大,形成新发破口或再发夹层导致假腔瘤样扩张,甚至急性破裂致死。术后应通过定期CTA随访,严密监测支架远端管径变化、残留破口直径及假腔血栓化程度。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文献,对TEVAR后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发病原因、机制及处理方法等进行归纳并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 主动脉夹层 支架移植物远端新发破口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内漏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凡杰夫 陆清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早期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低等特点。然而,EVAR术后的中远期可能会出现更高的再干预率,需要更密切的随访。EVAR术后再干预的最...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早期并发症率和病死率低等特点。然而,EVAR术后的中远期可能会出现更高的再干预率,需要更密切的随访。EVAR术后再干预的最主要原因是内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 主动脉瘤 内漏 开放手术 创伤小 EVAR AORTIC 早期并发症
下载PDF
弹簧圈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髂内动脉处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刘佳 张阳 王志义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对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患者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 目的:对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的患者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行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盆腔缺血相关并发症(臀肌萎缩、跛行、性功能障碍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中有6例(18.2%)患者发生跛行,4例(12.1%)患者发生臀肌萎缩,对照组中各有1例(1.6%)患者发生跛行和臀肌萎缩,实验组患者术后盆腔缺血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患者发生Ⅱ型内漏,对照组中有2例(3.2%)患者发生Ⅱ型内漏。结论: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发生,但需权衡其可能引发的盆腔缺血相关并发症,在行EVAR时应尽量保证髂内动脉的通畅和盆腔循环的畅通,以最大程度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髂内动脉 弹簧圈 栓塞 Ⅱ型内漏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邹灿 刘剑 +2 位作者 张云奇 叶钢 贺建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宁乡市人民医院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宁乡市人民医院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3组,发病时间<3 d进行手术为A组(n=43),发病时间3~5 d进行手术为B组(n=40),发病时间>5 d进行手术为C组(n=36)。比较三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主动脉重塑情况、病死率和再次手术率。结果:三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假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假腔直径短于A组和C组,假腔直径缩小值高于A组和C组,病死率低于A组和C组(P<0.05);三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5 d进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主动脉重塑,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
下载PDF
个性化优质护理在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宋菊玲 文春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23-0126,共4页
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对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即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个... 探讨个性化优质护理对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即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个性化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留观时间差距不大(P>0.05),但观察组患者更快出院(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变化更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相应的评分变化更明显(P<0.05);观察组更少有患者发生并发症,且对护理服务更满意(P<0.05)。结论 在主动脉夹层病人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过程中,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不同介入治疗时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16
作者 朱双雄 《大医生》 2024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介入治疗时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 目的分析不同介入治疗时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组(90例,<14 d)和非急性期组(30例,≥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假腔血栓形成情况、主动脉重塑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急性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非急性期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患者假腔血栓形成情况优于非急性期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真腔/主动脉直径比值高于术前,假腔/主动脉直径比值低于术前,且急性期组真腔/主动脉直径比值高于非急性期组,假腔/主动脉直径比值低于非急性期组(均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期TBAD患者行TEVAR介入治疗的平均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主动脉重塑效果好,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 介入时间 主动脉重塑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限制性裸支架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
17
作者 林文明 张佳靖 宴金亮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限制性裸支架(BRS)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TEVAR+RBS... 目的 探讨采用限制性裸支架(BRS)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TEVAR+RBS组40例及TEVAR组40例。两组均行对应手术治疗,并进行CTA检查。比较两组术后主动脉重塑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EVAR+RBS组的覆膜支架末端层面与膈肌封面的真腔面积增大率、假腔面积缩小率均大于TEVAR组(P<0.05);TEVAR+RBS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EVAR组(P<0.05)。结论应用TEVAR联合BR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改善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的效果良好,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限制性裸支架 主动脉腔内修复 主动脉重塑 并发症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智涛 李延俊 孙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81-685,705,共6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瘤腔内血栓形态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EVAR治疗的182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瘤腔内血栓形态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EVAR治疗的182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Ⅱ型内漏将患者分为Ⅱ型内漏组(n=44)和对照组(n=13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指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影像学特征,筛选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并通过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血栓体积、最大瘤体直径和腰动脉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厚、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大、血栓体积大均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保护因素,腰动脉数量多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曲线与预期曲线重合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若截断值为4%~98%,则模型的临床有效性较好。结论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血栓体积和腰动脉数量均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预测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Ⅱ型内漏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新内膜”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
19
作者 何伟 胡若愚 +3 位作者 蒋杰 王玉华 陆启同 刘志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48-175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内膜”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及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2月,采用“新内膜”技术结合人工血管翻转缝合技术处理主动脉根部患者共18例。根据患者主动脉窦部形状及尺寸,利用牛... 目的:探讨“新内膜”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及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2月,采用“新内膜”技术结合人工血管翻转缝合技术处理主动脉根部患者共18例。根据患者主动脉窦部形状及尺寸,利用牛心包补片裁剪成适配形状,嵌插并固定在主动脉窦部内膜血管腔内侧,以重建一个新的内膜,将受夹层累及的窦部隔绝在新的内膜外侧并予以固定。重建好的窦部与人工血管套筒样翻转缝合,重建主动脉窦管交界,完成根部修复重建与升主动脉替换。观察术中、术后后早中期临床转归。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术中无严重出血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梗死,无院内死亡。17例痊愈出院。随访时间6~25个月,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CT造影提示:窦部未见残余夹层表现,术后6个月窦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扩张。所有患者未发现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结论:“新内膜”技术与人工血管翻转缝合技术相结合,处理主动脉夹层根部,实施方便、窦壁牢固、断端缝合结实可靠,近中期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新内膜”技术 主动脉根部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三维CTA和DSA图像融合技术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辉来 文自祥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融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术(EVA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行EVAR手术的患者,均行3D-CTA及DSA检查,并将3D-CTA检查图像与DSA数据进行图像融合,比较不同检查方...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融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术(EVA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行EVAR手术的患者,均行3D-CTA及DSA检查,并将3D-CTA检查图像与DSA数据进行图像融合,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各个征象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检出率。结果3D-CTA与DSA图像融合技术对FL直径缩小、TL直径占比增加、支架近端FL血栓化、支架远端FL血栓化的检出率均高于3D-CTA及DSA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法对夹层破裂、内漏、支架近端逆行撕裂、新发夹层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和DSA图像融合技术在EVAR术后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为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