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整体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梅真 张海龙 +2 位作者 高毅超 陈业伟 李海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为解决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参数、阻尼器参数与布置位置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该遗传算法在选择策略、交叉和变异操作、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等方面作了改进,并同时采用预选择机制和... 为解决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参数、阻尼器参数与布置位置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该遗传算法在选择策略、交叉和变异操作、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等方面作了改进,并同时采用预选择机制和共享机制这两种小生境技术.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和改进的基本遗传算法优化结果总体一致,表明前者分析结果是正确的;前者首次得到最优解耗费的机时比后者平均少32.7%,可见前者比后者收敛速度更快;30次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稳定性更强;经前者优化的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取得良好减振效果,El Centro波、集集波、人工波输入时,半主动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和绝对加速度的最大值较无控时分别平均减小64.1%、54.7%、55.9%.算例表明了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对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主动控制系统 整体优化 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定量分析的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安全性评估
2
作者 雷云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17期82-84,共3页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作为直升机的重要组成设备,具有有效降低机上振动水平的作用,其安全性水平直接决定直升机的减振能力。本文以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为例,通过分析其功能危险因素,形成所有功能的故障状态清单。以灾难的、危险的故障状...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作为直升机的重要组成设备,具有有效降低机上振动水平的作用,其安全性水平直接决定直升机的减振能力。本文以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为例,通过分析其功能危险因素,形成所有功能的故障状态清单。以灾难的、危险的故障状态作为顶事件进行故障树分析,并计算其发生概率,以评估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安全性是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危险分析 故障树 定量分析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 安全性评估
下载PDF
主动或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时滞与补偿
3
作者 张猛 段刚 +2 位作者 薛学涛 赵林 张哲 《河南科学》 2006年第4期488-492,共5页
首先分析了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时滞产生的原因,接着研究了控制系统时滞的测量和识别方法,然后研究了时滞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结构振动控制系统时滞补偿的两种策略,即移相法和状态预测补偿策略.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 首先分析了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时滞产生的原因,接着研究了控制系统时滞的测量和识别方法,然后研究了时滞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结构振动控制系统时滞补偿的两种策略,即移相法和状态预测补偿策略.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时滞补偿方法都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系统 主动控制系统 时滞 补偿方法 测量方法
下载PDF
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测量与补偿方法 被引量:19
4
作者 田石柱 李暄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本文研究了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产生的原因,利用作者建立的结构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系统时间滞后测量方法的研究,测量得到了该系统时间滞后的具体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时间滞后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 本文研究了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产生的原因,利用作者建立的结构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系统时间滞后测量方法的研究,测量得到了该系统时间滞后的具体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时间滞后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时间滞后的三种补偿方法,即移相法、泰勒级数展开法和预估状态向量法。通过主动控制试验验证了时间滞后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系统 时间滞后 测量方法 补偿方法 结构控制 地震反应
下载PDF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常振臣 王登峰 +1 位作者 郑联珠 刘学广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根据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理论建立自适应有源消声控制系统,提出车内噪声信号识别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并用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主动降噪,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被试面包车在稳态工况下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 根据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理论建立自适应有源消声控制系统,提出车内噪声信号识别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并用自适应有源消声系统对车内低频噪声进行主动降噪,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被试面包车在稳态工况下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车内低频噪声,为进一步在汽车上实现车内噪声主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噪声主动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 自适应滤波
下载PDF
基于压电自感作动器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胡红生 钱林方 徐亚栋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介绍了压电自传感作动器电学物理模型 ,分析了传统的桥路法在提取结构振动信号时所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出了将最小二乘均方 (L east Means Squares,简称 L MS)自适应算法同时应用于压电自传感作动器传感与激励信号间的动平衡分离以及... 介绍了压电自传感作动器电学物理模型 ,分析了传统的桥路法在提取结构振动信号时所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出了将最小二乘均方 (L east Means Squares,简称 L MS)自适应算法同时应用于压电自传感作动器传感与激励信号间的动平衡分离以及压电智能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 ,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证明。软、硬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基于 L MS的自适应算法可实现压电自传感作动器传感与激励信号完全地、不失真地分离以及压电智能结构振动的实时抑制。该策略原理简单 ,易于在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结构的健康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自感作动器 振动 主动控制系统 最小二乘均方 压电材料
下载PDF
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恩泽 严济宽 陈端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1999年第3期2-6,共5页
对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作一综述。首先讨论了非因果ANC系统的研究情况,说明了非因果系统的研究是自适应ANC系统研究的基础。然后,从自适应控制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前馈、反馈、复合结构等不同降噪结构各自的特点及... 对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作一综述。首先讨论了非因果ANC系统的研究情况,说明了非因果系统的研究是自适应ANC系统研究的基础。然后,从自适应控制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前馈、反馈、复合结构等不同降噪结构各自的特点及优缺点。最后,着重介绍H∞鲁棒控制理论在ANC系统的运用。鲁棒控制系统在设计阶段,考虑了反馈通道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所以鲁棒非适应性ANC系统在满足闭环传递特性稳定的前提下,能够满足系统特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控制 ANC系统 主动控制系统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高层建筑磁流变阻尼器风振半主动控制系统的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周云 吴志远 邓雪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风振控制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首先对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进行了讨论 ,通过模拟分析 ,比较了分别基于经典线性最优控制算法和瞬时最优控制算法下控制... 风振控制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首先对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进行了讨论 ,通过模拟分析 ,比较了分别基于经典线性最优控制算法和瞬时最优控制算法下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其次对控制律的选取进行了研究 ,通过算例分析 ,对分别采用“开 -关”型控制律和改进型控制律时 ,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和控制律 ,使控制系统达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控制算法 优化设计 结构振动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风振 主动控制系统
下载PDF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主动控制系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翁光远 王社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8,共6页
对磁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进行了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建立了预加压力-磁场-应变等磁力学本构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磁场-作动性能试验研究,得出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作动器的本构模型... 对磁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进行了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建立了预加压力-磁场-应变等磁力学本构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磁场-作动性能试验研究,得出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作动器的本构模型,集成和开发了主动控制系统,并对一凯威特型模型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研发的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主动控制系统可有效控制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主动控制系统 MSMA作动器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 本构模型
下载PDF
管道复合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及其实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华民 朱海潮 施引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3年第3期34-36,共3页
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ANC)中,由于FXLMS算法较为简单、计算量较小,使之得到广泛应用。在前馈ANC中,要获得好的降噪效果,参考传感器信号和噪声声源要紧密相关,这在实际复杂系统中较难以满足;反馈ANC系统降噪效果不依赖于声场的相关性,但... 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ANC)中,由于FXLMS算法较为简单、计算量较小,使之得到广泛应用。在前馈ANC中,要获得好的降噪效果,参考传感器信号和噪声声源要紧密相关,这在实际复杂系统中较难以满足;反馈ANC系统降噪效果不依赖于声场的相关性,但其降噪频带较窄,而且还存在稳定性问题。复合ANC的方法是将反馈和前馈的方法结合起来,以求取得比单独使用前馈或反馈的方法更好的降噪效果。本文应用基于TI公司的TMS320C30芯片作为控制器的实时的ANC系统,在一风机、通风管路系统上进行ANC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FXLMSANC方法,能获得较理想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系统 管道复合噪声 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 降噪 FXLMSANC FXLMS算法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商用车驾驶室悬置有限带宽主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飞 杨红波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
建立了含驾驶室的商用车十自由度整车数学模型,对安装了驾驶室有限带宽主动悬置的商用车进行模糊控制系统设计,该控制系统全面考虑了驾驶室质心处垂直、俯仰、侧倾方向振动,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增益因子进行优化.以积分白噪声随... 建立了含驾驶室的商用车十自由度整车数学模型,对安装了驾驶室有限带宽主动悬置的商用车进行模糊控制系统设计,该控制系统全面考虑了驾驶室质心处垂直、俯仰、侧倾方向振动,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增益因子进行优化.以积分白噪声随机路面输入作为激励进行振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设计的驾驶室有限带宽主动悬置模糊控制系统相对全浮式悬置系统有效降低了驾驶室质心垂直、俯仰和侧倾加速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用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带宽主动控制系统 商用车驾驶室 主动悬置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实际通风管道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及其实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华民 朱海潮 施引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采用反馈FXLMS自适应控制算法,用TI公司的TMS320C30芯片作为控制器,并用TI公司的AD7874和AD7245分别作为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组成实时的噪声主动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的通风管路噪声主动控制,获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通风管道 噪声主动控制系统 反馈FXLMS自适应控制算法 潜艇 反馈ANC系统 传感器 系统结构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弹性飞行器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综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硕 陈士橹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研究细长体飞行器主动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方法,给出常增益输出反馈律和传感器、控制面位置综合设计理论及计算过程.同时,引入飞行轨迹敏感度约束条件,以提高主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及稳定裕度.
关键词 主动控制系统 飞行器 综合设计
下载PDF
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永山 付伟庆 魏陆顺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8期1-6,共6页
针对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反应迅速、能耗小、控制效果良好等特点,及其在结构控制方面的应用前景,介绍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有关的电磁流变液、控制器及技制算法、驱动器、传感器、电磁流变阻尼器等部... 针对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反应迅速、能耗小、控制效果良好等特点,及其在结构控制方面的应用前景,介绍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及其有关的电磁流变液、控制器及技制算法、驱动器、传感器、电磁流变阻尼器等部分的功能、应用和发展状况,指出其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进一步应用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流变液 控制算法 结构控制 电磁流变智能半主动控制系统 控制 驱动器
下载PDF
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仿真
15
作者 徐志坚 张心光 +1 位作者 王岩松 刘宁宁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7年第12期57-59,67,共4页
降低汽车空腔的振动,是抑制汽车车内噪声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激振器、作动器和控制器等为主要部件,搭建了简化的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汽车空腔模型简化为板件,以减弱板件振动为目标,实现了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采用简... 降低汽车空腔的振动,是抑制汽车车内噪声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激振器、作动器和控制器等为主要部件,搭建了简化的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汽车空腔模型简化为板件,以减弱板件振动为目标,实现了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采用简谐正弦及余弦信号作为激振器发出的激励,用于模拟板件的初始振动,控制器通过采用模糊控制算法直接控制压电陶瓷作动器的振动,压电陶瓷作动器的振动用于抑制板件的振动,完成了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研究采用的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使汽车空腔振动降低23%,为解决由汽车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的振动所引发的汽车车内噪声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噪声 主动控制系统
下载PDF
车削精度主动控制系统与动态模型的研究
16
作者 温任林 颜景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2-597,共6页
本文分析了以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元件的振动切削刀具的振动特性和实现刀具谐振切削的电路匹配,分析了主轴误差补偿方法的特点,提出以振动切削和误差补偿为基础的提高车削加工精度的主动控制系统,并建立了该系统的动态模型,推导其频率... 本文分析了以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元件的振动切削刀具的振动特性和实现刀具谐振切削的电路匹配,分析了主轴误差补偿方法的特点,提出以振动切削和误差补偿为基础的提高车削加工精度的主动控制系统,并建立了该系统的动态模型,推导其频率响应函数,实验证实了该方法能全面地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切削 车削精度 动态模型 主动控制系统 刀具
下载PDF
微型盘抗振模拟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宋汐瑾 王学龙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5-47,共3页
考虑到多种微型盘在恶劣冲击振动环境中的使用要求,在采用外加固主动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了模拟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分析了各部分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对实验样机的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兼顾冲击与振动控制,控制效... 考虑到多种微型盘在恶劣冲击振动环境中的使用要求,在采用外加固主动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了模拟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分析了各部分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对实验样机的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兼顾冲击与振动控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被动隔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盘 主动控制 冲击振动 主动控制系统 设计 模拟 微型 抗振 实验样机 振动环境
下载PDF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主动控制系统及其试验研究
18
作者 翁光远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12,共7页
对磁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进行了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建立了预加压力-磁场-应变等磁力学本构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磁场-作动性能试验研究,得出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作动器的静... 对磁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进行了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建立了预加压力-磁场-应变等磁力学本构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磁场-作动性能试验研究,得出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作动器的静/动力本构模型,集成和开发了主动控制系统,并对一凯威特型模型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研发的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主动控制系统可有效控制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主动控制系统 作动器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DSP的小型化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家伦 许晖 +1 位作者 韩定邦 魏照宇 《测控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7,78,共4页
介绍了基于TMS320F2812DSP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了实现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性,设计出了一种高效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对LMS(最小均方)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此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结果证实了该... 介绍了基于TMS320F2812DSP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了实现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性,设计出了一种高效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对LMS(最小均方)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此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结果证实了该测控系统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 LMS
下载PDF
基于DSP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世才 汤炳新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3年第8期603-605,共3页
介绍了阻尼元件与压电陶瓷作动器相结合的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系统 ,讨论了以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 0F2 40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硬件系统的构成以及A/D ,D/A等外围电路的设计 ,并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实验表明 ,以TMS32 0F2 40为核心的数... 介绍了阻尼元件与压电陶瓷作动器相结合的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系统 ,讨论了以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 0F2 40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硬件系统的构成以及A/D ,D/A等外围电路的设计 ,并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实验表明 ,以TMS32 0F2 40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 ,而且易于实现各种先进的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 设计 DSP 数字信号处理器 阻尼元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