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伴血性胸腔积液的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1
作者 郭浩 吴学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950-1957,共8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 AAS)是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疾病,包括经典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IMH)、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a...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 AAS)是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疾病,包括经典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IMH)、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aortic ulcer PAU)。这些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途径,可以同时存在,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现汇报一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伴血性胸腔积液的病例,并总结该类疾病目前诊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 主动脉夹层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硬化 血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自膨式瓣膜行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35例
2
作者 王华君 吴雪达 +3 位作者 石凤梧 刘苏 马千里 安景辉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膜反流(AR)患者应用自膨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R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9...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膜反流(AR)患者应用自膨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R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9~83(70.03±1.07)岁。分析手术成功率、病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左心功能变化。结果35例患者均采用自膨式介入瓣膜经股动脉行TAV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完成手术的患者17例(48.6%),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32.5±14.6)min。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5例(14.3%)。采用瓣中瓣技术的患者14例(40.0%)。术前LVEF(48.01±12.20)%,术后1周LVEF(50.22±1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2,P>0.05);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5.04±10.10)mm,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3.44±11.0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0,P>0.05)。术前5例患者存在二尖瓣中量及以上反流,术后二尖瓣反流均较术前减轻,其中2例转为少中量反流,3例转为少量反流。术后即刻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4例(40.0%),三度传导阻滞1例(2.9%),转入心内科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出现心包积液1例(2.9%),胸骨正中剑突下切口植入心包引流管后痊愈。少中量瓣周漏3例(8.6%),其余为少量及微量瓣周反流32例(91.4%)。结论应用自膨式瓣膜经股动脉行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手术安全性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自膨式瓣膜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马方综合征患者二次主动脉手术及家系成员的筛查和管理1例
3
作者 陈涛 胡馗 +2 位作者 卢汪 向龙 向道康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27-330,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咳嗽伴胸闷气促半月,加重3 d”于2012年3月28日在我院呼吸科住院。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听诊区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专科查体:身高169 cm,体型瘦高,指趾修长,臂长/身高=176/169=1.04...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咳嗽伴胸闷气促半月,加重3 d”于2012年3月28日在我院呼吸科住院。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听诊区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专科查体:身高169 cm,体型瘦高,指趾修长,臂长/身高=176/169=1.04,上部量/下部量=64/105=0.6,指征、腕征阳性(见表1)。辅助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全心扩大,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内径42 mm,左心房内径55.6 mm,左心室内径87.7 mm,EF 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期杂音 肺呼吸音 主动脉 马方综合征 主动脉内径 左心房内径 主动脉手术 家系成员
下载PDF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在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转归分析
4
作者 林大卫 翁梓珑 +2 位作者 张峰 潘文志 周达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s,BAV)分型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转归的关系及影响FMR改善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接受经导管...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s,BAV)分型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转归的关系及影响FMR改善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的BAV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合并FMR患者,比较不同BAV患者的基线信息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对FMR改善的影响。根据FMR是否改善分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R转归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00例行TAVR的患者,其中二叶瓣0型49例,二叶瓣1型51例。相比二叶瓣1型患者,二叶瓣0型患者年龄较小[(72.78±6.09)岁vs.(77.00±8.35)岁,P=0.050],男性比例偏低(47%vs.73%,P=0.009),BMI偏高[23.19±2.62)kg/m^(2)vs.(21.99±3.13)kg/m^(2),P=0.041],二叶瓣0型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发生率较低(69%vs.92%,P=0.040)。相比非改善组,改善组有更低的冠心病发病率(5%vs.18%,P=0.042),以及更高的肺动脉高压发病率(20%vs.2%,P=0.007);改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51.98±6.74)mm vs.(48.04±7.72)mm,P=0.009],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更高[(4.86±0.95)cm/s vs.(4.47±0.75)cm/s,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AV患者术前肺高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瓣口最大流速是TAVR术后FMR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二叶瓣0型与二叶瓣1型患者TAVR术后FMR改善率无显著差异。对于BAV狭窄患者,术前肺高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更快与更高的FMR改善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 主动脉 瓣狭窄(AS)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风险分层评分的构建
5
作者 孟凡亮 付凤霞 +4 位作者 徐鑫 王新艳 李勇 师猛 肖子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目的 构建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的AAS风险分层评分(AAS-RSS)。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怀疑AAS患者共630例,根据AA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AS组和非AAS组,其中AAS组346... 目的 构建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的AAS风险分层评分(AAS-RSS)。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怀疑AAS患者共630例,根据AA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AS组和非AAS组,其中AAS组346例,非AAS组284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A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AS-RSS,绘制ROC曲线对AAS-RSS进行评价。结果 AAS组男性、高血压病、突发胸背部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评分≥5分、持续无缓解、大汗、呼吸困难、呕吐、动脉搏动消失或无脉、四肢血压差异明显、新发主动脉瓣杂音、低血压或休克、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合并心包填塞、肠功能障碍、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高于非A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S组深吸气或咳嗽诱发、针刺样疼痛、心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非A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突发胸背部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心悸、动脉搏动消失或无脉、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是AAS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β值大小及结合ADD-RS(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共有23个变量被有效整合成AAS-RSS。AAS-RSS分值高低与AAS的发生呈正相关(r=0.72,P<0.05)。AAS-RSS、ADD-RS预测发生AA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898~0.941)、0.734(0.694~0.773)。AAS-RSS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99,截断值为8.5分,AAS-RSS评分9分为区分高危AAS和低危AAS的界值。AAS-RSS识别高危AA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3%、80.6%;ADD-RS识别高危AA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0%、52.5%。结论 AAS-RSS对AAS风险分层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夹层 风险分层 诊断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6
作者 俞国军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4 位作者 刘正 艾克热木·吐尔逊 朱涛 霍强 张为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再发Stanfor...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通过门诊或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8~102个月。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5例患者术后发生了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脑梗死2例,肾功能不全1例,切口感染1例。2例患者于术后1、13个月死于急性脑出血,1例患者于术后4年发生脑梗死。1例患者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后1年发现胸腹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拒绝手术,选择长期密切随访。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ER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再发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疗效差异
7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l...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60岁纳入中青年组(75例),≥60岁纳入老年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孙氏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术期指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术后30 d死亡率。结果:中青年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卒中、急性肾损伤及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术后30 d死亡率(9.33%)低于老年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中青年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老年患者,恢复更快、术后肺部感染率更低,可作为中青年患者的优先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置换治疗 疗效 差异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徐国建 邢越 +2 位作者 徐一丁 朱峥嵘 罗灿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TEVAR治疗的26例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 目的评估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累及肾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TEVAR治疗的26例累及肾动脉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1周、术后3个月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不同层面主动脉真假腔直径。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术前1周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1周明显降低(P﹤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1周的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侧肾小球滤过率较健侧及术前1周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不同平面真腔的直径均明显大于术前1周,假腔的直径均明显小于术前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一侧肾动脉完全为假腔供血的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患者的肾功能会出现恶化,应重视并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动脉
下载PDF
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临床经验综述
9
作者 周康 姚兴旺 赵元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微创介入瓣膜置换技术的发展,采用介入途径对高龄高危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该文在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R)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已有的手术操作规范和相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微创介入瓣膜置换技术的发展,采用介入途径对高龄高危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的需求越来越大。该文在总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心尖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R)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已有的手术操作规范和相关单位的报道,综述TA-TAVR常见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旨在为临床医师开展TA-TAVR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病变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微创手术 经心尖
下载PDF
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10
作者 殷春 王慧 郭振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14-92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102例,根据治疗时间窗分为A组(<7 d)、B... 目的: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介入治疗时间窗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102例,根据治疗时间窗分为A组(<7 d)、B组(7~14 d)和C组(>14 d)。比较3组一般资料、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将病人分为假腔消失组(42例)和假腔未消失组(6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A组平均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P<0.01)。A组术后真腔体积扩大率、术后假腔体积缩小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面积扩大率、术后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最长径扩大率、术后支架远端最长径和术后支架远端面积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假腔内血栓化比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01)。治疗时间窗>7 d、最大腹主动脉直径>30.00 mm、假腔有分支灌注和多破口为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提示模型准确性较好。结论: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有利于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治疗时间窗>7 d、最大腹主动脉直径>30.00 mm、假腔有分支灌注和多破口为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治疗时间窗 主动脉重塑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免疫炎症因子和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11
作者 谢心 徐浣白 +2 位作者 樊月月 罗浩 吴坚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治疗前后免疫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对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46只4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出10只为空白组,只给予基础饲料,其余36只采用主动脉内膜球囊拉伤术加高脂饲料...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治疗前后免疫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对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46只4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出10只为空白组,只给予基础饲料,其余36只采用主动脉内膜球囊拉伤术加高脂饲料喂养完成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的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养阴方组(中药组)和瑞舒伐他汀组(西药组),每组10只。空白组予以基础饲料喂养,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方,西药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给药6周后胸主动脉剪取粥样斑块留作标本,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_(1),TGF-β_(1))、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水平及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病理变化。结果:用SNK法两两比较,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在hs-CRP、TGF-β_(1)、IL-8、MMP-9的表达水平方面均明显降低(P<0.05),胸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气养阴方组大鼠胸、腹主动脉各层细胞结构的组织修复方面优于模型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益气养阴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治疗前后hs-CRP、TGF-β_(1)、IL-8、MMP-9的表达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为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治疗提供一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益气养阴方 炎症因子 主动脉内膜 主动脉中膜 大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瓣中瓣”技术联合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并主动脉溃疡1例
12
作者 刘建桥 张子政 +2 位作者 安国营 齐新 乔荣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4,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发作性胸闷、憋喘1月,加重1d”急诊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曾于2016年因“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于我院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圣犹达,23mm)。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最高达200/100mmHg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发作性胸闷、憋喘1月,加重1d”急诊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曾于2016年因“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于我院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圣犹达,23mm)。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最高达200/100mmHg (1 mmHg=0.133kPa)。入院查体:BP180/71mmHg,身高170cm,体质量60.5kg,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HR 84次/m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双期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 主动脉溃疡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腔内隔绝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沈健 倪布清 李明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3月连续收治的27例TAAD术后支架象鼻远端再次TEVAR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27例患者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术中资料,孙氏手术后早期随访结果、TEVAR术中资料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TEVAR术后随访率92.3%,随访时间为(35±21)个月。远期死亡2例,病死率7.4%,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TEVAR术后均未出现支架内漏、移位、下肢截瘫、新发透析(TEVAR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肠缺血或坏死等后遗症。在随访的病例中,成功收集术前及术后复查胸腹部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25例(92.3%),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支架象鼻远端破口均覆盖完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打开程度均满意,内脏区及下肢血管通畅程度为100%,术后1年随访患者19例,其中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周围段完全血栓化13例(68.4%),部分血栓化6例(31.6%),真腔有效打开,支架覆盖区域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夹层 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4
作者 姜海瑞 梁波 +2 位作者 张东会 徐紫薇 马晓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12-0015,共4页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的58例研究对象为2022年4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8例患者接受外科主动脉...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的58例研究对象为2022年4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8例患者接受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SAVR) 手术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接受TAVR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围术期临床结果。结果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出现了患者死亡和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其发生率均为12.50%,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以上两种情况(P<0.05);观察组的患者发生了外周并发症和起搏器植入,虽在对照组没有出现,但基于两组之间的人数差异,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治疗老年AS使用TAVR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老年主动脉瓣狭窄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郭雷 陈春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一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根据术前主动脉瓣病变类型...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6月一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根据术前主动脉瓣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关闭不全组、狭窄组,术前、术后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分析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关闭不全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主动脉瓣反流量、主动脉瓣有效反流口、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反流缩流径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增加,最大跨瓣压差、主动脉瓣上最大流速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膜病变 超声心动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对主动脉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分割与评估-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晓斌 陈谦 +6 位作者 柴浩 叶鹏 谢光辉 徐辉 马琛明 张海波 陈国中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通过评价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与3mensio及Volume Viewer工作站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分析结果,从而探究该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在完成临床评估中主动脉根自动分割与评估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方法:本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 目的:通过评价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与3mensio及Volume Viewer工作站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分析结果,从而探究该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在完成临床评估中主动脉根自动分割与评估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方法:本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113例患者的主动脉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分别使用使用3mensio、Volume Viewer工作站以及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进行TAVR术前的评估分析。对三组评估结果和质量进行专家的主观评价以及客观的测量结果分析。结果:在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的专家主观评价结果中,与3mensio工作站相比,91.2%的患者(n=103)达到Ⅲ级,6.2%的患者(n=7)达到II级,2.6%的患者(n=3)达到I级;与Volume Viewer工作站相比,92.0%的患者(n=104)达到Ⅲ级,5.4%的患者(n=6)达到II级,2.6%的患者(n=3)达到I级。在客观的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中,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的测量结果与3mensio工作站(P均>0.05)或VolumeViewer工作站(P均>0.05)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上结果表明,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准确完成主动脉根部的分割和关键解剖结构的测量,从而可以有效提升TAVR术前评估的临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深度学习 CVpilot
下载PDF
创伤性主动脉损伤单中心临床诊治经验
17
作者 刘畅 宋毅 +6 位作者 袁烨 丁任重 吴文军 田现钢 钟昌明 陈建明 胡义杰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82,共8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AI)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3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救治的12例TAI患者的诊治情况。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27~80岁,平均51.7岁;道路交通伤8例,撞击伤2例,高处坠... 目的观察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AI)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3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救治的12例TAI患者的诊治情况。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27~80岁,平均51.7岁;道路交通伤8例,撞击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收集并分析患者主动脉损伤的分型、特点、治疗策略,多发伤治疗情况以及近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主动脉损伤患者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8例,Stanford Non-A/B型主动脉夹层2例;接受主动脉手术者8例(66.7%),其中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3例。体外循环下开放手术治疗3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4例,杂交手术1例,非手术治疗4例。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患者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TEVAR治疗患者中,1例合并严重多发伤,住院期间死亡。4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存活。随访时间14~123个月,平均45.9个月。截至2023年6月最后一次随访,1例TEVAR治疗患者失访,余10例患者均存活,无新发主动脉事件。结论早期识别TAI,充分评估患者的多发伤及主动脉损伤伤情,制定个性化整体治疗方案,合理地干预和正确的手术策略,是TAI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主动脉损伤 多发伤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不同微创手术方式应用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疗效
18
作者 石宇 孟金金 +2 位作者 刁文杰 杨少峰 吴振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6,139,共5页
目的 评价不同微创手术治疗主动脉弓受累的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4名,根据弓上分支血管的重建方... 目的 评价不同微创手术治疗主动脉弓受累的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4名,根据弓上分支血管的重建方式为微创杂交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组(A组,36例)和完全腔内TEVAR组(B组,28例),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主动脉重塑的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死亡、下肢缺血、截瘫、弓部逆撕及Ⅰ型内漏,围手术期并发症(新发脑梗死、截瘫、肾功能不全、谵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无显著差异,B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微创手术治疗后,主动脉受累平面真腔直径较术前增大,假腔直径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可见假腔内完全血栓化,A组患者术后31例(86.11%),B组患者术后23例(82.14%)。结论 微创杂交手术和全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TBAD均是安全可行的,且早期疗效良好,有利于主动脉重塑。相对于微创杂交手术,全腔内修复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在临床治疗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转流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下载PDF
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疗效对比
19
作者 刘守印 吴晓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93-797,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术(MIS-AVR)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108例,根据手术类型将其分为TAVR组(n=54,行TAV... 目的 对比分析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术(MIS-AVR)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108例,根据手术类型将其分为TAVR组(n=54,行TAVR治疗)和MIS-AVR组(n=54,行MIS-AVR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S-AVR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15%(53/54),与TAVR组的96.30%(52/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AVR组患者伤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TAV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长正五聚蛋白3水平,左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室间隔厚度、二尖瓣环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MIS-AVR组低于TAV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AVR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5%(3/54),与TAVR组的9.25%(5/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AVR与TAVR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疗效均较好,TAVR操作简单,对围手术期患者创伤小,但MIS-AVR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改善较优,且并发症发生率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体外循环 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病变
下载PDF
限制性裸支架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
20
作者 林文明 张佳靖 宴金亮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限制性裸支架(BRS)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TEVAR+RBS... 目的 探讨采用限制性裸支架(BRS)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TEVAR+RBS组40例及TEVAR组40例。两组均行对应手术治疗,并进行CTA检查。比较两组术后主动脉重塑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EVAR+RBS组的覆膜支架末端层面与膈肌封面的真腔面积增大率、假腔面积缩小率均大于TEVAR组(P<0.05);TEVAR+RBS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EVAR组(P<0.05)。结论应用TEVAR联合BR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改善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的效果良好,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限制性裸支架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