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袁超 王笑天 +2 位作者 常峰荣 吕智超 郭长英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治疗在重症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OPCA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 目的:探讨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治疗在重症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OPCA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冠心病OPCAB手术患者85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IABP辅助治疗分为IABP组(44例)、非IABP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6、IL-10、TNF-α)、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术后30d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24h,IABP组血清IL-6、TNF-α低于非IABP组,IL-10高于非IABP组(P<0.05);血清cTnI、CK-MB低于非IABP组(P<0.05)。术后30天,IABP组血小板减少、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中转体外循环及死亡率低于非IABP组(6.8%vs.22.0%,13.6%vs.31.7%,6.8%vs.24.4%,0.0%vs.29.3%,2.3%vs.14.6%)(χ^(2)=4.009,3.993,5.059,14.995,4.291,P<0.05)。结论:术前IABP辅助OPCAB治疗能够减少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可能与缓解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程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重症冠心病 炎性因子 心肌损伤
下载PDF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2
作者 李圣博 冯玲 +3 位作者 陈贝贝 姚芳 邢永生 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室重构
下载PDF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黄新新 丁琦 +2 位作者 冯晔子 张欢欢 王淑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AMICS患者40例...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AMICS患者40例临床资料,根据支持治疗方式分为IABP组(24例)、VA-ECMO+IABP组(16例)。比较两组专项治疗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氧代谢、心肌损伤、并发症及治疗结局。结果VAECMO+IABP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气管插管率高于IABP组,VA-ECMO+IABP组IABP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长于IA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高于本组治疗前,CVP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VA-ECMO+IABP组MAP、CO、CI高于IABP组,CVP低于IABP组(P<0.05)。治疗后,两组Lac低于本组治疗前,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O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高于本组治疗前,VA-ECMO+IABP组Lac低于IABP组,SaO_(2)、OI、ScvO_(2)高于IA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VA-ECMO+IABP组CK-MB、cTnI低于IA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肺部感染、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低于VA-ECMO+IABP组,VA-ECMO+IABP组生存率高于IA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ECMO+IABP能够更好地调节AMIC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氧代谢水平,缓解心肌损伤,改善临床结局,但应注意防控肺部感染、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组织灌注 心肌损伤
下载PDF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成功救治围产期心肌病1例
4
作者 陈奇童 熊鹰 +3 位作者 任仕杰 陈瑾 魏新广 刘燕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一种罕见的导致孕产妇在妊娠晚期或产褥期早期发生心衰的疾病。PPCM定义为发生于妊娠期末或分娩后数月内出现的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心脏超声提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减小,... 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一种罕见的导致孕产妇在妊娠晚期或产褥期早期发生心衰的疾病。PPCM定义为发生于妊娠期末或分娩后数月内出现的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心脏超声提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减小,且无其它明确心衰原因。PPCM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生成失衡和催乳素加工异常有关,其它病因包括遗传、炎症、激素、感染和自身免疫因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围产期心肌病
下载PDF
急诊PCI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机对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炎性因子、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徐凯 刘莉 +2 位作者 秦国峰 王会明 张延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3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时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炎性因子、左室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70例在IAB...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时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炎性因子、左室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70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CS病人,根据IABP应用时机不同分为介入前组、介入后组,各35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肺动脉楔压(PCWP)、有创动脉收缩压(S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白介素-6(IL-6)]、左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排血量]、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血肌酐(SCr)、并发症、MACE。结果:两组治疗后即刻PCWP、SBP、M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前组治疗后6 h、治疗后24 h的hs-CRP、s CD40L、IL-6、NT-pro BNP、SAPSⅡ评分、SCr低于介入后组(P<0.05);两组治疗后6 h、治疗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LVEF、心脏指数、LVEDD、心排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前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介入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介入前组MACE总发生率为5.71%,低于介入后组的22.86%(P<0.05);随访6个月,两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急诊PCI术后应用IABP相比,PCI术前应用IABP可减轻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炎症反应,改善术后病人心功能、肾功能及短期预后,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但IABP应用时机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左室功能、远期预后的改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应用时机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韩秋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5期017-020,共4页
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重症冠心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接受常规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观察组患... 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重症冠心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接受常规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率指标、中心静脉压指标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整体更低,平均动脉压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心脏指数、心输出量指标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整体更高。结论 重症冠心病患者通过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方式,能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得到较好的改善,缓解患者的心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治疗 重症冠心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护理效果探究
7
作者 田晓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200-203,共4页
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期间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8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研究组临床护理有效率... 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期间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8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研究组临床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针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作为有效措施,而在治疗过程中为了保证各项指标稳定,通过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实现这一优势,可保证临床疗效,防止预后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模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病毒性心肌炎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俊霞 马凌燕 +1 位作者 苏梅 王静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中给予其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126例急性心梗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63例。其中对... 目的探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中给予其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126例急性心梗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身心健康情况、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身心健康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与汉密尔顿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9%)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8.41%)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较好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中发生并发症,护理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邹翔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018-021,共4页
分析冠心病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术中或术后置入)和实验组(31例,术前置入),比较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作比较而言,实验组治疗有效率、C... 分析冠心病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术中或术后置入)和实验组(31例,术前置入),比较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作比较而言,实验组治疗有效率、CO、SV、LVEF更高;LVESD、LVEDD、术后指标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预防性置IABP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可以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心病 疗效
原文传递
经左肱动脉路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介入手术二例
10
作者 徐晓蝶 徐承义 +2 位作者 杨政乐 易东 鄢华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病例1,男,68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半年余”于2024年7月5日收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胸闷、气促不适,未诊疗,近期症状加重,伴夜间呼吸困难,遂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 36.4℃... 病例1,男,68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半年余”于2024年7月5日收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胸闷、气促不适,未诊疗,近期症状加重,伴夜间呼吸困难,遂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 36.4℃、P 63次/分、R 16次/分、Bp 118/63 mmHg。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双下肢无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路径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介入手术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姚亚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47-050,共4页
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方法,支持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情况下,分析护理干预工作的效果。方法 对比研究对象来源为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期间接受IABP支持下介入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共计102例,对比分组一共有两组,即观察组(n... 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方法,支持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情况下,分析护理干预工作的效果。方法 对比研究对象来源为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期间接受IABP支持下介入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共计102例,对比分组一共有两组,即观察组(n=51例),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n=51例),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本次研究选用死亡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小、死亡率更低、满意度更高(P均<0.05)。结论 对于IABP介入治疗的患者施加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死亡情况,从而提高满意度,因此,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高危冠心病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发生缺血性肠病一例
12
作者 刘浩 吴明祥 +1 位作者 钟志林 蒋小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胸闷7 d,再发加重10 h”于2023年2月9日入院。患者于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主要位于胸骨左缘,持续约10 min,伴气短,休息后症状稍缓解,期间发作数次。于10 h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持续无缓解,遂来院就...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胸闷7 d,再发加重10 h”于2023年2月9日入院。患者于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主要位于胸骨左缘,持续约10 min,伴气短,休息后症状稍缓解,期间发作数次。于10 h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持续无缓解,遂来院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70/90 mmHg,口服培哚普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缺血性肠病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媛媛 廖延标 +3 位作者 韦先林 余情瑶 王佳琳 徐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2000-200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03例,其中采用IABP联合...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03例,其中采用IABP联合PCI治疗的52例病人作为联合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仅采用PCI治疗的5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酶学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联合组MACE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AB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可促进心功能恢复、靶血管血流恢复,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不同时机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佳 张天翼 李杨丹 《医疗装备》 2024年第6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不同时机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拟行PCI治疗的70例AMI伴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心电监...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不同时机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拟行PCI治疗的70例AMI伴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基础药物及急诊PCI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置入IABP。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尿量]水平,术前和术后7 d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和心脏指数(CI)]水平,以及术后30 d内的病死率。结果术后24 h,两组MAP和尿量均高于术前,HR低于术前,且试验组MAP和尿量均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和CI水平均高于术前,PCW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LVEF和CI水平高于对照组,PCW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内,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伴CS患者行PCI术前应用IABP较术后应用IABP更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受损,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结局分析
15
作者 禹天同 赵帅 +10 位作者 陈焱 陈有虎 陈根锐 王欢 张博晖 张玺 朱伯达 韩鹏 高好考 廉坤 李成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501-508,共8页
目的比较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结局,探讨联合应用器械循环支持(MCS)装置在复杂PCI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 目的比较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结局,探讨联合应用器械循环支持(MCS)装置在复杂PCI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在MCS下行择期PCI的患者,根据术中MCS方式分为ECMO+IABP组和单纯IABP组。收集患者临床特征、造影特征、术中结果及并发症等资料,观察患者术后院内结果和1个月及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析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8例行择期PCI的患者,其中ECMO+IABP组66例,单纯IABP组15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相当,ECMO+IABP组患者的病变特征更加复杂,合并心房颤动(6.1%比0.7%,P=0.030)、左主干病变(43.9%比27.0%,P=0.018)、三支病变(90.9%比75.7%,P=0.009)、右冠状动脉(RCA)病变(98.5%比86.8%,P=0.005)及RCA慢性完全闭塞病变(60.6%比35.5%,P<0.001)的比例均高于单纯IABP组,单纯IABP组既往行PCI的比例更高(32.9%比16.7%,P=0.014)。两组患者院内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但是ECMO+IABP组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更高(19.7%比9.2%,P=0.031)。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MACE(4.5%比2.6%,P=0.435)和1年MACE(7.6%比7.9%,P=0.936)的发生率相当。Firth修正的多因素分析显示,院内发生心肺复苏(OR 7.17,95%CI1.27~40.38,P=0.025)和术后低血压(OR3.60,95%CI1.10~11.83,P=0.035)是发生术后1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联合应用ECMO+IABP支持可使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获得通过PCI完成血运重建的机会并获得临床获益,远期预后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6
作者 梅丽军 王西强 +2 位作者 崔倩卫 祝领 邢玉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CHIP)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CHIP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保护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5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未植入主...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CHIP)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CHIP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保护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5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未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1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只有1例发生无复流,1例发生下肢血栓,对照组患者术中有2例发生急性左心衰,1例发生心脏骤停,1例发生无复流。术后试验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支持下对CHIP病变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系统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机对高危冠心病病人PCI术疗效的影响
17
作者 李吉旭 孟宪亮 +1 位作者 李伟 梁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6期2990-299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不同置入时机对冠心病病人行PCI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IABP置入... 目的:系统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不同置入时机对冠心病病人行PCI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IABP置入时机对冠心病病人行PCI术预后影响的文献,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IABP留置时间[MD=-17.52,95%CI(-33.84,-1.20),P=0.04]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MD=-733.85,95%CI(-1018.06,-449.64),P<0.0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D=9.23,95%CI(7.63,10.82),P<0.00001]、平均心率[MD=3.91,95%CI(2.05,5.77),P<0.000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MD=3.81,95%CI(1.36,6.26),P=0.00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术中、术后被动置入IABP相比,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改善冠心病病人PCI术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置入时机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魏廷举 赵俊杰 +3 位作者 冯雷雨 冯琛灿 刘安康 郭丹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AMI行PCI治疗的患者作为... 目的观察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辅助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AMI行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其中使用IABP辅助PCI治疗的58例患者分为反搏组,选择ECMO联合IABP辅助PCI治疗的38例患者分为联合氧合组。依据1年后生存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73)与死亡组(n=23)。比较两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影响高危AMI行PCI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联合氧合组患者的IABP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反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TnT、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氧合组患者显著低于反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年,联合氧合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反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ECMO治疗与患者1年后的生存关系(P<0.05),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死亡的风险降低。同时发现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心源性休克、术后心搏骤停及LVEF水平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ECMO联合IABP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高危AMI行PCI治疗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生存情况,且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心源性休克、术后心搏骤停、LVEF水平和应用ECMO为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