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李玥锦 肖乐 +8 位作者 王江辉 盛萍 孔瑞泽 王勇志 李玉 李郭三 卢洪巧 刘彧 龚昆梅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主动脉弓相对局限的空间内聚集了供应头颈部的重要弓上分支血管,且弓部形态解剖多变,血流动力学复杂,剪切力高,部分病例可能合并多种疾病,导致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多样性,治疗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目前针对累及弓... 主动脉弓相对局限的空间内聚集了供应头颈部的重要弓上分支血管,且弓部形态解剖多变,血流动力学复杂,剪切力高,部分病例可能合并多种疾病,导致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多样性,治疗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目前针对累及弓部的主动脉Stanford A型夹层、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以及主动脉弓部瘤的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外科开放手术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全血管腔内修复技术和复合主动脉弓部修复(hybrid arch repair,HAR)。自2002年报告首例分阶段HAR以来,这种弓上去分支联合腔内移植物植入的技术已在可行性和安全性方面得到证实,尤其针对高风险主动脉病变患者展现出优势,得到高度关注并发展迅猛。本文从HAR类型、优势、技术衍生、与传统开放手术的对比和常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本中心的诊治经验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放手术 主动脉病变 主动脉弓部 常见并发症 复合技术 血流动力学 分支血管 诊治经验
下载PDF
开窗技术与平行支架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卢楷 孙晓凡 +4 位作者 彭臣 司逸 单艳 符伟国 王盛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0-367,共8页
目的研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开窗技术与平行支架技术对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对比不同术式的差异。方法研究4例采用不同术式(开窗技术、烟囱技术和潜望镜技术)重建弓上分支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通过随访影像数据建... 目的研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开窗技术与平行支架技术对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对比不同术式的差异。方法研究4例采用不同术式(开窗技术、烟囱技术和潜望镜技术)重建弓上分支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通过随访影像数据建立三维几何模型。将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测量的血流量作为升主动脉入口和弓上血管出口的边界条件。使用3单元Windkessel模型获得降主动脉出口的压力波形作为边界条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获得弓上血管压力、分支支架入口速度矢量以及相对滞留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潜望镜支架的压力变化最大,其次是开窗支架,烟囱支架的压力变化最小。开窗支架和潜望镜支架的入口流速不均匀,容易形成涡流,烟囱支架入口流速均匀。开窗支架外壁远心侧、“沟槽”部位、烟囱支架和潜望镜支架与血管壁贴合处相对滞留时间偏大。结论开窗支架和潜望镜支架内外壁压差较大,建议使用球扩支架。烟囱支架内外壁压差较小,建议使用自膨支架。本文预测的术后血栓形成位置与临床随访数据较为一致,故有可能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规划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技术 平行支架技术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主动脉弓部病变 Windkessel模型
原文传递
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术中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应用观察
3
作者 王辰 庞昕焱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手术治疗中采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应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行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16... 目的探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手术治疗中采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应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行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16例,记录其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实施情况、手术时间、分支支架置入位置、开窗原因、开窗位置、近端锚定区、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情况等,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及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CTA)复查结果。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2.52±0.48)h,分支支架置入位置:左锁骨下动脉12例、左颈总动脉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例,开窗原因:单独起源的左椎动脉8例、弓部病变范围广导致近端锚定区不足4例、分支动脉间距不足(小于Castor支架最小后移长度5 mm)4例,开窗位置:单独起源的左椎动脉8例、左颈总动脉4例、左锁骨下动脉4例,近端锚定区:Z1区6例、Z2区10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5.84±6.59)h,ICU停留时间(29.2±21.1)h,住院时间(11.9±6.05)d。患者术后治愈出院15例、偏瘫1例,随访过程中存活15例、死亡1例(为偏瘫患者)。1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CTA复查均未见开窗和分支闭塞或狭窄,无新发夹层或内漏,其中胸主动脉段假腔完全血栓化10例;夹层和壁间血肿患者中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9例,其中腹主动脉段假腔完全血栓化6例。结论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手术治疗中采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短中期随访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or分支支架 开窗技术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近端锚定区不足 主动脉弓部疾病
下载PDF
经肱动脉穿刺治疗特殊弓型合并主动脉弓部夹层的颈动脉重度狭窄1例
4
作者 吴彪 张昊 +2 位作者 夏士博 郭文颖 张雷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53-354,360,共3页
患者,男性,74岁,因“双下肢乏力超过50d”于2023年2月3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阵发性意识障碍,无头晕头痛、黑矇晕厥、偏瘫等,在外院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考虑为颈动脉狭窄后,遂转至本院血管外科治疗。患者入... 患者,男性,74岁,因“双下肢乏力超过50d”于2023年2月3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阵发性意识障碍,无头晕头痛、黑矇晕厥、偏瘫等,在外院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考虑为颈动脉狭窄后,遂转至本院血管外科治疗。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双侧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颈部CTA检查示主动脉弓部夹层形成(图1A);颈动脉三维成像明确患者为Ⅱ型弓合并牛型弓,有颈动脉重度狭窄近闭塞(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主动脉弓部 双侧颈动脉 意识障碍 肌张力 动脉 动脉 三维成像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腔内修复术后近端逆撕的预防与处理
5
作者 马韬 符伟国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5-7,共3页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rotic dissection,TBAD)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危重症,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1,2]。经过近20年的临床结果验证,TEVAR已取得理想的治...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rotic dissection,TBAD)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危重症,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1,2]。经过近20年的临床结果验证,TEVAR已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效果更优于药物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的结果[3.4]。结合其他腔内技术和复合手术技术时,TEVAR也可解决部分弓部病变;然而,该手术仍有自身缺陷,暂时没有摆脱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困扰。逆撕A型夹层(retrograde type A dissection,RTAD)是TEVAR治疗TBAD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于40%[5-7]。学术界不断对RTAD的病因进行探索和研究,但至今尚未定论。我们回顾国内外近期TBAD和RTAD诊治研究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探讨RTAD的预防和处理,旨在规范TEVAR的诊疗,提高手术的疗效并改善长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复合手术 主动脉弓部 近端 急危重症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温度变化对脑电阻抗的影响
6
作者 胡志斌 毛文帅 +4 位作者 郭李君 刘志伟 葛根贤 周冰 崔勇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6期342-345,354,共5页
目的研究深度降温、复温与人体脑电阻抗之间的关系,确定温度补偿脑电阻抗校正系数,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应用于脑功能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实施深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32... 目的研究深度降温、复温与人体脑电阻抗之间的关系,确定温度补偿脑电阻抗校正系数,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应用于脑功能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实施深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32例,监测脑电阻抗,并实时记录鼻咽温度变化。观察降温与复温过程中脑电阻抗变化情况,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两者的关系,并推导温度变化时脑电阻抗测量的校正因子。结果①脑电阻抗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两者呈显著线性相关[降温过程r=(-0.992±0.008),P<0.05;复温过程r=(-0.991±0.009),P<0.05];②同一降温或复温过程中各例脑阻抗与温度关系的斜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降温与复温过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5,P<0.05);③脑电阻抗变化幅度与变温速率无显著相关(降温过程r=-0.279,P=0.121;复温过程r=-0.329,P=0.066);④在降温与复温过程中脑阻抗变化幅度分别为1.856%/℃、1.760%/℃,平均1.808%/℃。结论脑阻抗与温度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在低温状态下测量脑电阻抗时应修正温度变化影响,其校正因子为1.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阻抗 深低温停循环 体外循环 主动脉弓部手术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艳 石晓卉 肖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术后脑部并发症临床监测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38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术后脑部并发症临床监测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38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8例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93例,其中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80例(20.62%),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13例(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白细胞水平较高、术前血肌酐水平较高、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中峰值血糖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72、1.846、1.825和2.089,P<0.05)。PND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年龄、脑卒中史(OR=1.756和2.848)。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TND与术前白细胞、肌酐、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血糖水平等密切相关,PN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和脑卒中史有关,术前抗感染治疗、降低血肌酐及术中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部手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兆琪 吕飙 +3 位作者 马晓海 范占明 赵轶柯 晏子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 评价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 (包括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弓褶曲等 )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 17例手术证实存在主动脉弓部畸形的患者 ,先后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 ,评价M...  目的 评价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 (包括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主动脉弓褶曲等 )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 17例手术证实存在主动脉弓部畸形的患者 ,先后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超声检查 ,评价MR检查图像质量 ,比较二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 ,两种方法测量的数据与术中病理结果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图像质量较高 ,诊断各种主动脉弓部畸形准确率略优于超声 ,测量11例主动脉缩窄和弓中断患者的畸形位置和主动脉内径与术中病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尽管样本量较小 ,但可以初步证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弓部畸形一类疾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弓部畸形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体外转流联合多种原位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科 侯培勇 +3 位作者 李祺熠 魏立春 许太福 苏奕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4-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20例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瘤(夹层)资料,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 目的探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20例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瘤(夹层)资料,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腔内修复。结果19例成功完成原位开窗,1例术中死亡。应用体外转流10例。9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其中1例因左锁骨下动脉弯曲角度过大未能完成原位开窗,置入烟囱支架;4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双开窗,6例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三开窗。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1例术中因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术后3天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2例(1例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肺部感染),均治愈出院。18例随访时间6~30个月,(18±3)月,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弓部病变部位均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对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行腔内修复术微创、有效,但应术前全面评估病情,掌握好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腔内修复 体外转流 原位开窗 激光 穿刺针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培容 侯宇希 +3 位作者 赵嘉美 樊珍 赵丽云 马骏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a PRP)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行"象鼻术"及全弓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血小板分离组(n=30),于麻醉诱导前(T1)、...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a PRP)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行"象鼻术"及全弓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血小板分离组(n=30),于麻醉诱导前(T1)、血小板分离后(T2)、离开手术室前(T3)及术后24h(T4)记录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及Hb和血小板数等指标。同时记录患者CPB运转时间,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血浆输注量,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人口组成、男女比例及术前心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T4时,Hb与Plt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2点,实验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两组间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离室前(T3)及术后24h(T4)血浆IL-6、8及TNF-α浓度等指标较麻醉诱导前(T1)呈逐渐下降趋势,离室前至术后24h,实验组血浆IL-8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IL-10血浆浓度变化不显著。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4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自体血小板分离(aPRP)能减少输血量,并可以降低术后炎性介质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输 炎性反应 主动脉弓部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脑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飚 李德闽 +8 位作者 李忠东 胡小南 董国华 张晓华 程晓峰 张利东 周志强 贲艳红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部的胸主动脉瘤手术复杂,易发生脑部并发症。文中旨在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1月共完成的123例主动脉弓部手术资料。其中12例在单纯深低温停循环(hypothemic circulatory arr...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部的胸主动脉瘤手术复杂,易发生脑部并发症。文中旨在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1月共完成的123例主动脉弓部手术资料。其中12例在单纯深低温停循环(hypothemic circulatory arrest,HCA)下行弓部手术,18例采用HCA逆行脑灌注(retrograde cerebral pevfusion,RCP)行脑保护,72例采用HCA+顺行脑灌注(antigrade cerebral performed,ACP)行脑保护,无HCA升主动脉置换及介入下腔内隔绝杂交手术21例。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早期死亡12例(9.8%)。病死率由1998年的25.0%降至2009年的4.7%。术后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ransient neurologic deficit,TND)发生率由1998年的41.7%降至2009年的4.7%,平均14.6%。结论无HCA升主动脉置换及介入下腔内隔绝杂交手术能有效地减少主动脉弓部手术后的病死率及TN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保护 主动脉弓部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杂交技术
下载PDF
中度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在婴儿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小兵 谢业伟 +2 位作者 沈立 李佳 张儒舫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 总结中度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M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ACP)技术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于2012年... 目的 总结中度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M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ACP)技术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完成的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矫正的患儿50例.依据中心温度将患儿分为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组及MHCA组,每组25例.所有患儿均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一期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采用低温停循环技术,通过无名动脉SACP(25~40 ml·kg^-1·min^-1)的CPB管理方法.心肌保护采用康斯特器官保护液(HTK液).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与CPB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病种、术前肝肾功能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时间MHCA组较DHCA组明显缩短[(120.00±22.60)min比(137.40±22.88)min,P=0.019];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MHCA组较DHCA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9.84±20.66)ml比(78.20±52.31)ml,P=0.03;(9.72±2.47)分比(12.24±3.07)分,P=0.004].结论 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采用DHCA或MHCA结合SACP的技术均能均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不增加术后其他并发症.MHCA可减少CPB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主动脉弓部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主动脉弓部手术深低温停循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文度 卿恩明 +2 位作者 卢家凯 程卫平 邱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主动脉弓部手术行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10年9月期间,对主动脉Bentall术、全主动脉弓替换和象鼻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年龄37~65岁,平均(56.3±7.6)岁,美...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主动脉弓部手术行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10年9月期间,对主动脉Bentall术、全主动脉弓替换和象鼻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年龄37~65岁,平均(56.3±7.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随机分为试验组(Y组,30例)与对照组(C组,30例),全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分别于术前(T1)、深低温停循环恢复循环后5 min(T2)、1 h(T3)、2 h(T4)、6 h(T5)和24 h(T6)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比较2组各个时间点各检测值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结果:全组MDA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OD在深低温停循环开放后持续下降,但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2组TAOC较术前显著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NSE较术前显著升高,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用于大血管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减少MDA的产生,使TAOC增强,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损伤程度,对术中及术后的脑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主动脉弓部手术 脑保护 氧自由基 心脏疾病
下载PDF
不同脑灌注方法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宁宁 孙立忠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3期187-190,186,共5页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 脑灌注 手术中 体外循环 临床应用 主动脉手术 神经系统损伤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死亡
下载PDF
正确评价应用于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开窗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雅亭 郭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81-82,85,共3页
自1994年Dake 等报告腔内修复技术治疗胸降主动脉病变以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已逐步成为胸主动脉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VAR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和死亡。但主动脉弓... 自1994年Dake 等报告腔内修复技术治疗胸降主动脉病变以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已逐步成为胸主动脉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TEVAR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和死亡。但主动脉弓病变涉及弓上分支的重建问题,一直是TEVAR的痛点。一方面,传统开放手术修复主动脉弓部病变的高死亡率(6%~20%)和高卒中率(12%)[1],促使腔内微创修复技术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发展腔内重建主动脉弓技术又面临巨大挑战,举步维艰。尽管经过20余年的技术积累和器材改进,目前TEVAR处理主动脉弓病变仍处于探索阶段,远没有达到实际临床需求。应用完全腔内重建弓部分支血管的方法主要包括开窗技术、分支技术、平行支架技术(包括顺行的“烟囱”技术和逆行的“潜望镜”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与开窗技术重建内脏动脉的方案类似,主动脉弓部的开窗技术也是通过支架型血管的“窗口”保留弓上分支血管。开窗技术分“预开窗技术”和“原位开窗技术”两种。其中原位开窗技术存在极大技术挑战而在重建内脏动脉方面很少应用。本文仅对主动脉弓部开窗技术进行技术方案与临床证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 窗技术 主动脉病变 腔内修复术 微创修复技术 疾病 主动脉 传统开放手术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昊 邵峻 +3 位作者 於文达 耿直 宋雅君 李庆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773-775,779,共4页
目的 总结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瘤及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23-81(46.7±13.1)... 目的 总结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瘤及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23-81(46.7±13.1)岁。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为127-314(168.1±53.7)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为66-201(122.4±31.8)min、深低温停(DHCA)时间为15-53(24.4±11.5)min、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时间为13-47(28.7±13.2)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度14.1-22.3(17.5±3.0)℃、最低肛温18.5-25.8(20.9±2.5)℃。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39例,电击除颤复跳6例;所有患者在术后1-48 h内神志完全清醒。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与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无关。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肾脏衰竭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中期脑卒中1例,一过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4例,余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用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脑保护的方式,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同时给大脑提供充分的血液灌注,明显延长手术的安全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 主动脉弓部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任飞 黄烽 +3 位作者 韩涛 姚祖武 蓝永荣 李春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LSA)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LSA血供重建技术治疗的25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AD)患者,其中11例TEVAR合并左颈总—LSA搭桥术(人造血管搭桥组...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LSA)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LSA血供重建技术治疗的25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AD)患者,其中11例TEVAR合并左颈总—LSA搭桥术(人造血管搭桥组),9例行TEVAR合并LSA烟囱支架植入术(烟囱支架组),5例植入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CASTOR组),术后l周、3、6和12个月随访。结果2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术后造影2例烟囱组患者出现少量I型内漏,3个月后复查CTA内漏消失。术后12个月复查,3例患者LSA出现血栓化或闭塞,其中"烟囱"支架1例,人造血管搭桥组2例,但3例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未予以处理。结论LSA重建技术可以为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病变患者提供腔内隔绝术治疗机会,避免开放手术的创伤,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病变 腔内治疗 左锁骨下动脉 重建技术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缩窄1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小莉 刘晓莉 朱学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2-1132,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部 护理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主动脉弓缩窄 动脉畸形 体外循环 发病率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存华 徐志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076-2077,共2页
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病变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灾难性疾病。由于术中涉及对循环以及脑保护的复杂处理.因此对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处理效果与手术后的死亡率密切相关。目前对于主动脉弓部病变如何更... 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病变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灾难性疾病。由于术中涉及对循环以及脑保护的复杂处理.因此对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处理效果与手术后的死亡率密切相关。目前对于主动脉弓部病变如何更好地处理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国内外专家在有关弓部病变治疗上作了很多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以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病变 主动脉弓部 手术治疗 主动脉夹层 灾难性疾病 主动脉 死亡率 手术后
下载PDF
“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仕高 石俊杰 +3 位作者 郑晓宇 陈文 覃建颖 刘永春 《微创医学》 2018年第4期424-425,432,共3页
目的观察"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主动脉弓部瘤患者进行"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手术分两步完成后,评价该方法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术后6~4... 目的观察"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主动脉弓部瘤患者进行"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手术分两步完成后,评价该方法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术后6~4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1型内瘘,重新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内瘘消失;全组患者生存良好,未出现截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杂交"方法治疗主动脉弓部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 杂交去分支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