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6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息与充血状态下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定量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马俊玲 李娜 +3 位作者 吴若婷 李鲍 刘健 刘有军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584-591,共8页
目的探究静息与充血状态下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定量关系可以为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无创数值计算中充血状态的模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入组109名冠心病患者,经FFR导管检查,提取静息与充血状态下5个周期的主动脉... 目的探究静息与充血状态下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定量关系可以为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无创数值计算中充血状态的模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入组109名冠心病患者,经FFR导管检查,提取静息与充血状态下5个周期的主动脉压力波形,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心率(heart rate,HR)4个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测试组(89人)和验证组(20人),测试组通过方差分析方法检验静息与充血状态下MAP、SBP、DBP、HR均值的差异显著性。静息与充血状态下各指标间的关系表示为充血指标与静息指标的比率。验证组通过均方误差分析对测试组统计结果加以验证。最后通过仿真计算FFR值来验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充血状态下,测试组MAP、SBP、DBP分别降低了(18.79±10.51)mmHg(1 mmHg=133.3 Pa)、(25.30±14.84)mmHg、(13.69±7.76)mmHg,HR升高了(9.82±10.95)次/min。MAP、SBP、DBP、HR充血与静息状态下的比率分别为0.82、0.82、0.82、1.1。验证组MAP、SBP、DBP、HR均方误差分别为0.08、0.05、0.09、0.03(均<10%)。采用本研究统计结果来模拟充血状态计算FFR准确性为86.7%。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FFR无创数值计算中建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静息状态 充血状态 血流储备分数 无创数值计算
下载PDF
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尿微量白蛋白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刘霞 曹静 沈红 《广西医学》 2024年第12期1858-1863,共6页
目的探讨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尿微量白蛋白(UAlb)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7例HSP患儿作为HSP组,根据是否发生早期肾损害分为无肾损害组(n=53)和早期肾损害组(n=44),另选择7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尿微量白蛋白(UAlb)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7例HSP患儿作为HSP组,根据是否发生早期肾损害分为无肾损害组(n=53)和早期肾损害组(n=44),另选择7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HSP组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检测HSP组和对照组的UAlb、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肾主动脉血流峰值加速时间(A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和血管阻力指数(RI)]。比较HSP组与对照组、无肾损害组与早期肾损害组的上述指标,分析HSP患儿发生早期肾损害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UAlb单独及联合预测HSP早期肾损害的效能。结果HSP组Vs、Vd低于对照组,AT、RI、UAlb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肾损害组Vs、Vd低于无肾损害组,AT、RI、UAlb长于或高于无肾损害组(P<0.05)。皮疹反复发作、高RI、高UAlb是HSP患儿发生早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高Vs、高Vd是HSP患儿发生早期肾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UAlb、Vs、Vd、RI单独预测HSP患儿发生早期肾损害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46、0.653、0.780,四者联合预测HSP患儿发生早期肾损害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高于单个指标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HSP患儿发生早期肾损害的Vs、Vd降低,AT、RI、UAlb增高,皮疹反复发作、高RI、高UAlb的HSP患儿发生早期肾损害的风险较高,高Vs、高Vd的HSP患儿发生早期肾损害的风险较低,肾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UAlb预测HSP早期肾损害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早期 儿童 尿微量白蛋白 主动脉血流动力学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基于四维血流MRI的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宗钦伶 潘靓 +5 位作者 周华 蒋振兴 丁玖乐 沈楠 陈杰 邢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与腹主动脉四维血流(4D Flow)MRI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CKD的73例患者及同期无肾功能损伤的13例志愿者...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与腹主动脉四维血流(4D Flow)MRI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CKD的73例患者及同期无肾功能损伤的13例志愿者。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 1~3期组(34例)、CKD 4~5期组(39例)、对照组(13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腹主动脉4D Flow MRI检查,测量腹主动脉脉搏波速度(PWV)、腹主动脉近端(Plane_1)及较高一侧肾动脉开口水平(Plane_2)的峰值流速和最大壁剪切应力(WS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间4D Flow MRI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腹主动脉4D Flow MRI血流动力学指标与eGF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组间腹主动脉PWV、Plane_1最大WSS、Plane_2最大WS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38,P=0.006;F=11.16,P<0.001;F=4.75,P=0.011)。Plane_1峰值流速、Plane_2峰值流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主动脉PWV与eGFR呈负相关(r_(s)=-0.30,P=0.005),Plane_1最大WSS、Plane_2最大WSS与eGFR呈正相关(r_(s)=0.39,P<0.001;r_(s)=0.29,P=0.006)。腹主动脉PWV、Plane_1最大WSS是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b=-4.32,P=0.018;b=132.23,P=0.004)。结论:腹主动脉4D Flow MRI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KD患者的肾功能具有相关性,腹主动脉PWV、Plane_1最大WSS是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四维血流 慢性肾病 主动脉 动脉顺应性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术中体温控制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王唯 陈海滨 许晔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376-1380,共5页
目的 探讨术中体温控制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专项体温控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温控组,每组37例。比较两... 目的 探讨术中体温控制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专项体温控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温控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及体温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0 min应激反应指标[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10 min(T_(1))时,温控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常规组患者;手术30 min(T_(2))、术毕前10 min(T_(3))、术毕即刻(T_(4))、麻醉复苏5 min(T_(5))时,温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呼吸频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T_(5)时,温控组患者鼻咽部体温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温控组患者血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RP、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1%(2/37),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4.3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体温控制能够减小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幅度,从而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体温控制 术中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窦及新窦血流动力学探究:冠脉影响
5
作者 魏宇浩 陈飞 +1 位作者 陈茂 郑庭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6-646,共1页
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TAVI)患者可能出现主动脉窦内形成血栓等严重并发症,评估TAVI后窦内血流状况对于预防并发症,取得最佳植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大部分已有的评估TAVI术后窦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没有考虑冠脉对于窦内血流的影... 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TAVI)患者可能出现主动脉窦内形成血栓等严重并发症,评估TAVI后窦内血流状况对于预防并发症,取得最佳植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大部分已有的评估TAVI术后窦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没有考虑冠脉对于窦内血流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冠脉存在时TAVI前后窦及新窦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自主搭建了一个能模拟生理条件的体外实验平台。通过3D打印制作了无冠脉、单侧冠脉及双侧冠脉的理想主动脉窦模型。分别部署无支架的人工主动脉瓣以及美敦力Core Valve瓣膜以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测量左冠窦及新窦的速度场,通过速度、流线、涡度评估血流动力学。采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描述原生窦及新窦内的冲洗和血流停滞状况,并通过冲洗曲线量化冲洗效果。结果存在单侧冠脉时pre-TAVI模型的冠脉窦内血流流速显著高于post-TAVI后模型,窦内可观察到明显回流,涡度明显更大。两个心动周期后pre-TAVI窦内无残余粒子,冲洗显著优于post-TAVI模型。对比无冠脉模型,存在单侧冠脉时窦内血流流速明显较大且可观察到明显涡流,窦内冲洗效果更好。双侧冠脉情况也具有类似趋势。结论TAVI显著降低了主动脉窦内血液流速,降低原生窦内以及新窦内粒子冲洗,增大血栓形成风险,而忽略冠脉会明显低估窦内血流流速以及粒子冲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液流速 血流状况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血流动力学 冲洗效果 后窦 心动周期
原文传递
双开窗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6
作者 王旭 韩青松 +1 位作者 白李波 冯海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0-865,共6页
目的依据临床手术统计实例,探究双开窗分支支架不同深度植入病变胸主动脉后对血流场的影响。方法建立胸主动脉、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以及分支血管覆膜支架,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分支支架不同深度(5、10、15 mm)植入病变主动脉进行分析,借... 目的依据临床手术统计实例,探究双开窗分支支架不同深度植入病变胸主动脉后对血流场的影响。方法建立胸主动脉、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以及分支血管覆膜支架,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分支支架不同深度(5、10、15 mm)植入病变主动脉进行分析,借助体外测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分支支架不同深度植入胸主动脉对维持血流场稳定灌注存在一定规律,其中D10-5组(左颈总动脉分支支架、左锁骨下动脉分支支架植入深度分别为10、5 mm)的分支血管血流灌注率处于良好水平,TAWSS_(max)为最低水平的44.94 Pa,为仿真结果最优组。结论保持左锁骨下动脉分支支架植入胸主动脉较短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左颈总动脉分支支架植入主动脉的深度,可以获得更为稳定的血流场。研究结果为临床双开窗技术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治疗 双开窗技术 血流动力学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双叶机械瓣膜不同植入角度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刘晶鑫 邓小燕 +1 位作者 敖海勇 张全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5-690,共6页
目的研究双叶机械瓣膜(bileaflet mechanical heart valve,BMHV)不同植入角度对升主动脉旋动流的影响。方法基于1位健康志愿者主动脉CT图像,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在定常流条件下,比较研究4种不同瓣膜植入角度(0°、45°、90&... 目的研究双叶机械瓣膜(bileaflet mechanical heart valve,BMHV)不同植入角度对升主动脉旋动流的影响。方法基于1位健康志愿者主动脉CT图像,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在定常流条件下,比较研究4种不同瓣膜植入角度(0°、45°、90°和135°)对主动脉旋动流的影响。结果BMHV植入会严重干扰主动脉内的旋动流,影响升主动脉处的旋动流结构和旋动流强度分布,在瓣膜下游出现扰流区。135°植入角度对旋动流的破坏最大,产生逆向旋动区域最多;0°和45°角植入对旋动流破坏相对较小。植入角为0°时主动脉低壁面剪切应力(<0.5 Pa)所覆盖面积最小。结论植入角度为0°~45°时,BMHV对升主动脉内旋动流破坏相对较小。因此,对不同患者而言,应根据其主动脉(包括主动脉窦)的空间几何构型进行个性化选择,植入角度可在0°~45°之间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动流 机械心脏瓣膜 主动脉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不同心脏泵血条件下人工心脏脉动和恒流模式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器官灌注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孙康立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4-54,共1页
目的研究不同心脏泵血条件下人工心脏(LVAD)脉动和恒流模式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器官血流灌注以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指导临床对LVAD的选择。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构建正常人体主动脉模型和植入LVAD后的主动脉模型,使用具有人体特异性... 目的研究不同心脏泵血条件下人工心脏(LVAD)脉动和恒流模式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器官血流灌注以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指导临床对LVAD的选择。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构建正常人体主动脉模型和植入LVAD后的主动脉模型,使用具有人体特异性的三参数模型作为压力出口,对二者分别进行血流动力学计算研究。(使用生理状态下的主动脉速度波(5 L/min)以及模拟的心衰速度波(2.5 L/min)作为正常主动脉的入口条件;使用全支持脉动,全支持定常,半支持脉动和半支持定常作为植入LVAD的主动脉的入口条件)结果脉动和恒流模式对于心衰情况下的血流灌注均有改善:相较于恒流模式,脉动模式下LVAD供给主动脉上动脉的血流减少,供给肾动脉和下肢的血流增加;此外,恒流模式下释放的血栓颗粒也更容易运输至主动脉上动脉导致颅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LVAD半支持与全支持模式的结果显示,心脏泵血功能对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改善,有助于减少主动脉血液滞留时间和血栓颗粒向上游运输的比例。结论相较于恒流模式,LVAD脉动模式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保证肾动脉及下肢的血液灌注;心脏收缩功能有助于改善主动脉血流环境,临床中对于心脏具有部分收缩功能的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其功能。未来将进一步结合心脏收缩泵血的具体情况对LVAD脉动模式的设计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收缩功能 心脏泵血功能 血液灌注 主动脉血流 血栓形成 三参数模型 血流动力学 动脉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分析模型的精确构建方法
9
作者 王松晨 刘浩飞 孙翠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67,共1页
目的B型主动脉夹层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基于CT图像建模是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的模型着重于分割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缺少对内膜上破口的考虑,而且血栓识别准确性低。本研究旨在开发主动脉夹层精准重建的方法。方法... 目的B型主动脉夹层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基于CT图像建模是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的模型着重于分割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缺少对内膜上破口的考虑,而且血栓识别准确性低。本研究旨在开发主动脉夹层精准重建的方法。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结合形态学变化的主动脉夹层多阶段约束变形提取方法(multi-stage constraint deformation extraction,MCDE),MCDE利用一个可替换的统一神经网络Res Unet3D先后分割出主动脉的完整区域以及位于其中的血流域,针对不同的截面分型,根据内膜和血栓形态学的特点通过主动脉区域的轮廓约束血流域的变形从而提取出内膜和血栓。结果在精度评价方面,MCDE方法在涉及到100例患者的图像数据集上,血流区域,内膜,血栓的平均Dice可达到0.949、0.815、0.812,同时对远端的微小破口也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在仿真结果评价方面,使用MCDE方法构建的血管模型在血流动力学仿真可以接近真实的血管模型的速度、壁面切应力、压力分布。结论MCDE方法实现了更接近于实际主动脉夹层结构的重建,为主动脉夹层的力学特性分析提供更精准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心血管疾病 远端的 壁面切应力 深度学习 血流动力学 血管模型 血栓
原文传递
新型微轴流血泵影响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数值仿真研究
10
作者 周帅至 霍明明 +1 位作者 王汝佳 王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5-375,共1页
目的为了改善因心肾综合症(CRS)导致的心衰患者肾脏灌注不良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数值仿真定量分析一种新型微轴流血泵对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在心衰患者的CT图像中提取主动脉几何模型,将设计的新型微轴流血泵模型放置在肾... 目的为了改善因心肾综合症(CRS)导致的心衰患者肾脏灌注不良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数值仿真定量分析一种新型微轴流血泵对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在心衰患者的CT图像中提取主动脉几何模型,将设计的新型微轴流血泵模型放置在肾上腹主动脉起始位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计算血泵辅助时主动脉内的流场结构、速度、压力分布、壁面剪应力(WSS)和标量剪应力(SSS)等,并与无血泵支持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与无泵情况相比,血泵辅助时主动脉内血流变为更复杂的湍流模式,血泵下游区域的流动呈螺旋状且流速增大,主动脉内原生血流因泵出口血流的动量传递流动速度增大。泵上游的主动脉压减少,泵下游的压力增大,主动脉弓与腹主动脉之间压差增大,这对应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流量的减小以及腹主动脉各分支血管流量的增加。血泵支持下显著增大了WSS与SSS,泵出口血流冲击主动脉内壁使该位置处产生高WSS。此外,在压差作用下,部分血液从泵出口再次回流至泵内,这可能增加血液损伤,但随着泵速的降低回流血液减少。结论本研究验证了置于肾上腹主动脉的血泵可有效改善肾脏灌注。这项研究可用于临床治疗的指导和血泵手术干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 主动脉 壁面剪应力 血泵 动量传递 起始位置
原文传递
主动脉缩窄后远端扩张可能性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11
作者 吴嘉慧 陈端端 鲁亦凡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8-258,共1页
目的动脉缩窄后远端扩张(PSD)是指在主动脉缩窄(COA)下游区域发生的局部扩张。已有研究分析主动脉缩窄后远端扩张的形成机制。然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何作用于血管壁使得PSD发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系列不同... 目的动脉缩窄后远端扩张(PSD)是指在主动脉缩窄(COA)下游区域发生的局部扩张。已有研究分析主动脉缩窄后远端扩张的形成机制。然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何作用于血管壁使得PSD发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系列不同缩窄和扩张程度下的COA和PSD模型揭示主动脉缩窄后远端扩张处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估PSD的发生可能性和破裂风险。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正常人主动脉(Normal)。为了分析PSD形成后的血流动力学差异,修改缩窄或(和)扩张区域获得COA和PSD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模拟,计算出动压、涡度、横向壁面剪切应力(Trans WSS)等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修改最小缩窄径、缩窄长度、最大扩张径获得不同缩窄和扩张程度的COA和PSD模型,评估不同程度COA和PSD患者远端(再)扩张的风险。结果高动压、高涡度和高Trans WSS出现并聚集在COA缩窄段远端的凸侧,且在PSD中均有所缓解。动压、涡度、横向壁面剪切应力在远端的均值的顺序均为:COA>PSD>Normal。最小缩窄径越小,均值越大。而不同缩窄长度的均值相差不大。结论缩窄段远端的凸侧受异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最大,是扩张形成的主要区域,其受到的高动压、高涡度和高Trans WSS是远端(再)扩张的风险因素。最小缩窄径越小,远端(再)扩张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于血管 主动脉缩窄 血流动力学参数 扩张程度 远端的 计算机断层扫描 壁面剪切应力 NORMAL
原文传递
基于体外猪主动脉的多破口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血流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员鹏飞 贾贺月 +2 位作者 王双静 吴明炜 熊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977-983,共7页
背景目前缺乏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主动脉内膜破口数量对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影响的研究。目的 通过构建两破口和三破口的离体猪TBAD模型,分析不同数量破口对TBAD进展的影响。方法 获取成年猪主动脉,处理后使... 背景目前缺乏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主动脉内膜破口数量对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影响的研究。目的 通过构建两破口和三破口的离体猪TBAD模型,分析不同数量破口对TBAD进展的影响。方法 获取成年猪主动脉,处理后使内膜外露,使用特殊刮板分离内膜和中膜形成夹层,控制夹层长度为20 cm,用手术刀在内膜制造不同破口,再次将动脉内外膜位置反转,以此分别构建两破口和三破口TBAD模型。两破口模型为A组:A1两破口直径相同,A2近端破口直径较小,A3远端破口直径较小;三破口模型为B组:B1三个破口直径相同,B2中间破口直径较小,B3支架封堵近端第一破口。模拟循环通路(mock circulation loop,MCL)是由控制系统、脉冲泵、单向阀、储液罐等组成来模仿人体循环的通路。用40%甘油水溶液模拟血液,同时模拟心率为60/min,尼龙颗粒作为超声造影剂。将构建完成的模型与MCL相结合,就可以模拟真实TBAD患者的血流状态。通过多普勒超声测量各破口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血流方向改变时间(reflux time,RT)和时间流速积分(velocity-time integral,VTI),描述TBAD破口的血流变化。结果 A1组中,近端破口的血液先流入假腔后流出,以流入为主(VTI:19.39±5.88 vs 9.89±3.41,P=0.013),对于远端破口血液先流出后流入,以流出为主(VTI:22.61±11.81 vs 7.67±3.26,P=0.024)。A2组减小近端破口直径,发现其VTI比值(破口血流方向发生改变后的VTI与整个周期VTI的比值)减小(33.70%±4.22%vs 51.00%±4.80%,P=0.046),远端破口VTI比值无统计学差异。A3组减小远端破口直径,发现其VTI比值减小(30.10%±7.75%vs 15.30%±3.19%,P=0.045),且血流变化时间RT变长[(0.54±0.08) s vs (0.71±0.01) s,P=0.023]。B1组发现,在收缩期血液会通过中间破口从真腔流入假腔,在舒张期血液从假腔流入真腔,其中从假腔流入真腔的血流量占整个心动周期的64.19%±5.30%。近端破口流入假腔的血流量与从中间和远端破口流出假腔的血流量无统计学差异(VTI:22.68±6.76 vs 22.89±7.69,P=0.800)。B2组减小中间破口直径,其VTI比值增加(36.39%±5.84%vs 87.00%±5.66%,P<0.001),RT反流时间减少[(0.27±0.06) s vs (0.21±0.04) s,P=0.341]。B3组中放置支架封堵近端第一破口后,中间破口VTI比值减小(36.39%±5.84%vs 16.61%±0.86%,P=0.004)。结论 破口数量、直径以及置入支架与否均会影响多破口TBAD不同破口的血流方向和血流量等参数,导致其对夹层进展的影响不同,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破口的血流特点来制定治疗策略,以达到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模型 模拟循环通路 破口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流固耦合分析
13
作者 左涛 彭红梅 +2 位作者 张东威 刘宝治 仁钦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3-89,共7页
利用医学建模软件MIMICS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提供的腹主动脉瘤CT数据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借助流固耦合仿真软件Workbench15.0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得到一个心动周期梭状腹主动脉瘤的管壁形变量、血液流场、壁面切应力。计算结果显... 利用医学建模软件MIMICS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提供的腹主动脉瘤CT数据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借助流固耦合仿真软件Workbench15.0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得到一个心动周期梭状腹主动脉瘤的管壁形变量、血液流场、壁面切应力。计算结果显示,在心动收缩期瘤内存在明显的涡旋和低流速区域,长此以往易造成瘤腔内壁出现血细胞堆积、细胞炎症等问题,动脉瘤大部分为低壁面切应力区域,区域长期处于低切应力会使瘤壁弹性蛋白降低,并且发现形变集中区域中心的形变量最大,在该区域极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借助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弹性壁的腹主动脉瘤进行数值模拟,可以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动脉瘤产生、发展及破裂的原因,为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医学建模 流固耦合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TEVAR和行TEVAR、PMEG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陈凯 江旭东 +1 位作者 李晓强 吴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4-374,共1页
TEVAR手术常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植入支架以隔离近端破口,而对远端破口不进行干预。然而,近年研究表明,术后远端破口残留的患者发生破裂的风险明显高于无破口的患者,且破口附近的腹主动脉壁容易扩张而导致动脉瘤。因此,累及内脏区... TEVAR手术常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植入支架以隔离近端破口,而对远端破口不进行干预。然而,近年研究表明,术后远端破口残留的患者发生破裂的风险明显高于无破口的患者,且破口附近的腹主动脉壁容易扩张而导致动脉瘤。因此,累及内脏区的主动脉夹层需要二次治疗。但是,传统的支架如果植入内脏区域,将会阻断内脏动脉的血液供应。PMEG现在被认为是传统TEVAR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替代方法,但会引起内脏动脉角度和面积的改变,进而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受目前影像学技术的限制,临床观察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目的本研究对已经接受TEVAR和PMEG手术的患者进行特异性血流动力学模拟,评估TEVAR与TEVAR、PMEG两种手术方法对动脉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前后共计15个CTA重建特异性模型。采用从文献中提取的时变体积流量进行血流动力学模拟。通过时间平均壁剪应力、相对停留时间、内皮细胞活化潜能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PMEG的术后效果。结果与PMEG术前模型相比,术后模型中大部分内脏动脉流速增加,内脏区动脉灌注效果得到提高。结论PMEG作为一种治疗累及内脏区远端撕裂的复杂主动脉夹层的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恢复内脏动的血运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流动力学指标 影像学技术 动脉灌注 动脉流速 血运重建 治疗前后 壁剪应力
原文传递
猪主动脉弓区域性力学性能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赵雅威 曹祎凡 +2 位作者 石怡柯 李芬 陈凌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70,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猪主动脉弓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并探讨其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方法采集健康猪的主动脉,将弓部分割为24个区域作为样本,采用1 mm直径球形压头进行压痕力学测试,并应用Hertz模型计算弹性模量。通过EVG染色...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猪主动脉弓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并探讨其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联。方法采集健康猪的主动脉,将弓部分割为24个区域作为样本,采用1 mm直径球形压头进行压痕力学测试,并应用Hertz模型计算弹性模量。通过EVG染色法观察弹性纤维分布。基于猪主动脉CTA图像,通过Mimics软件重建动脉模型,并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流固耦合计算,以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猪主动脉弓的周向方向弹性模量在小弯侧略高于大弯侧,并在远心端节段表现出显著差异;轴向方向上其弹性模量未呈现明显规律。EVG染色结果显示小弯侧的弹性纤维面积占比略高于大弯侧,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在远心端小弯侧观察到低时间平均壁面切应力(TAWSS<0.4 Pa)以及高振荡剪切指数(OSI>0.25)和高粒子驻留时间(RRT>5 Pa^(-1))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布,这些区域与较高弹性模量值所在区域相吻合。结论猪主动脉弓的弹性模量在空间上呈现差异性,在远心端小弯侧的值显著高于大弯侧。同时,不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主要分布在小弯侧,提示动脉组织的高弹性模量值与血流动力学环境异常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小弯侧 远心端 动脉组织 弹性纤维 主动脉 MIMICS软件 壁面切应力
原文传递
针灸辅助推拿治疗颈椎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宋雅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75-178,共4页
研究颈椎病病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中医针灸手段辅助中医推拿手段的效果。方法 选取56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8例行针刺配合中药手法的疗效,并与单纯采用中药针刺手法的28例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流动... 研究颈椎病病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中医针灸手段辅助中医推拿手段的效果。方法 选取56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8例行针刺配合中药手法的疗效,并与单纯采用中药针刺手法的28例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RI、PI)、疼痛程度、炎症指标、NDI分值、各项症状和体征分值均显著更低,而血流动力学指标(TMFV、PSV)、治疗效果、颈椎病症状(田中靖久)分值、治疗满意度、颈椎功能评估分值、生活能力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颈椎病病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中医针灸手段辅助中医推拿手段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颈椎病 血流动力学指标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17
作者 周晓敏 吴剑 《黑龙江医药》 2025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HDCP)患者给予硫酸镁与拉贝洛尔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上饶市广丰区妇幼保健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HDCP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在其... 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HDCP)患者给予硫酸镁与拉贝洛尔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上饶市广丰区妇幼保健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HDCP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可有效提高HDCP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硫酸镁 拉贝洛尔 妊娠结局 血压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主动脉夹层血流模拟研究
18
作者 张浩 《流体动力学》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是诊断和评估主动脉疾病的主要方式,提供血管结构的详细可视化。然而,CT成像在评估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存在局限性。最近,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是诊断和评估主动脉疾病的主要方式,提供血管结构的详细可视化。然而,CT成像在评估主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存在局限性。最近,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作为一种先进的无创技术出现,可以实现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可视化。这项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对主动脉疾病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改进诊断、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本研究中,先模拟了一例直管的血流,将出口压力与解析解比较,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然后,模拟了一例AD的血流,并定量和定性分析收缩期和舒张期AD的压力和壁剪切应力(WSS)。结果表明,AD真腔和假腔的压差可促进主动脉壁内膜破裂,形成夹层,过低的壁面剪切力可增强血流对主动脉壁的撕裂作用,促进夹层的形成,这为今后AD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Aortic dissection (AD) is a 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Currentl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maging is the primary modality for diagnosing and evaluating aortic diseases, providing detailed visualization of vascular structures. However, CT imaging has limitations in assessing the hemodynamic changes within the aorta. Recentl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has emerged as an advanced noninvasive technique that enables the visualization of hemodynamic conditions within blood vessels. This technology provides clinicians with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ortic disease, facilitating improved diagnosis, treatment planning,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In this study, the blood flow of a straight tube was simulated first, and the outlet pressure was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results were in well agreement, which verified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n, we simulated the blood flow of an AD and analyzed the pressure and wall shear stress (WSS) during systolic and diastolic.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ue and false cavities may trigger intimal rupture and dissection formation, and low WSS may increase aortic wall tearing and promote dissection,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流动力学、血管壁及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世德 王永亮 杨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836-839,共4页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流动力学、血管壁、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动物生存情况。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阻断1,1.5 h的模型,检测阻断前、再灌注不同时点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股四头肌、...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流动力学、血管壁、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动物生存情况。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阻断1,1.5 h的模型,检测阻断前、再灌注不同时点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股四头肌、腓肠肌及阻断部位血管壁的组织学变化,检测阻断前后、撤钳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并观察术后一周的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阻断1 h组(B1)、1.5 h组(B2)再灌注时点血液中的MDA均升高(P<0.05)、前者SOD降低不明显(P>0.05),组织学表现腓肠肌出现轻度的细胞水肿,一周后基本恢复正常。阻断后两者血压均上升,心率减慢、撤钳后血压下降、心律增快(P<0.05)。阻断1,1.5 h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5级、3~4级。B3组的8只兔子全部存活,而B4组中只有5只兔子存活。结论:兔腹主动脉阻断1 h引起的病理改变轻,不影响生存及下肢功能,阻断1.5 h引起的病理改变重,影响生存及下肢功能。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应控制在1 h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流动力学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下载PDF
IABP对脓毒性休克合并心肌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徐龙庆 张蛟 高延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探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对脓毒性休克合并心肌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荥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5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探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对脓毒性休克合并心肌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荥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5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IABP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短期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HR)、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 d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4 d、28 d存活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IABP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心肌损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提高7 d存活率,对患者14 d、28 d存活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脓毒性心肌损伤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