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和地基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BEM-FEM耦合分析
1
作者 时刚 郜新军 张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64,282,共14页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合在城区构建排桩屏障。针对饱和地基中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问题,建立了动力机器基础环境振动影响的半解析BEM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半解析BEM对饱和地基、FEM对水泥土复合桩进行建模,根据饱和地基-水泥土桩接触面的平衡和相容条件,建立了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半解析BEM-FEM耦合方程,给出了耦合方程稀疏矩阵的存储策略,并对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能够有效地对动力机器基础引起环境振动进行隔振;等长芯桩复合桩的隔振效果要优于短芯桩。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隔振效果随着桩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较小桩间距并不一定取得更好的隔振效果,建议相邻桩桩间净距取2.0~2.5λ_(R)(Rayleigh波波长)。随着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距振源距离的增加,屏障隔振效果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相对较小。此外,对水泥土复合桩而言,当内插预制桩的外轮廓尺寸相同时,预制芯桩型式对水泥土复合桩隔振效果影响相对较小,可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芯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地基 水泥土复合桩 近场主动隔振 效果 半解析BEM-FEM
下载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船舶大型主动隔振系统分布式控制架构
2
作者 许万 张世涛 +1 位作者 夏瑞东 刘松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目的]旨在解决现有主动隔振系统集中式控制架构可靠性低、抗风险能力弱、实时性低的问题,结合隔振系统与边缘计算研究现状,设计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船舶大型主动隔振系统分布式控制架构。[方法]首先,分析集中式与分布式控制方法的特点;... [目的]旨在解决现有主动隔振系统集中式控制架构可靠性低、抗风险能力弱、实时性低的问题,结合隔振系统与边缘计算研究现状,设计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船舶大型主动隔振系统分布式控制架构。[方法]首先,分析集中式与分布式控制方法的特点;然后,对控制系统整体架构进行研究,设计系统的层次结构与整体架构,将其划分为云、边和端3个层次,并详述各层的架构设计与联系;最后,设计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结果]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架构在突发状况下依然正常运行、稳定可靠,可将时钟同步偏差缩小到1μs,提高了系统实时性。[结论]该系统架构设计合理、高效,可有效提升隔振系统的可靠性、抗风险能力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 控制架构 可靠性 实时性 边缘计算
下载PDF
基于FPGA的主动隔振载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金奇益 谢永 贾建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1,共7页
随着空间精密载荷对星上振动要求的提高,主动隔振载荷在对敏感载荷进行微振动抑制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为实现低频、小振幅微振动的采集和抑制功能,以满足载荷所需的振动环境要求,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FPGA主控板卡和Qt上位机软件的检... 随着空间精密载荷对星上振动要求的提高,主动隔振载荷在对敏感载荷进行微振动抑制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为实现低频、小振幅微振动的采集和抑制功能,以满足载荷所需的振动环境要求,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FPGA主控板卡和Qt上位机软件的检测系统。通过FPGA控制多路Δ-Σ模数转换器完成微振动信号的同步采集、指令协议的解析、PID控制算法的实现以及驱动控制信号的输出,同时设计了上位机软件实现对遥测信号的实时数显和频谱分析。系统经过集成联调,对主动隔振载荷的实时遥测功能和隔振控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加速度幅度谱密度积分从1.73×10^(-6) g降至1.41×10^(-7) g,隔振抑制比达到-25 dB,实现了良好的微振动抑制效果,验证了本系统能够满足主动隔振载荷的微振动抑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 FPGA 实时遥测 多通道采集 PID控制
原文传递
综合大质量偏心与弹簧横向刚度超静主动隔振平台动力学解耦控制研究
4
作者 杨鸿杰 代锋 +1 位作者 刘磊 李新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载荷大质量偏心和弹簧横向刚度诱发超静主动隔振平台多自由度动力学耦合问题,研究隔振平台动力学耦合特性和解耦隔振控制方法。首先,综合载荷质量偏心和弹簧横向刚度的影响建立主动隔振平台多自由度耦合动力学模型。随后,根据所建... 针对载荷大质量偏心和弹簧横向刚度诱发超静主动隔振平台多自由度动力学耦合问题,研究隔振平台动力学耦合特性和解耦隔振控制方法。首先,综合载荷质量偏心和弹簧横向刚度的影响建立主动隔振平台多自由度耦合动力学模型。随后,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分析动力学耦合下主动隔振平台的扰动传递特性,推导耦合谐振频率与弹簧刚度、载荷质量偏心之间的解析关系。最后,给出模态空间下隔振平台动力学解耦控制方法,开发基于音圈电机的主动隔振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模态解耦隔振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 模态变换 动力学耦合 解耦控制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排桩主动隔振研究
5
作者 刘晶磊 刘佳凡 +3 位作者 夏彬 周玮浩 梅名彰 尹姜鳗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5-242,279,共9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排桩作为地基中主动隔振屏障时,桩屏障后地基深处隔振变化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路基-地基三维模型;以振幅降低比作为隔振效果评价指标,将排桩的桩长、埋深及桩间距作为影响地基深处隔振效果的研究变量,分析结果表... 为了研究混凝土排桩作为地基中主动隔振屏障时,桩屏障后地基深处隔振变化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路基-地基三维模型;以振幅降低比作为隔振效果评价指标,将排桩的桩长、埋深及桩间距作为影响地基深处隔振效果的研究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桩长、减小埋深以及减小桩间距等方式是降低路基边坡处振动的有效措施;随着桩长增加,地基深度方向隔振效果变好,桩长为15 m时,地基深度方向整体隔振效果已较优;埋深变化对地基深度方向隔振效果影响较明显,埋深越大,地基深处隔振效果越差,当埋深为5 m时,深度方向隔振效果已较差,减小埋深是提升深度方向隔振效果的有效措施;随桩间距越大,地基深度方向隔振效果越差,布置桩时,适当减小桩间距有利于降低列车诱发的深度方向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混凝土排桩 主动隔振 地基深处 有限元 效果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下不同桩长排桩主动隔振研究
6
作者 周玮浩 刘佳凡 +3 位作者 张伯杨 张业荣 夏彬 刘晶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了研究层状地基下混凝土桩的隔振性能以及桩身长度的影响,采用室外模拟试验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土桩作为隔振屏障,能够有效地提高隔振效果,且随着振源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的增大,相应Ar值减小,其隔振效果较明显,达到50%... 为了研究层状地基下混凝土桩的隔振性能以及桩身长度的影响,采用室外模拟试验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土桩作为隔振屏障,能够有效地提高隔振效果,且随着振源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的增大,相应Ar值减小,其隔振效果较明显,达到50%以上。但当振源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继续增大时,隔振效果将减弱。在本实验条件下,振源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为45cm~60cm时,其隔振效果最好,即为最优隔振区域。混凝土桩的桩身长度是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桩长增加,桩的隔振效果相应提高,提高效果范围在1%~1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桩 桩身长度 幅降低比 主动隔振
下载PDF
基于LPV的主动隔振平台单支腿鲁棒控制器设计
7
作者 唐育聪 朱庆华 +1 位作者 刘付成 曹赫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96-1801,共6页
利用控制力矩陀螺(CMG)实现敏捷姿态机动控制时,保证机动过程控制输出力矩快速响应的同时,还需要保证机动到位后有效隔离CMG的机械振动以实现高稳定度姿态控制。针对控制CMG主动隔振平台,将控制CMG外框角速度作为变参数,提出单支腿主动... 利用控制力矩陀螺(CMG)实现敏捷姿态机动控制时,保证机动过程控制输出力矩快速响应的同时,还需要保证机动到位后有效隔离CMG的机械振动以实现高稳定度姿态控制。针对控制CMG主动隔振平台,将控制CMG外框角速度作为变参数,提出单支腿主动隔振平台控制器的一种基于线性变参数(LPV)控制设计实现方法,通过与其他主动隔振控制方法性能比较分析,所提方法在兼顾敏捷姿态机动期间和机动到位后对主动隔振平台不同的力学传递要求方面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矩陀螺 主动隔振 姿态机动 线性变参数 鲁棒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星箭适配器的半主动隔振装置结构设计与静态性能验证
8
作者 高翔宇 贾山 +1 位作者 陈金宝 刘畅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3年第S02期26-31,共6页
卫星发射过程中的振动环境非常恶劣,来自各个方向的振动激励频谱极宽,卫星极易遭到破坏而导致发射任务失败。而星箭隔振通过修改星箭适配器的结构,或是将隔振装置放入原适配器与星箭连接面之间以实现减振隔振。本文对传统PAF(Payload at... 卫星发射过程中的振动环境非常恶劣,来自各个方向的振动激励频谱极宽,卫星极易遭到破坏而导致发射任务失败。而星箭隔振通过修改星箭适配器的结构,或是将隔振装置放入原适配器与星箭连接面之间以实现减振隔振。本文对传统PAF(Payload attach fitting,PAF)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力学的半主动隔振系统,应用Maxwell软件对其中的主动隔振模块进行静态性能仿真,并搭建了试验系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初步确认了所设计的装置可以满足隔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 Ansoft Maxwell 静态性能
下载PDF
层状地基下不同埋深排桩主动隔振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佳凡 周玮浩 张蕾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4-48,共5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桩在分层地基土下不同埋深排桩的主动隔振效果,采用模型试验的方式,通过WS-Z30型振动台系统研究桩的埋深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随着检测点与激振器之间距离的增加,Ar值逐渐减小,隔振效果较好,但是距离增大到一... 为了研究混凝土桩在分层地基土下不同埋深排桩的主动隔振效果,采用模型试验的方式,通过WS-Z30型振动台系统研究桩的埋深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随着检测点与激振器之间距离的增加,Ar值逐渐减小,隔振效果较好,但是距离增大到一定值之后,Ar值呈上升趋势,隔振效果减弱。当埋深为10 cm、20 cm、30 cm时,最优隔振的距离为50 cm~70 cm之间。当桩的埋深为10 cm,最优隔振区域的Ar值的分布范围在0.44~1.218之间;当桩的埋深为20 cm,最优隔振区域Ar值的分布范围在0.452~1.23之间;当桩的埋深为30 cm,最优隔振区域的Ar值的分布范围在0.46~1.24之间。桩的埋置深度对混凝土桩的隔振性能影响显著,随着桩埋置深度的减小,最优隔振区域的Ar值降低,其隔振效果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 混凝土桩 幅降低比 埋置深度
下载PDF
差动式磁悬浮主动隔振系统的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春生 胡业发 周祖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27,104,共5页
在对磁悬浮主动隔振系统的核心部件——差动磁悬浮主动隔振器的电磁力进行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主动隔振器的电磁力-电流-气隙之间关系的实际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力传递率的主动隔振控制机理,给... 在对磁悬浮主动隔振系统的核心部件——差动磁悬浮主动隔振器的电磁力进行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主动隔振器的电磁力-电流-气隙之间关系的实际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力传递率的主动隔振控制机理,给出了价值函数的表达式。考虑主动隔振器的实际能力,对此价值函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的价值函数,推导出最优反馈矩阵。基于此主动控制机理,建立控制模型,在扫频信号激励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差动式磁悬浮主动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特性,与传统的被动系统相比,对低频干扰的隔振效果提高(即:力传递率降低)了2dB-3dB,尤其对谐振频率下的干扰,隔振效果提高了8dB-10dB。为了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频段有较好的隔振效果,尤其在谐振区附近隔振效果更为明显,提高了6dB-8dB,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式磁悬浮主动隔振 电磁力测量 主动隔振 控制机理
下载PDF
主动隔振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春红 汤炳新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2年第2期1-5,16,共6页
阐述了主动隔振理论以及主动隔振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微幅隔振和车辆半主动隔振、主动隔振亦作了介绍 .最后 ,对主动隔振未来的研发动向作了简短评述和展望 ,指出主动隔振技术的发展必然要依赖各相关领域的发展 .
关键词 微幅 主动隔振 智能作动器 动控制 车辆 主动隔振 液力减压器
下载PDF
Stewart平台动力学建模及鲁棒主动隔振控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磊 王萍萍 +1 位作者 孔宪仁 王本利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1-1238,共8页
未来复杂航天器低频模态密集,其敏感载荷要求很高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只对航天器本体姿态控制很难满足要求。本文采用Stewart超静平台对敏感载荷进行6自由度主动隔振,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根据线性模型设计了多变量鲁棒控制器,采... 未来复杂航天器低频模态密集,其敏感载荷要求很高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只对航天器本体姿态控制很难满足要求。本文采用Stewart超静平台对敏感载荷进行6自由度主动隔振,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根据线性模型设计了多变量鲁棒控制器,采用DK迭代算法求解。频域分析可得Stewart平台对3~800Hz的扰动主动隔振大于25dB,仿真证明Stewart平台对10Hz谐波扰动隔振性能优于40dB,对白噪声随机扰动隔振性能优于30dB,有效抑制了微小扰动,起到了6自由度超静隔振平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WART平台 主动隔振 鲁棒控制 加权函数
下载PDF
柔性耦合系统主动隔振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牛军川 宋孔杰 +1 位作者 霍睿 张蔚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7-29,33,共4页
针对设备上楼的柔性安装问题,把设备的安装基础建模为柔性基础,建立了柔性基础 上主动隔振系统模型,考虑了设备、隔振器、作动器和柔性基础的耦合作用,用传递导纳来 描述作动器的控制力,采用导纳综合法推求了主被动隔振的统一的... 针对设备上楼的柔性安装问题,把设备的安装基础建模为柔性基础,建立了柔性基础 上主动隔振系统模型,考虑了设备、隔振器、作动器和柔性基础的耦合作用,用传递导纳来 描述作动器的控制力,采用导纳综合法推求了主被动隔振的统一的功率流传递控制式,探讨 了PID等控制方法的主动控制策略,从而实现了控制FBRE系统若干阶模态振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 柔性基础 耦合 功率流 PID控制
下载PDF
双层主动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春良 陈子辰 梅德庆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32-1235,共4页
研究了在消极隔振情况下 ,双层主动隔振系统在其主动隔振执行器的 3种不同安装方式的动力学特性 ,分析了主动控制力与被动隔振器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双层主动隔振系统 ,隔离中低频振动时 ,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于中间质量... 研究了在消极隔振情况下 ,双层主动隔振系统在其主动隔振执行器的 3种不同安装方式的动力学特性 ,分析了主动控制力与被动隔振器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双层主动隔振系统 ,隔离中低频振动时 ,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于中间质量与基础之间的隔振性能最好 ,安装于隔振对象与中间质量之间的隔振性能最差 ;隔离高频振动时 ,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于隔振对象与中间质量之间或仅作用于隔振对象时的隔振性能均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系统 执行器 安装方式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弹性舱段结构的浮筏主动隔振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刘彬 杨铁军 +2 位作者 张攀 泮江江 刘志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45-149,193,共6页
建立了一个坐落在弹性舱段结构上的浮筏隔振系统,采用4个液压作动器和18个BE-400隔振器并联安装在浮筏和舱段结构之间,每个作动器独立地控制自己安装点处的加速度响应。基于滤波x-LMS算法和误差通道离线建模,采用加速度前馈控制对该系... 建立了一个坐落在弹性舱段结构上的浮筏隔振系统,采用4个液压作动器和18个BE-400隔振器并联安装在浮筏和舱段结构之间,每个作动器独立地控制自己安装点处的加速度响应。基于滤波x-LMS算法和误差通道离线建模,采用加速度前馈控制对该系统进行了四输入四输出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主动隔振系统能有效地隔离上层浮筏结构向下层舱段结构的振动传递,激励频率处振动衰减量可达7~46 dB,0~400 Hz范围内整体振动衰减量达到3~8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筏 主动隔振 弹性舱段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Stewart平台的空间光学仪器主动隔振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勺斌 杨洪波 +1 位作者 刘洋 刘小波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4,共5页
随着空间光学仪器的精度不断提高,对航天器产生的振动干扰变得更加敏感,必须对其进行振动控制。以压电陶瓷杆作为激励器,采用立方Stewart平台的结构形式对六自由度主动隔振系统进行研究,分别以被动、单层主动和双层复合反馈控制分别对... 随着空间光学仪器的精度不断提高,对航天器产生的振动干扰变得更加敏感,必须对其进行振动控制。以压电陶瓷杆作为激励器,采用立方Stewart平台的结构形式对六自由度主动隔振系统进行研究,分别以被动、单层主动和双层复合反馈控制分别对单杆建立动力学模型,并且对六自由度系统进行系统级建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层前馈和反馈复合控制的策略系统隔振性能较好,有效隔振频段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主动隔振 STEWART平台 压电陶瓷 反馈控制 空间光学仪器
下载PDF
三维层状地基空沟主动隔振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高广运 彭争光 +1 位作者 李伟 冯世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0-215,220,共7页
基于薄层法在研究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问题的高效性、边界单元法处理无限域问题的精确性,结合二者的优点提出三维层状地基薄层法基本解答,建立了基于三维层状半空间薄层法位移基本解答的半解析动力边界元法。该方法可有效的分析多层场地... 基于薄层法在研究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问题的高效性、边界单元法处理无限域问题的精确性,结合二者的优点提出三维层状地基薄层法基本解答,建立了基于三维层状半空间薄层法位移基本解答的半解析动力边界元法。该方法可有效的分析多层场地的动力问题,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同时分别对粘弹性上软下硬地基及上硬下软地基的三维空沟主动隔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采用空沟屏障隔振均可以取得一定的隔振效果;同时,地基分层参数对空沟隔振体系的隔振效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层状地基 空沟 主动隔振 边界元 薄层法
下载PDF
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的联合减振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红灵 张培强 张鲲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2-435,共4页
针对单层主动隔振系统,研究主动隔振对隔振对象振幅的影响。发现存在临界频率,对于临界频率以下的激励,主动隔振会加剧隔振对象的振动。临界频率是阻尼的函数,选择合适的阻尼可使临界频率尽量小,但存在下限。引入动力吸振器能有效降低... 针对单层主动隔振系统,研究主动隔振对隔振对象振幅的影响。发现存在临界频率,对于临界频率以下的激励,主动隔振会加剧隔振对象的振动。临界频率是阻尼的函数,选择合适的阻尼可使临界频率尽量小,但存在下限。引入动力吸振器能有效降低隔振对象低频响应的振幅,分析表明,对于舰船的低频噪声,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联合减振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 临界频率 动力吸 联合减
下载PDF
柔性基础上主动隔振执行器安装方式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乾坤 唐一科 +2 位作者 徐友钜 谢志江 梁锡昌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6期96-102,共7页
研究了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情况下,柔性基础上主动隔振执行器在并联结构安装方式和基础消振结构安装方式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比较了不同安装方式的主动控制力与被动隔振系统及柔性基础之间的参数关系。
关键词 柔性基础 主动隔振 安装方式 机械
下载PDF
整星主动隔振平台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晓雷 杨庆俊 郑钢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8-441,共4页
整星隔振是降低作用于卫星的振动载荷的有效方法。在被动隔振的基础上施加主动控制可以提高隔振系统性能,实现全频带隔振。首先介绍了整星隔振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根据运载火箭的特殊环境要求确定了整星主动隔振平台方案。然后本文对隔振... 整星隔振是降低作用于卫星的振动载荷的有效方法。在被动隔振的基础上施加主动控制可以提高隔振系统性能,实现全频带隔振。首先介绍了整星隔振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根据运载火箭的特殊环境要求确定了整星主动隔振平台方案。然后本文对隔振平台的各种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对平台的冗余和重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被动隔振相比主动隔振平台有更好的低频隔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星 主动隔振 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