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3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聚类判别用于卷烟的真伪鉴别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灵帅 王卫东 +1 位作者 谷运红 邢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4-1257,共4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卷烟真伪,以A牌和假冒A牌卷烟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鉴别模型。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8.46%,说明这...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卷烟真伪,以A牌和假冒A牌卷烟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鉴别模型。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8.46%,说明这4个变量能够代表原始光谱的主要信息。从120个样品中随机抽取100个用于建立4个主成分变量的定性判别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5,对20个未知样品的预测结果准确率为100%。说明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卷烟真伪定性鉴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作为卷烟真伪鉴别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卷烟 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真伪 鉴别
下载PDF
FTIR-ATR指纹图谱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应用于烟用香精质量控制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家俊 邱启杨 刘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5-898,共4页
在配制过程正常的条件下,分批采集150个三种正常烟用香精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指纹图谱,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中心化处理,同时对其光谱信号进行二阶导数基线校正和Karl Norris降噪处理,应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 在配制过程正常的条件下,分批采集150个三种正常烟用香精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指纹图谱,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中心化处理,同时对其光谱信号进行二阶导数基线校正和Karl Norris降噪处理,应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分类建模,然后对烟用香精配制质量进行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SPC),结果表明,将马氏距离上限的控制范围(UCL)设定在该类平均马氏距离的+3σ范围之内,均获得了正确的监控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分类法 多元统计过程控制 烟用香精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响应面法与主成分分析优化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
3
作者 汪树林 商晶 +6 位作者 刘文君 蔡泽荣 钱梦雨 胡晓欣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 目的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结合响应面分析构建肠炎合剂Ⅱ提取工艺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肠炎合剂Ⅱ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挑选出质谱响应度有较好线性关系的化学成分为工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提取工艺参数(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进行考察;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综合评分,并以综合得分结合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工艺。结果通过定性分析从肠炎合剂Ⅱ中推测和鉴定了110个成分,包括有机酸2种、黄酮类82种、萜类化合物13种、生物碱类13种,基于定性分析结果,通过UPLC-Q-TOF-MS/MS结合Masshunter质谱数据分析软件导出48个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的指标成分质谱响应度,进行PCA并计算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综合响应面预测结果及生产实际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浸泡45 min,溶剂倍量8倍,提取2次,每次120 min。结论为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考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中药复方开发拓展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成分分析 葛根素 甘草酸 木香烃内酯 芍药苷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的发汗与未发汗续断的快速鉴别 被引量:8
4
作者 杜伟锋 贾永强 +1 位作者 姜东京 张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603-4607,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续断发汗与否,以续断发汗和未发汗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定性鉴别模型。选取了129个未发汗样品和86个发汗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应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进行判...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续断发汗与否,以续断发汗和未发汗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定性鉴别模型。选取了129个未发汗样品和86个发汗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应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进行判别分析,选择谱段为9 881.46~4 119.20 cm-1,采用“标准正则变换+原始光谱+二阶求导”组合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主成分数为14,建立定性鉴别模型;并经预测集验证,鉴别准确率达到100%。说明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进行续断“发汗”与否定性鉴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作为续断产地加工“发汗”定性鉴别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续断 发汗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光伏系统健康状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丁坤 刘振飞 +2 位作者 高列 樊嘉杰 茅静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为准确评估光伏系统的性能状态,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首先,以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多维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利用马氏距离表征... 为准确评估光伏系统的性能状态,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首先,以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多维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利用马氏距离表征光伏系统的健康程度;然后,通过旁路实验和模拟灰尘实验验证了该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能够避免PR方法评价结果的"伪正常"现象;最终,通过实验对该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与PR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PR方法相比,该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能够更加灵敏、准确地反映光伏系统的性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 健康状态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光伏系统性能比
下载PDF
矩阵数据基于鲁棒主成分分析的距离加权判别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葛焌迟 赵为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73-2079,共7页
距离加权判别(DWD)是一种已被广泛应用的矩阵数据分类模型,当数据中存在严重的噪声污染时,该模型的性能会明显下降。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因具备分离数据矩阵低秩结构和稀疏部分的特性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提出一种矩... 距离加权判别(DWD)是一种已被广泛应用的矩阵数据分类模型,当数据中存在严重的噪声污染时,该模型的性能会明显下降。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因具备分离数据矩阵低秩结构和稀疏部分的特性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提出一种矩阵数据鲁棒距离加权判别(RDWD-2D)模型。特别地,该模型以有监督的方式对数据矩阵进行鲁棒主成分分析,并同步实现干净数据的恢复与分类。在MNIST和COIL20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有噪声污染或数据缺失的矩阵数据,与DWD-2D、RPCA+DWD等模型相比,RDWD-2D模型有最好的数据恢复能力和最高的分类准确率;同时RDWD-2D模型对于数据污染度也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分类模型 距离加权判别(DWD) 矩阵数据 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建婷 邓兆智 +1 位作者 郭新峰 余煜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辨证分型"量化指标"的计算机软件,使中医证候具体化、数据化。【方法】从对RA的中医诊断证候的分类中选取广州地区... 【目的】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辨证分型"量化指标"的计算机软件,使中医证候具体化、数据化。【方法】从对RA的中医诊断证候的分类中选取广州地区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对入选病例的症状、舌象、脉象及局部关节体征的出现频数、持续时间、性质、程度等项目进行积分法的量化记录。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法中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处理上述各种临床数据,对其证候进行分类判别。【结果】训练样本200例,判别准确率96.53%;预报样本42例,判别准确率92.50%,总242例,判别准确率95.87%。【结论】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马氏距离判别法对RA证候的判别分类所得出的结果和临床医生判断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法能使中医的辨证分型诊断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性/诊断 证候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判别法
下载PDF
基于GC-MS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蛋卷风味物质研究
8
作者 张岩 朱荣安 +5 位作者 陈思云 杨祥敏 彭海明 杨柳青 金健 王储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203-214,共12页
本论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开展蛋卷风味物质检测,进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究蛋卷风味中关键化合物,希望能为蛋卷的加工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从蛋卷中检测出71种香气成分,其中醛类16种,醇类12种,酮类10种;借... 本论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开展蛋卷风味物质检测,进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究蛋卷风味中关键化合物,希望能为蛋卷的加工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从蛋卷中检测出71种香气成分,其中醛类16种,醇类12种,酮类10种;借助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风味化合物相对含量,得出蛋卷最佳烘烤工艺为200℃、300 s;进而确定出蛋卷中具有贡献作用的风味物质有14种,分别为2,5-二甲基吡嗪、乙酸乙酯、2-庚酮、2-壬酮、庚醛、己醛、苯乙醛、2-十一酮、2-十三酮、安息香醛、γ-辛内酯、δ-十二内酯、2-戊基呋喃、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卷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1-MCP处理对‘蓝丰’蓝莓果实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9
作者 袁富容 杨婷 +1 位作者 冉雅文 周雅涵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蓝莓果实品质及生理的影响,以‘蓝丰’蓝莓为试材,分别采用0、0.5、1.0、1.5、2.0μL/L的1-MCP处理24 h后,定期测定货架期(25℃)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蓝莓果实品质及生理的影响,以‘蓝丰’蓝莓为试材,分别采用0、0.5、1.0、1.5、2.0μL/L的1-MCP处理24 h后,定期测定货架期(25℃)果实品质及生理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MCP的最适使用剂量。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下降,增加总酚、类黄酮及花青素含量,有效减缓丙二醛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升高,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主成分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1.0μL/L 1-MCP对货架期蓝莓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以上研究结果可为1-MCP在蓝莓采后贮藏保鲜及销售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1-甲基环丙烯 成分分析 品质 生理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γ-氨基丁酸-壳聚糖涂膜对人参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梁金甜 曾丽萍 +3 位作者 赵文汇 潘艳南 熊雪淇 王晓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GABA)–壳聚糖涂膜对人参果的保鲜效果。方法将人参果在12℃下贮藏28 d,研究10 mmol/L 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对人参果贮藏期间营养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能显著提高...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GABA)–壳聚糖涂膜对人参果的保鲜效果。方法将人参果在12℃下贮藏28 d,研究10 mmol/L 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对人参果贮藏期间营养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能显著提高人参果的感官品质,抑制其呼吸作用,降低质量损失率,降低PPO和POD酶活性,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减缓MDA的积累,同时有效保持较高的Vc和总黄酮含量,从而延缓果实软化及品质劣变进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86%,较好地描述了人参果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此外,经PCA分析发现,贮藏28 d时处理组的果实品质与贮藏14~21 d时对照组的果实品质较为接近,进一步证实GABA-壳聚糖处理有助于人参果贮藏品质的稳定。结论采用GABA-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延缓人参果采后软化、褐变及衰老进程,从而提高果实的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涂膜 人参果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感官评定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鸡种鸡肉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浩 王鹏 +5 位作者 余嘉航 曾宪明 李震 束婧婷 邹剑敏 徐幸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35-240,共6页
为促进我国黄羽鸡产业发展,优选适应当今市场的黄羽鸡品种,本次研究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黄羽鸡种(狼山鸡、崇仁鸡、鹿苑鸡和文昌鸡),并对其胸部、腿部肌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首先通过顶空萃取和GC-MS联用对... 为促进我国黄羽鸡产业发展,优选适应当今市场的黄羽鸡品种,本次研究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黄羽鸡种(狼山鸡、崇仁鸡、鹿苑鸡和文昌鸡),并对其胸部、腿部肌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首先通过顶空萃取和GC-MS联用对主要气体成分进行提取,再通过PCA提取数据主成分,随后进行马氏距离分析,最后结合感官评定的结果分析鸡种间的差异。本次研究提取的气体成分共29种,其中醇类、醛类、酮类为主要的气味成分,通过PCA在多指标体系中提取到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5%,结合马氏距离和感官评定的评测,结果表明:4个不同鸡种之间的气体含量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鹿苑鸡在醛类、醇类和酮类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方面马氏距离数值最低,即其气味状态最佳,并且鹿苑鸡在脂肪味、青草味和烟苦味方面同样占据明显优势,可说明鹿苑鸡在此次比较的四个鸡种中气味状态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鸡 挥发性风味成分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感官评定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测井曲线自动分层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涂必超 杨枫林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6,共5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自动分层。首先对所有井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程序比较字符串的方式提取出其中的公共曲线,然后对处理过的数据用R编程实现主成分分析,选择主成分代替原来的数据,达到降维的目的。最...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自动分层。首先对所有井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程序比较字符串的方式提取出其中的公共曲线,然后对处理过的数据用R编程实现主成分分析,选择主成分代替原来的数据,达到降维的目的。最后以标准井提供的分层结果作为样本进行距离判别分析,对剩下井进行自动分层,并与手工分层的结果比对,给出最终处理的分层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马氏距离结合运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雪 葛武鹏 +3 位作者 郗梦露 杨莉 何锐 崔秀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172,共7页
目的:科学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主成分营养,为婴幼儿食品开发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方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及其脂肪酸、氨基酸、乳糖和低聚糖组成... 目的:科学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主成分营养,为婴幼儿食品开发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方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及其脂肪酸、氨基酸、乳糖和低聚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在多指标体系中提取出6个主成分,利用马氏距离评分测算婴幼儿配方奶粉与母乳的营养吻合度,对不同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所测9个配方奶粉样品中三大宏量营养素组成及质量分数与母乳相似,但其分项指标与母乳仍有显著差异(P<0.05);2)所测样品中婴幼儿配方(以下简称婴配)羊奶粉D样品综合马氏距离评分最高,为90.15,其营养综合评价最佳;婴配羊奶粉F样品次之,为86.96;婴配牛奶粉H、I样品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82.32、82.11,婴配羊奶粉马氏距离评分普遍高于婴配牛奶粉。同时综合马氏距离评分发现其受脂肪酸量效影响最大,碳水化合物对整体马氏距离评分影响最小,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整体马氏距离评分有影响。该方法对于多个营养指标体系的婴配奶粉营养评价较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宏量营养素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的支腿控制阀健康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旭东 黄亦翔 单增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支腿控制阀的性能是影响起重机支腿系统伸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的评估支腿控制阀的健康性能,提出一种支腿系统的性能衰退与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PCA降维与马氏距离相结合的分析模型,建立不同状态下传感器信号与关键... 支腿控制阀的性能是影响起重机支腿系统伸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的评估支腿控制阀的健康性能,提出一种支腿系统的性能衰退与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PCA降维与马氏距离相结合的分析模型,建立不同状态下传感器信号与关键零部件的映射关系,从而达到对起重机支腿系统性能衰退量化评估的目的。该方法应用于起重机支腿控制阀的压力信号,通过对传感器信号内蕴关系及起重机在各年份提取的特征在特征空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得到量化性能评估结果。与常见的其他方法相比,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起重机支腿系统历年来的性能衰退趋势,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与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腿控制阀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健康评估 性能衰退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法剔除深静脉血栓红外光谱异常样品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绍璞 杜宇 +2 位作者 郑丽娜 王志浩 刘琪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6期137-140,共4页
推断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时间一直是法医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具有快速、高敏、无损等特点,为DVT形成时间推断提供了新的思路。采用FTIR测定大鼠DVT红外... 推断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时间一直是法医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具有快速、高敏、无损等特点,为DVT形成时间推断提供了新的思路。采用FTIR测定大鼠DVT红外光谱数据,立足于血栓光谱数据建模分析的角度,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马氏距离法进行异常样品的筛选和剔除,探究该方法对血栓红外光谱建模能力的提升效能。结果表明利用PCA结合马氏距离法能够有效地筛选剔除血栓组织红外光谱样品集中存在的异常样品,提高血栓红外光谱建模的预测能力。当筛选权重为1时,筛选剔除异常样品后的模型预测精度最优。为DVT的红外光谱分析提供了方法参考,为利用FTIR技术推断大鼠DVT形成时间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异常样品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分析江西特色炮制技术对中药升麻化学成分的影响
16
作者 祝婧 袁恩 +2 位作者 吴乙庚 易炳学 陈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935-1941,共7页
目的比较江西特色炮制技术对升麻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优质饮片品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 目的比较江西特色炮制技术对升麻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优质饮片品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析升麻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通过对照品、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规律和文献信息进行鉴定。利用SIMCA-P13.0软件建立升麻各炮制品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获取PCA得分图、PLA-DA得分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plot,VIP)值,筛选造成升麻炮制前后主要差异的物质基础。利用MetaboAnatyst网页绘图工具,制作得到热图,可更直观地观察升麻化学成分经炮制后的变化趋势。结果鉴定出71个化学成分,PCA显示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升麻组间差异性大,PLS-DA筛选出VIP值>1的33个化学成分作为炮制前后差异性的主要化学标记物。其中生品和蜜炙升麻中三萜类含量较高,蜜麸、蜜糠炒升麻中酚酸类物质含量较高,蜜麸升麻中阿魏酸含量较高。结论酚酸类和三萜皂苷类是区分升麻不同炮制品最重要的化合物类别,为江西特色升麻饮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优势品种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 炮制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热图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马氏距离判别法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晓亮 《录井工程》 2017年第1期43-48,共6页
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油田构造条件复杂,孔隙结构特征差异性大,非均质性强,区内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较大,测井、录井解释符合率均不理想。为了探讨南贝尔油田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的有效方法,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马氏距离判... 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油田构造条件复杂,孔隙结构特征差异性大,非均质性强,区内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较大,测井、录井解释符合率均不理想。为了探讨南贝尔油田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的有效方法,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马氏距离判别法引用到流体性质解释过程中,取该区22口探井、评价井已获试油验证的储集层流体10项参数的原始样本数据,以其通过降维得到的3个主成分作为判别因子,并求取经主成分计算后新样本的均值向量和样本协方差矩阵。在假设油层、干层、油水同层、水层4个不同类属总体的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前提下,构建该区储集层流体性质的马氏距离判别模型,并依据判别函数值最大准则确定判别结果。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马氏距离判别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为93.33%,预测正确率约为80%,可为该油田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识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贝尔油田 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流体性质 判别模型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MS技术的半夏姜制前后成分分析
18
作者 张海鸣 张俊华 +5 位作者 范斌 袁芳淼 孙健 蒋研风羊 彭娟 梁小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对半夏及姜半夏的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对半夏和姜半夏的成分进行检测。将采集得到的样品数据导入质谱数据分析软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对半夏及姜半夏的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对半夏和姜半夏的成分进行检测。将采集得到的样品数据导入质谱数据分析软件Agilent MassHunter Qualitative Analysis 10.0,对各个质谱峰进行提取。搜索自建的数据库,初步鉴定化学成分。再结合文献中化合物、对照品以及MassBank数据库中相关成分的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进行成分确定。此外,将半夏和姜半夏的质谱数据导入安捷伦Profinder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峰提取、对齐、归一化等处理。利用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 在半夏及姜半夏中共鉴定得到43个成分,其中生物碱类成分5个,脂肪酸甘油酯类成分7个,溶血磷脂胆碱类成分7个,醇胺类成分5个,氨基酸类成分7个,酰胺类成分5个,有机酸类1个,姜辣素类2个,其他类成分4个。PCA分析结果显示,半夏姜制前后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OPLS-DA结果表明,通过VIP值>1,|P(corr)|>0.5筛选得到腺苷、鸟苷、丝胶树碱等18个主要差异成分。结论 半夏炮制前后,部分生物碱类、酰胺类、姜辣素类等成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性化合物可能导致了半夏姜制前后功效的侧重不同,为提升半夏及其姜制品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姜半夏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27份花生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及遗传距离测定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清华 黄金堂 +3 位作者 陈海玲 陈芝 李淑萍 谢志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对27份花生种质资源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了变异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秕果数、单株结果数、主茎高与单株双仁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4.98%。根据各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值判断其表现特点,选出了综... 对27份花生种质资源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了变异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秕果数、单株结果数、主茎高与单株双仁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4.98%。根据各种质资源的主成分值判断其表现特点,选出了综合性状比较理想的10份品种作为育种亲本。利用各种质资源的前4个主成分值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按遗传距离大小在D2=3.21水平下将27份种质资源聚类划分为6大类群,其中Ⅱ类群品种数最多(16份),该类群品种综合性状也表现较好,大多可为育种亲本利用或推广种植提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成分分析 遗传距离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的改进马氏距离TOPSIS方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峰 谢振华 +2 位作者 程江涛 崔高仑 李林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2-95,共4页
针对指标变量线性相关,导致变量协方差矩阵行列式(广义样本方差)为零无法应用马氏距离的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变量进行线性组合,在不减少信息量的同时,得到少数几个不相关的主成分,由主成分构成的协方差矩阵行列式不再为零。依... 针对指标变量线性相关,导致变量协方差矩阵行列式(广义样本方差)为零无法应用马氏距离的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变量进行线性组合,在不减少信息量的同时,得到少数几个不相关的主成分,由主成分构成的协方差矩阵行列式不再为零。依据降维后的主成分变量,采用基于马氏距离的逼近理想解法对五种预警机探测引导能力进行了排序,经检验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近理想解法(TOPSIS) 成分 马氏距离 广义样本方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