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1
作者 佟瑞莹 蒙继清 +3 位作者 武婷 武洲英 尹云昊 俞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4-900,共7页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敲低MKN-45人胃癌细胞DPP3、过表达MGC-803人胃癌细胞DPP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敲低MKN-45人胃癌细胞DPP3、过表达MGC-803人胃癌细胞DPP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反应性;采用全转录组测序筛得MICB基因,在过表达DPP3细胞中敲低MICB验证细胞行为变化。在C57小鼠验证敲除DPP3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及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敲除DPP3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降低MICB表达,对NK细胞杀伤效应不敏感;小鼠成瘤能力升高且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降低。过表达DPP3的胃癌细胞则呈现相反结果。敲减MICB后能逆转DPP3高表达引起的细胞表型变化。结论DPP3通过下调MICB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3(DPP3) 胃癌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b(micb) 免疫逃逸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抗体对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于立新 张新科 +4 位作者 罗敏 肖露露 徐健 杜传福 刘如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结果 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最低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48,P〈0.01)。45例阳性受者中单一特异性抗体18例(占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例(占48.6%)。197例受者中139例在术后有39例发生早期AR(占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者中有101例接受移植后有25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A
下载PDF
肾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丰强 刘敏 +4 位作者 朱凯 郭长城 罗俊 王吉娇 郑军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sMICA)检测对肾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肾癌患者(肾癌组)手术前后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MICA水平,并对血清sMICA水平与临床...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sMICA)检测对肾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肾癌患者(肾癌组)手术前后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MICA水平,并对血清sMICA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术前的血清sMICA水平为(366.15±27.8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4.03±22.15)pg/mL(P<0.01)。肾癌组术后的血清sMICA水平为(229.18±45.54)pg/mL,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NM分期中Ⅲ期和Ⅳ期肾癌患者的血清sMICA水平为(443.79±27.21)pg/mL,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的(310.68±40.93)pg/mL(P<0.05),而男性与女性患者间、<65岁与≥65岁患者间血清sMlC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清sMICA水平可作为肾癌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且其与肾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血清可溶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A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通路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超 蒋灿华 翦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分子相关蛋白A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血清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B水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同同 胡科 +3 位作者 张凯 殷嘉浚 袁建民 王国强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血清可溶性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B(sMICB)水平变化,以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共招募148名受试者,包括60名正常组、57例抑郁症患者和31例双相障碍患者,用酶联免... 目的:探究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血清可溶性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B(sMICB)水平变化,以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共招募148名受试者,包括60名正常组、57例抑郁症患者和31例双相障碍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MICB水平;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①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抑郁组和正常组之间的sMIC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双相组和正常组之间的sMIC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174),抑郁组与双相组之间的sMIC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5);②诊断抑郁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33,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7%;③抑郁组和双相组sMICB水平与HAMD得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sMICB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双相障碍患者血清sMICB水平与正常人群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b 抑郁症 双相障碍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后MICA抗体特征与移植物病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张维纳 李美和 +8 位作者 张颖 匡培丹 李一萱 王颖 张璇 王婧雯 丁小明 薛武军 郑瑾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associated chain A,MICA)抗体特征及其与移植肾脏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6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associated chain A,MICA)抗体特征及其与移植肾脏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355例患者资料,根据移植肾脏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排斥反应组(n=76)、非排斥反应组(n=54)、肾功能稳定组(n=225)。应用GraphPad Prism 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5例受者中,MICA抗体阳性为18.3%(65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无相关关系(r=-0.2027,P=0.1980)。排斥反应组、非排斥反应组及肾功能稳定组之间常见的MICA抗体存在显著差异。排斥反应组的MICA抗体MFI值与抗体倍数显著高于非排斥反应组和肾功能稳定组,尤其是MICA*009、MICA*004、MICA*002(P<0.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现,MICA抗体预测移植肾急性病变中的间质炎〔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201〕、小管炎(AUC=0.8141)和慢性移植肾病变中的间质纤维化(AUC=0.8197)、肾小管萎缩(AUC=0.8399)诊断价值较高。预测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的能力强于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T-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总体排斥反应:AUC=0.6885;ABMR:AUC=0.6038;TCMR:AUC=0.5423)。结论肾移植术后排斥、非排斥反应受者及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常见的MICA抗体不同。MICA抗体对移植肾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预测价值高,对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对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A抗 排斥反应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及其亚型中的分布特点
7
作者 林健 周智广 +2 位作者 谭愈昱 黄干 廖宇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MICA)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T1DM)亚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HLA-DQ)基因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无亲缘关系的T1DM患...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链相关基因A(MICA)基因型在1型糖尿病(T1DM)亚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HLA-DQ)基因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无亲缘关系的T1DM患者33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A型糖尿病患者193例(TIADM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145例(LADA组),无亲缘关系的体检健康志愿者258名(健康对照组)。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T1DM组、LADA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ICA和HLA-DQ基因型。根据MICA基因外显子5的跨膜区多态性GCT重复序列的数目,确定为MICA4、5、5.1、6,9共5种等位基因。使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之间MICA基因频率的差异,使用SvejgaardRyder检验分析MICA基因和HLA-DQ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1)MICA4、MICA9等位基因和MICA4/9、MICA9/9基因型的频率在起病年龄〈20岁的T1ADM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分别为20-3%比13.2%、26.8%比13.2%、13.0%比3.5%、6.5%比1.9%,X^2=6.501、21.419、12.312、5.269;均P〈0.05),而MICA5、MICA5.1等位基因和MICA5.1/A5.1基因型较正常对照组频率减少(28.9%比37.8%、19.1%比28.9%、4.9%比10.5%。X^2=5.845、8.323、3.286,均P〈0.05)。(2)MICA基因的频率在起病年龄≥20岁T1ADM组以及LADA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0.067~3.078、X^2=0.000-3.954,均P〉0.05)。(3)MICA与HLA.nq基因无连锁不平衡,SvejgaardRyder检验显示,MICA基因的易感作用较HLA-DQ弱[0R(95%C1):0.266(0.114-0.625)1,只有HLA-DQ基因为易感基因时,MICA才显示其易感作用[3.037(1.448~6.370)],而HLA-DQ为保护或中性基因时MICA基因无易感作用(均P〉0.05)。结论MICA基因仅在携带HLA-DQ易感基因的T1ADM患者中起作用,MICA基因多态性与起病年龄〈20岁的T1ADM相关,而与起病年龄≥20岁T1ADM和LADA患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I相关基因A 白细胞抗原-DQ 基因
原文传递
内皮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Ⅰ类相关链A分子介导的NK细胞对其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云炎 侯建全 +3 位作者 何军 袁晓妮 李杨 温端改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ICA)分子在NK细胞对其杀伤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10ng/ml MICA重组抗原对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诱导培养48h,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ICA)分子在NK细胞对其杀伤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10ng/ml MICA重组抗原对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诱导培养48h,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内皮细胞表面MICA分子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及CD56阳性分选试剂盒分选NK细胞,并将NK细胞与诱导培养后的HUVEC共同培养10h。用荧光素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死亡和存活HUVEC细胞数量,计算NK细胞对内皮细胞杀伤效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的干扰素-γ(IFN-γ)和穿孔素水平。结果实验组HUVEC细胞表面MICA分子表达率为(32±5.6)%,对照组为(6.0±2.4)%。NK细胞对实验组HUVEC细胞的杀伤效率为(35.5±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杀伤效率(12.6±3.2)%,(P=0.0087);实验组HUVEC细胞上清IFN-γ和穿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5,P=0.0078)。结论内皮细胞表面的MICA分子表达增加能够提高NK细胞对内皮细胞的杀伤效率;IFN-γ和穿孔素可能是发挥细胞毒作用的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A NK细胞 NKG2D受 细胞毒作用
原文传递
食管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B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梅家转 赵继智 +2 位作者 杨广英 高方方 刘桂举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5-747,共3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B(MICA/B)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MICA/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B(MICA/B)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MICA/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CA/B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呈阳性表达,MICA/B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0%(30/40),在癌旁组织中呈阴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CA/B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结论MICA/B蛋白表达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诊断食管癌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基因表达 病理学 临床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I分子相关蛋白A/b
原文传递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A在胰腺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
10
作者 史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A(MICA)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PCR检测41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CA mRNA表达情况;ELISA检测56例胰腺癌、65例慢性胰腺炎和81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MICA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相...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A(MICA)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PCR检测41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CA mRNA表达情况;ELISA检测56例胰腺癌、65例慢性胰腺炎和81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MICA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结果 MICA mRNA在胰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和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表达显著高于Ⅲ期+Ⅳ期,高分化者显著高于低分化者表达量;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A浓度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水平,Ⅲ期+Ⅳ期血清中MICA浓度明显高于Ⅰ期+Ⅱ期,淋巴结转移者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未转移者。结论早期分化较好的胰腺癌组织细胞MICA表达量较高,迅速诱导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晚期肿瘤细胞表面MICA蛋白脱落释放到间质及血清中形成可溶性MICA进而引起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A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miR-17-5p通过靶向抑制MICB表达降低肝癌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志波 杨兰钫 +1 位作者 李国平 姚向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8-864,共7页
目的:探讨miR-17-5p在HCC细胞系Hep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含野生型MICB基因3'UTR序列、突变型MICB基因3'UTR序列、miR-17-5p mimic序列、miR-17-5p-NC序列、anti-miR-17-5p序列的质粒载体... 目的:探讨miR-17-5p在HCC细胞系Hep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含野生型MICB基因3'UTR序列、突变型MICB基因3'UTR序列、miR-17-5p mimic序列、miR-17-5p-NC序列、anti-miR-17-5p序列的质粒载体分别或共转染HCC细胞系HepG2,使用丙戊酸钠处理转染或未转染细胞。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检测miR-17-5p对MICB的调控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或组织中miR-17-5p及MICB mRNA表达情况,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ICB蛋白表达情况。对比转染质粒后各组细胞中miR-17-5p和MIC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arget Scan预测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miR-17-5p与MICB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miR-17-5p与MICB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对比各组MICB蛋白表达和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丙戊酸钠各组NK细胞毒性。结果:①与miR-17-5p-NC组相比,miR-17-5p-mimic组HepG2细胞中miR-17-5p表达水平较高,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P <0. 05);与anti-miR-17-5p-NC组相比,anti-miR-17-5p组HepG2细胞中miR-17-5p表达水平均较低,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P <0. 05);与miR-17-5p-NC+MICB 3'UTR-Wt组相比,miR-17-5p-mimic+MICB 3'-UTR-Wt组荧光素酶活性较低(P <0. 05)。miR-17-5p-NC+MICB 3'UTR-Mut组与miR-17-mimic+MICB 3'-UTR-Mu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②与对应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miR-17-5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而MICB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 <0. 05)。miR-17-5p和MICB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 <0. 05)。在HCC肿瘤组织中miR-17-5p与MICB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 <0. 05)。③与miR-17-5p-NC组相比,miR-17-5p-mimic组NK细胞毒性、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P <0. 05);与miR-17-5p-mimic+MICB 3'UTR-Mut组相比,miR-17-5p-mimic+MICB-3'UTR-Wt共转染组中NK细胞毒性和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P <0. 05);与anti-miR-17-5p-NC组相比,anti-miR-17-5p组NK细胞毒性和MIBC蛋白表达均较高(P <0. 05)。④与丙戊酸钠+miR-17-5p-NC组相比,丙戊酸钠+miR-17-5p-mimic组细胞中MICB表达水平较低(P <0. 05)。在不同效靶比时,与Ctrl组相比,丙戊酸钠组NK细胞毒性较高(P <0. 05)。与丙戊酸钠+miR-17-5p-NC组相比,丙戊酸钠+miR-17-5p-mimic组NK细胞毒性较低(P <0. 05)。结论:miR-17-5p通过靶向MICB降低Hep 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从而抑制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EPG2细胞系 自然杀伤细胞 miR-17-5p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b
下载PDF
北方汉族MICA基因遗传多态性及与HLA-B连锁不平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东梅 刘娜 +4 位作者 王丽君 李伟 张丹 温玉洁 单小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 了解MICA等位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的分布及与HLA-B基因型的连锁关系。方法 用直接测序法对北方汉族224个标本的HLA-B和MICA基因的2—6外显子进行测序。用Arlequin软件统计分析2个位点间的连锁关系。结果 发现18个MICA的等位基因,其... 目的 了解MICA等位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的分布及与HLA-B基因型的连锁关系。方法 用直接测序法对北方汉族224个标本的HLA-B和MICA基因的2—6外显子进行测序。用Arlequin软件统计分析2个位点间的连锁关系。结果 发现18个MICA的等位基因,其中MICA~*002(16.07%),MICA~*008(23.21%)和MICA~*010(21.65%)最为常见。MICA~*010-HLA-B~*46∶01,MICA~*045-HLA-B~*13∶01,MICA~*049-HLA-B~*51∶01有明显的连锁关系。结论 北方汉族人群呈现特异MICA等位基因库,MICA与HLA-B具有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抗原 连锁不平衡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A基因
原文传递
miR-17-5p靶向MICB减弱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萌 薛焕洲 +4 位作者 申权 余淼 贾江坤 王佳佳 徐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76-1782,共7页
目的:探讨miR-17-5p在肝细胞癌(HCC)Hep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含野生型MICB基因3'UTR序列、突变型MICB基因3'UTR序列、miR-17-5p mimic序列、miR-17-5p-NC序列、anti-miR-17-5p序列的质粒... 目的:探讨miR-17-5p在肝细胞癌(HCC)Hep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含野生型MICB基因3'UTR序列、突变型MICB基因3'UTR序列、miR-17-5p mimic序列、miR-17-5p-NC序列、anti-miR-17-5p序列的质粒载体分别或共转染HCC HepG2细胞,使用丙戊酸钠处理转染或未转染细胞。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检测miR-17-5p对MICB的调控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或组织中miR-17-5p及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miR-17-5p-NC组相比,miR-17-5p-mimic组HepG2细胞中miR-17-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5);与anti-miR-17-5p-NC组相比,anti-miR-17-5p组HepG2细胞中miR-17-5p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 05)。与miR-17-5p-NC+MICB 3'UTR-Wt组相比,miR-17-5p-mimic+MICB 3'-UTR-Wt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 05)。miR-17-5p-NC+MICB 3'UTR-Mut组与miR-17-mimic+MICB 3'-UTR-Mu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与对应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miR-17-5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MIC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 05)。miR-17-5p和MICB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 05)。在HCC肿瘤组织中miR-17-5p与MICB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 05)。(3)与miR-17-5p-NC组相比,miR-17-5p-mimic组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 05)。与miR-17-5p-mimic+MICB 3'UTR-Mut组相比,miR-17-5p-mimic+MICB-3'UTR-Wt共转染组中NK细胞毒性和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 05)。与antimiR-17-5p-NC组相比,anti-miR-17组NK细胞毒性和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 05)。(4)与丙戊酸钠+miR-17-5p-NC组相比,丙戊酸钠+miR-17-5p-mimic组细胞中MIC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 05)。在不同效靶比时,与Ctrl组相比,丙戊酸钠组NK细胞毒性显著增加(P<0. 05)。与丙戊酸钠+miR-17-5p-NC组相比,丙戊酸钠+miR-17-5p-mimic组NK细胞毒性显著降低(P<0. 05)。结论:miR-17-5p通过靶向MICB降低Hep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从而抑制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EPG2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miR-17-5p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b
下载PDF
桑黄多糖调控MICB/NKG2D信号通路增强机体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正平 李坤正 +1 位作者 巨虎 刘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5,共8页
目的:探讨桑黄多糖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监视的增强作用及其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B(MICB)/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2D(NKG2D)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60只和GL261细胞株培养传代,随机取其中的50只小... 目的:探讨桑黄多糖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监视的增强作用及其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B(MICB)/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2D(NKG2D)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60只和GL261细胞株培养传代,随机取其中的50只小鼠建立脑胶质瘤模型,其余10只小鼠记为对照组,另将建模成功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榄香烯组予以100 mg/kg榄香烯与1 ml/100 g生理盐水混匀灌胃,桑黄多糖各剂量组分别予以50、100、200 mg/kg桑黄多糖溶于1 ml/100 g生理盐水中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共4周。干预后处死小鼠,比较各组瘤重和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瘤组织病理变化;以CD57抗体标记检测瘤组织中NK细胞浸润;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瘤组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MICB、UL16结合蛋白1(ULBP1)、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MICA、MICB、ULBP1、ULBP2、ULBP3蛋白表达;采用磁珠亲和细胞分选法分离各组组织中N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NKG2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榄香烯组和桑黄多糖各剂量组瘤重下降,抑瘤率升高,瘤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增多,NK细胞浸润增多,MICA、ULBP2、ULBP3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MICB、ULBP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且NK细胞表面NKG2D活性增强,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桑黄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桑黄多糖低剂量组和榄香烯组所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黄多糖可抑制脑胶质瘤增长,促进瘤细胞变性、坏死,增加NK细胞浸润,推测d与调控MICB/NKG2D信号通路,增加MICB、ULBP1表达和NK细胞表面NKG2D活性,下调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免疫监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多糖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b 自然杀伤细胞活化2D 脑胶质瘤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与其配体MICA/B的表达
15
作者 张健 马莉 +2 位作者 刘俊 董明国 程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7-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结肠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前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与其配体MICA/B的表达,探讨NKG2D-MIC系统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CRC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的... 目的观察结肠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前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与其配体MICA/B的表达,探讨NKG2D-MIC系统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CRC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组织MICA/B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MICA(sMICA)的浓度。结果 CRC组术前NKG2D、MICA/B的表达均降低,sMICA浓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KG2D的表达无显著增高,sMICA浓度无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C患者血清高水平的sMICA,抑制了NKG2D-MI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导致CRC患者NK细胞抗肿瘤免疫低下。NKG2D低表达,sMICA高浓度的情况术后短期内不能迅速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杀伤细胞 自然 自然杀伤细胞凝集素样活化受K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I分子相关蛋白A/b 可溶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分子相关蛋白A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NK细胞受体CD69、NKG2D及其配体MICA/B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健 马莉 +1 位作者 周有利 董春雷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逃避抗肿瘤免疫监视的机制以及手术对NK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受体CD69、NKG2D的阳性细胞百分数,组织MICA/B的阳性细胞百分数。ELISA检测血清sMICA的浓度。结果 CRC患者术前CD69、NK...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逃避抗肿瘤免疫监视的机制以及手术对NK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受体CD69、NKG2D的阳性细胞百分数,组织MICA/B的阳性细胞百分数。ELISA检测血清sMICA的浓度。结果 CRC患者术前CD69、NKG2D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均低于对照组,sMICA浓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患者术后CD69的阳性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NKG2D的阳性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sMICA浓度值显著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NKG2D的阳性细胞百分数、sMICA浓度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C组MICA/B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C患者血清高水平的sMICA,抑制了NKG2D-MI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导致其NK细胞抗肿瘤免疫低下。手术去瘤可以提高CRC患者NK细胞CD69的表达,但NKG2D低表达、sMICA高浓度的情况术后短期内不能迅速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D69 自然杀伤细胞凝集素样活化受K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分子相关 蛋白A/b 可溶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分子相关蛋白A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脑胶质瘤 NK细胞激活受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下载PDF
VSTM2A、MICA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及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英英 朱娇 +2 位作者 赵燕 叶倩 刘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6期2220-2223,共4页
目的探讨V-组跨膜结构域包含物2A(VSTM2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A(MICA)的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风险及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NSCLC患者... 目的探讨V-组跨膜结构域包含物2A(VSTM2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A(MICA)的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风险及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VSTM2A-rs7457728和MICA-rs251644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位点基因型对NSCLC发病的影响,并分析上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组VSTM2A-rs7457728位点C等位基因、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ICA-rs2516448位点T等位基因、TT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VSTM2A-rs7457728位点CC基因型、MICA-rs2516448位点TT基因型是NSCLC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腺癌患者MICA-rs2516448位点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TM2A-rs7457728位点C等位基因突变和MICA-rs2516448位点T等位基因突变可增加NSCLC的发病风险,并且MICA-rs2516448位点TT基因型与NSCLC的病理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V-组跨膜结构域包含物2A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基因A 基因多态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结肠癌干细胞增殖并增强MICA/B的表达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君 刘军权 +1 位作者 吕小婷 费素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9-893,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结肠癌干细胞(CCSC)增殖、凋亡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由HCT116结肠癌细胞诱导培养CCSC,通过检测CCSC标志物CD133、CD44进行鉴定。MTT法检测Res对CCSC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结肠癌干细胞(CCSC)增殖、凋亡和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由HCT116结肠癌细胞诱导培养CCSC,通过检测CCSC标志物CD133、CD44进行鉴定。MTT法检测Res对CCSC增殖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Res对CCSC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es对CCSC生长周期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相关链A/B(MICA/B)表达的影响。结果 HCT116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下成球生长。球形细胞中CD133+细胞占91.07%±1.79%,CD44+细胞占90.33%±1.78%。与对照组相比,Res能明显抑制CCSC增殖,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es作用48 h后,CCSC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S期下降,呈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增加,CCSC的凋亡率增加,MICA/B的表达增强。结论从HCT116结肠癌细胞成功诱导培养出CCSC,Res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CSC的增殖,与阻滞细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Res能增强CCSC中MICA/B的表达,增强其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结肠癌干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I分子相关A/b(MICA/b)
原文传递
丙戊酸钠通过MEK/ERK信号通路上调NKG2D配体表达增强NK细胞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生存 王永 燕华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通过丝裂原激活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通路对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D(NKG2D)配体表达及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黑素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1 mmol/L VPA处理对数生长期的A375细胞24 h,Western blo...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通过丝裂原激活激酶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通路对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D(NKG2D)配体表达及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黑素瘤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1 mmol/L VPA处理对数生长期的A375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分子A(MIC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分子B(MICB)、磷酸化的MEK(p-MEK)、MEK、磷酸化的ERK1/2(p-ERK1/2)与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ICA与MICB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92细胞对A375黑素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使用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联合VPA处理A375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MICA、MICB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ICA与MICB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NK92细胞对A375黑素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成瘤实验检测黑素瘤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ICA与MIC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PA组A375细胞MICA与MICB的表达升高,NK92细胞对A375细胞的杀伤率增加,p-MEK/MEK、p-ERK1/2/ERK1/2比值升高。与VPA组相比,VPA联合PD98059组A375细胞MICA与MICB的表达降低,NK92细胞对A375细胞的杀伤率降低;与NK92细胞组相比,NK92细胞联合VPA组NOD/SCID小鼠肿瘤体积减少,MICA与MICB表达升高;与NK92细胞联合VPA组相比,NK92细胞联合VPA和PD98059组NOD/SCID小鼠肿瘤体积增加,MICA与MICB表达降低。结论VPA上调黑素瘤细胞MICA与MICB表达,增强NK92细胞对黑素瘤的杀伤活性,可能与ME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VPA)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相关分子A(MICA) micb NK92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