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事实 历史真实——从客观实证论到主观建构论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霞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33-636,共4页
对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视域下的历史事实、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理论缺陷,以及历史的真实性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认为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观点尽管各有其合理性,但是又各有缺陷;客观实证论者认为历史事实是等... 对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视域下的历史事实、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理论缺陷,以及历史的真实性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认为客观实证论与主观建构论的观点尽管各有其合理性,但是又各有缺陷;客观实证论者认为历史事实是等待着史学家去发现的客观的独立存在,历史事实等同于历史真实,这种观点排除了历史事实中的各种主观因素对历史真实性的影响;主观建构论者认为历史事实含有主观性与相对性,这一观点容易导致对历史知识的全盘怀疑主义;史学家的"自治"和"技艺"、共同的学术规范和学科训练以及相对客观的历史事件和史料的制约等,都在某种程度上维护和保证了历史的相对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历史真实 客观实证论 主观建构论
下载PDF
“范”与“失范”:情境性旅游伦理感知中的社会主张与个人建构
2
作者 闫子龙 谢彦君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7,共23页
文章从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行为失范现象切入,研究具体情境中旅游伦理感知的作用机制,从概念辨析、逻辑思辨和科学实证等不同进路对情景化旅游伦理感知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伦理感知的作用机制是一种... 文章从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行为失范现象切入,研究具体情境中旅游伦理感知的作用机制,从概念辨析、逻辑思辨和科学实证等不同进路对情景化旅游伦理感知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伦理感知的作用机制是一种体验动机导向的主观建构。社会层面的旅游伦理是一种共识性的伦理理型,其作用机制有赖于旅游者在伦理的情境性感知基础上所形成的个人建构结果。个体对于情景化旅游伦理的感知建构是一个体验导向的主观选择过程,此过程不仅受到客观层面建构障碍的阻遏,还与旅游者主观层面的建构过程相关,二者的交互作用共同发生于旅游情境当中,从而使旅游者的伦理建构往往呈现某种遮蔽现象,进而导致旅游者行为呈现失范倾向,甚至出现旅游交往的社会情境因不伦扰动而失序的情况。为此,文章根据建构障碍和建构过程在主客观层面的不同影响,将旅游行为失范进一步划分为伦理失察与伦理僭越两大类型,并据以辨析不同旅游行为失范背后的成因差异,为纾解或消除旅游行为失范提供理论参考,以期进一步丰富旅游伦理领域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化旅游伦理 体验导向 主观建构 旅游行为失范 旅游者行为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主观性建构和客观实在 被引量:55
3
作者 王春光 李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100,共6页
为了分析中国当前的社会阶层之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间的关系。我们根据汉川、海城、深圳、北京等市县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发现,社会阶层的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之间存在着多种的差异。这一现象不仅来源自于阶层间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组... 为了分析中国当前的社会阶层之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间的关系。我们根据汉川、海城、深圳、北京等市县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发现,社会阶层的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之间存在着多种的差异。这一现象不仅来源自于阶层间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间的差异,也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成员对阶级阶层观念理解的差别。它提示我们在社会阶层的研究中必须考虑特定情境下的个人生活和中国的制度特性对阶层观念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社会阶层 客观实在 主观建构 阶层意识
下载PDF
态度、认同与社会分层的主观建构——基于2008CGSS的描述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陆益龙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7,共5页
社会分层既有客观的、结构的事实,又存在人们的主观建构。了解社会分层的主观方面,对于预见社会关系及社会运行走势有重要意义。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CGSS)显示,人们除了对家庭代际资本和关系资本在分层中的作用的认识有高度一... 社会分层既有客观的、结构的事实,又存在人们的主观建构。了解社会分层的主观方面,对于预见社会关系及社会运行走势有重要意义。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8CGSS)显示,人们除了对家庭代际资本和关系资本在分层中的作用的认识有高度一致性外,同时在对个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认识上也取得高度一致。较多居民觉得中国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而个人的阶层认同则具有宝塔型特征。居民的相对剥夺感处于中等程度,而对收入差距拉大非常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 认同 社会分层 主观建构2008CGSS
下载PDF
主观建构抑或客观事实?——浅析美国中产阶级认同
5
作者 王咏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98-102,共5页
很多美国民众均认同美国是个中产阶级强国。其实,这种中产阶级国家概念的形成除了客观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外,还应归因于大多数美国民众自我认同为中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因此应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美国大众中产阶级认同心理的形成进... 很多美国民众均认同美国是个中产阶级强国。其实,这种中产阶级国家概念的形成除了客观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外,还应归因于大多数美国民众自我认同为中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因此应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美国大众中产阶级认同心理的形成进行考察分析,客观全面地认识美国中产阶级的主观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产阶级 主观建构
下载PDF
意识形态的主观建构和中苏关系的破裂
6
作者 李鹏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7-82,共6页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随着研究档案的解密和其他原因, 在探讨分裂原因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认识入手,探讨意识形态争论对于中苏 关系破裂的影响。主要从意识形态的理解、中...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随着研究档案的解密和其他原因, 在探讨分裂原因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认识入手,探讨意识形态争论对于中苏 关系破裂的影响。主要从意识形态的理解、中苏意识形态理论基础、意识形态解释权和意识形态主观建构等 几个方面阐述双方的分歧,由此看出意识形态争论的实质和对双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主观建构 中苏分裂
下载PDF
《增广贤文》中的风险管理思想浅析——兼顾客观实体派与主观建构派的视角
7
作者 刘科 王丹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3-59,共7页
《增广贤文》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启蒙读物,反映了基层人民的风险认知及应对能力。本文利用统计方法,从总体上不同风险类别及风险控制方式的研究,到个体化针对古人面临的常见风险及其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全文对客观实体派和主观建构派风险... 《增广贤文》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启蒙读物,反映了基层人民的风险认知及应对能力。本文利用统计方法,从总体上不同风险类别及风险控制方式的研究,到个体化针对古人面临的常见风险及其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全文对客观实体派和主观建构派风险理论均有涉及,侧重于客观实体派,关注纯粹风险明显多于投机风险,关注人身风险明显多于财产风险,主要集中于个体风险,此外生命、健康、财产都有涉及。研究表明人们主要还是采取风险规避和损失控制的方式来进行风险管理,主张以人为本,从心理、言语、行为上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广贤文 风险管理 客观实体派 主观建构
下载PDF
认知视域下语言的主观化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坛孝 焦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7-94,共8页
西方哲学史和语言观的演变以形而上学哲学为轴心,语言的主观性属性受到客观主义哲学的排挤。语言是一种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象征性概念及概念结构,其本质是主体动态的建构性思维对现实语境进行语符化的身体体验和认知加工的主观化建构体... 西方哲学史和语言观的演变以形而上学哲学为轴心,语言的主观性属性受到客观主义哲学的排挤。语言是一种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象征性概念及概念结构,其本质是主体动态的建构性思维对现实语境进行语符化的身体体验和认知加工的主观化建构体,认知推理在现实语境语符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语言主观化建构的认知哲学是强调主客体互动的新经验主义,认知心理是对身体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的完形感知,认知动因是以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认知 主观建构 经验主义 完形感知 隐喻推理
下载PDF
“土司有汉人”辨
9
作者 贺晓燕 《清史论丛》 2024年第1期281-286,共6页
土司中有汉人吗?或者说,元明清政府会让汉人去担任土司吗?其实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由于一些土司的族谱声称自己是汉人,其先人来自中原,因此当今的研究者也有人认为土司中有汉人。如谓:“土司并不完全出身于少数民族,土司政权并非少... 土司中有汉人吗?或者说,元明清政府会让汉人去担任土司吗?其实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由于一些土司的族谱声称自己是汉人,其先人来自中原,因此当今的研究者也有人认为土司中有汉人。如谓:“土司并不完全出身于少数民族,土司政权并非少数民族独专。‘汉裔土司’既是客观历史状况的反映,也是主观建构和认同汉民族的结果。”①尽管有诸多学者对此提出疑问,并进行订误,但其影响仍在。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土司 历史状况 汉人 少数民族 主观建构
下载PDF
边疆的概念属性、问题语境及其现代性治理
10
作者 金家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从历史维度与空间维度来看,作为概念形态与客观存在的“边疆”经历了从“陆疆”向“海疆”“空疆”的持续演进。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边疆”的观念形态与客观实践在意识领域、空间地理、社会构造上互为交织;从共时性与社会构造维度来看,... 从历史维度与空间维度来看,作为概念形态与客观存在的“边疆”经历了从“陆疆”向“海疆”“空疆”的持续演进。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边疆”的观念形态与客观实践在意识领域、空间地理、社会构造上互为交织;从共时性与社会构造维度来看,随着人类对于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控制,“边疆”经历了从地理边疆向政治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信息边疆、高边疆、利益边疆等复合边疆的演进。现代民族国家通常遵循“核心—边缘”的结构模式,而处于自然地理与治理结构双重“边缘”的边疆对民族国家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边疆并不必然成为问题,但发展中心主义、信息化语境、全球化语境,均对边疆作为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侵扰,这类问题语境的反向作用将可能导致边疆成为民族国家的问题所在。边疆不是纯粹的静态性客观存在,而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动态性结果。新时代,我们需要立足当下并着眼于未来,系统构建符合时代价值与国家利益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凝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实现国家治理、边疆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倡导并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新格局,维护边疆安全与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边疆 主观建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 现代治理
下载PDF
医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基于科学社会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古雅琳 于成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科学知识社会学旨在说明,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社会内容,不能忽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条件、个体体验等因素。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伯格和卢克曼的建构论分析框架,从客观建构和主观建构两个层面,分析医学知识形成过... 科学知识社会学旨在说明,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社会内容,不能忽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社会文化条件、个体体验等因素。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伯格和卢克曼的建构论分析框架,从客观建构和主观建构两个层面,分析医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制度性因素和个体性因素。揭示这些因素,有助于人们理解不能仅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并利用医学知识,更要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认识到个体对医学知识的内化,乃是制度化、合法化的知识与个人主观体验不断辩证的过程,从而避免具体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物化及工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社会学 医学知识 客观建构 主观建构
下载PDF
浅析艺术大师作品中形的建构
12
作者 马俊 《艺术家》 2019年第12期147-147,共1页
形的运用与建构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形或朴拙、或完美、或充满棱角、或简单平滑,不仅仅是艺术家主观建构的结果,更是艺术家理解世界的方式。对艺术大师代表作品中不同类型的形的建构与寓意进行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更... 形的运用与建构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形或朴拙、或完美、或充满棱角、或简单平滑,不仅仅是艺术家主观建构的结果,更是艺术家理解世界的方式。对艺术大师代表作品中不同类型的形的建构与寓意进行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中形作为视觉元素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视觉元素 艺术大师 主观建构 艺术家 理解 核心地位
下载PDF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兼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整合 被引量:19
13
作者 靳玉乐 董小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63,共6页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是课程知识在公共维度的实现机制,它通过文字表征形成了书写的课程知识,通过言语表征形成了言说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主观建构是课程知识在私人维度的实现机制,它包括解读客观的课程知识、创建主观的私人知识和回...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是课程知识在公共维度的实现机制,它通过文字表征形成了书写的课程知识,通过言语表征形成了言说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主观建构是课程知识在私人维度的实现机制,它包括解读客观的课程知识、创建主观的私人知识和回归公共的知识世界。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与主观内容的同一性可以在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教育需要追求课程与教学的内在整合,以促进课程知识的主观内容在主体间的共感性,确保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在主体间的通约性,加强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在内部的相互转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课程知识 文字表征 言语表征 主观建构
原文传递
风险与技术风险概念界定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艾志强 沈元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9-202,共4页
在当前风险社会的话语环境中,对风险及技术风险的界定是研究风险理论及规避技术风险的重要基础。在对风险的不同理解中,各种界定所共有的要素成为了理解技术风险的理论通道。以此通道为根基,对技术风险内涵把握主要有技术风险的客观实... 在当前风险社会的话语环境中,对风险及技术风险的界定是研究风险理论及规避技术风险的重要基础。在对风险的不同理解中,各种界定所共有的要素成为了理解技术风险的理论通道。以此通道为根基,对技术风险内涵把握主要有技术风险的客观实体派、主观建构派和"第三种观点"。正确认识三种把握方式的区别和联系是科学、合理地认识技术风险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技术风险 客观实体派 主观建构 “第三种观点”
下载PDF
社会排斥的内涵:缘起、演进与新路径 被引量:9
15
作者 伏干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学术研究的需求与发展推动着社会排斥内涵的产生与演进。从最初狭义的指代贫困到广义的多维排斥,由状态到过程,由单向排斥到循环累积,社会排斥在排斥者与被排斥者的互动中产生。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社会排斥...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学术研究的需求与发展推动着社会排斥内涵的产生与演进。从最初狭义的指代贫困到广义的多维排斥,由状态到过程,由单向排斥到循环累积,社会排斥在排斥者与被排斥者的互动中产生。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社会排斥的内涵更关注其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忽略了社会排斥也是被排斥者心理层面的主观建构。研究在社会排斥是动态过程化内涵的基础上,使用压力反应从刺激源经中介系统到临床相的研究范式,构建新的发生路径。从初始的排斥状态,到施动者施加社会排斥,被感知的社会排斥经过被排斥者的自身能力、社会支持和认知等中介系统的调节,进行增益或消减,与未被感知的社会排斥共同累积作用于排斥的最初状态,如此不断循环发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贫困 主观建构 社会排斥感知
下载PDF
社会性别:阶层意识性别差异的一个阐释视角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68,共5页
文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0年在福建省福清市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描述和分析了两性阶层意识及其差异。结果发现,当前转型社会中不同性别的价值观趋于一致,两性的角色... 文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0年在福建省福清市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描述和分析了两性阶层意识及其差异。结果发现,当前转型社会中不同性别的价值观趋于一致,两性的角色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传统性别文化对不同性别价值取向和阶层意识的影响仍未消解,男权主义的性别文化及其相应的性别制度依然是导致女性较低自我评价、较弱成就动机和职业发展限制的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建构 社会性别 阶层地位认同
下载PDF
现代社区客观界定与主观建构的中国版社会政策涵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继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2016年10月28日,民政部等16个部委首次发布国家级《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标志中国社区多元主体广泛参与,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机制初现雏形,2016... 2016年10月28日,民政部等16个部委首次发布国家级《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标志中国社区多元主体广泛参与,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机制初现雏形,2016年成为中国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福利体系建设元年。社区是社会科学最常用和最核心的基本概念之一,同时也是难以界定和充满争议的核心概念。综观欧美国家社区界定主要取向及其学术传统,社区概念界定基本分为两大类:一是从社区活动客体和社区构成要素的角度客观界定社区。二是从社区活动主体和社区建构角度主观建构社区。在工业化和都市化的社会处境下,传统的客体性社区界定存在诸多无法回避的局限性,主体性社区建构方法为界定社区和理解社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最后,简要讨论社区的主观建构对解读当代中国城乡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社区治理和推动社区福利运动、社区政策与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政策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概念 客观界定 主观建构 社区心理学 社区福利运动 社会政策
原文传递
失独女性社会再融入问题思考——基于安徽某市120名失独女性与80名失独男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庆群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8-65,共8页
目前失独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而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合安徽某市实证调查,通过失独女性社会再融入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失独女性由于生理、心理、家庭关系及社会地位等弱势性,存在主观融入困境和客观融入困境,再融入状况总体差于失独男性,... 目前失独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而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合安徽某市实证调查,通过失独女性社会再融入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失独女性由于生理、心理、家庭关系及社会地位等弱势性,存在主观融入困境和客观融入困境,再融入状况总体差于失独男性,呈现高脆弱性。解决失独女性社会再融入困境,需从体现性别差异性的客观支持和主观建构两方面来促使失独女性重拾生活信心,再融入社会生活。这是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的应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女性 社会再融入 客观支持 主观建构
下载PDF
解读《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霞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1-62,共2页
谭恩美的创作主要通过性别和种族两个视角审视主体人物在本族文化和主流文化中的遭遇,探询华裔女性这样的双重主体在美国社会中的双重文化存在。通过解读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我们看到作者使用西方文化视角,把历史记... 谭恩美的创作主要通过性别和种族两个视角审视主体人物在本族文化和主流文化中的遭遇,探询华裔女性这样的双重主体在美国社会中的双重文化存在。通过解读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我们看到作者使用西方文化视角,把历史记忆再现的间接真实和印象式虚幻建构的主观真实缠绕在一起,造就了既承载真实又涂抹上虚幻的复合文化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移民形象的认识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母亲形象 他者 历史记忆 主观建构
下载PDF
素养取向的语文知识教学之特征思考
20
作者 管贤强 陈晓波 《青海教育》 2019年第5期28-30,共3页
本文从基于语文知识客观性基础上的“主观建构活动”、结构化语文知识的探究和协作过程、体现“以人为本”发展的观念、回归语文知识发生原点的重新出发等几方面,探讨了“素养取向的语文知识教学”的特征,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社会... 本文从基于语文知识客观性基础上的“主观建构活动”、结构化语文知识的探究和协作过程、体现“以人为本”发展的观念、回归语文知识发生原点的重新出发等几方面,探讨了“素养取向的语文知识教学”的特征,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社会性和真实性,关注问题和任务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和建构作用,体现发展的教学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知识教学 素养取向 主观建构 探究协作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