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灾害评估和灾害数据管理系统(EDMS)的开发——以丽江地震为例(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宏林 宋新初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6-411,共16页
地震一旦发生,给出一个快速而合理的震害评估,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和灾区重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这样的系统以改善和加快震害评估的速度,有的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然而,几乎所有这些研究... 地震一旦发生,给出一个快速而合理的震害评估,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和灾区重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这样的系统以改善和加快震害评估的速度,有的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然而,几乎所有这些研究和开发都是基于城市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地区。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地区,由于不具备象发达城市地区那样的基础数据和基础设施,很难把适用于发达的城市地区的类似系统移植过来。此外,尽管同样强度的地震在发达的城市地区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地区,但地震灾害在乡村地区所造成的损失恢复起来要比在发达的城市地区困难得多。所以,有必要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适用于乡村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乡村地区的灾害评估和灾害数据管理系统。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GIS平台上建立一个适用于中国西南偏远乡村地区的地震灾害评估和灾害数据管理系统(EDMS)。建立本系统的依据是中国地震局1988年编的《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中的“现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本系统由1)震后快速评估与2)震害数据管理和综合评估2部分组成。选择的范例研究区为丽江地区,使用的基础数据包括云南省特别是丽江专署和丽江县的家庭和人口分布、各乡镇的GDP等社会和经济统计数据;;1996年丽江地震的震害数据,包括建筑物的破坏状况、地震烈度、不同烈度区内的人均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等。该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可视化震害评估和震害数据管理工具,在该系统中开发的GIS地图制作和插值功能还为我们提供了比以往更细致的震害分析功能。应用上述功能分析1996年丽江地震时,发现地震烈度的衰减分布极其复杂,并不是简单地随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从其空间分布与地质构造背景来看,这种复杂性可以用盆地中堆积物的厚度和断层的分布来解释。尽管这是一个仅适用于中国西南偏远乡村地区的并不完善的系统,我们还是希望它能对提高中国偏远乡村地区的抗震救灾能力有所帮助,对中国的同类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评估和灾害数据管理系统(EDMS) 1996年丽江地震 发展中国家 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管理系统 地震灾害评估 丽江地震 开发 GIS平台 乡村地区
下载PDF
玉龙雪山周缘主要断裂的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特征与丽江地震 被引量:8
2
作者 俞维贤 王彬 +3 位作者 谢英情 王晋南 董兴权 胡耀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7,共7页
对玉龙雪山周缘 6条主要断裂的考察及活动年代研究结果表明 :其主要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 ,全新世仍明显活动的断裂只有玉龙雪山东麓山前断裂 (F2 ) ,其它 5条断裂均不活动或活动较弱。 1996年丽江 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玉龙雪山东麓山前断... 对玉龙雪山周缘 6条主要断裂的考察及活动年代研究结果表明 :其主要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 ,全新世仍明显活动的断裂只有玉龙雪山东麓山前断裂 (F2 ) ,其它 5条断裂均不活动或活动较弱。 1996年丽江 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玉龙雪山东麓山前断裂 (F2 ) ,其地震地表破裂面上、断层泥中石英碎砾约 5 %的颗粒表面被再改造 ;断裂最新地表破裂面上的构造岩物质 ,热释光 (TL)测年信号并未“归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 石英碎砾表面 丽江地震 断层泥 SEM特征
下载PDF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震震源过程的体波反演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扬 菊地正幸 苏有锦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利用IRIS的远震资料,经体波反演得到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震震源过程.震源由两个走向不同的正断层型剪切双力偶组成.这两个子事件在空间上相距15km,破裂起始时间差为7s.总地震矩为3.81×1018N·... 利用IRIS的远震资料,经体波反演得到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地震震源过程.震源由两个走向不同的正断层型剪切双力偶组成.这两个子事件在空间上相距15km,破裂起始时间差为7s.总地震矩为3.81×1018N·m(MW=6.3).由余震资料估计得到的破裂总面积S约为720km2,平均位错为0.18m.综合考虑反演结果和震源周围的构造环境,第1次破裂可能是沿NNW向的中甸—永胜断裂带上1966年中甸6.4级地震破裂方向上的扩展;之后,第2次破裂开始沿似乎更易破裂的NE向雪山东麓断裂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过程 体波反演 子事件 云南 丽江地震 地震
下载PDF
丽江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的有限矩形位错模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燕乃玲 李辉 申重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_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_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震断层有限范围内模型可解释同震重力场的变化,但模型对于更大空间范围上的重力场变化并不能给出很好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矩形位错模型 同震重力场变化 丽江地震 断层运动
下载PDF
丽江地震后形变场变化与中强地震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牛安福 张晶 薛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61-68,共8页
研究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前后云南地区断层观测及地倾斜观测的特点与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丽江地震后云南地区断层基线变化幅度与地震活动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地震活动水平和形变变化幅度基本上逐年减弱... 研究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前后云南地区断层观测及地倾斜观测的特点与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丽江地震后云南地区断层基线变化幅度与地震活动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地震活动水平和形变变化幅度基本上逐年减弱;丽江地震后5年内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快速变形以后恢复的时间段内;而5年之后,中强地震则往往发生在一些快速变化的极值点时刻附近。在对每次中强地震前形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短期形变前兆的非同步性、非遍历性、不可重复性及无记忆性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基线 倾斜 丽江地震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利用1996年丽江地震序列反演震区应力状态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庆 谢富仁 Susanna J.Gross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5-1032,共8页
本文以1996年丽江M_S7.0地震为例,以地震目录和强震震源模型为输入参数,将力学计算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反演计算了1986~1996年间丽江震区2.5°×3.0°空间范围内的地壳应力状态.结果表明,丽江地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为近南北向... 本文以1996年丽江M_S7.0地震为例,以地震目录和强震震源模型为输入参数,将力学计算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反演计算了1986~1996年间丽江震区2.5°×3.0°空间范围内的地壳应力状态.结果表明,丽江地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为近南北向,方位角为355°,最小主应力方位角为241°,二者倾角为近水平,应力形因子为O.398,最大主应力大小约为53 MPa,远小于完整岩石的强度.该方法可获得地壳深部绝对应力大小、有效摩擦系数,反演获得的震区地壳深部应力状态的方向性特征与震源机制解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表明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强震孕震的地壳深部应力状态信息.这些结果对了解震区应力场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地震 地震序列 反演 震区 构造应力状态
下载PDF
丽江地震前后震区环境应力场时空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8年第4期17-24,共8页
构造应力场是一个应力强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场,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它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时空调整变化。本文利用地震记录资料,在时间域里测算中小地震剪应力值,追踪分析丽江地震前后震区环境应力场强度时空动态变化图象,... 构造应力场是一个应力强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场,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它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时空调整变化。本文利用地震记录资料,在时间域里测算中小地震剪应力值,追踪分析丽江地震前后震区环境应力场强度时空动态变化图象,探讨其与强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关系,并对震区环境应力场时空变化与某些地震前兆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应力场 时空变化 丽江地震 震区 地震
下载PDF
禄丰 武定 丽江诸地震的相互关系——兼论丽江地震的预报
8
作者 刘正荣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5,共10页
采用h′值和h值研究了禄丰、武定、丽江诸地震 ,指出了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着重研究了丽江地震的预报 ,为今后地震预报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地震预报 极限时间法 丽江地震 余震 禄丰地震 武定地震
下载PDF
丽江地震台中强地震前兆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跃文 杨星 +4 位作者 任佳 李丽红 和玉权 贾华 王爱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0年第5期132-137,共6页
分析丽江地震台数字化水平摆倾斜仪在几次中强震前记录的前兆波,对其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认为数字化水平摆倾斜仪的独特构造和观测点的位置,构成了丽江地震台能观测到中强地震前兆波的原因。提高对前兆波的认... 分析丽江地震台数字化水平摆倾斜仪在几次中强震前记录的前兆波,对其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认为数字化水平摆倾斜仪的独特构造和观测点的位置,构成了丽江地震台能观测到中强地震前兆波的原因。提高对前兆波的认识,对未来的地震预测有着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地震 水平摆观测 前兆波 丽江地震
下载PDF
丽江地震场地响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建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对丽江大震后地震现场4个PDR-2数字化地震台记录的30个中小余震的垂直分量P波和水平分量S尾波进行振幅谱分析,表明观测振幅谱形状依赖于观测场地。利用频谱比方法,将丽江地震台视为基岩场地,宾馆台和白沙台为沉积层场地,... 对丽江大震后地震现场4个PDR-2数字化地震台记录的30个中小余震的垂直分量P波和水平分量S尾波进行振幅谱分析,表明观测振幅谱形状依赖于观测场地。利用频谱比方法,将丽江地震台视为基岩场地,宾馆台和白沙台为沉积层场地,玉龙变电站台为风化层场地,求得沉积层和风化层场地相对基岩场地的放大或吸收量级。衰减系数t值的分析研究表明各场地地震波衰减与震源距相关微弱,但能灵敏反映传播路径的变化,表明衰减系数t主要反映近场地下介质对地震波的散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 波谱分析 地震波衰减 丽江地震 地震
下载PDF
云南丽江地震民房恢复重建模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保明东 《中国减灾》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结合地震灾区实际 ,论述了就地试点统建、整体恢复重建和易地搬迁统建模式 ,对研究地震民房恢复重建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民房 云南 丽江地震 整体恢复重建 易地搬迁统建模式
下载PDF
丽江地震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建国 《防灾博览》 2002年第6期21-22,共2页
丽江地震给我影响最深的是1996年发生的7级地震,1997年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文化遗产,这两件事情似乎有什么联系。由此引伸,是否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人民并没有被... 丽江地震给我影响最深的是1996年发生的7级地震,1997年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文化遗产,这两件事情似乎有什么联系。由此引伸,是否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是,人民并没有被地震吓倒,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继续发展,并获得很大成绩,丽江地震尤为突出。200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丽江地震 地震文化 救灾工作 震后重建
下载PDF
丽江地震台新台址勘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匡泳庄 黑贺堂 +2 位作者 吴会梁 顾慧冬 穆志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4期73-79,共7页
介绍了丽江地震台新台址勘选过程。使用GL-PS2型一体化地震计进行测点勘选工作,计算分析了2021年12月28日13时至30日12时连续48 h内的地脉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和噪声功率谱密度,并对该时段内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记... 介绍了丽江地震台新台址勘选过程。使用GL-PS2型一体化地震计进行测点勘选工作,计算分析了2021年12月28日13时至30日12时连续48 h内的地脉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和噪声功率谱密度,并对该时段内记录到的天然地震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记录到的4次天然地震事件震相清晰易识,拟选台址背景噪声达到Ⅰ类台基噪声水平。综合分析认为,该拟选台址观测环境较好,符合地震台建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地震 观测环境 台址勘选 地脉动噪声 功率谱密度
下载PDF
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C值对丽江地震的预测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丁 《高原地震》 2007年第4期16-19,共4页
以金沙江—红河边界带和反映地震活动空间集中度C值的结合为例,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强震预测进行了探索,结果对丽江地震预测效果很好。这对边界带的地震危险性判定有某种参考价值。
关键词 活动地块 测震学参数 金沙江-红河边界带 丽江7.0级地震 强震预测
下载PDF
台州捐款支援云南丽江地震灾区
15
作者 楼亦斗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云南丽江地震 台州 纳西族 云南省 重建家园 县档案馆 市档案局 灾区 自治 兰台
下载PDF
来自丽江地震灾区的报道
16
作者 何金武 王伟民 《时代风采》 1996年第5期51-51,共1页
①"2·3丽江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②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英雄的丽江人民没有屈服。他们从废墟中奋力抢救国家财产,重建家园。在一户居民被震裂的门楼上这样一副对联:"地动山摇何所惧,党国爱民有... ①"2·3丽江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②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英雄的丽江人民没有屈服。他们从废墟中奋力抢救国家财产,重建家园。在一户居民被震裂的门楼上这样一副对联:"地动山摇何所惧,党国爱民有始终","生产自救"说出了人民的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地震 灾难 重建家园 人民 地震 生命财产 国家财产 灾区 生产自救 抢救
下载PDF
云南丽江地震灾区考察记实
17
作者 韩晋清 《安徽建筑》 1996年第2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云南丽江地震 抗震加固 抗震防灾规划 抗震设防标准 考察记 新建工程 减轻地震灾害 抗震设防审查 超规范设计 生命线工程
下载PDF
丽江与芦山两次M_(S)7.0地震震例回溯研究及亚失稳特征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腊月 尹海权 +2 位作者 马伶俐 李智蓉 张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1-472,共12页
基于川滇地区的跨断层观测资料,采用多种形变分析方法,针对川滇地区监测状况较好的1996年丽江、2013年芦山两次M_(S)7.0地震开展震例回溯研究,并以亚失稳理论及实验室结果为指导,归纳总结跨断层观测获得的断层运动在亚失稳阶段的时空变... 基于川滇地区的跨断层观测资料,采用多种形变分析方法,针对川滇地区监测状况较好的1996年丽江、2013年芦山两次M_(S)7.0地震开展震例回溯研究,并以亚失稳理论及实验室结果为指导,归纳总结跨断层观测获得的断层运动在亚失稳阶段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可能的表现形式,寻找区域范围内断层运动协同化现象,探索地震进入亚失稳状态的跨断层识别标志。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前,震源区在震前数年主要表现为弱变形的状态,可能是孕震晚期发震断层闭锁、断层近场应力应变积累趋于极限的表现。震源区边缘附近300 km范围内在震前数月至3年出现显著的断层形变异常,断层活动具有协同化现象,但仅个别跨断层场地观测到了与实验室岩石破裂失稳过程类似的图像,大多数场地仅仅观测到了稳态(线性阶段)、亚稳态(偏离线性阶段)特征,亚失稳态特征并不清晰,分析可能与跨断层场地所处的构造位置及观测周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M_(S)7.0地震 芦山M_(S)7.0地震 跨断层观测 震例回溯 亚失稳特征 川滇地区
下载PDF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27
19
作者 韩竹军 虢顺民 +2 位作者 向宏发 张家声 冉勇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8,共9页
作为 1996年丽江 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丽江—大具断裂可以分为丽江—玉湖和玉湖—大具等南北两段 .它们在构造表现、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但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运动学性质 ,即既具有垂直正断运动 ,又有水平左旋走滑运动 .... 作为 1996年丽江 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丽江—大具断裂可以分为丽江—玉湖和玉湖—大具等南北两段 .它们在构造表现、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但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运动学性质 ,即既具有垂直正断运动 ,又有水平左旋走滑运动 .这种运动特征开始于第四纪初期 (距今 2 .4~ 2 .5Ma) .在构造形式上 ,早更新世时期发育低倾角拆离断层 ;中更新世(0 .8Ma)以来 ,以高角度正断层活动为主 .根据源于玉龙—哈巴雪山东麓的一系列冲沟 ,在穿越山前断裂时同步左旋位错特点和剥夷面垂直落差 ,初步估算了丽江—大具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0 .84和 0 .70mm/a ;中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1.5 6和 1.6 9mm/a .近南北向丽江—大具断裂的运动性质一方面受到区域性北北西 南南东水平主压应力场的影响 ;另一方面 ,也受到玉龙—哈巴雪山与丽江盆地之间强烈的差异性运动的制约 .这两种动力学过程的共同作用 ,形成了 1996年丽江地震构造环境的特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6年丽江地震 差异运动 盆地边界断裂 地震构造环境
下载PDF
从高波速比试论云南丽江7级地震的孕震模式 被引量:15
20
作者 蔡静观 梅世蓉 +1 位作者 张喜玲 许昭永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利用震中周围多台地震波资料计算平均波速比, 并对计算误差作了统计和分析, 提出了在介质存在横向不均匀的情况下数据处理方法。在资料有相当可信度的基础上, 动态追踪了1996 年2 月3 日云南丽江7 级地震前滇西北地区波速比... 利用震中周围多台地震波资料计算平均波速比, 并对计算误差作了统计和分析, 提出了在介质存在横向不均匀的情况下数据处理方法。在资料有相当可信度的基础上, 动态追踪了1996 年2 月3 日云南丽江7 级地震前滇西北地区波速比的十余年时空演化图象。显示出: 丽江地震孕震区的高波速比异常图象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并再次扩大的过程;而低波速比的异常图象则由大到小、由小到大并再次缩小的过程; 地震发生在低波速比异常区包围的高波速比异常区的交汇部位。其时间进程的演化显示丽江地震的孕震区在1988年耿马—澜沧76 、72 级地震后进入非线性阶段, 1995 年孟连西中缅边境73 级地震前进入失稳阶段。结合滇西北地区地震垂直分布图象和对照含硬包体试样在破裂孕育过程中波速场的演化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波速比 坚固体 孕震模式 丽江地震 震级 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