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语言学视域的“义生文外”概念解读
1
作者 王晓军 《求索》 CSSCI 2014年第5期123-127,共5页
"义生文外"概念的内涵是隐秀论,属于汉语语言学"言外之意"的范畴,与"言内之意"相对应。研究发现,不仅中西语言学不同语境下,汉语"言外之意"与英语"implicature"、"implication&... "义生文外"概念的内涵是隐秀论,属于汉语语言学"言外之意"的范畴,与"言内之意"相对应。研究发现,不仅中西语言学不同语境下,汉语"言外之意"与英语"implicature"、"implication"不能划等号,即便同处汉语语言学语境下,"义生文外"与"言外之意"也不能划等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生文外 “言之意” “implicature” “implication”
原文传递
“义生文外”概念的中西语境探源、差异与启示
2
作者 王晓军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 2014年第1期55-72,共18页
以往研究对中文的'义生文外''言外之意'和英语中的'implicature'implication'等概念范畴不加限制地通用、换用,换句话说,研究者在未曾厘清这些概念体系的来龙去脉之前便将西方当代理论套用在刘勰和中国既... 以往研究对中文的'义生文外''言外之意'和英语中的'implicature'implication'等概念范畴不加限制地通用、换用,换句话说,研究者在未曾厘清这些概念体系的来龙去脉之前便将西方当代理论套用在刘勰和中国既有研究的头上,值得关注。本文首先揭示刘勰的'义生文外'概念与中国语言学'言外之意'概念的相关性。为了这个研究目的,我们首先探讨了作为'义生文外'概念核心要素的'隐秀'观。我们的分析说明,刘勰的'义生文外'概念有两个要点:第一,它属于'言外之意'的范畴,与言内之意相对应,第二,它的内涵直指隐秀论,而且隐与秀是'义生文外'的两个典型特征,由于它们一体两面的性质,可以说,'隐秀'是'义生文外'的具体体现和外在表征。其次,我们研究了中国的'言外之意'概念与西方的'implicature''implication'概念的异同,澄清了目前学界对这两个术语之间相互关系的误解或模糊界定。研究发现,不仅中西不同语境下,中文的'言外之意'与英文中的'inplicature''implication'不能画等号,即便同处汉语语境下的'义生文外'与'言外之意'概念也不能画等号。这既凸显了中西专业术语背后理论系统的支点不同,也说明即便在汉语话语体系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著作在处理某些核心概念时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各有特定的支点。了解这些支点之间的承继关系与时代变迁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生文外 之意 IMPLICATURE IMPLICATION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所论“隐”之理论渊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甲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03-108,共6页
《文心雕龙·隐秀》虽为残篇,但其中提出的"隐"论却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其讨论贯穿于《文心雕龙》整本书的框架体系中,以一一罗列出的十几种不同角度的命题被加以阐释,并大致可以分为作品的思想意义即"复意为工"... 《文心雕龙·隐秀》虽为残篇,但其中提出的"隐"论却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其讨论贯穿于《文心雕龙》整本书的框架体系中,以一一罗列出的十几种不同角度的命题被加以阐释,并大致可以分为作品的思想意义即"复意为工"、作品的言辞意义即"义生文外"、作品的情感意义即"情在词外"三个层次。作为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它们共同说明了中国文学中最为微妙的艺术表达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 复意为工 义生文外 情在词
下载PDF
《文心雕龙·隐秀篇》旧疑新议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汝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18-24,共7页
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时常出现一些异事。《兰亭序》真迹是书法艺术上的无价神品,可是贞观殉葬以后,据说曾被发掘,而杳然不可踪迹了。《石头记》全稿是小说文学上的巨宝奇珍,可是八十回后的原本的命运,无能言之者矣。这都是每一话及,辄令人... 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时常出现一些异事。《兰亭序》真迹是书法艺术上的无价神品,可是贞观殉葬以后,据说曾被发掘,而杳然不可踪迹了。《石头记》全稿是小说文学上的巨宝奇珍,可是八十回后的原本的命运,无能言之者矣。这都是每一话及,辄令人为之同声浩叹、抱憾无涯的巨大损失。——这也“罢了”,可是还不到此为止。《兰亭》明明是右军真笔,却出了一个李文田,他的意思是连文章带字体都是伪造的。《红楼梦》明明是雪芹作的,却被妄人硬装上了一个狗尾,却出了几位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秀》 新议 心雕龙 张戒 宋本 黄侃 容华 义生文外 妄人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学“言意之辨”的美学生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小妹 龚举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言意观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话语之一,深刻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品格和诗学品位。本文以“言意之辨”的缘起为逻辑生长点,较全面地论述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义生文外等美学参数及生成机制,以期有效达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 言意观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话语之一,深刻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品格和诗学品位。本文以“言意之辨”的缘起为逻辑生长点,较全面地论述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义生文外等美学参数及生成机制,以期有效达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其与世纪之交西方语言哲学的对话性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学 言意之辨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义生文外
下载PDF
刘勰“隐秀”论剖析
6
作者 顾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94-96,93,共4页
《文心雕龙》第四十篇《隐秀》是全书中唯一有争议的篇章,其中“始王而末奇…闺房之极悲也”一段,一般认原文久佚,系明人伪造.《【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问题》证明所谓“伪文”,实由钱功甫据阮华山宋椠本《文心雕龙》补抄,应为文... 《文心雕龙》第四十篇《隐秀》是全书中唯一有争议的篇章,其中“始王而末奇…闺房之极悲也”一段,一般认原文久佚,系明人伪造.《【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问题》证明所谓“伪文”,实由钱功甫据阮华山宋椠本《文心雕龙》补抄,应为文”.他还就补足的文本探寻刘勰“隐秀”论的理论内涵,其基本结论是:这一篇“论歌里顺情和柔情风格”,“刘勰所推崇的风格,不限于一种类型:既重‘凤骨’‘隐秀’.”发挥了先前刘师培的意见:“刚者以风格劲气为上,柔以隐秀为胜刚而无劲气风格.偏于柔而不能隐秀者皆死也.”《风骨》讲阳刚之美.《隐讲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秀 心雕龙 刘勰 义生文外 理论内涵 风格 唯心主义 言意之辩 学创作 学作品
下载PDF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形象思维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少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55-64,共10页
关于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问题,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有过不少重要论述。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反复强调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就是根据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来的。因此,认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地总结我国古代有关... 关于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问题,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有过不少重要论述。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反复强调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就是根据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来的。因此,认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地总结我国古代有关形象思维的理论,对于进一步领会毛主席强调形象思维的重要意义和深入研究形象思维的本质和特征,都是有帮助的。下面根据自己学习的体会,谈几点我国古代文论中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艺术想象 我国古代 诗歌创作 形象思维方法 艺术思维 心雕龙 古代艺理论 义生文外 毛主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