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9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翟兴英 杨文博 +3 位作者 李洋 李佳 曹浩时 李冰涛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乌头类中药(川乌、附子和草乌等)被广泛地应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等。然而此类中药有大毒,其毒性成分主要为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这些成分也是有效成分。为了对乌头类中药潜在的毒副作用与药效... 乌头类中药(川乌、附子和草乌等)被广泛地应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等。然而此类中药有大毒,其毒性成分主要为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这些成分也是有效成分。为了对乌头类中药潜在的毒副作用与药效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代谢产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乌头 乌头 代谢产物
下载PDF
藏药美丽乌头本草考证及其生物碱含量测定
2
作者 甲央娜美 尼珍 格桑顿珠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目的:对藏药美丽乌头进行系统考证,同时测定该药所含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查阅历代本草、藏医药典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对藏药美丽乌头进行系统考证。应用HPLC检测方法,对美丽乌头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去甲乌头碱的含量进... 目的:对藏药美丽乌头进行系统考证,同时测定该药所含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查阅历代本草、藏医药典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对藏药美丽乌头进行系统考证。应用HPLC检测方法,对美丽乌头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去甲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测定诃子炮制美丽乌头前后去甲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在美丽乌头中未检测到毒性较大的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成分,有少量的去甲乌头碱。经过加诃子粉末炮制后,美丽乌头的去甲乌头碱成分含量明显降低。结论:美丽乌头是乌头属中的无毒性药材,证实了藏药传统理论记载的无毒性药材的可信性,通过加诃子粉末前后的测定结果,充分说明了藏药配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乌头 本草考证 乌头 炮制 HPLC 去甲乌头
原文传递
苗药川乌配伍地榆前后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研究
3
作者 邰通芝 陈桃香 +3 位作者 何席呈 唐娟 胡家震 胡成刚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水溶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乌配伍地榆前后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3种双酯型生物... 目的研究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水溶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川乌配伍地榆前后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较单川乌冻干粉酒溶液下降了97.3%;川乌-地榆冻干粉(1∶2)水溶液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较单川乌冻干粉水溶液下降了96.7%。结论川乌-地榆冻干粉(1∶2)酒溶液、水溶液可降低川乌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起到减毒的作用,为揭示制川乌减毒配伍机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地榆 配伍减毒 乌头 乌头 乌头 生物碱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伤筋正骨酊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含量的研究
4
作者 杨昌文 杨应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75-0079,共5页
建立伤筋正骨酊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将乙腈和用浓氨试液调pH值至9.0的0.04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A、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柱温、波长分别为1.0ml/min、30℃、235nm... 建立伤筋正骨酊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将乙腈和用浓氨试液调pH值至9.0的0.04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A、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柱温、波长分别为1.0ml/min、30℃、235nm。结果 新乌头碱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8,平均回收率为89.9%,相对标准差为1.43%;范围为0.107463~42.9852μg/ml;次乌头碱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3%,相对标准差为1.42%,范围为0.1017~40.68μg/ml;乌头碱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2,平均回收率为98.6%,相对标准差为1.76%。方法 学考察符合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定量要求。结果 准确、可靠,可用于伤筋正骨酊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一测多评,为伤筋正骨酊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筋正骨酊 乌头 乌头 乌头
下载PDF
小活络丸中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赵振霞 苏建 +2 位作者 曹春琪 王璐 刘永利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7期798-807,共10页
目的:建立小活络丸中生物碱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完善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PICKERING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 目的:建立小活络丸中生物碱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完善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PICKERING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和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32 nm,进样量15μL。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RSD=0.8%)、99.9%(RSD=1.0%)、100.6%(RSD=1.4%)、100.8%(RSD=1.5%)、100.9%(RSD=1.5%)、100.6%(RSD=0.8%)。5批样品中上述6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5~2.9、5.4~27.4、0.5~10.5、18.8~24.6、18.8~30.2及142.4~181.6μg·g^(-1)。结论:所建立的同时测定6个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可准确测定小活络丸中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有助于提高小活络丸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活络丸 乌头 乌头 乌头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三七伤药片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测定及化学计量学分析
6
作者 朱靖 赵振霞 +1 位作者 苏建 刘永利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10期1149-1159,共11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三七伤药片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采用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反相吸附树...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三七伤药片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采用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反相吸附树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对供试品进行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使用COSMO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2 nm。采用SIMCA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产品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1.8%(1.6%)、100.6%(1.4%)、97.8%(1.1%)、100.8%(1.5%)、101.0%(1.6%)、100.7%(0.8%)。17批次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次之间6种生物碱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是影响产品之间差异的关键因素。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三七伤药片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三七伤药片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三七伤药片 乌头 乌头 乌头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化学计量学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诱导子对黄曲霉生物合成乌头碱的诱导作用研究
7
作者 王凯 袁希元 +2 位作者 张明月 田硕 何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9-476,共8页
为探索不同诱导子对生物合成乌头碱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的液体发酵过程中分别加入金属诱导子(Co^(2+)、Ag^(+)和Cu^(2+))和化学诱导子(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硝普钠),以及酵母提取物、种子提取物和共生细菌发酵... 为探索不同诱导子对生物合成乌头碱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的液体发酵过程中分别加入金属诱导子(Co^(2+)、Ag^(+)和Cu^(2+))和化学诱导子(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硝普钠),以及酵母提取物、种子提取物和共生细菌发酵液等生物诱导子进行诱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g^(+)、Cu^(2+)和Co^(2+)都对乌头碱的生物合成有促进作用,其中Ag^(+)浓度为50μmol/L时,乌头碱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0倍。化学诱导子MJ和SA诱导效果显著,其中100μmol/L MJ的加入能显著提高乌头碱的产量,产量为20.74 mg/L,为对照组的11倍。而酵母提取物、种子提取物和共生细菌发酵液对乌头碱的产量诱导效果均不显著。本论文探究了不同诱导子对黄曲霉生物合成乌头碱的诱导作用,进而明确不同诱导子及不同诱导浓度对乌头碱生物合成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子 黄曲霉菌 乌头 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下肢静力牵引联合加味乌头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8
作者 郭中华 史栋梁 +2 位作者 张仲博 王云飞 贺梦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本研究共纳入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额外使用加味乌头汤进行治疗。2周1疗程。经过两周的干预后,数据显示,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上明... 本研究共纳入9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额外使用加味乌头汤进行治疗。2周1疗程。经过两周的干预后,数据显示,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时,观察组患者的表现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关节疼痛程度及WOMAC总积分来看,观察组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炎症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1β及白介素8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在安全性评估上,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评价下肢静力牵引联合加味乌头汤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在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有效控制炎症反应,进而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体现中医灵活的治疗方法和筋骨并重理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乌头 下肢静力牵引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乌头属中药的毒性及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珊 杨涵 +4 位作者 陈顺琴 王爱民 朱发泽 刘玉波 罗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2-236,共5页
包括草乌、川乌、附子等在内的乌头属中药因其药理作用独特、药理活性显著,长期以来被用作治疗疾病的药物,或者作为一些新药开发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乌头属中药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尽管乌头属中药的药效显著,有难以替代的疗效... 包括草乌、川乌、附子等在内的乌头属中药因其药理作用独特、药理活性显著,长期以来被用作治疗疾病的药物,或者作为一些新药开发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乌头属中药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尽管乌头属中药的药效显著,有难以替代的疗效,但其具有的毒性作用依旧不容忽视,对其的临床使用使得医、患担心,因此人们长期以来都在尽力研究乌头安全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致力于挖掘运用中药乌头独特的药理活性的同时,也在深入研究预防乌头属植物中毒的手段。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是评估药物药效、毒性作用、药物安全性评估及中毒推断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以解释药物暴露毒性实验结果和预测人用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方法之一。因此,综述了中药乌头的毒性和毒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期为乌头属中药的增效减毒的研究,如降低心脏毒性,保留其抗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活性,安全使用和中毒法医相关推断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乌头属植物的使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毒代动力学 有毒植物 生物碱 法医中毒推断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条件对黄花乌头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凡金 叶景丰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解决黄花乌头野生资源枯竭、人工培育产量低等问题。[方法]调查对比黄花乌头不同栽培材料(种子、块根)的栽培成本和产量等要素,调查不同土壤类型、坡度、前期栽培植物对黄花乌头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选择出黄花乌头最佳... [目的]解决黄花乌头野生资源枯竭、人工培育产量低等问题。[方法]调查对比黄花乌头不同栽培材料(种子、块根)的栽培成本和产量等要素,调查不同土壤类型、坡度、前期栽培植物对黄花乌头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选择出黄花乌头最佳栽培材料为种子,3年生1 m2块根鲜重达2.00kg,折合公顷产量达15000kg;黄花乌头栽培选择缓坡(6°~15°)、砂壤土、非重茬地块,涝害发生率低,折合公顷产量最高达16800kg。[结论]适宜的栽培条件可有效提高黄花乌头的生长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乌头 栽培材料 栽培地 选择
下载PDF
基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大鼠模型优选白喉乌头炮制品
11
作者 崔梦茹 赵翡翠 +2 位作者 聂继红 张海英 赵生俊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56-60,共5页
目的优选可预防模型大鼠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白喉乌头炮制品。方法采用哈萨克族炮制法,分别浸泡白喉乌头生品12 h和24 h,加甘草和黑豆共同煎煮1,2,3,4 h,得8种炮制品。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 目的优选可预防模型大鼠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白喉乌头炮制品。方法采用哈萨克族炮制法,分别浸泡白喉乌头生品12 h和24 h,加甘草和黑豆共同煎煮1,2,3,4 h,得8种炮制品。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白喉乌头生品药物组(简称生药组,0.4 g/kg),白喉乌头炮制品8个组(1.2 g/kg,分别记为12 h-1 h组、12 h-2 h组、12 h-3 h组、12 h-4 h组、24 h-1 h组、24 h-2 h组、24 h-3 h组、24 h-4 h组),胺碘酮组(5 mg/kg),各8只。各组大鼠每天1次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14 d后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均注射10 mg/mL乌头碱(3.125 mg/kg)以复制快速型心律失常模型。检测大鼠的心电图,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的心脏组织病理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检测心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脏组织Cx4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4 h-1 h组大鼠未出现心室颤动(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期前收缩(早搏)症状,其余炮制品7个组及胺碘酮组大鼠均出现早搏及室速的时间均晚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断裂较多;炮制品8个组及胺碘酮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均较规则,心肌纤维断裂较少,心肌细胞水肿损伤程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炮制品8个组大鼠心肌组织的SOD,Cx45蛋白表达水平,以及24 h-2 h组、24 h-3 h组Ca^(2+)-ATP酶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生药组、12 h-1 h组、12 h-2 h组、24 h-1 h组大鼠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除24 h-2 h组、24 h-3 h组外)大鼠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除24 h-3 h组外)大鼠血清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哈萨克族炮制法制成的白喉乌头炮制品对模型大鼠快速型心律失常均有一定预防作用,其中以24 h-1 h炮制品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乌头 哈萨克族炮制法 快速型心律失常 大鼠
下载PDF
乌头碱配伍甘草次酸前后对衰竭心肌细胞影响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李雨晴 何苗 +4 位作者 肖阳 任卫琼 徐菲 傅音睿 王志琪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目的比较乌头碱配伍甘草次酸前后对衰竭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9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甘草次酸组,30、120、480μmol·L^(-1)乌头碱组,30μmol·L^(-1)联用组(30μmol·L^(-1)乌头碱+30μmol·L^(-1)甘... 目的比较乌头碱配伍甘草次酸前后对衰竭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9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甘草次酸组,30、120、480μmol·L^(-1)乌头碱组,30μmol·L^(-1)联用组(30μmol·L^(-1)乌头碱+30μmol·L^(-1)甘草次酸)、120μmol·L^(-1)联用组(120μmol·L^(-1)乌头碱+30μmol·L^(-1)甘草次酸)、480μmol·L^(-1)联用组(480μmol·L^(-1)乌头碱+30μmol·L^(-1)甘草次酸)。除空白组外,各组均以阿霉素法构建衰竭H9c2心肌细胞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DMEM,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4 h。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线粒体微观结构,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Na+-K+-ATP酶、Ca^(2+)-ATP酶、Ca^(2+)-Mg^(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ATP,荧光探针法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膜电位、胞内及线粒体内Ca^(2+)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AMPK通路和CaMKⅡ通路蛋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20、480μmol·L^(-1)乌头碱降低细胞存活率,升高MDA含量(P<0.01);480μmol·L^(-1)乌头碱破坏线粒体结构;30、120、480μmol·L^(-1)乌头碱升高ROS含量,降低SOD、CAT、GSH酶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ATP生成,升高胞内及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降低Na+-K+-ATP酶、Ca^(2+)-ATP酶、Ca^(2+)-Mg^(2+)-ATP酶活性(P<0.05或P<0.01);480μmol·L^(-1)乌头碱抑制AMPK磷酸化,降低SERCA2a和PGC-1α蛋白表达,促进RyR2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与单用乌头碱比较,配伍甘草次酸改善其线粒体结构损伤,降低ROS含量,升高SOD、CAT、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降低胞内及线粒体内的钙离子浓度(P<0.05或P<0.01);30、120μmol·L^(-1)联用组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或P<0.01);120、480μmol·L^(-1)联用组降低MDA含量,提高GSH、Ca^(2+)-ATP酶活性,升高ATP含量(P<0.05或P<0.01);480μmol·L^(-1)联用组可抑制CaMKⅡ磷酸化,升高PGC-1α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甘草次酸可拮抗乌头碱对衰竭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毒性,作用环节可能与缓解氧化应激和钙超载,增加线粒体产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甘草次酸 衰竭心肌细胞 线粒体 钙超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的沙乌头猪保种分析
13
作者 赵乐乐 李何君 +3 位作者 陆雪林 吴昊旻 薛云 徐忠惠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54,共5页
为了保护和利用沙乌头猪种质资源,本研究选择现有8个家系的沙乌头猪,采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对其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43头沙乌头猪个体的基因型检出率为95.66%~98.75%,平均值为98.39%;群体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349... 为了保护和利用沙乌头猪种质资源,本研究选择现有8个家系的沙乌头猪,采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对其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43头沙乌头猪个体的基因型检出率为95.66%~98.75%,平均值为98.39%;群体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349和0.369。ROH分析结果显示,每个沙乌头猪个体含有的ROH数量为17~75个,个体的ROH总长度为110.94~581.52 Mb,其中41.56%个体的ROH总长度约300~400Mb;基于此得出沙乌头猪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3。根据公猪聚类分析,将26头公猪大致划分为7个家系,并根据217头母猪与公猪间的亲缘关系,将它们划分入不同家系,其中3头母猪(个体号分别为7404、13506和13708)和检测群体中公猪亲缘关系都比较远,因此将其归类为其他。本研究基于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技术从遗传水平反映了沙乌头猪种群的群体结构,为沙乌头猪的保种、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SNP芯片 保种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沙乌头猪繁殖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4
作者 齐丽娜 陆雪林 +4 位作者 张文刚 李先玉 沈东 周瑾 章伟建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7-223,共7页
试验选取103头沙乌头猪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猪50K SNP芯片对猪耳组织DNA进行基因型分型,数据质控后,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对影响猪繁殖性状的关键位点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03头沙乌头猪母猪的耳组织DNA经基因分型质控后剩余44 739个... 试验选取103头沙乌头猪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猪50K SNP芯片对猪耳组织DNA进行基因型分型,数据质控后,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对影响猪繁殖性状的关键位点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03头沙乌头猪母猪的耳组织DNA经基因分型质控后剩余44 739个SNPs位点用于关联分析。平均亲缘关系系数为0.03,亲缘关系较远,不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与活仔数显著关联的SNP有19个,候选基因包括VANGL2、PEX19和USP7等;与出生窝重显著关联的SNPs有6个,候选基因包括U6、SOCS2和IRAK4等;与断奶窝重显著关联的SNPs有2个,候选基因包括QDPR、CLRN2和MED28等。根据基因功能注释推测SOCS2、QDPR和MED28可能是影响沙乌头猪繁殖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解析沙乌头猪的部分繁殖性状及改善沙乌头猪繁殖性能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沙乌头猪的繁殖性状选育提供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繁殖性状 SNP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沙乌头猪生长发育及繁殖性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15
作者 李何君 张彩云 +4 位作者 李拓芜 马裴裴 吴昊旻 徐忠惠 陆雪林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04,共8页
本文旨在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鉴定与沙乌头猪生长发育及繁殖性状相关的基因。本研究数据来自沙乌头猪保种场2019年采集的26头生产公猪和207头生产母猪,采集耳组织样后,利用中芯一号基因芯片进行检测,经过填充及质控后,使用主成分... 本文旨在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鉴定与沙乌头猪生长发育及繁殖性状相关的基因。本研究数据来自沙乌头猪保种场2019年采集的26头生产公猪和207头生产母猪,采集耳组织样后,利用中芯一号基因芯片进行检测,经过填充及质控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检验群体分层情况。同时测定这些猪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数据,包括6月龄体重、体长、胸围、体高、胸深及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和断奶窝重,使用混合线性模型对这些性状分别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沙乌头猪群体内无明显分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鉴定到影响产活仔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共计11个,与初生窝重、体重、胸围显著关联的SNP分别为7、1、1个。为查找关联基因,检测了显著位点上下游100 kb的区段,除产活仔数以外,其他性状均未找到关联基因。与产活仔数关联的基因共计19个,其中CRABP2、STON1、KCNK12、MSH2、VANGL2 5个基因前期被报道与繁殖性状有关,这些基因可作为与沙乌头猪产活仔数关联的候选基因,后续可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为沙乌头猪生长发育及繁殖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生长发育性状 繁殖性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乌头不同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及打顶对根的影响
16
作者 毛柳英 陈灵丽 +5 位作者 田梅 马青 周晓春 马丽娜 崔光红 曹俊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6,35,共7页
目的基于乌头传统栽培中打顶的生产工艺,对乌头不同位置叶片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打顶前后根进行质量及成分比较,以明确乌头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分布,为打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以乙腈-0.1%甲酸水为... 目的基于乌头传统栽培中打顶的生产工艺,对乌头不同位置叶片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打顶前后根进行质量及成分比较,以明确乌头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分布,为打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柱温45℃,流速0.4 ml/min,对乌头顶叶、不同部位的叶片(前6片叶)、打顶前后根部样品中二萜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打顶工艺对乌头的影响。结果顶叶中分布着含量与数量极其丰富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在顶叶检测出60种化学成分,其中25个为顶叶中的特异性成分,特异性成分类型为单酯型、双酯型及三酯型二萜生物碱。与顶叶比较,相对成熟的叶片(第1~6片)二萜生物碱类成分的个数明显降低,且不同类型化合物降低的程度依次为三酯型≈双酯型>单脂型>醇胺型,即双酯型及三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在成熟叶片中迅速降低。对乌头进行打顶处理后,根的产量增长10%/个,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打顶前后地下根中存在Songorine、7-deoxylycoctonine、Fuziline、chasmanine、14-acetyltalatizamine、10-OH-mesaconitine、mesaconitine等主要差异成分。结论乌头顶叶中存在大量且特异的二萜生物碱类成分,打顶工艺对不同部位二萜生物碱的分布有影响且对乌头的增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顶叶 二萜生物碱 打顶工艺
下载PDF
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
17
作者 梁嘉豪 成明 +7 位作者 路晓君 师燕华 孙赟 管青林 王涛 胡萌 贠克明 崔海燕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究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相关死亡案件生前服毒或死后染毒的判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只家兔经气管夹闭处死1 h后,以生川乌水煎液灌胃(以生川乌水煎液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灌胃... 目的探究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相关死亡案件生前服毒或死后染毒的判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只家兔经气管夹闭处死1 h后,以生川乌水煎液灌胃(以生川乌水煎液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灌胃后将家兔以仰卧位保存于25℃气候箱中,分别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随机各取3只进行解剖,取心血、外周血、尿液、心脏、肝、脾、肺和肾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各生物检材中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灌胃后4 h,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心血、外周血和主要器官组织中均可检出,且含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发生动态变化。其中,脾、肝和肺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均较高,尤其距离胃较近的脾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最高。灌胃后48 h,家兔脾中代谢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平均质量分数最高;肾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均偏低;尿液中未检出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结论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存在死后弥散现象,且从含量高的器官(胃)扩散到其他主要器官组织及心血中,其主要机制是顺浓度梯度的弥散,而尿液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可考虑将其作为乌头生物碱生前服毒和死后染毒的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物代谢动力学 乌头生物碱 代谢物 死后弥散 生前服毒 死后染毒 家兔
下载PDF
基于《伤寒杂病论》探究张仲景应用乌头治疗痹证的减毒增效方法
18
作者 杨征征 王海隆 +2 位作者 高扬 李书娇 王西西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结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乌头的规律及现代研究,得出张仲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乌头减毒增效:1)加蜂蜜先煎以去其毒:之后乌头再与蜂蜜按照1∶2~3(g∶mL)的比例混合后煎,煎煮时间是乌头用量总和的2~3倍;2)注重比例,佐制以减其毒:乌... 结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乌头的规律及现代研究,得出张仲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乌头减毒增效:1)加蜂蜜先煎以去其毒:之后乌头再与蜂蜜按照1∶2~3(g∶mL)的比例混合后煎,煎煮时间是乌头用量总和的2~3倍;2)注重比例,佐制以减其毒:乌头与白芍按照2∶3比例配伍使用,毒性最小,疗效最佳,同时应根据体质差异适当增加或减少白芍用量;3)临床应用乌头应法遵仲景,有方有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乌头 减毒增效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乌头汤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静 王海东 +2 位作者 苏小军 宁义菲 田雪梅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5,10,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关节滑膜炎症,以侵袭关节软骨与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炎症作为RA发病的核心病理环节和关键预后环节,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若滑膜炎症持续存在,最终会导致关节僵硬、变形、骨质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关节滑膜炎症,以侵袭关节软骨与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炎症作为RA发病的核心病理环节和关键预后环节,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若滑膜炎症持续存在,最终会导致关节僵硬、变形、骨质破坏和功能丧失。乌头汤(WTD)可发挥温经益气、散寒宣痹的功效,是治疗寒湿痹阻型RA的基础方剂。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近年来WTD抗炎症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发现WTD可通过单味药物抗炎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调控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继而调控炎症因子、炎症介质等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类风湿关节炎 抗炎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