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纪乐平世陆生生物大灭绝期煤中砷和硒的演化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雒昆利 李会杰 +1 位作者 牛彩香 陈同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为了探讨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系乐平统(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下部煤系不同煤组分中砷、硒的含量和演化及古环境意义,对近10年来采集于中国西南扬子地台的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主采煤层的原煤、亮煤、煤矸石、黄铁矿结核等样品中砷、硒元素含... 为了探讨中国西南地区二叠系乐平统(上二叠统)龙潭组中下部煤系不同煤组分中砷、硒的含量和演化及古环境意义,对近10年来采集于中国西南扬子地台的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主采煤层的原煤、亮煤、煤矸石、黄铁矿结核等样品中砷、硒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中国华北地台一些煤矿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山西组的原煤、镜煤、亮煤、煤矸石、黄铁矿结核等样品中砷、硒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乐平统龙潭组煤的砷、硒含量变化较大,但总体高于华北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煤的砷、硒含量;西南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大多数的亮煤中砷、硒含量高于原煤全煤样(刻槽样)中的砷、硒含量,也远远高于同煤层煤矸石的含量,龙潭组部分亮煤的砷含量尤其高,为5.5~33.8mg/kg,还发现砷含量为89mg/kg的亮煤。但华北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的镜煤中的砷、硒含量与之相反,低于原煤全煤样的砷、硒含量,其中砷含量非常低,为0.63~1.29mg/kg。说明西南地区上二叠统煤中的砷和硒与煤的有机质密切相关,可能主要来源于成煤古植物。在西南乐平世早、中期第1幕陆生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期间,陆生动物的食物——植物中有毒有害元素砷、硒含量明显增加,陆生环境或泥炭沼泽中可溶性砷、硒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 乐平世 砷和硒的演化 古环境 陆生生物大灭绝
下载PDF
川渝地区中二叠世晚期腕足动物的灭绝
2
作者 曾勇 王茵 +1 位作者 陈松 孟祥芬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自从二叠纪生物集群灭绝分为不同的两幕这一观点提出以来,前乐平世事件在不同古地理区系的灭绝模式是否相同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川渝地区中二叠世晚期的腕足动物化石资料的研究,表明本地区中二叠世晚期的乐平世事件中... 自从二叠纪生物集群灭绝分为不同的两幕这一观点提出以来,前乐平世事件在不同古地理区系的灭绝模式是否相同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川渝地区中二叠世晚期的腕足动物化石资料的研究,表明本地区中二叠世晚期的乐平世事件中腕足动物的灭绝可划分为前后2个不同的次级幕:早期的五十三梯亚期之末的第一幕和晚期的倒钻岩亚期之末的第二幕,且第二幕的灭绝规模要比第一幕更大.同时,还识别出若干个灾后泛滥属、狭义幸存属和复活幸存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中二叠晚期 腕足动物 灭绝 乐平世事件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乐平统-中三叠统沉积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组合及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8
3
作者 蔡芃睿 王涛 +4 位作者 王宗起 李龙明 王铭乾 贾建亮 吴彦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49-3564,共16页
黑龙江西部龙江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黑河-贺根山缝合带与西拉木伦缝合带之间,地层记录了两大古板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过程的信息。本文对龙江地区乐平统林西组和下-中三叠统老龙头组的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重矿物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 黑龙江西部龙江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黑河-贺根山缝合带与西拉木伦缝合带之间,地层记录了两大古板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过程的信息。本文对龙江地区乐平统林西组和下-中三叠统老龙头组的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重矿物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碎屑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磷灰石+金红石+角闪石+绿帘石+重晶石的组合为特征,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中酸性岩浆岩,并有少量变质岩及沉积岩组分。林西组样品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78±3Ma,老龙头组样品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47±3Ma、243±4Ma及237±3Ma,结合前人的研究,限定了林西组沉积于乐平世,老龙头组沉积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五组:237~258Ma、270~329Ma、357~558Ma、680~1633Ma及1893~1966Ma。其中237~258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与古亚洲洋洋壳消亡前的俯冲增生过程相关的火山活动,270~329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大石寨组火山岩及其同期侵入岩,357~558Ma的碎屑锆石来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岩浆弧,680~1633Ma的碎屑锆石可能来自兴安及额尔古纳地块的变质基底,而较古老的~1800Ma的锆石年龄暗示了华北克拉通基底的物源信息。通过研究发现林西组及老龙头组样品前30%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与地层沉积年龄之差都小于100Ma,结合对砂岩碎屑组成、重矿物组合及盆地与火山弧位置关系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乐平世-中三叠世沉积盆地具有汇聚背景,为弧前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碎屑锆石年代学 碎屑重矿物 乐平世-中三叠 物源分析
下载PDF
Osteology of Turfanodon bogdaensis (Dicynodontia)
4
作者 SHI Yu-Tai LIU Jun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200,共15页
Within the dicynodont genus Turfanodon,there are two recognized species,T.bogdaensis and T.jiufengensis.Both species are known by relatively complete cranial materials,but the mandibles and most postcranial bones have... Within the dicynodont genus Turfanodon,there are two recognized species,T.bogdaensis and T.jiufengensis.Both species are known by relatively complete cranial materials,but the mandibles and most postcranial bones have been described only for T.jiufengensis.This paper reports new dicynodont specimens from Turpan,Xinjiang,referring them to T.bogdaensis.They can clearly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jiufengensis by the flatter lateral surface of the snout region,a prominent swelling on the lateral dentary shelf,and the rounded femoral head.The diagnosis of Turfanodon is revised.The combination of a flat circumorbital rim,posterior portion of anterior pterygoid rami with converging ventral ridges,and a possible autapomorphy,a deep notch on scapula forming procoracoid foramen,are confirmed.It also differentiated from all dicynodonts other than Myosaurus,Kembawacela and Lystrosaurus by having accessory ridges lateral to the median palatal 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pan Xinjiang Lopingian Permian Guodikeng Formation Dicynodontia Turfanodon osteology postcranial skelet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