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淑霞 范军 +2 位作者 张俭 魏艳翔 杨小燕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比较用国产发光仪(CM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优劣。方法选取2014年3月17至19日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186份、石嘴山市中心血站90份,共计276份血标本,分别用CMIA和ELISA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 目的比较用国产发光仪(CM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优劣。方法选取2014年3月17至19日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186份、石嘴山市中心血站90份,共计276份血标本,分别用CMIA和ELISA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 CMIA法和ELISA法检测HBs Ag、HBe Ag、抗-HBs、抗-HBe的阳性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IA法检测抗-HBc的阳性百分比高于ELISA法(P<0.05)。有7份不相符合者ELISA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其吸光度值均在灰区附近,ELISA法复查后有1份呈弱阳性,CMIA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CMIA法中少见模式竖向百分率1.81%(5/276)明显少于ELISA法的5.07%(14/276)(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较传统酶联免疫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结果灵敏度更高、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12554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与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胡伟 周锦勇 +1 位作者 毕永春 张葵 《现代医学》 2011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模式。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共12 554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分析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种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共...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不同组合模式。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共12 554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分析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种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共有22种模式,最常见的4种模式依次分别占28.25%、17.33%、15.24%和14.79%,另发现一些少见模式。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定量模式种类较多,在院内普及防治肝病的相关知识、控制病毒传播和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定量 感染模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少见模式患者转氨酶及HBV DNA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捷 邱东飚 蔡方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757-757,760,共2页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筛选出特殊模式者52例,对这些样本用RT-PCR法检测HBV病毒的载量、速率法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结果 发现共有有5种少见模式...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筛选出特殊模式者52例,对这些样本用RT-PCR法检测HBV病毒的载量、速率法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结果 发现共有有5种少见模式(③⑤、①②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⑤、①③④⑤)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77.0±15.2),其中③⑤组的ALT、AST和GGT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在52例患者中HBV-DNA>103占总例数的61.54%,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③⑤组HBV-DNA明显高于其他组别,①②③④⑤和①②③⑤组平均病毒载量均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少见模式 HBV D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孟繁君 张成磊 +3 位作者 代超 祝茜 黄勇翔 王利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方法对住院患者共8 151份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CMI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并探讨多种不同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共有18种,其中最常见的4种模式,即... 目的探讨不同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方法对住院患者共8 151份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CMI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并探讨多种不同组合模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共有18种,其中最常见的4种模式,即模式1(全阴性)、模式2(抗-HBs+)、模式3(抗-HBs+、抗-HBc+)、模式4(抗-HBs+、抗-HBe+、抗-HBc+)所占比例,分别为24.6%、23.0%、20.3%和12.9%,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少见模式,且HBs Ag阳性的病毒携带者比例较高(11.3%)。结论住院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较为复杂,且病毒携带者比例较高,分析HBV各种血清学模式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临床诊疗信息,各种组合模式的探讨对HBV感染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化学发光法 感染模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特殊模式的再认识 被引量:7
5
作者 孙秀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特殊模式 HBVM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感染 临床意义 诊断 治疗 研究 染发 水平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马聪 荣扬 +3 位作者 李文伟 刘敏 王海东 吕会净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通过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试图客观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分布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并同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测定,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试图客观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分布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并同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测定,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用化学发光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491例临床样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分型。对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103例样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结果491例被检者用化学发光法检出15种模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仅9种模式。前者中可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抗体双阳(9例,1.84%)和乙型肝炎e抗原与乙型肝炎e抗体双阳(10例,2.03%)等少见模式。检测10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63例,占61.1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值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不同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分布具有多样性;化学发光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免疫学检测方法发展现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殿磊 徐光华 郭贤利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6,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免疫学检测方法 HBSAG 澳大利亚 阳性血清 诊断标志 检测研究 E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ALT、AST与HBV-DNA含量间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雪礼 熊莺 +2 位作者 史国香 刘晓峰 梅锦 《江西医学检验》 2005年第6期603-604,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DNA含量 乙型肝炎病毒(HBV) ALT AST 免疫反应产 HBV感染 乙肝五项标志 ELISA法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慧萍 段巧艳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8期734-735,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检测 HBV血清标志 人类健康 预后判断 疗效观察 传染病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特殊模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申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4期46-47,共2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的统计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前来我院就诊的1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并对检测出的几种特殊模式加以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162例...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的统计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前来我院就诊的1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并对检测出的几种特殊模式加以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发现,除一些临床常见模式外,也出现了4种特殊模式如:HBsAg与抗-HBs并存、HBeAg单独存在、抗-HBe的单独存在、抗-HBc单独存在。结论在诊断乙型肝炎和评价乙型肝炎疗效时,应同时观察HBsAg、抗-HBs、抗-HBc、HBV-DNA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特殊模式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cAb单项、HBeAb与HbcAb两项阳性标本的复检探讨
11
作者 余红岚 李俐佳 +2 位作者 钟筑宁 陈兰 邬建霞 《贵州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CAB HBCAB HBEAB 阳性标本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 复检 慢性携带者
下载PDF
20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胥婧 祁百胜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8期1282-1283,共2页
目的:对比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定量结果,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M)同时阳性的几种模式。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 M,荧光定量PCR(FQ 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HBsAg、HBeAg、抗HBc、抗HB... 目的:对比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定量结果,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M)同时阳性的几种模式。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 M,荧光定量PCR(FQ 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HBsAg、HBeAg、抗HBc、抗HBs(+)模式30例,HBV- DNA阳性28例(93.33%)。HB -sAg、抗HBe、抗HBc、抗HBs(+)模式28例,HBV -DNA阳性3例(10.71%)。HBsAg、抗HBc、抗HBs(+)模式22例,HBV- DNA阳性11例(50.0%)。结论:同时检测HBV- M和HBV- DNA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抗-HBs抗体 HBV-DNA定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前S抗原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
13
作者 郄永强 周会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3期3011-3012,共2页
目的探索前S抗原、抗体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20份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S1抗原、前S2抗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索前S抗原、抗体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20份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S1抗原、前S2抗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M可以进一步了解HBV是否处于活动期,同时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DNA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对慢性肝炎透明质酸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付春生 袁建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2期961-962,共2页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慢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作用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水平
下载PDF
解毒利胆汤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15
作者 刘学俭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 :观察解毒利胆汤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 M )的影响。方法 :选择 7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用解毒利胆汤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HBV M及乙型肝炎病毒核脱氧糖核酸 (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 :HBsAg、HBeA... 目的 :观察解毒利胆汤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 M )的影响。方法 :选择 7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用解毒利胆汤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HBV M及乙型肝炎病毒核脱氧糖核酸 (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 :HBsAg、HBeAg、抗 HBc、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 1 5 .6 3%、38.2 4 %、2 8.77%、2 0 .0 0 %。结论 :解毒利胆汤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解毒利胆汤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相关性的探讨
16
作者 沈娅玲 郭浩浩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9期947-948,共2页
我国为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有1.2亿以上,10%以上转化为慢性肝炎,部分演变成肝硬化,也是原发性肝癌的诱发因子,HBV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对HBV前S1(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感染和复制等... 我国为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有1.2亿以上,10%以上转化为慢性肝炎,部分演变成肝硬化,也是原发性肝癌的诱发因子,HBV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对HBV前S1(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感染和复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及特有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抗原相关性 前S1 原发性肝癌 慢性肝炎 发病机理 HBV 高发区
下载PDF
HBV DNA荧光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探讨
17
作者 黄秀云 《辽宁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鞍山地区HBVDNA荧光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 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 目的 探讨鞍山地区HBVDNA荧光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 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 HB)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DNA阳性率高达 98. 4%;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 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DNA阳性率达 63. 1%。结论 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荧光定量PCR DNA 血清标本 相关性探讨 核心抗体 工程 基因诊断 阳性率
下载PDF
2000—2008年从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焕英 张贵生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5期429-431,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从业人群 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抗-HBCIGM 乙型肝炎E抗原 铁路地区 HBsAg
下载PDF
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贺巧凤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353-354,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对68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免疫指标和...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 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对68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免疫指标和HBV-DNA含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4.9%和94.3%),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存在相关性,能较准确地判断HBV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将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DNA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相关性
下载PDF
秩和比法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波 孙爱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3期340-341,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检测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但是具有过程繁琐、检测时间相对较长的缺点,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简单易行、快速、特异性较高、试剂稳定、无需检测仪器等优点[1],已经广泛应用于病原...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检测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但是具有过程繁琐、检测时间相对较长的缺点,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简单易行、快速、特异性较高、试剂稳定、无需检测仪器等优点[1],已经广泛应用于病原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秩和比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