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黄健 陈佳莹 +1 位作者 林文 唐彦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恩替卡韦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B指标值高于对照组,ALT指标、AST指标、TBil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85.71%、97.62%)均高于对照组(61.90%、80.9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其抗病毒效果良好,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较佳,且HBV-DNA转阴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清cfDNA、TC水平监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胡文坛 刘红春 +1 位作者 徐进 戎庭军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693-69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循环游离DNA(cfDNA)、总胆固醇(TC)水平监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90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访2年,期间以死亡为终点予以分组,分为存活组(n=54)、死亡组(n=36),收集2组患者人口... 目的 探讨血清循环游离DNA(cfDNA)、总胆固醇(TC)水平监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90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访2年,期间以死亡为终点予以分组,分为存活组(n=54)、死亡组(n=36),收集2组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指标,计算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行单因素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明确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独立性风险因素,经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fDNA、TC、CTP评分、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且根据cfDNA、TC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低cfDNA组、高/低TC组,行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死亡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Scr)、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cfDNA、CTP评分、INR、MELD评分高于存活组;白蛋白(Alb)、钠(Na^(+))、中性粒细胞计数、TC、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独立性风险因素为cfDNA(HR:1.004;95%CI:1.001~1.008)、CTP评分(HR:1.300;95%CI:1.022~1.653)及MELD评分(HR:1.874;95%CI:1.203~2.921),独立性保护因素为TC(HR:0.412;95%CI:0.183~0.929);经ROC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CTP评分、MELD评分经典预后模型,cfDNA、TC诊断效能稍低,其中,cfDNA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94.45%、57.41%,此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4,最佳截断值为3 019μg·L^(-1),TC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80.56%、79.63%,此时AUC值为0.818,最佳截断值为2.75 mmol·L^(-1);由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TC<2.75 mmol·L^(-1)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短于TC≥2.75 mmol·L^(-1),cfDNA≥3 019μg·L^(-1)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短于cfDNA<3 019μg·L^(-1)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血清cfDNA、TC水平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循环游离DNA 胆固醇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丹 朱清静 万十千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组(25例)、B组(28例)和C组(27例);根据肝静脉压力梯(HVPG)分为高压力组(>20mmHg,30... 目的:观察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组(25例)、B组(28例)和C组(27例);根据肝静脉压力梯(HVPG)分为高压力组(>20mmHg,30例)、中压力组(15 mmHg^20mmHg,24例)和低压力组(10mmHg^15mmHg,n=26例);根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34例)和未出血组(46例)。同期选择2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人员血清BNP表达水平。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组患者血清BN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Child-Pugh分级加重,血清BN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肝静脉压力梯组患者血清BN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静脉压力梯加重,血清BN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血清BN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出血组患者血清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检测有助于临时医生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CHILD-PUGH分级 肝静脉压力梯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占国清 江山 彭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副反应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HBVDNA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栾桂萍 于苏华 张文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1期197-198,共2页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使用个性化护理对其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组标准为其就诊时间,将常规护理应用于90例常规组患者中,将个性...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使用个性化护理对其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组标准为其就诊时间,将常规护理应用于90例常规组患者中,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90例干预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等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SAS评分、HAMA分数以及SF-36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使用相关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数据的差异,结果证明P<0.05,统计学意义以及差异存在,并且显著。结论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药物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9
6
作者 何敬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作为初始抗病... 目的观察和分析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作为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作为初始抗病毒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肌酐(Cr)水平、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表达量、Child-Pugh评分等进行观察和比较。对2组患者的AL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等治疗效果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项治疗效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有效抑制HB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亚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2期3586-3588,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为1 a,...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为1 a,治疗前后行Child-pugh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改变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海英 刘桂清 王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4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0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研究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0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研究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LT(32.6±8.6)U/L、AST(40.7±11.5)U/L以及TBIL(24.2±13.5)μ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7±10.8)U/L、(85.7±17.6)U/L以及(39.3±16.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92.31%(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HBV-DNA转阴率更高,在ALT、AST以及TBIL指标的改善方面也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更好地加快患者的恢复,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应当在临床试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阿德福韦酯胶囊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雅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4期2141-2142,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1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和注意...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1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和注意事项。结果 142例患者经积极的止血、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和实时有效的护理,痊愈出院112例;未愈自动出院15例;死亡15例。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成功救治,积极的治疗和实时有效的护理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下载PDF
外周血营养指标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思敏 卞华伟 +3 位作者 张扣兴 连田田 梁玲 江瑞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45-1746,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的血常规、血脂、血生化等营养指标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外周血的血常规、血脂、血生化等营养指标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载脂蛋白A-Ⅰ、高密度脂蛋白、血钠在好转组与恶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钠降低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钠降低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检测指标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预后
下载PDF
温阳健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颖琪 徐玉萍 孙学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温阳健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06例,应用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患... 目的:探讨温阳健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06例,应用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温阳健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血清透明质酸(HA)等纤维化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水肿、神疲怯寒、脘闷纳呆、腹部胀满等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TBil、AST、ALT、PC-Ⅲ、C-Ⅳ、H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健脾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健脾方 西医常规疗法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探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效果
12
作者 朱跃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3期91-91,93,共2页
目的:研究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应用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8年2月收治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 目的:研究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应用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8年2月收治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时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TBIL、ALT、AST、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TBIL、ALT、AST、ALB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TBIL、ALT、AST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LB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试验组HBV DNA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增强治疗效果;恩替卡韦治疗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核苷酸类药物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13
作者 马玉美 《大医生》 2017年第8期118-119,共2页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当前临床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的终末阶段,而抗病毒治疗则能有效遏制患者病情发展,对改善患者临床结局、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限等均有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临床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当前临床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的终末阶段,而抗病毒治疗则能有效遏制患者病情发展,对改善患者临床结局、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限等均有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临床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进行综合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抗病毒治疗 药物综述
下载PDF
益肝软坚升白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
14
作者 钱海青 《浙江中医杂志》 2011年第11期799-800,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治疗较为困难,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24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益肝软坚升白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晨晨 王伟 杨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1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意义分析。方法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意义分析。方法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前白蛋白(PAL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KP)、胆碱酯酶(CH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ALB及ALB水平分别为(140.6±1.8)mg/L、(37.45±1.14)g/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20.9±1.0)mg/L、(30.06±1.1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肝功能,并且临床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 肝功能
下载PDF
循环游离DNA水平监测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兆利 白红英 闫道杰 《上海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231-236,共6页
目的观察血清循环游离DNA(cfDNA)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组(39例)、B级组(31例)和C级组(42例);根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 目的观察血清循环游离DNA(cfDNA)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组(39例)、B级组(31例)和C级组(42例);根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48例)和未出血组(64例);根据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分为高压力组(>20 mmHg,1 mmHg=0.133 kPa,50例)、中压力组(15~20 mmHg,29例)和低压力组(10~<15 mmHg,33例)。同期选择32例门诊健康体格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fDNA水平。分析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确定血清cfDNA水平的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组患者血清cfD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血清cfDNA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加重而显著升高(P值均<0.05);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血清cfD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出血组患者血清cfDNA水平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不同肝静脉压力梯组患者血清cfD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随着肝静脉压力梯加重,血清cfDNA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有14项(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fDNA水平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cfDNA水平最佳截断值为3406.34μg/L。64例患者cfDNA水平>3406.34μg/L,48例≤3406.34μg/L。高cfDNA水平组患者24和4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1%和45.3%,分别显著低于低cfDNA水平组(89.6%和68.8%,P值均<0.001)。结论血清cfDNA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相关,通过检测cfDNA来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DNA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预后 CHILD-PUGH分级 上消化道出血 肝静脉压力梯度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起赟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6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0例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 目的观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0例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指标、HBeAg转阴率、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临床指标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HBeAg转阴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又可提高HBeAg转阴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核苷酸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HBeAg转阴率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平 郭春平 彭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6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宁都县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宁都县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肝爽颗粒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治疗前后肝纤维化三项〔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Ⅳ-C)以及层粘连蛋白(LN)〕、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腹腔积液、腹腔感染、脾功能亢进)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AST、TBiL、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TBiL、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A、Ⅳ-C、L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生理、社会、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方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在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上有明显作用,也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恩替卡韦 肝爽颗粒 肝功能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7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与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各50例。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予以...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与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各50例。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治疗,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生活质量评分;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总有效率、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生活质量评分、HBV-DNA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拉米夫定治疗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的用药方案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情况的改善,并促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用药方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临床疗效 肝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医护理干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雪霞 《全科护理》 2020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研究及分析中医护理干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 [目的]研究及分析中医护理干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况,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中医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