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作用的限制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樊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5-238,共4页
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作用的限制因素樊惠(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测定固氮生物固氮量的直接方法主要有全氮法、N ̄(15)示踪法。前者曾在生物固氮早期的研究中成功地被应用,但其灵敏空较低。后者是固氮... 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作用的限制因素樊惠(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测定固氮生物固氮量的直接方法主要有全氮法、N ̄(15)示踪法。前者曾在生物固氮早期的研究中成功地被应用,但其灵敏空较低。后者是固氮量测定的准确、可靠的方法;但由于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 固氮菌 乙炔还原法 固氮量
下载PDF
乙炔还原法测定蓝藻固氮酶活性的技术条件 被引量:1
2
作者 严玉洲 黄有馨 《江苏农业科学》 1982年第8期39-41,10,共4页
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蓝藻的固氮活性,由于蓝藻的生态条件与其它固氮生物不同,完全沿用其它固氮生物的测定方法,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果.为使乙炔还原法在固氮蓝藻的研究中能正确应用,我们对蓝藻的固氮酶活性测定的技术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
关键词 固氮活性 藻体 乙炔还原法 蓝藻 酶活性 酶活力
下载PDF
乙炔还原法检测早稻固氮酶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武 《福建稻麦科技》 1993年第1期52-54,共3页
旱稻生物固氮研究是院共同体“多年生早稻选育研究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的突破口集中在如何解决固氮酶活性表达上。要判断早稻是否具备固氮作用,必须进行固氮酶活性检测,乙炔还原法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是根据固氮酶具有底... 旱稻生物固氮研究是院共同体“多年生早稻选育研究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的突破口集中在如何解决固氮酶活性表达上。要判断早稻是否具备固氮作用,必须进行固氮酶活性检测,乙炔还原法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是根据固氮酶具有底物多样性原理,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乙炔是否被还原形成乙烯及乙烯量的多少而间接测定是否有固氮酶活性及其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酶活性 乙炔还原法 气相色谱仪 选育研究 间接测定 茎瘤 田皂角 植物细胞膜 还原活性 植物生理学
下载PDF
用乙炔还原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花生的固氮作用
4
作者 Khan,MK 陈永水 《国外农学(油料作物)》 1995年第4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乙炔还原法 同位素稀释 花生 固氮量测定
下载PDF
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高灵敏监测花生大豆根瘤生物固氮能力
5
作者 梁美娟 赵秀兰 +7 位作者 古皓华 岳晓凤 唐晓倩 李慧 张文 李友国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7,共7页
建立了测定花生和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能力的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固氮酶还原乙炔气体为乙烯的经典方法,实现了高浓度乙炔中痕量乙烯的高灵敏分析。利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HP-PLOT Q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离子化检测器... 建立了测定花生和大豆根瘤菌生物固氮能力的毛细管顶空气相色谱法,利用固氮酶还原乙炔气体为乙烯的经典方法,实现了高浓度乙炔中痕量乙烯的高灵敏分析。利用顶空进样方式,分离柱采用HP-PLOT Q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采用氢离子化检测器,对乙烯标准气体进行了定量分析。乙烯检测范围宽为0.125~30000μmol/mol,相关系数为0.9996,检测限(LOD)为0.0341μmol/mol,检出限优于已有报道。该方法检测精密度好,5次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2%。乙烯样品的回收率为95.8%~110%,相对标准偏差为1.54%~3.47%。同时,对乙烯和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时,与GDX-502填充柱的传统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乙烯顶空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该方法分析时间缩短至3 min,利用自动进样方式,检测通量大,适用于花生和大豆根瘤菌中固氮能力的快速准确测定,能满足花生和大豆生物固氮研究中乙炔还原法测定乙烯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 毛细管色谱柱 乙炔还原法 乙烯 花生 大豆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固氮活性 被引量:23
6
作者 吴楠 张元明 +3 位作者 王红玲 张静 陈荣毅 聂华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785-3793,共9页
利用乙炔还原法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的固氮活性(nmolC2H4m-2h-1)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仅采样时段和结皮类型对生物结皮的固氮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二者的交互效应... 利用乙炔还原法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的固氮活性(nmolC2H4m-2h-1)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仅采样时段和结皮类型对生物结皮的固氮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二者的交互效应同样对生物结皮的固氮活性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各类型生物结皮固氮活性变化趋势表现为:3~5月间,藻结皮(2.26×103)>地衣结皮(6.54×102)>苔藓结皮(6.38×102)。6~10月份,各类型生物结皮的固氮能力显著提高(p<0.05),藻结皮的固氮活性最高(9.81×103),依次为地衣结皮9.06×103、苔藓结皮2.03×103。11月~翌年2月间,月均温都低于0℃,抑制了生物结皮的固氮活性,藻结皮、苔藓结皮的固氮活性降幅极显著(p<0.01),分别低达4.18×102、5.43×102,地衣结皮降低至2.78×103。生物结皮成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除豆科植物外重要的氮源,为该沙漠1年生浅根系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与植物体的生长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源,从而有利于这些植物种群的繁衍与更新,并与之共同促进对沙面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固氮活性 乙炔还原法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高寒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研究 Ι固氮菌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65
7
作者 姚拓 张德罡 胡自治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高寒地区重要饲用植物——燕麦(Avenasativa)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株较少(8株),菌株分布以根系表面(RP)最多,根表土壤(RS)次之,距根系较远的土壤(NRS... 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高寒地区重要饲用植物——燕麦(Avenasativa)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株较少(8株),菌株分布以根系表面(RP)最多,根表土壤(RS)次之,距根系较远的土壤(NRS)和根内(HP)最少,即:RP>RS>NRS≥HP;菌株固氮酶活性相差较大(C2H4112.5~1147.9nmol/mL·h),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较少(C2H4大于500nmol/mL·h只有2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分属Azotobacter(3株)、Pseudomonas(3株)和Azospirillus(2株)3个属。相对于其它生境和植物,高寒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种类较为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燕麦 根际 联合固氮菌 乙炔还原法
下载PDF
湿润持续时间对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鹏 李新荣 +3 位作者 胡宜刚 黄磊 冯丽 赵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116-6124,共9页
土壤可利用氮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中除水分之外的关键限制因子,研究湿润持续时间和温度变化对温性荒漠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固氮活性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和准确评价全球变化大背景下生物土壤结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氮贡献至关重要。通过... 土壤可利用氮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中除水分之外的关键限制因子,研究湿润持续时间和温度变化对温性荒漠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固氮活性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和准确评价全球变化大背景下生物土壤结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氮贡献至关重要。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在一次较大降水事件发生后,利用开顶式生长室,采用乙炔还原法连续测定了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和天然植被区两类典型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的变化,分析了湿润持续时间和模拟增温对其固氮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历31d持续干旱,降水发生后第4天两类结皮的固氮活性达到最大,此后随样品水分含量下降,至第10天其固氮活性将至最低;结皮固氮活性与水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其固氮活性随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藻类结皮的固氮活性显著高于藓类结皮;短期模拟增温并不能显著提高其固氮活性,增温主要通过加速结皮水分散失来影响其固氮活性。上述结果反映了水分是控制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的关键因子,而实验前样品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则决定了降水发生后其到达最大固氮速率的时间,野外长期观测结合控制严格的室内实验才能准确评价生物土壤结皮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氮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乙炔还原法 湿润持续时间 固氮活性 固氮
下载PDF
大豆根际高效自生固氮菌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超群 刘帅 +3 位作者 王晓璐 陈慧文 吴勇军 王志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0-854,共5页
采用无氮培养基,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LS01、LS04、LS05和LS06。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及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LS01属于Microbacterium sp.,LS04属于Streptomyces sp.,LS05属于Micromonospora sp.,L... 采用无氮培养基,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LS01、LS04、LS05和LS06。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及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LS01属于Microbacterium sp.,LS04属于Streptomyces sp.,LS05属于Micromonospora sp.,LS06属于Sarocladium sp.,在无氮液体培养基中培养64 h生物量均达到最大且能够分泌吲哚乙酸(IAA)。利用乙炔还原法对4种菌的固氮酶活性进行测定,固氮酶活测定结果表明4种菌均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因此,Microbacterium sp.LS01,Streptomyces sp.LS04,Micromonospora sp.LS05和Sarocladium sp.LS06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并能分泌IAA,在制备大豆生物菌肥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自生固氮菌 固氮酶活性 乙炔还原法 吲哚乙酸
原文传递
微波辐射对苜蓿种子发芽及种带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淑卿 李剑峰 +4 位作者 师尚礼 霍平慧 朱新强 赵文翰 陶茸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3-768,共6页
为探明微波辐射对苜蓿种子萌发和种子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以不同微波功率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长的辐射处理,并测定了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和种带固氮菌纯培养物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800 W、20 s和500 W、40 s的辐射处... 为探明微波辐射对苜蓿种子萌发和种子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以不同微波功率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长的辐射处理,并测定了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和种带固氮菌纯培养物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800 W、20 s和500 W、40 s的辐射处理下种子的首日发芽率最高,分别极显著高出对照122%和88.9%(P<0.01),且800 W、20 s和500 W、40 s处理的14 d总发芽率最高,分别高出对照5.51%和3.35%。800 W、24 s和500 W、40 s处理下,发芽4 d的种子胚根分别较对照伸长29.8%和41.9%;种带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对辐射时长较辐射功率更为敏感,两功率辐射下的短期处理能够明显提高种带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超过32 s的处理则会使固氮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800 W、24 s处理下种子内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高出对照1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活力 微波辐射 乙炔还原法 固氮酶活性
下载PDF
联合固氮酶活性测定中酶促反应时间的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季天委 方萍 +1 位作者 朱日清 周钗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2-386,共5页
乙炔还原法是国际上普遍公认的测定生物固氮活性的方法,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乙炔还原反应的温育时间不同,直接影响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结果的可比性.为确保大批量的联合固氮酶活性测定条件的一致性,有必要选择一... 乙炔还原法是国际上普遍公认的测定生物固氮活性的方法,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乙炔还原反应的温育时间不同,直接影响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结果的可比性.为确保大批量的联合固氮酶活性测定条件的一致性,有必要选择一种固氮酶活性阻断剂,使联合固氮体系中的乙炔还原反应维持在特定时间后予以阻断.本文比较了3种灭菌剂对2株联合固氮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对水稻根际联合固氮酶活性阻断效果,结果表明,3.5%甲醛水溶液是一种理想的联合固氮酶活性阻断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固氮酶 酶活性 测定 酶促反应时间 控制方法 乙炔还原法 甲醛水溶液 酶活性阻断剂
下载PDF
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的分离及固氮活性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河龙 李庆洋 +4 位作者 易克贤 高建明 郑金龙 刘巧莲 张世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6期1097-1101,共5页
通过选用NFM、CCM、Ashby及改良的Dobereiner培养基,利用气相色谱仪(GC)对海南省昌江县、广西扶绥县和广东雷州市三地剑麻种植基地的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利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固氮活性测定,获得50株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其... 通过选用NFM、CCM、Ashby及改良的Dobereiner培养基,利用气相色谱仪(GC)对海南省昌江县、广西扶绥县和广东雷州市三地剑麻种植基地的剑麻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分离、纯化及利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固氮活性测定,获得50株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其固氮酶活性最高的菌株是ASN004,固氮酶活性为1765.6590 nmol/(mL·h),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根际 固氮菌 乙炔还原法
下载PDF
相思根瘤菌培养基优化及其固氮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尚军红 康丽华 +2 位作者 罗玉萍 江业根 马海宾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研究了 2株相思根瘤菌在 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L9(34 )对相思根瘤菌进行优化培养基研究 ,筛选出相思根瘤菌优化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 :MZ菌株与YM2菌株在各自优化培养基的菌体数量高达 8.2× 10 9个 mL... 研究了 2株相思根瘤菌在 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正交实验L9(34 )对相思根瘤菌进行优化培养基研究 ,筛选出相思根瘤菌优化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 :MZ菌株与YM2菌株在各自优化培养基的菌体数量高达 8.2× 10 9个 mL与 6 .3× 10 9个 mL ,分别为原有培养基的 3.6 4倍与 1.14倍 ;另外用乙炔还原法测得它们的最高固氮酶活性分别为 0 .96 3μg .mL- 1 .d- 1 与 0 .2 80 μg .mL- 1 .d-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根瘤菌(MZ、YM2) 培养基优化 正交实验 固氮酶活性 乙炔还原法
下载PDF
甘肃地区道地药材根际固氮微生物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文静 刘锦霞 +4 位作者 李晶 李娜 丁品 武建荣 张建军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调研甘肃中药材种植区的固氮微生物资源,从党参、黄芪和当归3种药材种植地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固氮酶活性的微生物,单菌株纯化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通过乙炔还原法检测各菌株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这3种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固氮... 为调研甘肃中药材种植区的固氮微生物资源,从党参、黄芪和当归3种药材种植地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具有固氮酶活性的微生物,单菌株纯化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通过乙炔还原法检测各菌株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这3种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固氮微生物资源丰富,共分离得到28株具有固氮酶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主要为根瘤菌属、芽孢菌属、单孢菌属、无色杆菌属和粘着箭菌属等,固氮酶活性为53.5 C_2H_2nmol·(h·ml)-1~295.3 C_2H_2nmol·(h·ml)^(-1),无色杆菌属的固氮酶活性较高。此研究为下一步筛选适合中药材生长的微生物固氮菌肥的菌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固氮根际微生物 固氮酶活 乙炔还原法
下载PDF
火烧对内蒙古草原中坚韧胶衣固氮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清凤 刘华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8-913,共6页
坚韧胶衣(Collema tenax)是干旱和半干旱草原中常见的一种固氮地衣,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氮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火烧作为一种干扰因子,是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持的重要... 坚韧胶衣(Collema tenax)是干旱和半干旱草原中常见的一种固氮地衣,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氮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火烧作为一种干扰因子,是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采用乙炔还原法(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研究了火烧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中坚韧胶衣固氮活性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个体尺度上,与对照相比,火烧区中地衣体烧损的坚韧胶衣固氮活性降低了42.3%,而无烧损的个体固氮活性则升高了28.4%。这表明火烧对坚韧胶衣的固氮功能在个体尺度上具有双重影响:1)通过烧损地衣体、恶化地表温度和水分条件,而抑制个体的固氮活性;2)通过改善光照条件,使表土养分呈现脉冲式增高,而促进未烧损个体的固氮活性。在种群尺度上,火烧与对照之间固氮活性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火烧在个体尺度上对坚韧胶衣的固氮活性的双重影响相互抵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火烧 地衣 固氮活性 乙炔还原法
下载PDF
土壤联合固氮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宏 张德罡 姚拓 《草原与草坪》 CAS 2004年第2期3-7,共5页
面临人类社会普遍出现的粮食、人口、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的困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生物固氮逐渐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测试技术的进步及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出现使生物固氮的研究日趋深入。通过阐述生物固氮中细胞... 面临人类社会普遍出现的粮食、人口、环境、能源、资源等问题的困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生物固氮逐渐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测试技术的进步及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出现使生物固氮的研究日趋深入。通过阐述生物固氮中细胞联合固氮的研究现状及其方法与手段,为与之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固氮 乙炔还原法
下载PDF
结缕草根际联合固氮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晓波 赵艳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联合固氮菌在植物根际土壤生长或定植于植物根表细胞,这类细菌可将空气或土壤中的氮素转化为氨态氮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结缕草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结缕草根际土壤中分离... 联合固氮菌在植物根际土壤生长或定植于植物根表细胞,这类细菌可将空气或土壤中的氮素转化为氨态氮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结缕草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结缕草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株联合固氮菌株,菌株的固氮酶活性相差较大,为67.5-343.7 C2H4nmol/(mL·h),菌株N4及N6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300 C2H4nmol/(mL·h);除N4外其余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菌株经鉴定分属Bacillus(1株)、Enterobacter(1株)、Azotobacter(4株)和Pseudomonas(3株)4个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根际 联合固氮菌 乙炔还原法
下载PDF
牛蒡根内生固氮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科 耿凤英 +1 位作者 于秋菊 冯希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137,共5页
通过改良阿斯贝(Ashby)无氮培养基和乙炔还原法从牛蒡根内分离筛选出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NF-112,初步鉴定为肺... 通过改良阿斯贝(Ashby)无氮培养基和乙炔还原法从牛蒡根内分离筛选出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NF-112,初步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其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5.3、培养温度28℃、葡萄糖添加量26 g/L。在此最优培养条件下,OD600 nm值为1.76。该研究为药用植物牛蒡专用生物有机肥制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固氮菌 乙炔还原法 响应面法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单播草地匍茎翦股颖根际联合固氮菌筛选及部分特性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宏 张德罡 姚拓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从西安地区单播草坪匍茎翦股颖的根际分离到固氮菌株188株,通过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法最终筛选出4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固氮菌部分特性测定及初步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株菌株中,X4菌株固氮酶活性最高,C2H4达180.20 nmol.... 从西安地区单播草坪匍茎翦股颖的根际分离到固氮菌株188株,通过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法最终筛选出4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固氮菌部分特性测定及初步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株菌株中,X4菌株固氮酶活性最高,C2H4达180.20 nmol.mL-1.h-1,与其他菌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X2菌株固氮酶活性最低,C2H4为39.32 nmol.mL-1.h-1;筛选出的4株菌株除X4菌株生长较慢外,其余菌株都生长迅速;X2、X3和X4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株,X1为革兰氏阴性菌株;除X4为中性兼性厌氧性菌株外,其余均为碱性好氧性菌株.经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X1和X4分别属于Enterobacters和Staphylococcu属,X2和X3菌株属于Bacillus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茎翦股颖 联合固氮菌 固氮酶活性 乙炔还原法
下载PDF
三种微生物肥料固氮活性的检测及方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刚 邓文红 蒋湘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本项研究采用目前国际上普遍公认的研究生物固氮活性的方法(乙炔还原-气相色谱法)对3种微生物固氮菌肥的固氮活性进行检测,并尽可能地排除检测过程中可能导致乙炔还原生成的乙烯和多种导致乙烯产生的非固氮菌因素,从而保证分析数... 本项研究采用目前国际上普遍公认的研究生物固氮活性的方法(乙炔还原-气相色谱法)对3种微生物固氮菌肥的固氮活性进行检测,并尽可能地排除检测过程中可能导致乙炔还原生成的乙烯和多种导致乙烯产生的非固氮菌因素,从而保证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在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不同产地的3种固氮菌肥进行了认真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还原法 微生物 肥料 固氮活性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