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体活化硅橡胶表面紫外接枝N-乙烯基吡咯烷酮
1
作者 郝冬冬 丁永红 +2 位作者 张宇轩 闫秋羽 周超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等离子体活化硅橡胶,然后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于硅橡胶,同时使其自聚为稳定存在于橡胶表面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通过测定水接触角、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硅橡胶改性前后的表面变化。结... 以等离子体活化硅橡胶,然后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于硅橡胶,同时使其自聚为稳定存在于橡胶表面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通过测定水接触角、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硅橡胶改性前后的表面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硅橡胶表面携带的新官能团和元素均带有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特征,表明其与硅橡胶基质有较为牢固的化学键相连;硅橡胶表面的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10°降至改性后的18°,亲水性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等离子体 紫外光接枝 乙烯基吡咯烷酮 表面亲水性
下载PDF
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咪唑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防沾染性
2
作者 张森林 孙旭东 +1 位作者 张凌飞 王云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8-664,共7页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N-乙烯基咪唑(NVI)为原料合成了三种不同单体比例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咪唑聚合物(VP/VI聚合物),采用乌氏黏度计、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N-乙烯基咪唑(NVI)为原料合成了三种不同单体比例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咪唑聚合物(VP/VI聚合物),采用乌氏黏度计、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的K值均在30左右,重均分子量(M_(W))分别为37 848,22 656,8 111。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和防沾染实验对三种VP/VI聚合物的防沾染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加入VPVI-P,VPVI-5和VPVI-7后,直接大红染液的最大吸收波长(λ_(max))从499 nm分别升至520,527和531 nm,λ_(max)处的吸光度从0.30升至0.39左右;直接深蓝染液的λ_(max)从558 nm升至576 nm左右,λ_(max)处的吸光度从0.15升至0.35,三种聚合物均与直接大红、直接深蓝染料分子有明显相互作用。随着聚合物中NVI组分的增加,VP/VI聚合物的防串色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吡咯烷酮 乙烯基咪唑 VP/VI聚合物 乙烯吡咯烷酮 防串色
下载PDF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史铁钧 马婷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00-404,共5页
 以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性能稳定的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反应气氛等因素对产率、溶胀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  以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性能稳定的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反应气氛等因素对产率、溶胀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产物的结构、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性能 乙烯基吡咯烷酮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悬浮聚合
下载PDF
聚乳酸接枝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罗丙红 全大萍 +1 位作者 廖凯荣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64,共3页
为改善聚(D,L乳酸)(PDLLA)的亲水性,以过氧化二苯甲酷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进行了 PDLLA接枝乙烯基吡咯烷酮(VP)的试验.IR和1H NMR测试结果表明:PDLLA可与 VP实现接枝反应,摩尔接枝率为... 为改善聚(D,L乳酸)(PDLLA)的亲水性,以过氧化二苯甲酷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进行了 PDLLA接枝乙烯基吡咯烷酮(VP)的试验.IR和1H NMR测试结果表明:PDLLA可与 VP实现接枝反应,摩尔接枝率为1.0%-1.6%.与PDLLA相比,接枝产物的[η] 值下降,但吸水率增加、接触角变小,亲水性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乙烯基吡咯烷酮 接枝共聚 亲水性 聚乳酸
下载PDF
温度及pH敏感性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丙烯酸β-羟基丙酯共聚物/聚(丙烯酸)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青雨 张玉娟 俞贤达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由N 乙烯基吡咯烷酮与丙烯酸 β 羟基丙酯共聚物 /聚 (丙烯酸 )所得的互穿网络水凝胶P(NVP co β HPA) /PAA具有温度及pH双重敏感特性 .在酸性条件下 ,由于P(NVP)与PAA间络合作用 ,随温度升高迅速退胀 ;在碱性条件下 ,凝胶的溶胀率远大... 由N 乙烯基吡咯烷酮与丙烯酸 β 羟基丙酯共聚物 /聚 (丙烯酸 )所得的互穿网络水凝胶P(NVP co β HPA) /PAA具有温度及pH双重敏感特性 .在酸性条件下 ,由于P(NVP)与PAA间络合作用 ,随温度升高迅速退胀 ;在碱性条件下 ,凝胶的溶胀率远大于酸性条件下的溶胀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β-羟基丙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水凝胶 聚丙烯酸 共聚物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聚-L-乳酸辐射接枝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彭朝荣 王静霞 +3 位作者 陈竹平 汪秀英 黄成 陈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以甲醇为溶剂,采用辐射接枝法制备了聚-L-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inyl pyrrolidone,NVP)接枝共聚物(Poly(L-lactide)-g-poly(N-vinyl pyrrolidone),PLLA-g-PVP)。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 以甲醇为溶剂,采用辐射接枝法制备了聚-L-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inyl pyrrolidone,NVP)接枝共聚物(Poly(L-lactide)-g-poly(N-vinyl pyrrolidone),PLLA-g-PVP)。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接枝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吸收剂量为5kGy时,接枝率可达14.9%;NVP链段C=O吸收峰出现在1660~1671cm-1,随吸收剂量的增加移向高波数;在1HNMR中PLLA链段甲基和次甲基峰面积比大于3∶1,说明接枝反应可能发生在PLLA次甲基碳上;PLLA的结晶焓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接枝共聚物的结晶焓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 辐照 聚-L-乳酸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接枝
下载PDF
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厚 王成国 +1 位作者 张旺玺 蔡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2-74,共3页
利用 Kelen- Tudos方法测算丙烯腈 (AN)与 N-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自由基共聚合单体竞聚率 ,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水相悬浮聚合体系中 ,转化率小于 1 8%时 ,两单体的竞聚率同 DMSO均相溶液聚合结果相近 ... 利用 Kelen- Tudos方法测算丙烯腈 (AN)与 N-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自由基共聚合单体竞聚率 ,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水相悬浮聚合体系中 ,转化率小于 1 8%时 ,两单体的竞聚率同 DMSO均相溶液聚合结果相近 ;转化率较大时 ,同溶液聚合结果偏差较大。H2 O/ DMSO混合溶剂悬浮聚合时 ,当水含量超过 6 0 % (质量比 )后 ,单体竞聚率向水相悬浮聚合结果靠近。溶剂的极性增大 ,r AN与 r NVP值均减小。随反应温度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共聚体系 单体 竞聚率
下载PDF
H_2ODMSO混合溶剂对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厚 王成国 +1 位作者 崔传生 蔡华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得到高性能的聚丙烯腈原丝,采用H2O DMSO(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工艺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探讨了H2O DMSO混合溶剂对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计算了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  为得到高性能的聚丙烯腈原丝,采用H2O DMSO(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工艺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探讨了H2O DMSO混合溶剂对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计算了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并对共聚物进行了GPC元素分析、IR分析。结果表明:随混合溶剂中DMSO含量的增多,聚合反应速率降低,分子量降低且分布变宽,聚合物立构规整性变差;利用Kelen Tudos法测定出单体竞聚率:rAN=0.656±0.015,rNVP=2.11±0.18。在H2O DMSO=80 20(质量比),t=60℃条件下可得到适合纺丝的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O 混合溶剂 丙烯腈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共聚反应 影响 聚丙烯腈 二甲基亚砜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钠/乙烯基吡咯烷酮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煜 陆铭 +1 位作者 唐奕 谭惠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37-1141,共5页
在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下,丙烯酸钠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链上接枝共聚,并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联,制得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钠/乙烯基吡咯烷酮(CMCTS-g-(PAANa-co-PVP))高吸水性树脂。红外... 在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下,丙烯酸钠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链上接枝共聚,并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联,制得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钠/乙烯基吡咯烷酮(CMCTS-g-(PAANa-co-PVP))高吸水性树脂。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了接枝共聚的发生。通过考察反应条件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具有最高吸水性能树脂的最优化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树脂的吸水倍率可达1320g/g以上,吸盐水倍率可达180g/g以上。采用TG法对产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丙烯酸钠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接枝共聚 高吸水性树脂
下载PDF
聚羟基烷酸酯表面接枝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中华 郑裕东 +1 位作者 王迎军 吴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采用紫外光接枝改性的方法将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单体接枝到聚 β 羟基丁酸酯和聚 β 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 (PHBV)膜表面上 ,形成PHBV g PVP共聚物 ,从而提高其亲水性。并用接触角测定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 采用紫外光接枝改性的方法将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单体接枝到聚 β 羟基丁酸酯和聚 β 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 (PHBV)膜表面上 ,形成PHBV g PVP共聚物 ,从而提高其亲水性。并用接触角测定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烷酸酯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亲水性 PHBV 紫外光接枝 生物材料
下载PDF
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自由基溶液聚合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英德 易国斌 +1 位作者 廖列文 康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7-371,共5页
考察了溶剂、单体浓度、引发剂等因素对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苯、95%乙醇、蒸馏水为对象 ,重点考察了溶剂极性、单体与溶剂混合液黏度对NVP聚合反应速率、链增长速率常数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的影响 .并... 考察了溶剂、单体浓度、引发剂等因素对N -乙烯基吡咯烷酮 (NVP)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影响 ,以苯、95%乙醇、蒸馏水为对象 ,重点考察了溶剂极性、单体与溶剂混合液黏度对NVP聚合反应速率、链增长速率常数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了NVP与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溶剂中的交联反应特性 ,发现某些无机盐水溶液有利于NVP的交联聚合反应 ,并用“笼蔽效应”作了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吡咯烷酮 自由基聚合 溶剂 PVP
下载PDF
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吸附疏水性药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咏富 哈益明 +1 位作者 郭琴 李庆鹏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4-882,共9页
以γ射线引发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CD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制备了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CDM-NVP)。优化后的CDM-NVP聚合物的合成条件为:CDM∶NVP为1∶0.7(w/w,CDM 3.6 g和NVP 2.52 ... 以γ射线引发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CD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制备了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CDM-NVP)。优化后的CDM-NVP聚合物的合成条件为:CDM∶NVP为1∶0.7(w/w,CDM 3.6 g和NVP 2.52 g),辐照剂量4 k Gy,DMF溶液用量为20 m L。在此条件下制备聚合物的产率为84%,重均分子量为20 k Da。结果表明,此聚合物可以同纳他霉素(NM)和多菌灵(MBC)形成稳定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抑菌活性,测定了其表观稳定常数。利用紫外光谱、核磁图谱和相溶解度对药物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303 K下,NM-CDM-NVP和MBC-CDM-NVP复合物的表观稳定系数分别为12988.54和865.94 L/mol。抑菌实验结果表明,NM-CDM-NVP和MBC-CDM-NVP复合物可以显著提高NM和MBC的溶解性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N-乙烯基吡咯烷酮 γ-射线辐照聚合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混物的水凝胶特性及释药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赖俊英 涂克华 王利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苯乙烯共聚物的共混体系(PVP/PSH)。研究了该体系的水凝胶特性及对蛋白质药物的控释性能。发现不相容的共混物具有较大的吸水率和蛋白质药物的释放速率。共混物载药装置在pH=1.0的水溶液... 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苯乙烯共聚物的共混体系(PVP/PSH)。研究了该体系的水凝胶特性及对蛋白质药物的控释性能。发现不相容的共混物具有较大的吸水率和蛋白质药物的释放速率。共混物载药装置在pH=1.0的水溶液中的药物释放速率明显小于在pH=7.4的水溶液中的释放速率。该现象刚好与人体胃肠道的pH变化相对应,显示上述共混体系是一种潜在的结肠定位控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混物 水凝胶特性 释药性 结肠定位 药物控释
下载PDF
微乳液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纳米粒子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芳茂 何卫东 +3 位作者 王延梅 李林峰 刘群峰 张徐节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BPO和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使用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吐温80,在低乳化剂浓度下(w<0.06)进行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微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窄分布的纳米乳胶粒子。研究了微乳液聚合的引发方式、单体配比和单体加入方式...  以BPO和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使用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吐温80,在低乳化剂浓度下(w<0.06)进行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微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窄分布的纳米乳胶粒子。研究了微乳液聚合的引发方式、单体配比和单体加入方式对聚合反应、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界面引发微乳液聚合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 纳米乳胶粒子 微乳液聚合 反应条件 界面引发
下载PDF
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H_2O/DMSO混合溶剂中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厚 王成国 +1 位作者 崔传生 蔡华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57-460,共4页
 在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在反应温度为60℃时,建立了聚合反应速率方程Rp=kC0.651±0.123NVP   ,求得聚合反应...  在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在反应温度为60℃时,建立了聚合反应速率方程Rp=kC0.651±0.123NVP   ,求得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并讨论了AN   C1.17±0.14AIBN    C1.59±0.35添加剂对苯二酚和二氧杂环己烷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混合溶剂 共聚反应动力学 二甲基亚砜 碳纤维 前驱体
下载PDF
黄原胶辐射接枝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其物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咏富 李彦杰 +1 位作者 哈益明 王锋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11,共6页
采用共辐射法制备了黄原胶-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共聚物(XG-g-NVP)。研究表明在黄原胶浓度及XG/NVP质量比一定的情况下,接枝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步达到平衡;在吸收剂量和质量比一定时,接枝率在浓度为10 g/L达到最大;在吸收剂... 采用共辐射法制备了黄原胶-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共聚物(XG-g-NVP)。研究表明在黄原胶浓度及XG/NVP质量比一定的情况下,接枝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步达到平衡;在吸收剂量和质量比一定时,接枝率在浓度为10 g/L达到最大;在吸收剂量和黄原胶浓度一定时,接枝率在质量比为10:1达到最大值。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接枝反应发生在NVP乙烯基部位,接枝共聚物保留了NVP的内酰胺结构;热重分析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得到了增强。接枝共聚物在低接枝率下溶液粘性特征的流变分析表明,其抗高温、抗剪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辐射接枝 N-乙烯基吡咯烷酮 粘性特性
下载PDF
温敏型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前端聚合法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巧 张亚轩 +1 位作者 夏志伟 张志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1,46,共6页
采用前端聚合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P(NIPAM-co-NVP))温敏型共聚智能水凝胶;研究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用量对前端聚合过程及智能水凝胶结构、性能的影响,并对水凝胶在不同温度的药物控制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 采用前端聚合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P(NIPAM-co-NVP))温敏型共聚智能水凝胶;研究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用量对前端聚合过程及智能水凝胶结构、性能的影响,并对水凝胶在不同温度的药物控制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前端移动速率随NVP用量增多而加快;共聚物具有热缩温敏性,随着原料中NVP相对用量从0%增至10%(摩尔分数),共聚产物的临界转变温度从32℃升高到37℃;产物是理想的药物缓释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端聚合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 温敏型水凝胶 药物缓释
下载PDF
乙烯基吡咯烷酮/磺酸甜菜碱两性单体共聚物水凝胶的溶胀行为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侃 张黎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67,共3页
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磺酸甜菜碱两性单体共聚物水凝胶,探讨了时间、温度和外加盐浓度对凝胶溶胀行为的影响.与单一聚乙烯基毗咯烷酮凝胶不同,引入磺酸甜菜碱单体后得到的新型水凝胶同时具有温度和盐双重敏感特性,且其吸水性有明... 合成了乙烯基吡咯烷酮/磺酸甜菜碱两性单体共聚物水凝胶,探讨了时间、温度和外加盐浓度对凝胶溶胀行为的影响.与单一聚乙烯基毗咯烷酮凝胶不同,引入磺酸甜菜碱单体后得到的新型水凝胶同时具有温度和盐双重敏感特性,且其吸水性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水溶胶 溶胀比 温度敏感 反聚电解质效应 乙烯基吡咯烷酮 磺酸甜菜碱
下载PDF
聚(丙烯酸-co-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的前端聚合法制备及染料吸附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巧 张亚轩 +2 位作者 张延辉 韩未利 夏志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2,共6页
在水溶液中用前端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co-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研究了单体配比对前端聚合参数、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检测了水凝胶对水体中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共聚凝胶的吸水性能明显优于均聚物(聚丙烯... 在水溶液中用前端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co-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研究了单体配比对前端聚合参数、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检测了水凝胶对水体中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共聚凝胶的吸水性能明显优于均聚物(聚丙烯酸(PAC)),当丙烯酸(AC)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摩尔比为5:5时,水凝胶饱和溶胀比最大,达到577 g/g,约为PAC的3倍。与吸附酸性品红和亚甲基蓝相比,水凝胶吸附碱性品红的能力更强,当n(AC)∶n(NVP)=7∶3时吸附量最大,为539 mg/g;共聚水凝胶具有p H敏感性,溶液p H升高有利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相对于溶液聚合,前端聚合法制备的产物单体排布序列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端聚合 丙烯酸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水凝胶 有机染料 吸附
下载PDF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功能单体的S-萘普生印迹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娟娟 王新龙 许兴友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以S-萘普生为模板,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分别按照摩尔比1/4/10、1/4/20和1/4/30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UV和Chem3D Pro软件计算模拟研究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半经验量化PM3方法计算... 以S-萘普生为模板,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分别按照摩尔比1/4/10、1/4/20和1/4/30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UV和Chem3D Pro软件计算模拟研究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半经验量化PM3方法计算得到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为-20.97 kJ/mol.探讨了交联度对MIP吸附性能和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0~4mmol/L浓度范围内,MIP对S-萘普生的结合量随着交联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交联度为88%的印迹聚合物P3对S-萘普生和阿司匹林的分离因子为2.70,交联度为83%的聚合物P2的分离因子为2.60,交联度为71%的聚合物P1的分离因子为1.44,即高交联度MIP的识别能力优于低交联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烯基吡咯烷酮 S-萘普生 印迹聚合物 合成方法 稳定性 非甾体消炎药 交联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