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交联体系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发泡材料的性能
1
作者 赵永健 史浩楠 +1 位作者 张庆红 史新妍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383-388,共6页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为基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接枝单体、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通过水交联与过氧化物交联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双交联发泡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性能频谱仪和电子万能试验...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为基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接枝单体、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通过水交联与过氧化物交联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双交联发泡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性能频谱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发泡材料的泡孔形貌、动态力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双交联发泡工艺得以实现,经过水交联后所形成的交联网络有效提高了泡孔尺寸的均匀性及分散性;当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用量为0.25份(质量)时,双交联发泡材料具有最窄的泡孔尺寸分布,发泡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适用于制备阻尼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橡胶 水交联 发泡材料 交联特性 泡孔形貌 发泡倍率 物理机械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苯乙烯协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固相接枝改性聚丁烯-1
2
作者 王鉴 翟昌休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通过固相接枝改性聚丁烯-1(PB-1),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共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GMA用量5%、BPO用量0.3%、n(...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通过固相接枝改性聚丁烯-1(PB-1),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共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GMA用量5%、BPO用量0.3%、n(GMA)/n(St)=1的条件下,100℃反应2 h后得到接枝率为4.8%的改性产物。共单体St的加入有利于GMA接枝到PB-1大分子链上,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B-1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烯-1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乙烯 固相接枝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增韧PBT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琪 何祥 +2 位作者 吕通建 王鹏 吴树岭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自制的不同接枝率的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剂以及国外商业化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增韧研究,将不同增韧剂与纯PBT树脂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增韧改性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拉... 采用自制的不同接枝率的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剂以及国外商业化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增韧研究,将不同增韧剂与纯PBT树脂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增韧改性PBT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当自制增韧剂的接枝率为1.96%,用量为15%时增韧效果最好,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增加65%,断裂伸长率增加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剂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增韧 冲击强度 断裂伸长率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制备用于小分子物质分离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乙烯基苯)型整体柱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伟 徐环昕 +1 位作者 刘坐镇 宁方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环己醇和正十二醇为致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直接以50mm×4.6mm色谱柱为模具,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聚(GMA-DVB)型整体柱。以GMA和DVB的体积比、环己醇和十二醇...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以环己醇和正十二醇为致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直接以50mm×4.6mm色谱柱为模具,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聚(GMA-DVB)型整体柱。以GMA和DVB的体积比、环己醇和十二醇的体积比以及BPO占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三因素,以分离苯和乙苯等小分子物质时的半峰宽分离度(R1/2)为考察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测定整体柱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分布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整体柱的最优配方为V(GMA):V(DVB):V(环己醇):V(正十二醇)=0.825:0.825:1.32:2.03,BPO的质量分数为0.7%。应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分离苯和乙苯等小分子物质,理论塔板数达到37000塔板/m,R1/2值达到7.14,完全达到基线分离,分离时间小于10min。该方法制备整体柱的重复性好,柱效较高,基本满足商品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基苯) 整体柱 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 小分子物质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亚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51-53,共3页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DSC方法测试了PC/PBT(70/30,质量份)共混体系及在体系中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X8900)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研究了AX8900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X8900改善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AX8900用量为1phr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共聚物
下载PDF
微乳液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纳米粒子 被引量:4
6
作者 叶芳茂 何卫东 +3 位作者 王延梅 李林峰 刘群峰 张徐节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BPO和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使用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吐温80,在低乳化剂浓度下(w<0.06)进行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微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窄分布的纳米乳胶粒子。研究了微乳液聚合的引发方式、单体配比和单体加入方式...  以BPO和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使用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吐温80,在低乳化剂浓度下(w<0.06)进行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微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窄分布的纳米乳胶粒子。研究了微乳液聚合的引发方式、单体配比和单体加入方式对聚合反应、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界面引发微乳液聚合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 纳米乳胶粒子 微乳液聚合 反应条件 界面引发
下载PDF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SBS/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可可 廖明义 +1 位作者 李扬 梁爱民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将线型热塑性弹性体 SBS溶胀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液中,以 BPO为引发剂,在 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催化下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 SBS/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果表明,实现了苯乙烯-... 将线型热塑性弹性体 SBS溶胀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混合液中,以 BPO为引发剂,在 CuCl/2,2′-联吡啶配位化合物催化下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 SBS/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果表明,实现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可控聚合 ,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的提高呈线性增长,且分布较窄,从而得到了组成和性能不同的互穿聚合物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 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8
作者 孔祥文 张静 +1 位作者 王静 黄菊洪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7,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P(BMA/AANa)用量、AMS和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 以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MA/AANa)]低聚物为乳化剂,合成了无皂聚(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P(AMS/BMA)乳液,考察了P(BMA/AANa)用量、AMS和BMA配比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以及成膜耐水性的影响。当P(BMA/AANa)37%(质量分数,下同),AMS和BMA总量18.5%,m(AMS)∶m(BMA)=1.0∶1.5,(NH4)2S2O80.3%,反应温度70~75℃,反应时间3 h时,合成乳液冻融指数为5,60℃下保温120 h无变化,涂膜剥落或起皱的时间为67 h,w[P(AMS/BMA)]=0.1%的乳液加入c(KCl)=0~2.5 mol/L的氯化钾水溶液中,透光度为41%~42%,表明乳液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Α-甲基乙烯 甲基丙烯酸丁酯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膜的富氧性能研究
9
作者 杨继萍 黄鹏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不同乙烯基吡啶基的聚 (甲基丙烯酸丁酯 +(4-乙烯基 )吡啶 )共聚物 ,并以低真空度法测试了其氧氮渗透性能。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物膜中乙烯基吡啶含量的增加 ,共聚物膜的密度、玻璃化转...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不同乙烯基吡啶基的聚 (甲基丙烯酸丁酯 +(4-乙烯基 )吡啶 )共聚物 ,并以低真空度法测试了其氧氮渗透性能。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物膜中乙烯基吡啶含量的增加 ,共聚物膜的密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氧氮选择性都随之增加 ,但氧氮渗透率和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丁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 乙烯基吡啶 含量 富氧性能 聚合物膜 分离膜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振国 韩业 +3 位作者 周超 张明耀 任仲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焦磷酸钠/葡萄糖(CHP/FES/SPP/Dx)引发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乳液聚合。系统研究了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以及各组分的量及配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CHP或Dx量增加而提高;恒定CHP和Dx量及SPP/Fe2+质量比,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随着SPP、Fe2+量增加先迅速增加后变化不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 氧化还原体系 聚合反应速率 粒子形态和分布
下载PDF
氢氧化铝对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力学与阻燃性能及热降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年华 张勇辉 +2 位作者 张强 熊奇 李治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5-68,共4页
采用极限氧指数、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氢氧化铝(ATH)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探讨了 ATH 的添加量对 EBA 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ATH 的... 采用极限氧指数、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技术和手段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氢氧化铝(ATH)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探讨了 ATH 的添加量对 EBA 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ATH 的引入能恶化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但可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当 ATH 的添加量为60%时,阻燃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33.1%。ATH 提高了 EBA 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降低了 EBA 的热降解速率,扩大了热失重温度范围。ATH 以吸热方式在凝缩相和气相中发挥阻燃作用;此外,ATH 分解形成的活性Al_2O_3对 EBA 还具有成炭催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 ATH 的凝缩相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氯氧化铝 阻燃 热降解
下载PDF
大分子ATRP引发剂α-卤烷基聚苯乙烯的合成及其引发的丙烯酸丁酯接枝聚合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群峰 何卫东 叶芳茂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通过酰基化、还原、酯化和卤代反应 ,在聚苯乙烯上引入α 卤烷基 ,使用FTIR、1 H NMR、1 3C NMR和GPC对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基团转化可以完全进行 ,整个过程中无交联等副反应 .其中α 溴乙基聚苯乙烯可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多功... 通过酰基化、还原、酯化和卤代反应 ,在聚苯乙烯上引入α 卤烷基 ,使用FTIR、1 H NMR、1 3C NMR和GPC对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基团转化可以完全进行 ,整个过程中无交联等副反应 .其中α 溴乙基聚苯乙烯可作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多功能度引发剂 ,由此引发丙烯酸正丁酯聚合生成梳状聚 (苯乙烯 g 丙烯酸正丁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ATRP引发剂 α-卤烷基聚苯乙烯 合成 丙烯酸丁酯 接枝共聚
下载PDF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热降解行为的TGA-FTIR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年华 张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9,共5页
采用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的热降解行为和热降解的气相挥发物。结果表明,EBA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30~480℃;在320~430℃之间EBA通过主链侧基上的酯裂解而生成1-丁烯,此阶段中热降解气... 采用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的热降解行为和热降解的气相挥发物。结果表明,EBA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30~480℃;在320~430℃之间EBA通过主链侧基上的酯裂解而生成1-丁烯,此阶段中热降解气相挥发物主要含有1-丁烯、CO2和含有丙烯酸酯的碎片,约在370℃时1-丁烯的生成量达到最大;450℃以上时,聚合物材料脱羧后的骨架发生降解,其挥发性的产物主要是低分子量的—(CH2)n—(n≥4)的链烷烃。体系中还有少量的C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热降解 TGA/FTIR
下载PDF
碳酸钙对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阻燃与力学性能及热降解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年华 熊奇 +2 位作者 李治华 张强 唐盛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1,共5页
采用极限氧指数法、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研究了碳酸钙(CaCO3)对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阻燃及热降解行为的影响,探讨了CaCO3对EBA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3降低了EBA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 采用极限氧指数法、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研究了碳酸钙(CaCO3)对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阻燃及热降解行为的影响,探讨了CaCO3对EBA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3降低了EBA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但复合阻燃材料仍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当CaoCO3含量为60%(质量分数,下同)时,阻燃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28.5%。CaCO3通过EBA在热降解过程中与之发生化学反应来改变EBA的热降解行为,提高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降低EBA的热降解速率,促进高温下成炭在凝缩相中发挥阻燃作用。此外,CaCO3与EBA在热降解过程中形成隔热、隔氧的多孔泡沫膨胀结构,可进一步加强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碳酸钙 阻燃 热降解行为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分散共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星 玄泽亮 +1 位作者 程雷 郑玉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6,20,共5页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光滑、粒径均匀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球,研究了各种参数变化对聚合转化率-时间曲线的影响并得到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初始单体中丙烯酸丁酯的物质的量分数超过...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光滑、粒径均匀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球,研究了各种参数变化对聚合转化率-时间曲线的影响并得到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初始单体中丙烯酸丁酯的物质的量分数超过20%以上时,总转化率明显降低;在60℃~75℃之间随温度上升,总转化率增大,但80℃时反而减小,并随着醇水比的降低、引发剂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稳定剂的浓度对其影响甚小;在所考察的范围内,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分散聚合动力学方程为Rp=k.exp(38194/RT)[St/BA]0.7029[m(EtOH)/m(EtOH+H2O)]-4.138[AIBN]0.3845,其表观活化能Ea为38.19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晓明 冯世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用 TG-DSC法研究氯乙烯 (VC) -丙烯酸丁酯 (BA)共聚物的热降解动力学 .考察了升温速率 (β)、气氛对热降解的影响 .在氮气气氛中 ,共聚物 (VC-BA)的热降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降解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脱除支基 ,反应级数 (n)为 1 .2... 用 TG-DSC法研究氯乙烯 (VC) -丙烯酸丁酯 (BA)共聚物的热降解动力学 .考察了升温速率 (β)、气氛对热降解的影响 .在氮气气氛中 ,共聚物 (VC-BA)的热降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降解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脱除支基 ,反应级数 (n)为 1 .2级 ,活化能 (E)为 1 1 3 KJ/mol;第二步是主链断裂 ,反应级数 (n)随升温速率(β)的增大而减小 .在空气气氛中 ,共聚物 (VC-BA)的热降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降解分三步进行 (第三步未完成 ) .第一步也是脱除支基 ,反应级数 (n)为 1 .0级 ,活化能 (E)为 1 1 1 .2 KJ/mol;第二步亦是主链断裂 ,反应级数也随β增大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升温速率 热降解 反应级数 活化能 动力学 聚氯乙烯
下载PDF
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热解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晓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用 TG- DSC法研究氯乙烯 (VC) -丙烯酸丁酯 (BA)共聚物的热降解机理 .考察了升温速率 (β)、气氛对热降解的影响 .实验表明 :随 β值增大 ,VC- BA共聚物的热降解出现最大降解速率时的温度 (Tp)和降解 1 0时的温度 (T0 .1 )都升高 ,但... 用 TG- DSC法研究氯乙烯 (VC) -丙烯酸丁酯 (BA)共聚物的热降解机理 .考察了升温速率 (β)、气氛对热降解的影响 .实验表明 :随 β值增大 ,VC- BA共聚物的热降解出现最大降解速率时的温度 (Tp)和降解 1 0时的温度 (T0 .1 )都升高 ,但对最终降解率影响不大 ;在气氛一定时 ,Tp时的降解率是一个常数 .在氮气气氛中的 Tp 比空气气氛中的 Tp高 ,且 VC- BA共聚物的热降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它的降解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脱除支基 ,第二步是主链断裂 ;在空气气氛中 ,VC- BA的热降解是放热反应 ,降解分三步进行 (第三步有待完成 ) ,第一步也是脱除支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热降解 降解率
下载PDF
硼酸锌对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力学及阻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年华 李治华 +1 位作者 熊奇 张强 《胶体与聚合物》 2007年第3期21-23,共3页
用极限氧指数(LOI)、热重(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硼酸锌(ZB)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及ZB对EBA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B的引入提高了EBA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恶... 用极限氧指数(LOI)、热重(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研究了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硼酸锌(ZB)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降解行为及ZB对EBA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B的引入提高了EBA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恶化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添加60%材料的LOI可达26.8%,主要通过物理方式在凝缩相和气相中发挥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硼酸锌 阻燃 热降解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新型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薛红艳 申书昌 +1 位作者 王文波 安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合成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用顶空萃取法对水中低级芳烃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实验,考察了此高聚物涂层的热稳定性及单体比例与萃取率的关系。将自制涂层与商品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对... 合成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用顶空萃取法对水中低级芳烃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实验,考察了此高聚物涂层的热稳定性及单体比例与萃取率的关系。将自制涂层与商品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对低级芳烃化合物的萃取效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 固相微萃取 吸附质 应用 萃取效率 气相色谱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熔融接枝K树脂
20
作者 戚远慧 朱永军 +2 位作者 罗筑 黄安荣 韦良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简称K树脂)(K-g-GM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酸碱滴定法对K-g-GMA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接枝率,分析了GMA用量对K-g-GMA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简称K树脂)(K-g-GM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酸碱滴定法对K-g-GMA进行表征并测定其接枝率,分析了GMA用量对K-g-GMA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将K-g-GMA添加到K树脂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体系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K/SAN透明合金。结果表明:随着GMA用量的增加,K-g-GMA的接枝率逐渐升高,当GMA用量为4 phr时,接枝率最高,熔体流动性较好。当K树脂与SAN质量比为15∶85,w(K-g-GMA)为3%时,与未加K-g-GMA相比,透明合金的拉伸强度、悬臂梁无缺口冲击强度和透光率分别提高6.08%,25.72%,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熔融接枝 接枝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