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状结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童仕伦 唐滔 王竹平 《腹部外科》 2002年第4期212-213,共2页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8例乙状结肠肿瘤诊疗经过。结果  198例中恶性肿瘤 193例 (97.5 %) ,良性肿瘤 5例 (2 .5 %)。其临床表现依次为便血(6 3.7%) ,排便习惯改变 (32 .7%) ,腹痛 (2 9.3%) ,腹胀 (11....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8例乙状结肠肿瘤诊疗经过。结果  198例中恶性肿瘤 193例 (97.5 %) ,良性肿瘤 5例 (2 .5 %)。其临床表现依次为便血(6 3.7%) ,排便习惯改变 (32 .7%) ,腹痛 (2 9.3%) ,腹胀 (11.5 %) ,急性肠梗阻 (8.6 %) ,包块 (6 .8%)。181例经纤维结肠镜明确诊断 ,17例经剖腹探查明确诊断。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140例 (70 .6 %) ,姑息性切除 34例 (17.2 %) ,造瘘 18例 (9%) ,单纯探查 6例 (3.2 %)。发生肠瘘 4例(2 %) ,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乙状结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对不明原因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应及时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治性切除是乙状结肠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伴孤立肝转移灶、可一并切除。乙状结肠肿瘤并急性肠梗阻可行I期结肠切除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在定位困难的腹腔镜直肠及乙状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钟玉兵 张云 +3 位作者 周苏君 张国强 蒋颜材 金晨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7期2794-2796,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定位困难的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手术中一种新的定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2例术中定位困难的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患者使用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定位肿瘤位置(研究组),联合常规腹腔镜完成手... 目的探讨在定位困难的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手术中一种新的定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2例术中定位困难的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患者使用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定位肿瘤位置(研究组),联合常规腹腔镜完成手术,与同期收治的10例术中定位困难的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患者使用术中肠镜检查定位肿瘤位置(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中定位情况,对比分析2种方法定位操作时间、定位技术难度、检查费用、安全性等。结果研究组患者中由外科医生顺利完成定位11例,免于术中肠镜检查,1例患者采用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未能找到肿瘤,术中肠镜检查定位肿瘤在降结肠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平均定位操作时间明显减少,未产生检查费用,均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定位困难的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肿瘤手术中,利用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术中定位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自制经肛腹腔镜装置 术中定位
下载PDF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3
作者 林淑辉 刘海华 刘翠月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6期71-72,共2页
总结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体会等,认为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乙状结肠肿瘤 手术配合 护理
下载PDF
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术式设计及应用
4
作者 常桂生 李家辉 杜吉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设计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术式,探讨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安全性、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2例患者行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按无瘤及无菌要求施术,标本经自制肛门转换器取出。结果:... 目的:设计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术式,探讨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安全性、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2例患者行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按无瘤及无菌要求施术,标本经自制肛门转换器取出。结果:2例乙状结肠肿瘤患者均成功施行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康复快,肛门排便功能正常,随访0.5~1年,均无复发。结论: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符合现代微创外科的要求,近期疗效良好,美容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肛门转换器
下载PDF
乙状结肠肿瘤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石顺 林伟强 林奋强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0期106-107,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治疗与化疗方法。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之间接诊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适合条件的18例患者分组分法者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使用5-氟尿嘧啶单药和使用亚叶酸钙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的区别...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治疗与化疗方法。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之间接诊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适合条件的18例患者分组分法者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使用5-氟尿嘧啶单药和使用亚叶酸钙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的区别和疗效。结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9(28.1%)例,Ⅰ期3(37.5%)例,Ⅱ期12(18.8%)例,Ⅲ期8(15.6%)例;局部淋巴结转移9(28.1%)例,腹腔种植转移2(6.3%)例,肝转移3(9.4%)例。18例化疗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相对较少。结论乙状结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因此,应更加重视;根治性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结合的化疗方法,可更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5-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红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4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肿瘤切除(LAC)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我院17例腹腔镜辅助LAC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病例,对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的出现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7例LAC及淋巴清扫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肿瘤切除(LAC)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我院17例腹腔镜辅助LAC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病例,对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的出现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7例LAC及淋巴清扫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95min,平均出血量80mL,24-48h恢复排气,平均住院时间9d。结论:LAC及淋巴结清扫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效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 乙状结肠肿瘤切除
下载PDF
乙状结肠肿瘤套叠入直肠误诊为直肠癌1例
7
作者 龚显峰 《现代医药卫生》 1999年第S1期65-65,共1页
患者女,54岁。自述大便习惯改变2年,患者有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细,大便混有脓血粘液,常被考虑为“慢性胃肠炎”,予以抗感染、对症等处理后能缓解。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部未扪及包块。肛诊:肛门外观正常,距肛门6cm能触及表面光滑,呈分... 患者女,54岁。自述大便习惯改变2年,患者有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细,大便混有脓血粘液,常被考虑为“慢性胃肠炎”,予以抗感染、对症等处理后能缓解。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部未扪及包块。肛诊:肛门外观正常,距肛门6cm能触及表面光滑,呈分叶状包块,质地稍硬,包块能推动,上缘不能扪及,包块占肠腔2/3圈,指套染脓血。辅助检查:大便隐血(+++),活检:直肠腺癌。择期行“Misles’’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 肿瘤 直肠癌 直肠刺激症状 直肠腺癌 复发性肠套叠 复合癌 慢性胃肠炎 乙状结肠肿瘤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下载PDF
妊娠期乙状结肠巨大肿瘤合并卵巢转移超声所见1例
8
作者 舒欣 禹鑫 郭良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病例女,33岁,孕25周,孕1产0,因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5月余伴便血2次入院。产科情况:宫高21cm,腹围87cm,先露:头位,胎心147次/分,宫颈评分4分。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38×10^(12)L^(-1),血红蛋白87g/L;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126.1ug/L,... 病例女,33岁,孕25周,孕1产0,因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5月余伴便血2次入院。产科情况:宫高21cm,腹围87cm,先露:头位,胎心147次/分,宫颈评分4分。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38×10^(12)L^(-1),血红蛋白87g/L;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126.1ug/L,癌胚抗原(CEA)10.93ug/L,糖类抗原19-9(CA19-9)49.7U/mL,糖类抗原12521.4U/mL。大便常规:大便潜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超声检查 多普勒彩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乙状结肠肿瘤致乙状结肠直肠套叠并脱垂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亚杰 江从庆 +2 位作者 钱群 吴云华 张中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3,共1页
患者女性,67岁。因解白色胨样便10d.肛门肿物脱出3d于2009年5月6日入院。查体: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肠呜音正常。取左侧卧位.肛门部可见一5.0cm×5.0cm×6.0cm椭圆形肿物脱出,呈暗红色,水肿明显。... 患者女性,67岁。因解白色胨样便10d.肛门肿物脱出3d于2009年5月6日入院。查体: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肠呜音正常。取左侧卧位.肛门部可见一5.0cm×5.0cm×6.0cm椭圆形肿物脱出,呈暗红色,水肿明显。近中央有一2.5cm×3.0cm溃疡型肿块:见图l。脱出肿块无法复位至肛门内。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3×10^9g/L,血红蛋白102g/L;肝肾功能电解质:白蛋白25.7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肠套叠 脱垂 圆形肿物 2009年 白细胞计数 左侧卧位 辅助检查
原文传递
膀胱与乙状结肠同时发生原发肿瘤4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家瑜 何国友 +3 位作者 吴品林 肖龙明 李欢诚 庞靖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675-675,共1页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同时发生 原发肿瘤
下载PDF
循证科学理念护理对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丽萍 吴芳艳 吴小茹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科学理念护理对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拟行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目的探讨循证科学理念护理对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收治的拟行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循证科学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VAS)呈现下降趋势,术后6h、12h、24h和48h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 VAS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科学理念的护理干预用于电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排气、进食及早期活动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原文传递
腹部弧形切口行乙状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5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林昊 林达佳 王襄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6期2394-2396,共3页
目的:分析腹部弧形切口行乙状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乙状结肠、直肠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部弧形切口进行肿瘤切除,对照组患者... 目的:分析腹部弧形切口行乙状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乙状结肠、直肠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部弧形切口进行肿瘤切除,对照组患者应用腹部纵行切口进行肿瘤切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6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弧形切口行乙状结肠、直肠肿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弧形切口 乙状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下载PDF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三孔法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10例报告
13
作者 陈金水 石璐璐 +5 位作者 王铁虎 杨松 杨卢琦 尚辉辉 郑开福 李正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670-674,689,共6页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肛门)取标本三孔法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为10例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经肛门取标本,腹部无辅...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肛门)取标本三孔法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为10例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经肛门取标本,腹部无辅助切口。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5.0±58.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14.9)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8.4±11.0)h,进流食时间(2.3±0.7)d,术后平均住院(9.2±1.5)d。1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晚上发热38.7℃,予以抗感染治疗,第4天体温恢复正常;均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TNM分期:0~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4例。住院总费用平均(35012.99±2458.68)元。术后随访1~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其中4例术后行辅助化疗;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经自然腔道(肛门)取标本三孔法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乙状结肠癌、高位直肠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检查 三孔法
下载PDF
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的预后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孔雁 徐建梅 +1 位作者 刘风玲 左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83-2786,共4页
目的:探讨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预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以手术日期或病理确诊日期为随访起点对患者或家... 目的:探讨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预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以手术日期或病理确诊日期为随访起点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随访,以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时间截至2014-01-01,无进展生存期( PFS)定义为从确诊至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时间。结果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年龄、初始治疗方式、肿瘤最长径及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9、0.015、0.019、0.005, P<0.05)。354例患者失访17例,失访率为4.8%;随访时间3~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直乙肠交界处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4.0个月〔95%CI (47.5,8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5.3%和76.2%;直肠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3.0个月〔95%CI (53.2,72.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5.5%和76.3%;乙状结肠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3.0个月〔95%CI (51.2,74.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5%、87.2%和79.3%。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6, P=0.536)。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中位 PFS 分别为48.0个月〔95%CI (36.3,59.7)〕、29.0个月〔95%CI (17.9,40.1)〕和63.0个月〔95%CI (37.1,88.9)〕。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PFS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9, P=0.001)。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HR=0.585,95%CI (0.338,0.891), P=0.012〕及浸润深度〔HR=3.516,95%CI (1.883,6.746), P=0.038〕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生存时间未见不同,而PFS存在差异,肿瘤浸润深度可能为结直肠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预后
下载PDF
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切除保肛手术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8
15
作者 何力 许胜水 +2 位作者 兰峻斌 严辉第 熊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532-533,共2页
目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普外科中的应用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其临床观察已取得了明显效果。我科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切除保肛术25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腹腔镜
下载PDF
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铜兵 何妙侠 +1 位作者 吴晓辉 朱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与疗效。方法回顾2000~2007年诊治的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平均年龄31.5岁,男性6例,女性1例... 目的探讨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与疗效。方法回顾2000~2007年诊治的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7例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平均年龄31.5岁,男性6例,女性1例,均以间歇性便血就诊,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肿瘤切面暗红色,蜂窝状,镜下由大小不一的薄壁血管构成;免疫组化CD34+、CD31+、SMA-、FⅧRAg、vimentin+、cytokeratin-。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直、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主要症状是便血,早期容易误诊,一旦确诊,宜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病理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2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乙状结肠癌切除手术的65例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等资料。根据外科术式,65例患...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乙状结肠癌切除手术的65例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等资料。根据外科术式,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指标、切除标本的测量指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输白蛋白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除肠管长度长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浸润肠管环周宽度、肿瘤浸润肠管长度及清扫肠旁组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累计生存率和累计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相比,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长,但手术安全性良好,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乙状结肠肿瘤 肠梗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的相关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轩 孙晶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78-282,共5页
对于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简称直乙结肠癌)手术患者,在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基础上,是否需要完成D3淋巴结清扫一直是讨论热点之一。作为D3清扫的关键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基于现有研究,对直乙结肠癌根... 对于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简称直乙结肠癌)手术患者,在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基础上,是否需要完成D3淋巴结清扫一直是讨论热点之一。作为D3清扫的关键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基于现有研究,对直乙结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清扫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包括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清扫的术式,肠系膜下动脉清扫中血管结扎位置的选择,病理阳性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的临床意义等,并结合作者经验介绍最新研究进展。随着精准医学及循证医学的发展,清扫IMA根部淋巴结及术后精确评估IMA根部淋巴结的病理学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决策需要更多真实、高级别临床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TME D3清扫 淋巴结
下载PDF
尿红细胞检测在乙状结肠癌侵犯膀胱的术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坚松 陈功 万德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64-1065,共2页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检测在局部进展期乙状结肠癌侵犯膀胱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侵犯膀胱的乙状结肠癌患者(A组)及同期收治的321例无膀胱侵犯的乙状结肠癌患者(B组)的术前诊断方法,重点比较术前尿红细胞检验结果对诊断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检测在局部进展期乙状结肠癌侵犯膀胱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侵犯膀胱的乙状结肠癌患者(A组)及同期收治的321例无膀胱侵犯的乙状结肠癌患者(B组)的术前诊断方法,重点比较术前尿红细胞检验结果对诊断的影响。结果A组术前尿红细胞检测阳性率为65.6%,明显高于B组术前尿红细胞检测阳性率2.1%(P<0.01)。结论尿红细胞检测可作为本病术前诊断的一个筛查指标,再结合盆腔或腔内B超、膀胱镜、盆腔CT或MRI扫描等检查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红细胞 乙状结肠肿瘤 膀胱侵犯 术前诊断
下载PDF
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诊断乙状结肠癌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胜东 缪锦芬 王超英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8期858-859,共2页
目的研究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MSCT)对乙状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怀疑乙状结肠癌的患者行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观察肿瘤情况,作出诊断及分期并与病理对照。结果低张水灌肠乙状结肠充盈显示良好,对... 目的研究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MSCT)对乙状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怀疑乙状结肠癌的患者行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观察肿瘤情况,作出诊断及分期并与病理对照。结果低张水灌肠乙状结肠充盈显示良好,对乙状结肠肿瘤显示清晰。多层螺旋CT检出全部41例乙状结肠癌,敏感性为100%。依据Dukes分期标准,MS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对比,其符合率分别为:A期60%,B期93.3%,C期80%,D期100%,总符合率为92.7%。结论低张水灌肠MSCT能较好的显示乙状结肠癌的形态、大小、周围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很好的一致性,MSCT是乙状结肠癌术前诊断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肿瘤分期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