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 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在不同年龄段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中的意义
1
作者 陈琳 雷琴 柴森茂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105例)、中年组(46~59岁,128例)和老年组(≥60岁,62例)。比较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HBV DNA及乙肝五项定量。结果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P<0.05)。老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患者中,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进展,HBV DNA、HBsAg、HBeAg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监测相关指标趋势对于提示疾病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DNA 乙肝五项定量 不同年龄段 乙肝病毒感染 病情进展
下载PDF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控制婴幼儿乙肝感染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刘桂茹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期0051-0053,共3页
目的:研究对婴幼儿应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控制其乙肝感染所展现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3年01月来我院分娩生产的138例婴幼儿,所有婴幼儿均接受3针乙肝疫苗,对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的第1、2、3年对预防控制效果进行检... 目的:研究对婴幼儿应用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控制其乙肝感染所展现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3年01月来我院分娩生产的138例婴幼儿,所有婴幼儿均接受3针乙肝疫苗,对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的第1、2、3年对预防控制效果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第1年,乙肝抗体滴度:(118.45±2.46);乙肝疫苗接种第2年,乙肝抗体滴度:(92.34±1.12);乙肝疫苗接种第3年,乙肝抗体滴度:(48.67±1.0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婴幼儿实施乙肝疫苗接种,预防控制其乙肝感染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婴幼儿的乙肝感染率和阳性率,提高婴幼儿的生存质量,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控制 婴幼儿 乙肝感染 乙肝抗体滴度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3
作者 高冉冉 曹阳 +4 位作者 郑嵘炅 张紫怡 杨丽 唐努尔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60)和存活组(n=71)。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并将筛选的因素使用R 4.3.0软件进行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根据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区分度和校准能力较好。自发性腹膜炎在存活组和死亡组HBV-ACLF患者并发症中占比均最高。结论通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模型
下载PDF
耳穴压豆干预在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吴红红 徐如龙 龚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干预在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5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80例自述睡眠质量下降的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干预在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5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80例自述睡眠质量下降的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耳穴压豆干预,两组均干预14 d。干预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PSQ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负性心理(HAMA、HAMD)、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HAMA、HAMD、NHP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干预可改善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睡眠质量,对减缓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患者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肝郁脾虚 乙肝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无症状慢性感染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5
作者 叶贤林 李彤 +3 位作者 王若楠 李然 刘衡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病毒无症状慢性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992年之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的HBsAg ELISA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核酸大容量提取,对其BCP/PC区及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计划免疫后出生献血者乙肝病毒无症状慢性感染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992年之后出生的无偿献血者的HBsAg ELISA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核酸大容量提取,对其BCP/PC区及S区进行巢式PCR扩增及qPCR定量检测,并对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2020年12月—2022年1月共收集46632份计划免疫后出生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含男性31612份,女性15020份。通过常规筛查得到ELISA阳性标本99份,经化学发光、巢式PCR、实时荧光PCR等方法检测,61份确证HBsAg阳性,阳性率0.13%(61/46632)。其中男性49份,阳性率0.16%,女性12份,阳性率0.08%(P<0.05)。50/61份标本获得S序列,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中B型46份[92%(46/50),男性38份,女性8份],C型4份[8%(4/50),男性3份,女性1份]。S区突变频率高的分别N40S(8/46,17.39%),G44E(7/46,15.22%),Q129H/R(6/46,13.04%),Y161F/S(7/46,15.22%),V179A(4/46,8.70%),S53L(2/4,50%),C69T(2/4,50%),I126S/T(2/4,50%)。其中免疫逃逸突变有Q129R和T/I126A/N/S/T。结论乙肝疫苗接种能大大降低献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提高输血安全性。高频率的免疫逃逸突变也成为血液安全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献血者 乙肝疫苗 免疫逃逸突变
原文传递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煌祥 曾文龙 +3 位作者 郭剑洋 修喆 陈小鹏 涂桂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1年。比较2组近期疗效,术后不同时点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复发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χ^(2)=5.357,P=0.021)。术后4周,2组CD4^(+)、CD4^(+)/CD8^(+)、NK高于术后当天,CD8^(+)与AST、ALT、TBil水平低于术后当天,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χ^(2)=4.878,P=0.027)。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还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乙肝病毒 术后复发转移率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仑伐替尼辅助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乙肝合并晚期肝癌的疗效影响
7
作者 张华 贾志阳 高露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仑伐替尼辅助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stion,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乙肝合并晚期肝癌的疗效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乙肝合并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仑伐替尼辅助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stion,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乙肝合并晚期肝癌的疗效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乙肝合并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TACE序贯射频消治疗,观察组采用仑伐替尼辅助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治疗6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以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水平;以采用ELISA测定血清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8,Caspase8)、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oluble factor-related apoptosis,sFas)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1.82%(27/33)高于对照组57.58%(19/33)(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血清bFGF、HIF-1α、VEGF、Ang-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血清Caspase8水平较高,sFas水平较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18%(6/33)与对照组12.12%(4/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仑伐替尼辅助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乙肝合并晚期肝癌患者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肝功能,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水平,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伐替尼 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 序贯射频消融 乙肝合并晚期肝癌
下载PDF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李艳婷 吕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诺... 目的探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诺福韦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转阴率、血小板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指数、脏器形态变化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Child-Pugh评分均较低;治疗后,观察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均较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计数较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较低;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较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门静脉内径较低、脾脏厚度较低;治疗后,观察组肝门静脉内径较低、脾脏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80 d与治疗90 d比较,HBV-DVA转阴率均较高;治疗后,观察组HBV-DV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可获得突出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还可对乙肝病毒载量进行有效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 乙肝肝硬化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肝功能指标 乙肝病毒
下载PDF
乙肝感染与肾脏疾病防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华锋 郭赟 洪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当前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为7%左右[1]。据WHO报道,2019年全球有2.96亿慢性HBV感染者[2]。200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3],至2016年慢性HBV感染者达8 600万[4]。在临床实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我国当前乙肝病毒的流行率为7%左右[1]。据WHO报道,2019年全球有2.96亿慢性HBV感染者[2]。200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3],至2016年慢性HBV感染者达8 600万[4]。在临床实践中,常见到HBV抗原阳性同时又有肾损害患者,判断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乙肝病毒相关肾病和肾病合并乙肝感染的特点与治疗注意事项仍是肾脏病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医疗工作者 乙肝感染 流行率 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肾脏疾病 临床实践
下载PDF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李秀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200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仅接受标准乙肝疫苗接种,观察组110例,在乙...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200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仅接受标准乙肝疫苗接种,观察组110例,在乙肝疫苗接种时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随访并统计两组婴幼儿HBV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前的血清HBV-DNA含量、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高于对照组,IL-4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免疫指标IgG、IgM、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HBs阳性率高于对照组,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阳性率5.45%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随访1年,观察组免疫阻断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HBV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接种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阻断HBV母婴传播,减少HB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HBV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11
作者 谢金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在确认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后抽取其空腹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在确认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后抽取其空腹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患者乙肝五项进行检测,对比2类检测方法对乙肝五项阳性检测率的差异,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HBV的诊断效能。结果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2类方法在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及总阳性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法检验HBV阳性的灵敏度为93.85%、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1.00%、阳性预测值为92.42%、阴性预测值为88.24%,与PCR检验的Kappa值为0.801;化学发光法检验HBV阳性的灵敏度为96.92%、特异度为88.57%、准确率为94.00%、阳性预测值为94.03%、阴性预测值为93.94%,与PCR检验的Kappa值为0.866;化学发光法具有更优的诊断效能。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在对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检测中表现出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乙肝五项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黄春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CT和MRI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7月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59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以病理学检测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肝纤维化程度分... 目的:研究CT和MRI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7月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59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以病理学检测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肝纤维化程度分级检出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显著性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金标准确诊S0级11例、S1级9例、S2级8例、S3级12例、S4级19例。经CT检查出S0级9例、S1级10例、S2级9例、S3级9例、S4级13例,经MRI检查出S0级10例、S1级8例、S2级7例、S3级11例、S4级18例,CT和MRI检查结果分别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CT检查,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肝动脉灌注量与肝动脉灌注分数高于非显著性纤维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取200、500、800 s/mm^(2)时,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肝脏表观弥散系数低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ROC曲线分析,CT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和肝动脉分数(HAF)与不同b值下MRI参数ADC对显著性肝纤维化均具有诊断价值,其中各参数联合的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95.0%,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结论:针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CT和MRI均能够尽早较为精确诊断出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大力实施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CT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程度
下载PDF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作用评价
13
作者 张艳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0-0063,共4页
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10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常规护理是试验1组采取的护理方法,精细化护理是试验2组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心理状态... 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10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常规护理是试验1组采取的护理方法,精细化护理是试验2组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分娩结局和预后效果。结果 试验2组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评分低于试验1组,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乙肝疾病知识和护理满意度等均高于试验1组,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护理,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发挥出较高效果,可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乙肝病毒携带者 围分娩期 精细化护理
下载PDF
乙肝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陈镜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乙肝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报告的2020年~2022年我县乙肝病例信息,应用Excel软件对乙肝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 2020~2022年我县乙肝发病率呈现出... 探讨乙肝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报告的2020年~2022年我县乙肝病例信息,应用Excel软件对乙肝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 2020~2022年我县乙肝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降低趋势(P<0.05);20~50岁人群为乙肝的主要发病群体,未成年人的发病率最低;男性群体乙肝发病率高于女性群体(P<0.05);乙肝发病职业中农民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自由职业、商业服务。结论 随着预防控制措施的强化,乙肝发病率呈现出降低趋势,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取得了明显的防控效果,但仍需重点监测20~50岁男性农民群体,做好乙肝防控知识宣传工作,使乙肝发病率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乙肝疫苗接种 监测
下载PDF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张德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5-0007,共3页
在预防与控制乙肝感染过程中,分析接种乙肝疫苗方式的应用作用。方法 在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选择300例接受乙肝疫预防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在接种1个月后,进行抽血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分析发现,当儿童的年龄增加,自身的免疫应答总有效... 在预防与控制乙肝感染过程中,分析接种乙肝疫苗方式的应用作用。方法 在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选择300例接受乙肝疫预防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在接种1个月后,进行抽血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分析发现,当儿童的年龄增加,自身的免疫应答总有效率会不断下降,其中<2岁的儿童免疫应答总有效率(98.18%)>5-10岁儿童免疫应答率(90.00%),比较有意义(P﹤0.05);分析儿童的抗-HBs,年龄越大,该指标下降,进而病毒抗体的数保护率呈现同样趋势;分析儿童数保护率,<2岁数保护率更优、且乙肝发病率更低,上述指标分析,存在明显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乙型肝炎防治工作时,应当重视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但是预防的效果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最好尽早接种疫苗,以此发挥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的作用,更好地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价值 乙肝感染 控制效果 乙肝疫苗接种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乙肝两对半检验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徐文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4-0107,共4页
探究慢性乙肝患者在实行检验期间,对其运用乙肝两对半的效果。方法 在实验中将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22.5-2023.10,其患者均为患有慢性乙肝的人员,对其均实行乙肝两对半检验,然后对患者检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在患者... 探究慢性乙肝患者在实行检验期间,对其运用乙肝两对半的效果。方法 在实验中将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22.5-2023.10,其患者均为患有慢性乙肝的人员,对其均实行乙肝两对半检验,然后对患者检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在患者经检验之后,患者阳性数值最高的为抗-HBc,占总数的100%,其次为HBsAg,占总数值的98.33%,数值最低为抗-HBs,占总数的7.50%;对患病人员的年龄进行划分,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年龄为30-39岁之间,其概率为28.33%,最少的为10-19岁左右的人员,其概率为0.83%。结论 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检验期间,运用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患者的病症情况,然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人群实行观察,其中主要的发病人员集中在30-39岁之间,因此要对该人群做好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乙肝两对半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乙肝病毒DNA与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探讨
17
作者 施超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9-0071,共3页
通过实验分析乙肝病毒DNA与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存在的相关性,并就此探讨如何更好地诊断乙肝和为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疑似为HBV感染的患者150例,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法,采集患者空腹不抗凝... 通过实验分析乙肝病毒DNA与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存在的相关性,并就此探讨如何更好地诊断乙肝和为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疑似为HBV感染的患者150例,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法,采集患者空腹不抗凝静脉血标本5ml,并进行血清分离,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在两对半血清检测结果中,大三阳患者55例,小三阳82例,其他13例,并且大三阳乙肝患者HBV-DNA水平、阳性率高于小三阳及其他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感染状态和病情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DNA 乙肝两对半 血清学检测 结果分析
原文传递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控制婴幼儿乙肝感染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周晓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5-0078,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乙肝疫苗接种在预防和控制婴幼儿乙肝感染方面的效果,以及确定接种乙肝疫苗对减少婴幼儿乙肝病毒(HBV)传播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间12月出生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24h... 本研究旨在评估乙肝疫苗接种在预防和控制婴幼儿乙肝感染方面的效果,以及确定接种乙肝疫苗对减少婴幼儿乙肝病毒(HBV)传播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间12月出生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24h内接种乙肝疫苗组(疫苗组)和24h之后接种乙肝疫苗组(对照组)。疫苗组婴幼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随后按照0、1、6个月的免疫程序完成接种。两组婴幼儿均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DNA水平。 结果 研究共纳入200名婴幼儿,其中疫苗组100名,对照组100名。疫苗组中,乙肝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对比10%),乙肝病毒载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疫苗组中有95%的婴幼儿产生了保护性的乙肝表面抗体。 结论 乙肝疫苗及时的接种对于预防和控制婴幼儿乙肝感染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乙肝病毒的传播风险。本研究强调了在婴幼儿中普及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为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婴幼儿乙肝感染 免疫效果 病毒传播控制 公共卫生策略
下载PDF
预防乙肝别太“亲密”
19
作者 秦红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3期58-58,共1页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预防方法,与人相处别太“亲密”,就能远离它。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1)血液...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预防方法,与人相处别太“亲密”,就能远离它。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1)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含量很高,微量的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就可以造成乙肝病毒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 乙类传染病 法定传染病 肝脏病变 预防乙肝 预防方法 肝硬化
下载PDF
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对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20
作者 周阳 尹星 +4 位作者 付民 常欢 邢艳丽 李毅星 尹先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7-352,357,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癌基因[增殖相关基因(C-myc)、转化基因(N-ras)、丝/苏氨酸激酶1(PL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蛋白水平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7月至202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癌基因[增殖相关基因(C-myc)、转化基因(N-ras)、丝/苏氨酸激酶1(PL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蛋白水平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7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127例,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术前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血清中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根据对应的截断值将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分为血清中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的预后生存情况。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NM分期Ⅲ~Ⅳ期(HR=2.998,95%CI:1.239~7.257)、有门静脉转移(HR=3.737,95%CI:1.941~7.193)、有腹腔转移(HR=3.482,95%CI:1.709~7.097)、Child-Pugh分级B级(HR=2.587,95%CI:1.045~6.406)、高血清癌基因C-myc蛋白水平(HR=1.224,95%CI:1.090~1.374)、高血清癌基因N-ras蛋白水平(HR=1.218,95%CI:1.097~1.353)、高血清癌基因PLK1蛋白水平(HR=1.237,95%CI:1.110~1.379)、高血清癌基因FGF2蛋白水平(HR=1.141,95%CI:1.060~1.228)均是影响乙肝相关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低表达组的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肝癌 血清癌基因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