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 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在不同年龄段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中的意义
1
作者 陈琳 雷琴 柴森茂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与乙肝五项定量[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在HBV感染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差异,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不同阶段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105例)、中年组(46~59岁,128例)和老年组(≥60岁,62例)。比较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HBV DNA及乙肝五项定量。结果三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HBsAg、HBeAg水平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P<0.05)。老年组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HBV DNA、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患者中,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乙肝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进展,HBV DNA、HBsAg、HBeAg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监测相关指标趋势对于提示疾病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DNA 乙肝五项定量 不同年龄段 乙肝病毒感染 病情进展
下载PDF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作用评价
2
作者 张艳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0-0063,共4页
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10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常规护理是试验1组采取的护理方法,精细化护理是试验2组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心理状态... 分析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精细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10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常规护理是试验1组采取的护理方法,精细化护理是试验2组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分娩结局和预后效果。结果 试验2组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评分低于试验1组,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乙肝疾病知识和护理满意度等均高于试验1组,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围分娩期护理,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发挥出较高效果,可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乙肝病毒携带者 围分娩期 精细化护理
下载PDF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煌祥 曾文龙 +3 位作者 郭剑洋 修喆 陈小鹏 涂桂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1年。比较2组近期疗效,术后不同时点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复发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χ^(2)=5.357,P=0.021)。术后4周,2组CD4^(+)、CD4^(+)/CD8^(+)、NK高于术后当天,CD8^(+)与AST、ALT、TBil水平低于术后当天,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χ^(2)=4.878,P=0.027)。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还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乙肝病毒 术后复发转移率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4
作者 谢金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在确认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后抽取其空腹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在确认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后抽取其空腹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患者乙肝五项进行检测,对比2类检测方法对乙肝五项阳性检测率的差异,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HBV的诊断效能。结果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2类方法在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及总阳性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法检验HBV阳性的灵敏度为93.85%、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1.00%、阳性预测值为92.42%、阴性预测值为88.24%,与PCR检验的Kappa值为0.801;化学发光法检验HBV阳性的灵敏度为96.92%、特异度为88.57%、准确率为94.00%、阳性预测值为94.03%、阴性预测值为93.94%,与PCR检验的Kappa值为0.866;化学发光法具有更优的诊断效能。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在对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检测中表现出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乙肝五项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价值评价
5
作者 许均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55-0158,共4页
进一步针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临床收治乙肝患者共计34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乙肝病毒DNA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进一步针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临床收治乙肝患者共计34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乙肝病毒DNA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三阳模式HBsAg(+)、HbeAg(+)、HbcAb(+)对应HBV-DBA阳性检出率为95.83%(115/120),(5)模式HBsAg(+)、HbeAg(+)对应HBV-DAN阳性检出率为86.96%(20/23),显著高于其他模式阳性检出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三阳模式HBsAg(+)、HbeAg(+)、HbcAb(+)对应HBV-DNA水平为(1.02*106±0.58*105)IU/ml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检出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检测期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乙肝患者HBV-DNA进行检测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HBV-DNA阳性检出率高,且在HBV-DNA含量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可对乙肝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产生积极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DNA PCR 检测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DNA与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探讨
6
作者 施超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9-0071,共3页
通过实验分析乙肝病毒DNA与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存在的相关性,并就此探讨如何更好地诊断乙肝和为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疑似为HBV感染的患者150例,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法,采集患者空腹不抗凝... 通过实验分析乙肝病毒DNA与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存在的相关性,并就此探讨如何更好地诊断乙肝和为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疑似为HBV感染的患者150例,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法,采集患者空腹不抗凝静脉血标本5ml,并进行血清分离,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在两对半血清检测结果中,大三阳患者55例,小三阳82例,其他13例,并且大三阳乙肝患者HBV-DNA水平、阳性率高于小三阳及其他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感染状态和病情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DNA 乙肝两对半 血清学检测 结果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乐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27-0130,共4页
探讨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采取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比较2023年1月至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四种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实时荧光定量法(PCR)及免疫胶体... 探讨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采取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比较2023年1月至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四种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实时荧光定量法(PCR)及免疫胶体金法(GICT)。分为ELISA组、CLIA组、PCR组及GICT组,对比四组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CLIA组的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组、PCR组及GICT组(P<0.05)。CLIA组检验准确率高于ELISA组(P<0.05)。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血清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主动随访促进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预防肝癌的价值
8
作者 李照霞 梁柱石蓝柏钊 +2 位作者 梁伟军 李祖玲 周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7-0021,共5页
了解主动随访管理模式对防控肝癌是否具有促进意义。方法 回顾经主动随访管理3年以上的抗病毒治疗慢性HBV感染者队列资料,统计累积肝癌发生率、擅自停药、非肝硬化慢性HBV感染者队列进展为肝硬化、HBsAg阴转情况。结果 在1705例非肝硬... 了解主动随访管理模式对防控肝癌是否具有促进意义。方法 回顾经主动随访管理3年以上的抗病毒治疗慢性HBV感染者队列资料,统计累积肝癌发生率、擅自停药、非肝硬化慢性HBV感染者队列进展为肝硬化、HBsAg阴转情况。结果 在1705例非肝硬化慢性HBV感染者队列随访中位数为5年,累积肝癌发生率为1.06%,在367例肝硬化慢性HBV感染者队列随访年数中位数为6年,累积肝癌发生率为15.53%;以随访年数≥3年~<6年、≥6年~<9年、≥9年~<12年、≥12年分组,非肝硬化慢性HBV感染者队列分别有863例、449例、144例、249例,累积肝癌发生率分别是0.58%、1.56%、1.39%、1.49%,累积进展肝硬化率分别是3.36%、4.23%、2.78%、1.61%,擅自停药率分别是3.94%、4.01%、3.47%、3.61%,队列间比较均为P>0.05,累积HBsAg阴转率2.43%、2.00%、6.25%、6.02%,队列间比较P<0.01,肝硬化慢性HBV感染者队列分别有183例、100例、44例、40例,累积肝癌发生率分别是14.21%、19.00%、13.64%、15.00%,擅自停药率分别是1.64%、2.00%、2.27%、2.50%,队列间比较均为P>0.05。结论 在主动随访管理下,慢性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的疗依从性良好,有助于抑制非肝硬化慢性HBV感染者进展,有助于抑制累积肝癌发生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肝癌 随访管理
下载PDF
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柏冰洁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检测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贵州省惠水县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乙肝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HBV-DNA定量检测和免疫学标志物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的检测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贵州省惠水县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乙肝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HBV-DNA定量检测和免疫学标志物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其他模型组(40例)、小三阳组(40例)、大三阳组(40例)。结果显示,HBV-DNA定量检测:大三阳组高于小三阳组、其他模型组,小三阳组高于其他模型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阳性率对比:HBV-DNA阳性标本中,HBsAg检出率为96.55%(56/58),HBeAg检出率为48.28%(28/58)。研究发现,临床诊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时可采用HBV-DNA定量检测与免疫学标志物检测,这两种检测方式联合检测对于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DNA定量 免疫学标志物
下载PDF
家中有乙肝病毒感染者该怎么办
10
作者 杨松 小徐(插图) 《中老年保健》 2023年第3期34-34,共1页
我国约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8600万,其中约32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另外5400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每位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如果家中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家庭成员既不要惧怕,也不能大意,要科学、正确对待。给予患者... 我国约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8600万,其中约32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另外5400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每位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如果家中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家庭成员既不要惧怕,也不能大意,要科学、正确对待。给予患者温暖和支持家人若罹患乙肝,只要其他成员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感染者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保护性抗体 乙肝疫苗 家庭成员
下载PDF
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血清学和核酸筛查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贤林 熊文 +3 位作者 李彤 李然 黄力勤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为减少输血乙肝残余风险,对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血清学HBsAg筛查、HBsAg+核酸单人份及HBsAg+核酸混样筛查策略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实际检测数据,根据已发表的文献确定各种参数,预测不同筛查策略下阻止窗口期感染、慢... 目的 为减少输血乙肝残余风险,对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血清学HBsAg筛查、HBsAg+核酸单人份及HBsAg+核酸混样筛查策略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实际检测数据,根据已发表的文献确定各种参数,预测不同筛查策略下阻止窗口期感染、慢性感染及隐匿性感染的人数,计算血液乙肝病毒血清学和核酸筛查成本效益。结果 132 208份血样核酸单人份HBsAg-/HBV DNA+检出率(0.11%)高于混样检出率(0.058%)(P<0.05)。应用单人份乙肝核酸检测可阻止输血传播乙肝的病例数是混样筛查1.25倍,取得的效益亦是混样筛查1.25倍。HBsAg、HBsAg+核酸单人份及HBsAg+混样核酸3种筛查方法成本效益为1∶63.6、1∶28.6和1∶53.4。结论 血液乙肝HBsAg组合单人份核酸筛查具有最高的效益。HBV筛查应尽可能采用单人份核酸检测策略,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献血者 核酸检测 单人份 混样
原文传递
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和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乐爱平 胡国信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4-247,共4页
为了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对162例HBV感染者及47名健康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大蛋白、乙肝病毒前S1抗原、病毒前S2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 为了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对162例HBV感染者及47名健康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大蛋白、乙肝病毒前S1抗原、病毒前S2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显示:162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浓度与HBV-DNA拷贝数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s=0.64,P<0.001),不同HBV-DNA拷贝数组别间HBV-LP浓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HBV-LP与HBV-DNA、HBeAg、HBVpreS2、HBVpreS1间均关联显著(P<0.01)。HBV-LP与HBV-DNA、HBeAg、HBVpreS2、HBVpreS1间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LP阳性率为84.57%,较HBV-DNA、HBeAg、HBVpreS2、HB-VpreS1均敏感。其中HBeAg阴性组中HBV-LP与HBVpreS1、HBVpreS2、HBV-DNA间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LP阳性率为76.77%(76/99),较HBV-DNA,HBVpreS2,HBVpreS1均高(P<0.01);DNA阴性组中HBV-LP与HBVpreS2、HBVpreS1、HBeAg间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LP阳性率为73.33%,较HB-VpreS2、HBVpreS1、HBeAg均高。血清HBV-LP浓度是反映血清HBeAg阴性和低水平DNA的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程、疗效与预后判断的新的敏感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大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病毒前S2抗原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
下载PDF
规范抗乙肝病毒治疗与肝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晓静 郑燕 +4 位作者 陶娟 丁方回 杨凯利 骆伟 李汛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通过肝癌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下实施规范抗乙肝病毒方案在肝癌病人中的应用,探讨抗乙肝治疗与肝癌术后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我院肝癌MDT讨论后实施规范抗乙... 目的通过肝癌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下实施规范抗乙肝病毒方案在肝癌病人中的应用,探讨抗乙肝治疗与肝癌术后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我院肝癌MDT讨论后实施规范抗乙肝治疗病人(治疗组,36例)和未进行规范抗乙肝治疗病人(对照组,3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肝癌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1、3、5年内生存率。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肿瘤大小及术前HB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为期5年的随访中治疗组病人1、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3%、33.3%、41.6%;对照组1、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1.7%、41.1%、6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66.7%、58.3%;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58.8%、2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相关性肝癌病人在经过肝癌MDT制定方案,术前和术后实施规范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肝癌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乙肝病毒 肝癌 生存率 肿瘤复发
下载PDF
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b阳性患者中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敏 耿全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HBeAb阳性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DNA(HBV DNA)、前S1抗原(PreS1)、前S2抗原(PreS2)等4项指标,探讨其相关性,从而了解检测HBV-LP对乙型肝炎HBeAb阳性患者病毒复制状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HBeAb阳性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乙肝病毒DNA(HBV DNA)、前S1抗原(PreS1)、前S2抗原(PreS2)等4项指标,探讨其相关性,从而了解检测HBV-LP对乙型肝炎HBeAb阳性患者病毒复制状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b阳性血清308例,分别进行HBV-LP、HBV DNA、PreS1及PreS2的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8例HBeAb阳性患者中,HBV-LP和HBVDNA、PreS1、PreS2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χ2=17.19、37.12、54.42,P<0.05﹚,阳性率分别为58.12%,28.90%、41.88%、40.91%,HBV-LP与PreS1、PreS2有82例共同阳性,93例共同阴性。结论: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b阳性血清中检测率较高,可以作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监测的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肝病毒大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病毒前S2抗原
下载PDF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对于判定HBV DNA复制的意义 被引量:45
15
作者 孙颖 辛绍杰 +2 位作者 雷厉 侯俊 貌盼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 DNA以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探讨HBV-LP对于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54份HBV 感染血清的HBV DNA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 DNA以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探讨HBV-LP对于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54份HBV 感染血清的HBV DNA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HBV-LP、 Pre-S1蛋白及HBV M进行检测.结果:大蛋白的检出结果与HBV DNA的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同HBV M模式的HBV 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表达具有相关关系(r=0.945,P<0.001),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变化的89%可以用HBV-LP A值为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来解释.结论:HBV-LP能够反应HBV的复制情况,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包膜大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方法研究
16
作者 阮晓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0152-0154,共3页
本文分析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体征特点,并分析防治乙肝手段。方法 研究对象,82例,我院就诊,HBsAg检测者,时间选取2019.12.10/2022.11.30(开始/结束),研究对象夫妻其中一方为HBsAg阳性者,对其开展防治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 本文分析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体征特点,并分析防治乙肝手段。方法 研究对象,82例,我院就诊,HBsAg检测者,时间选取2019.12.10/2022.11.30(开始/结束),研究对象夫妻其中一方为HBsAg阳性者,对其开展防治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观察HBsAg阳性者体征、治疗效果及HBsAg阴性者乙肝感染率。结果 (1)HBsAg阳性者体征:HBsAg阳性者/HBsAg阴性者,年龄、性别占比情况对比,差异不显(P>0.05)。HBsAg阳性者单项HBsAg占比高(39.02%),其次合并抗—HBc占比较高(21.95%)。(2)治疗效果:经过综合治疗后,HBsAg阳性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转阴率较之治疗前更高(值=64.174),差异显著(P<0.05)。(3)HBsAg阴性者乙肝感染率:经过综合干预后,HBsAg阴性者乙肝感染率较之干预前无差异(值=1.012,P>0.05)。结论 HBsAg阳性者同HBsAg阴性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HBsAg阳性者以单一HBsAg(+)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阳性者HBV—DNA转阴率,预防阴性者出现乙肝病毒感染,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预防治疗
下载PDF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雪艳 陈如悦 +4 位作者 潘亚杰 华静 黄硕 李为哲 曾庆磊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4-82,共9页
目的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enofovir amibufenamide,TMF)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的54例初次使用TM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 alaf... 目的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enofovir amibufenamide,TMF)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的54例初次使用TM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抗病毒治疗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TMF组30例,TAF组24例,采集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基线数据、治疗24周时病毒学应答率(HBV DNA<20 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复常率、肝硬度测定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肾功能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等。结果基线时,TMF组和TAF组的年龄、HBV DNA、ALT、LSM分别为(47.27±10.33)vs(46.96±10.43)岁、1.28[1.28,4.75]vs 1.28[1.28,4.72]log10 IU/mL、(64.20±58.52)vs(59.21±60.54)U/L、(20.76±8.01)vs(21.44±11.76)kPa;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TMF组和TAF组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00%(11/11)vs 80%(8/10)、84.62%(11/13)vs 90.00%(9/10)、20%(2/10)vs 14.29%(1/7),LSM较基线下降3.96 vs 5.71 kPa,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TMF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低于TAF组[(2.49±1.01)vs(3.04±0.88)log10 IU/mL,P<0.05]。肾功能方面,两组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β2微球蛋白较各自基线均无显著改变;血脂方面,治疗24周时,TMF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0.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0.28 mmol/L(组内比较P值分别为0.011、0.001),TAF组总胆固醇升高0.35 mmol/L(组内比较P<0.05);TMF组三酰甘油降低0.27 mmol/L,TAF组TG升高0.15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MF和TAF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无显著差异,TMF在降低HBsAg、升高HDL和降低TG方面优于T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替诺福韦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 病毒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乙肝病毒DNA和前S1抗原及其标记物三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单万水 韩红星 +9 位作者 杨燕 吕宁 李小勇 吴弛 王敏 叶飞娣 周小龙 王火生 陆坚 徐六妹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指标。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0例,其中HBV DNA阳性400例(拷贝数〉500/ml...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提供新的监测指标。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0例,其中HBV DNA阳性400例(拷贝数〉500/ml),按HBV—DNA含量由低到高分8组;其余为HBV DNA阴性对照100例。同步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reS1;以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以HBV DNA拷贝数〉500/ml为阳性)。结果(1)在HBVDNA拷贝数500—1×10^6/ml之间,PreS1的阳性率比HBeAg高(P〈0.05);在HBV DNA拷贝数1×10%6/ml以上,二者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PreS1的灵敏度为90%(360/400),高于HBeAg的68.5%(274/400)(P〈0.05):PreS1的阴性预示值为55.6%(50/90),高于HBeAg的43.2%(96/222)(P〈0.05);PreS1的检测有效率为82.0%(410/500),高于HBeAg的64.8%(324/500)(P〈0.05)。(3)在HBV DNA拷贝数500-1×10^4/ml之间,HBsAg的阳性率比PreS1高(P〈0.05),在HBV DNA拷贝数1×10^4/ml以上,HBsAg的阳性率与PreS1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V DNA拷贝数500-1×10^6/ml之间,HBeAb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PreS1与HBV 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度和阴性预示值、检测有效率都优于HBeAg检测。PreS1可作为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疗效观脊指标之一。HBeAg阴性、HBeAb阳性不是传染性消失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病毒标志物 乙肝病毒DNA 拉米夫定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产妇乙肝病毒载量与母乳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富国 李帅 +1 位作者 杨思伟 鲁之中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731-732,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产妇乙肝病毒载量与母乳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91例CHB产妇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并检测喂养前后婴儿乙肝标志物水平,分析CHB产妇乙肝病毒载量与母乳喂养后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产妇乙肝病毒载量与母乳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91例CHB产妇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并检测喂养前后婴儿乙肝标志物水平,分析CHB产妇乙肝病毒载量与母乳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10^(3)IU/mL组产妇感染状态严重于≤10^(3)IU/mL组(P<0.05)。>10^(3)IU/mL组婴儿喂养后的HBsAb、HBsAg、HBeAg、HBeAb、HBcAb水平高于≤10^(3)IU/mL组(P<0.05)。产妇血清HBV-DNA表达与婴儿喂养后的HBsAb、HBsAg、HBeAg、HBeAb、HBcAb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CHB产妇乙肝病毒载量越高则喂养后婴儿乙肝标志物水平越高,临床需充分重视,依据HBV-DNA表达情况指导喂养方式,以降低HBV感染母婴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载量 母乳喂养 乙肝标志物
下载PDF
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在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单万水 韩红星 +9 位作者 杨燕 吕宁 李小勇 吴弛 王敏 叶飞娣 周小龙 王火生 徐六妹 周伯平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136-137,14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以及乙肝两对半(HBVM),探讨HBV-LP与HBVDN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检测354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HBV-LP、乙肝前S1蛋白(Pre-SlAg)以及乙肝两对半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检测...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以及乙肝两对半(HBVM),探讨HBV-LP与HBVDN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共检测354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HBV-LP、乙肝前S1蛋白(Pre-SlAg)以及乙肝两对半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1)在290份HBVDNA阳性标本中HBV-LP的阳性率(88.62%)明显高于乙肝病毒前S1的阳性率(48.97%),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HBV-LP吸光度值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39;(3)在HBeAg阳性和阴性标本中,Pre-SlAg的检出率则明显低于HBV-LP和HBVDNA。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HBV-LP与HBVDNA有良好的正相关性,HBV-LP检出与HBVDNA的符合率高于Pre-SlAg,HBV-LP检测可以用于反映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血清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包膜大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