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再激活致Rh血型阴性患者肝功能衰竭1例
1
作者 尼亚孜艾力·萨伊提 全斌 李倩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0-93,共4页
糖皮质激素是神经和免疫系统介质,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自身免疫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一线药物。高剂量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高血糖、继发性感染以及骨质疏松症等副作用。然而,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 糖皮质激素是神经和免疫系统介质,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自身免疫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一线药物。高剂量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高血糖、继发性感染以及骨质疏松症等副作用。然而,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案例少见。我们报道一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Rh阴性血型患者因膜性肾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后出现纳差、腹胀以及黄疸等肝功能衰退的表现。考虑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史,我们怀疑糖皮质激素激活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肝功能衰竭。住院期间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这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再激活导致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b system, DPMAS)模式拟行人工肝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缓解血源紧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再激活 肝功能衰竭 皮质醇 Rh血型阴性
下载PDF
加味一贯煎联合拉米夫定治疗TP方案诱导乙肝病毒再激活合并2型糖尿病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琦 张颖 唐文富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1期2095-2097,共3页
临床中,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化疗延缓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在这些患者当中,有部分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时,乙型肝炎病毒就有可能再度被激活,从而引起肝功能损害.在缺乏特异性症状时初期难与化疗后肝... 临床中,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化疗延缓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在这些患者当中,有部分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时,乙型肝炎病毒就有可能再度被激活,从而引起肝功能损害.在缺乏特异性症状时初期难与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相鉴别.该医案中,患者集恶性肿瘤、2型糖尿病、慢性肝炎于一身,虚实夹杂,患者对自身乙肝病情知之不详,在第2次TP方案化疗后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变病隐匿缓慢,初期未引起重视,致使病情迁延,幸得病因明确后治疗妥当,联合加味一贯煎后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此例医案在计划治疗中出现变数,导致证型变化,病程迁延,当属中医"变案"[1].故此举隅,与广大同行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乙肝病毒再激活 2型糖尿病 一贯煎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化疗药物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病例的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颖杰 崔敏 +1 位作者 刘晓琰 张弛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7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引起肝功能损伤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高用药合理性的方式。方法:临床药师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提供用药建议,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引起肝功能损伤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高用药合理性的方式。方法:临床药师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提供用药建议,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临床药师针对患者肝功能损伤原因分析、保肝药物选择及抗乙肝病毒药物选择,结合循证医学,给予临床医生建议,患者肝功能迅速恢复。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参与制定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可避免延误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切实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乙肝病毒再激活 肝功能损伤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雷公藤多苷治疗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宇航 庄宇 +5 位作者 叶石保 王志文 辛盼盼 吕志芬 张雪珍 谭志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7-18,75,共3页
目的:探讨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雷公藤多苷治疗的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雷公... 目的:探讨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雷公藤多苷治疗的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病毒载量、HBV再激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点HBV病毒载量升高率低于对照组,HBV再激活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sAg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单纯雷公藤多苷治疗,较联合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抗HBV临床效果欠佳,且对肝功能损害较大,HBV病毒载量和HBV再激活数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 乙肝病毒再激活 拉米夫定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预防乙型肝炎携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江睿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3期3665-3667,共3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预防性给药是否减少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中相关性乙肝病毒再激活。方法本科2004~2009年收治的65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预防组30例,对照组35例。预防组在化疗前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至化...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预防性给药是否减少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中相关性乙肝病毒再激活。方法本科2004~2009年收治的65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预防组30例,对照组35例。预防组在化疗前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至化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未接受包括阿德福韦酯在内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比较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肝功能损害、化疗延迟等指标变化。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乙肝病毒再激活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化疗延迟发生率、肝炎相关病死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口服阿德福韦酯可以降低携带乙肝病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乙肝病毒再激活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下载PDF
重视风湿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相关乙肝病毒再激活 被引量:1
6
作者 莫颖倩 戴冽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8年第2期96-99,共4页
临床上风湿病十分常见,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患病率为0.32%~0.36%,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患病率约0.25%,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分别为0.29%~0.77%和0.07%~0.1%。风湿病不... 临床上风湿病十分常见,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患病率为0.32%~0.36%,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患病率约0.25%,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分别为0.29%~0.77%和0.07%~0.1%。风湿病不仅累及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乙肝筛查 免疫抑制治疗 乙肝病毒再激活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癌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及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倩 周晓晴 张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51-655,共5页
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不能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的首选治疗方法,被证实能延长不能切除HCC患者的存活时间.然而,近期研究发现:TACE可能诱发HCC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 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治疗不能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的首选治疗方法,被证实能延长不能切除HCC患者的存活时间.然而,近期研究发现:TACE可能诱发HCC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 HBV-DNA大量复制,从而诱发HBV相关肝炎,甚至肝衰竭,导致HCC病人死亡,而术前应用抗病毒药物则可能降低术后HBV的再激活,改善病人的存活.本文将TACE对HCC-HBV再激活的影响及抗病毒药物对HBV再激活的抑制作用以及术后存活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癌 乙肝病毒再激活 病毒药物
下载PDF
伊布替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邱效东 常亚丽 +4 位作者 周亚伟 赵珺 桑坦 翟丽亚 陈昀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6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伊布替尼过程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风险及是否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伊布替尼导致HBV再激活病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伊布替尼过程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风险及是否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伊布替尼导致HBV再激活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1岁男性患者,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1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史9年。2018年5月重新评估病情,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开始使用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开始口服伊布替尼时,乙肝五项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能正常,达到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标准。口服伊布替尼单药治疗15个月后,患者乙肝五项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肝功能损害(ALT 58.6 IU/L、AST 58.2 IU/L),HBV DNA升至4.58×105 IU/mL,行HBV耐药分型检测未检测到耐药突变位点。停用伊布替尼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个月后,患者HBV DNA降至9.47×102 IU/mL,ALT、AST均降至正常范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稳定。结论伊布替尼有导致HBV再激活的风险,故在伊布替尼起始治疗前应常规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和HBV DNA定量;HBsAg(+)或HBV DNA(+)患者应先控制HBV感染,而后再行伊布替尼治疗,HBsAg(-)、HBeAg(+)患者应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HBsAg(-)、HBeAg(-)、HBcAb(+)患者需持续监测乙肝五项、HBV D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至少每3个月复查HBV DNA了解HBV复制情况,如出现HBV再激活,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如不能及时监测,建议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替尼 乙肝病毒再激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BV DNA定量 乙肝五项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治疗HBsAg阳性RA患者对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陈宇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7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单纯雷公藤多苷治疗对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HBs Ag阳性RA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单纯... 目的:观察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单纯雷公藤多苷治疗对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HBs Ag阳性RA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单纯雷公藤多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病毒载量以及HBV再激活情况。结果 :治疗4周、8周以及12周后,治疗组ALT水平、AST水平、HBV病毒载量升高率以及HBV再激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无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下,单纯行雷公藤多苷治疗HBs Ag阳性RA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差,且对肝功能损害较大,提高了HBV再激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 乙肝病毒再激活 拉米夫定
下载PDF
拉米夫定预防鼻咽癌治疗相关性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勇 周同冲 +7 位作者 张伟军 王兆武 林晓丹 王秀利 宋先璐 刘源 石兴源 廖志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鼻咽癌治疗相关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初治HBsAg(+)鼻咽癌患者51例,将其分成两组:拉米夫定预防治疗组(A组,n=26例)和非预防治疗组(B组,n=25例)。A组患者在鼻咽癌放化疗前一周...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鼻咽癌治疗相关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初治HBsAg(+)鼻咽癌患者51例,将其分成两组:拉米夫定预防治疗组(A组,n=26例)和非预防治疗组(B组,n=25例)。A组患者在鼻咽癌放化疗前一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至放化疗结束后8w;B组未给予预防性口服拉米夫定。比较两组鼻咽癌治疗相关性肝炎发生率、HBV再激活率及放化疗中断率。结果鼻咽癌放化综合治疗期间,预防治疗组和非预防治疗组治疗相关性肝炎发生率、HBV再激活率及放化疗中断率分别为3.85%与32%、0%与28%、19.2%与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鼻咽癌治疗相关性肝炎的发生率、HBV再激活率及放化疗中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乙肝病毒再激活 同期放化疗 拉米夫定 乙肝病毒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肿瘤化疗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和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华平 李鹰飞 查国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23期4114-4116,共3页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肿瘤化疗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肿瘤化疗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选者均接受辅助或一...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肿瘤化疗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肿瘤化疗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选者均接受辅助或一线标准方案化疗,对照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则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HBV-DNA载量、HBV再激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ALT、HBV-DNA载量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63.29±30.75)U/L、HBV-DNA载量(3.64±2.19)pg/ml低于对照组(132.54±40.27)U/L、(6.51±2.1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再激活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化疗合并HBV感染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有利于降低HBV再激活率,发挥肝功能保护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再激活 恩替卡韦 肝功能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癌合并乙肝患者的疗效及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世海 李万浪 +2 位作者 吕永昌 韦金磊 刘阳震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药物(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再激活的影响。方法 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TACE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药物(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再激活的影响。方法 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TACE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后2个月、4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ALT、AST、TBIL、γ-GT、ALB、AFP水平;治疗后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及HBV激活率;比较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血清HBV激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09%vs.32.3%,P<0.05)。治疗后治疗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苷酸类药物(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癌患者TACE术后HBV的再激活,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乙肝病毒再激活 病毒治疗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对肿瘤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方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9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对肿瘤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肿瘤并乙肝病毒感染且行化疗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对肿瘤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肿瘤并乙肝病毒感染且行化疗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放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定量检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及不良反应反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试验组患者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试验组患者HBV-DNA载量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应用于化疗后肿瘤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乙肝病毒再激活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再激活 化疗 恩替卡韦 预防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积极心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正翠 刘小庆 陈怡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在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中的运用。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某院治疗的50例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在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中的运用。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某院治疗的50例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自尊水平、抗病毒药物依从性、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自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八周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尊水平、服用抗病毒药物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尊水平及抗病毒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干预 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不同阶段应用拉米夫定对激素诱导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广元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7期11-11,共1页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应用拉米夫定对激素诱导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预防给药组即激素治疗初始阶段患者无明显HBV复制活跃;延期给药组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后检查发现HBV-DNA升高10倍以上或其绝对值>...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应用拉米夫定对激素诱导的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预防给药组即激素治疗初始阶段患者无明显HBV复制活跃;延期给药组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后检查发现HBV-DNA升高10倍以上或其绝对值>109拷贝/ml。对炎症再活动发生率、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存活率、综合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炎症再活动发生率、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存活率、综合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预防性给药可以降低炎症再活动发生率、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提高存活率、综合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再激活 激素 拉米夫定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放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预测模型的特征降维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会娜 黄伟 刘毅慧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7-701,共5页
建立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精确放疗后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分类预测模型可以提前进行预防治疗,减少发病率。采用山东省肿瘤医院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后的临床指标作为研究数据。每例患者的检查记录都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AF... 建立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精确放疗后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分类预测模型可以提前进行预防治疗,减少发病率。采用山东省肿瘤医院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后的临床指标作为研究数据。每例患者的检查记录都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AFP、HBV DNA水平、TNM等30个特征。提出用顺序特征选择进行关键特征的选取,将选取的特征组成新的特征子集,并建立贝叶斯分类预测模型。顺序后向选择发现KPS评分、HBV DNA水平、外放边界、TNM、全肝最大剂量是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建立贝叶斯分类模型,结果采用3折交叉验证,预测精度达到85.75%。顺序前向选择发现性别、KPS评分、HBV DNA水平、HBe Ag、外放边界两分类编码是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5折交叉验证下的贝叶斯分类预测精度达到84.06%。实验结果表明,贝叶斯分类器可以很好地用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研究,特征选择后的关键特征具有更优越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HBV)激活 顺序特征选择 贝叶斯分类器
下载PDF
基于连续小波和随机森林的原发性肝癌放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分类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会娜 黄伟 刘毅慧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7年第3期30-33,共4页
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精确放疗后乙肝病毒(HBV)再激活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危及患者的生命。通过连续小波进行去噪,然后再通过随机森林对特征重要性的排序找出引发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给医生提供参考,进而提前进行预... 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精确放疗后乙肝病毒(HBV)再激活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危及患者的生命。通过连续小波进行去噪,然后再通过随机森林对特征重要性的排序找出引发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给医生提供参考,进而提前进行预防治疗,降低病毒再激活的发病率。首先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连续小波变换,之后使用随机森林进行关键特征的选取,将随机森林模型下的特征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选取重要性最高的5个特征组成关键特征子集,然后将新的特征子集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分类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选取HBV DNA水平、TNM肿瘤分期、V10、V20、外放边界这5个关键特征作为致使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组合时,进行小波变换后,3折交叉验证下预测精度最高达到82.96%。本次研究表明,小波变换后可以有效地降噪,随机森林可以通过评估变量的重要性,选出关键特征,很好地用于解决乙肝病毒再激活分类预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PLC) 乙肝病毒(HBV)激活 连续小波 随机森林 特征选取 交叉验证
下载PDF
恩替卡韦预防鼻咽癌治疗中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思维 白雪 +3 位作者 何卓凯 赵博 柳正春 刘光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7-1510,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鼻咽癌治疗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7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鼻咽癌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2005年5月-2007年1月于该院住院的HBV-DNA阳性...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鼻咽癌治疗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7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鼻咽癌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2005年5月-2007年1月于该院住院的HBV-DNA阳性鼻咽癌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化综合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放疗或化疗前1周开始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每日0.5 mg,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完成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转归情况、治疗前后血清HBV-DNA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变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因HBV再激活导致的治疗中断率为3.45%,对照组为11.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的HBV-DNA定量结果与ALT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预防性用药能够显著降低鼻咽癌治疗中HBV再激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鼻咽癌 乙肝病毒再激活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肝癌患者微波消融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陆文 范晴敏 +3 位作者 吴盼盼 徐中琪 许赟 钱国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行微波消融(MWA)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风险及预后.方法 前瞻性研究7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其中30例为对照组,42例为预防性抗病毒组.探讨两组患者术后HBV再激活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行微波消融(MWA)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风险及预后.方法 前瞻性研究7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其中30例为对照组,42例为预防性抗病毒组.探讨两组患者术后HBV再激活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在随访期间8.3% (6/72)患者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高HBV DNA载量和未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HBV再激活是肝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V再激活能导致肝癌复发,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HBV再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波消融 乙肝病毒再激活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对鼻咽癌合并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效果探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赓 高健全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9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对鼻咽癌合并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合并HBsAg阳性患者11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诱导+同期方案的IM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对鼻咽癌合并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合并HBsAg阳性患者11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诱导+同期方案的IM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恩替卡韦。观察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及放化疗中断情况;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HBV-DNA定量结果与血清ALT水平;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肝功能等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炎发生率、HBV再激活率及放化疗中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3%)vs(31.58%)、(0.00%)vs(28.07%)、(19.35%)vs(56.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定量结果均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BV-DNA定量结果与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44±0.86)pg/ml vs(6.67±1.08)pg/ml,(68.32±11.04)U/L vs(134.87±27.15)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鼻咽癌合并HBsAg阳性患者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再激活,从而降放化疗中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鼻咽癌 乙肝病毒再激活 同期放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