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煌祥 曾文龙 +3 位作者 郭剑洋 修喆 陈小鹏 涂桂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1年。比较2组近期疗效,术后不同时点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复发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χ^(2)=5.357,P=0.021)。术后4周,2组CD4^(+)、CD4^(+)/CD8^(+)、NK高于术后当天,CD8^(+)与AST、ALT、TBil水平低于术后当天,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χ^(2)=4.878,P=0.027)。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还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乙肝病毒 术后复发转移率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肝脏彩超在海南东部地区人群乙肝相关性肝癌早筛中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林辉雄 周悦乔 +2 位作者 李洪 黄冬花 李海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0107-0109,共3页
探讨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肝脏彩超在海南东部地区人群乙肝相关性肝癌早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3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 探讨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肝脏彩超在海南东部地区人群乙肝相关性肝癌早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3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定期检查AFP水平,实验组定期检查AFP、APT、肝脏彩超。比较两组肝癌筛查效果。结果 实验组乙肝相关性肝癌检出率(5.33%)高于对照组(0.67%)(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实验组乙肝相关性肝癌确诊9例(6.00%),对照组确诊8例(5.33%)。经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AFP阳性率为1.33%,APT阳性率为1.33%,肝脏彩超异常率为2.67%,对照组AFP阳性率为0.67%,两组AF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AFP+APT+肝脏彩超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8.89%,100.00%、99.33%,对照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2.50%、100.00%、95.3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AFP、APT与肝脏彩超联合检查在筛查乙肝相关性肝癌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早筛筛查HBV携带者是否罹患相关性肝癌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肝脏彩超 乙肝相关性肝癌 筛查
原文传递
HBx和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凯歌 许刚柱 +5 位作者 姚杨 兀威 李亚军 任婷婷 徐光华 叶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及CEACAM1的表达情况,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Western... 目的:探讨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及CEACAM1的表达情况,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4.07%(60/81),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58/81),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HBx与CEACAM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10,P<0.01);在HepG2-X中,CEA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相比显著降低。结论:HBx的高表达和CEACAM1的低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Bx有可能通过抑制CEACAM1的表达而诱导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蛋白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乙肝相关性肝癌
原文传递
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磊 侍作亮 卞建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36-1537,1541,共3页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抗病...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4、12、24及48周的肝功能、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24、48周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48周时肝功能指标均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8周时HBV DNA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8周时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IQLI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12、24及48周GIQLI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 肝功能 生活质量 预后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中新基因CHCHD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姚杨 苏杰 +2 位作者 刘凯歌 徐锐 成碧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9-185,共7页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以稳定转染HBx基因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及非转染的肝癌细胞HepG2的差异表达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新基因CHCHD2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该蛋白开放性读码框长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量为15.55 kD...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以稳定转染HBx基因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及非转染的肝癌细胞HepG2的差异表达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新基因CHCHD2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该蛋白开放性读码框长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量为15.55 kD,等电点9.43,是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中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件。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碱基序列与已经报道的其他17个物种相似性为64%-99%,且符合种属之间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基因芯片 CHCHD2
下载PDF
复方斑蝥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TACE术后效果及对免疫功能、VEGF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靳松 黄兆明 吴春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1期939-941,共3页
乙肝相关性肝癌(hepatacei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临床新型抗肿瘤技术,在治疗HCC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TACE术并不能彻底清除肿... 乙肝相关性肝癌(hepatacei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临床新型抗肿瘤技术,在治疗HCC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TACE术并不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且存在乙肝病毒激活、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可能,增加了HCC患者术后肝癌转移和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复方斑蝥 恩替卡韦 VEGF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前HBV-DNA载量水平与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鹏 李又春 殷飞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HCC)患者术前HBV-DNA载量水平与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将56例行肝癌根治术的HCC患者按术前血清中HBV-DNA载量分为低复制组(血清HBV-DNA载量≤104IU/ml,n=35)和高复制组(血清HBV-DNA载量≥105IU/ml,n=2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HCC)患者术前HBV-DNA载量水平与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将56例行肝癌根治术的HCC患者按术前血清中HBV-DNA载量分为低复制组(血清HBV-DNA载量≤104IU/ml,n=35)和高复制组(血清HBV-DNA载量≥105IU/ml,n=21),观察比较术前3 d和术后7 d HBV-DNA载量变化例数及ALT、AST、ALB、TBIL等肝功能指标变化、肝功能恢复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HBV-DNA载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ALT、AST、TBIL指标较术前3 d显著升高(P<0.05),而三组术后ALB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高复制组ALT、AST指标显著高于低复制组(P<0.05),而两组在ALB和ABIL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复制组肝功能恢复天数显著短于高复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复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47.62%)显著高于低复制组患者(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HBV-DNA的高水平载量将显著延长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同时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HBV-DNA载量 肝癌根治术 肝功能
下载PDF
DNA甲基化酶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欧琴 张华 +1 位作者 赵宗彬 王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酶1(DNMT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6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术后DNMT1表达,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DNMT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0.9%,DNM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酶1(DNMT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6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术后DNMT1表达,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DNMT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0.9%,DNM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P=0.900,P=0.509,P=0.347),在肿瘤结节、包膜及微血管浸润方面亦无明显差异(P=0.385,P=0.690,P=0.149),DNM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Edmondson分级、BCLC分期及复发方面有明显差异(P=0.014,P=0.032,P=0.014)。结论: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存在DNMT1蛋白高表达,DNMT1高表达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及复发具有一定作用,与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DNMT1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和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凯歌 吴方雄 +3 位作者 卫银银 闵亚莉 苗向霞 罗正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394-3397,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9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ANGPTL4的表达情况,分析HBx和ANGPTL4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Western blo...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9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ANGPTL4的表达情况,分析HBx和ANGPTL4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ANGPTL4的表达。结果 69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阳性表达率为68.11%,ANGPTL4阳性表达率为63.76%,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HBx与ANGPTL4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P <0.01);HepG2-X中的ANGPTL4蛋白表达水平较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显著升高。结论 HBx和ANGPTL4的高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Bx有可能促进ANGPTL4的表达,诱导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X蛋白 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乙肝相关性肝癌 HEPG2
下载PDF
糖尿病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关联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丽虹 张慧 张庆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武警总医院肝脏移植研究所2002年4月-2013年5月住院期间的1536例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学单因素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36例肝病患者...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武警总医院肝脏移植研究所2002年4月-2013年5月住院期间的1536例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学单因素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36例肝病患者中,良性肝病患者735例(47.9%),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801例(52.1%)。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在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中的发病率(32.6%)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23.5%,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I.425,P〈0.05)、HBsAg阳性(OR=3.44,P〈0.01)、年龄〉50岁(OR=3.56,P〈0.01)、BMI≥25(0R=3.59,P〈0.01)、CH≥3.38mmol/L(0R=1.96,P〈0.05)、和AFP≥400ng,ml(0R=31.01,P〈0.01)是肝癌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可能是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的风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乙肝相关性肝癌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与成本效益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帅 王喜 商红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3期2320-232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选取20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比夫定(LDT)组、恩替卡韦(ETV)组、拉米夫定(LMV)组、阿德福韦酯(ADV)组,各50例。利,记录治疗144周后4组患者的肝...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选取20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比夫定(LDT)组、恩替卡韦(ETV)组、拉米夫定(LMV)组、阿德福韦酯(ADV)组,各50例。利,记录治疗144周后4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HBV DNA转阴率、成本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4周后,ETV组、LMV组、LDT组、ADV组肝功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48、96、144周的HBV DNA转阴率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治疗144周后,ETV组、LMV组、LDT组、ADV组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0.2%、85.3%、79.6%、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组、LMV组、LDT组、ADV组治疗144周的成本分别为39 826.8、16 145.9、24 731.6、19 819.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组、LMV组、LDT组、ADV组治疗144周的疗效分别为86.7%、26.3%、10.4%、7.2%;C/L分别为459.4、613.9、2 378.1、2 7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的效价是最好的,次之是LMV;ETV组、LMV组、LDT组、AD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治疗,结合成本低、副作用少、疗效好等方面进行分析,ETV的效价较好,其次是L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药物 乙肝相关性肝癌 疗效 成本效益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酶变化及对TACE术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梅宝富 邓志锋 林堆贤 《临床研究》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酶水平变化及TACE术预后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TACE治疗的80例肝癌合并乙肝感染患者术前血清样本80例,同期肝血管瘤患者32例,健康对照组32例,用秩和检... 目的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酶水平变化及TACE术预后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TACE治疗的80例肝癌合并乙肝感染患者术前血清样本80例,同期肝血管瘤患者32例,健康对照组32例,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移酶、α-L-岩藻糖苷酶、胆碱酯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7种血清酶水平,分析γ-谷胺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与临床特征关系差异表达。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清酶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肝癌、肝血管瘤、健康体检者中7种血清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块型肝癌(≥10cm)、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γ-谷胺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GGT、LDH是原发性肝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酶水平增高。高GGT、LDH生存期较短,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筛选对TACE术获益的肝癌患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血清酶 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及癌旁组织p73基因表达及突变的研究
13
作者 姚时春 吴建波 +1 位作者 江松福 徐正铿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讨p73基因在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p73基因mRNA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采用SSCP检测方法比较分析p73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变异情况。结果 癌组织中p73基因mRNA... 目的 探讨p73基因在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p73基因mRNA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采用SSCP检测方法比较分析p73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变异情况。结果 癌组织中p7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 (P <0 0 5 ) ;然而 ,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73基因PCR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是一致的 ,电泳未见异常条带 (P >0 0 5 )。结论 新近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p73基因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末见明显的基因突变 ,相反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癌旁组织 P73 基因表达 基因突变 RT-PCR PCR-SSCP
下载PDF
CEACAM1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14
作者 许刚柱 赵慧 +4 位作者 徐莉 徐锐 姚杨 任婷婷 刘凯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373-2376,共4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CEACAM1及CD105的表达情况,分析CEACAM1和CD105标记的MVD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CEACAM1及CD105的表达情况,分析CEACAM1和CD105标记的MVD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58/81),CD105在本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81/81),CEACAM1及CD105-MVD分别与肿瘤直径、包膜浸润、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其中CEACAM1阳性组MVD值与阴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8,P=0.001),CEACAM1阴性组MVD值较高。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中CEACAM1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提高其侵袭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生成
下载PDF
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红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18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106例,均行TACE术治疗,根据是否联合抗病毒治疗分为对照组51例(TACE术治疗)和研究组55例(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每3个月门诊随访,... 目的: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106例,均行TACE术治疗,根据是否联合抗病毒治疗分为对照组51例(TACE术治疗)和研究组55例(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每3个月门诊随访,检查乙肝病毒DNA定量(HBV-DNA)和肝功能。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最终完成12个月随访的患者分别为41例和48例,研究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6个月、12个月HBV-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4.58%、33.33%、27.50%,高于对照组的2.44%、12.2%、14.63%(P<0.05)。研究组治疗12个月ALT、AS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年存活率为83.67%(41/49);研究组为88.89%(4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47,P=0.062)。结论: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复制,稳定并改善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抗病毒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差异表达基因的获得及FOLR1分析
16
作者 姚杨 苏杰 +2 位作者 刘凯歌 许刚柱 徐锐 《生物信息学》 2012年第2期101-105,111,共6页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以稳定转染HBx基因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及非转染的肝癌细胞HepG2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中一条基因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人肝癌G2细胞(HepG2)细胞系为对照组,以稳定转染HBx的HepG2细胞为实验组,抽取总R...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以稳定转染HBx基因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及非转染的肝癌细胞HepG2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中一条基因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人肝癌G2细胞(HepG2)细胞系为对照组,以稳定转染HBx的HepG2细胞为实验组,抽取总RNA,经过反转录cDNA,对照组用Cy3实验组用Cy5荧光标记,获得cDNA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ImaGene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643条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性癌相关的基因,其中FOLR1基因差异性表达最显著,HBx显著下调其表达,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碱基序列与已经报道的其他12种哺乳动物的相似率为67%-99%,且符合种属之间的进化关系。基因芯片筛选HBx诱导的HepG2差异表达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高质量,高速度,高敏感等特性。FOLR1可能为HBV相关肝癌的发生、转移的诊断、靶基因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乙肝病毒X蛋白 基因芯片 叶酸受体-1
下载PDF
IMP3与IGF2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帅 俞悦 +2 位作者 高云 吕凌 李国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MP3)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及对应癌...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MP3)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IMP3及IGF2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32例冰冻肝癌组织中IMP3及IGF2 mRNA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例IMP3强阳性染色及4例IMP3阴性染色对应的新鲜冰冻肝癌组织中IMP3及IGF2蛋白含量。结果:IMP3在62.2%肝癌组织中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IGF2在59.8%肝癌组织及14.6%癌旁组织中表达。同时,IMP3与IGF2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密切相关(rn = 0.335,P = 0.002)。另外,IMP3高表达与Edmondson-Steiner 3-4级(P = 0.001)、TNM 3-4期(P = 0.001)、α-甲胎蛋白(AFP)〉 200 ng/ml (P = 0.012)及伴有门脉癌栓的肿瘤(P = 0.018)均密切相关;与IMP3表达相似,IGF2高表达亦与Edmondson-Steiner 3-4级(P = 0.001)、TNM 3-4期(P 〈 0.001)及伴有门脉癌栓的肿瘤(P 〈 0.001)密切相关。结论:IMP3与IGF2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密切相关,同时,IMP3与IGF2蛋白分子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3 IGF2 乙肝相关性肝癌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回生口服液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展展 孙长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9-931,共3页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益母草、五灵脂、乳香、阿魏等)联合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6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行TACE术联合服用阿德福韦酯胶囊进行抗病毒治疗,...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益母草、五灵脂、乳香、阿魏等)联合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6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行TACE术联合服用阿德福韦酯胶囊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使用回生口服液。对照组30例,行TACE同时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回生口服液具有对肿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能显著改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调节机体的免疫。结论回生口服液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回生口服液 TACE 阿德福韦酯胶囊
下载PDF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太平 《肝脏》 201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8例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阳、异常ALT、病毒再活化下AL... 目的探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8例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阳、异常ALT、病毒再活化下ALT异常、病毒再活化所致肝衰竭发生率10.0%(6/60)、23.3%(14/6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24/48)、62.5%(30/48)、29.2%(14/48)、16.7%(8/48)(P<0.05),ALT峰值、AST峰值也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失访率和1、2、3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抗病毒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治疗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OR、HBx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宏凯 刘星 +1 位作者 高峰 蔺广荣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乙肝病毒基因X开放读框编码的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atein,HBx)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trept avidin-biotion c...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乙肝病毒基因X开放读框编码的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atein,HBx)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trept avidin-biotion complex,SABC)法检测69例乙肝相关性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mTOR、HBx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OR、HBx蛋白在癌组织(57.97%,66.67%)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11.59%,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2.711、34.381,P<0.001)。两者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数目及AFP水平无关(P>0.05)。经Spearman分析,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644,P=0.000)。随访结果显示:mTOR、HBx蛋白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95%置信区间为10.754~15.246,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95%置信区间为22.671~31.329,经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mTOR、HBx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且与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 HBX 乙肝相关性肝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