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1
作者 高冉冉 曹阳 +4 位作者 郑嵘炅 张紫怡 杨丽 唐努尔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60)和存活组(n=71)。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并将筛选的因素使用R 4.3.0软件进行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根据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区分度和校准能力较好。自发性腹膜炎在存活组和死亡组HBV-ACLF患者并发症中占比均最高。结论通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改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2
作者 吴承高 刘威 +5 位作者 况林菊 刘强 熊伟 胡飘萍 张长林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综合治疗组和DPMAS+HPE组,倾向得分匹配消除组间混杂偏差,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3例HBV-ACLF病例,其中治疗组1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1次DPMAS+HPE。237例单纯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经倾向得分匹配(PSM)后纳入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下降幅度(446.5 vs 159.0、317.0 vs 92.0、5.2 vs 0.3)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PMAS+HPE治疗是HBV-ACLF患者30 d和90 d死亡独立保护因素(30 d:OR=0.497,P<0.05;90 d:OR=0.436,P<0.05);治疗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 d:50.71%vs 44.12%,P<0.05;90 d:30.15%vs 22.79%,P<0.05)。结论DPMAS+HPE能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和短期生存率,可作为1种有效治疗HBV-ACLF患者的人工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预后转归
原文传递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血糖综合护理干预防治肝源性低血糖的研究
3
作者 刘楚霞 许永华 +1 位作者 陈志华 李洁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病感染科2015年8月25日至2019年5月16日的住院患者数据。入组HBV-ACLF患者共68例,根据...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HBV-ACLF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病感染科2015年8月25日至2019年5月16日的住院患者数据。入组HBV-ACLF患者共68例,根据是否予重症肝炎血糖综合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HBV-ACLF综合治疗及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在给予标准综合治疗的情况下给予重症肝炎血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患者住院天数、TBIL、PT、ALB。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低血糖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有改善。结论实施有效的针对性HBV-ACLF血糖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低血糖 血糖综合护理 源性低血糖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评价
4
作者 潘卫珍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2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入的5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将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入的5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将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25),将采用非人工肝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5)。治疗后90 d,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其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并应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肝功能指标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90 d,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L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疗效呈正相关(P<0.05);ALT、TBil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功能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改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肝功能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柴倩紫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7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其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 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其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采取恩替卡韦抗病毒、保肝药物等常规治疗联合生活干预)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继发感染 微生态制剂 功能
下载PDF
温阳利湿化瘀方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修举 郭瑞 +2 位作者 张引强 陈艳 宋烨闻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温阳利湿化瘀方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早期血清内毒素(E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6例HBV-ACLF早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参照指南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温阳利湿化瘀方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早期血清内毒素(E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6例HBV-ACLF早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参照指南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阳利湿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ET水平,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MELD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差异性,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LR、IL-6、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和MEL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5%(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阳利湿化瘀方治疗HBV-ACLF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疗效良好,有助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中医证候评分,可能与降低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温阳利湿化瘀方 内毒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其动态变化在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雪 张亮 汤善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341-234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动态变化对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人工肝支持(artificial liv...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其动态变化对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人工肝支持(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90 d的疾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NLR及其动态变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男88例(83.02%),女18例(16.98%),中位年龄为48岁(41.75,56)。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NLR是ALSS术后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组NLR水平[3.94(2.90,5.47)]显著低于死亡组[5.35(4.12,7.59),P<0.05]。基线NLR水平与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基线、术前1 d、术后3 d NLR水平判断HBV⁃ACLF患者90 d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712、0.72。生存分析显示低NLR组90 d生存率明显高于高NLR组(P<0.05),NLR变化率(ΔNLR)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LR水平可作为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人工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蒙丹丽 梁列新 +1 位作者 陈建红 宋怀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08-414,共7页
背景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常见类型,病情进展快,短期死亡率高.全身炎症反应是慢加急性肝衰竭重要的机制,而肠道通透性增加、内毒素移位增加是引起炎... 背景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常见类型,病情进展快,短期死亡率高.全身炎症反应是慢加急性肝衰竭重要的机制,而肠道通透性增加、内毒素移位增加是引起炎症反应的原因之一.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可减少肠道通透性、参与肝脏能量供应,可能在ACLF中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因此研究ACLF患者的肠道SCFAs水平变化,可能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目的探讨ACLF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肠道SCFAs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5名ACLF患者(病例组)、15名健康者(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粪便SCFAs(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及总SCFAs)的水平.根据病例组是否合并肝性脑病, Child-Pugh分级等不同病情分组,对SCFAs水平差别进行分析.结果 ACLF患者肠道丙酸、异戊酸、总SCF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伴肝性脑病患者的肠道乙酸、丙酸、总SCFAs水平显著低于不伴肝性脑病患者(P<0.05). Child-Pugh C级的患者乙酸水平低于Child-Pugh B级患者(P <0.05).结论 ACLF患者肠道SCFAs水平下降;肠道乙酸、丙酸、总SCFAs水平下降,可能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病;肠道乙酸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的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肠道短链脂肪酸 性脑病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汁酸谱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蒙丹丽 梁列新 宋怀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1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检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汁酸谱水平,了解其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4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两组粪便胆汁酸(胆酸、石胆酸、... 目的检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汁酸谱水平,了解其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4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两组粪便胆汁酸(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及总胆汁酸)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粪便胆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石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及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不伴肝性脑病两组患者,伴/不伴腹水两组患者,Child-Pugh B级与C级两组患者胆汁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酸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但总胆汁酸和其他胆汁酸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胆汁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秀峰 钟云青 +1 位作者 张荣臻 毛德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9期1540-1542,154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温阳化浊退黄汤,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温阳化浊退黄汤,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凝血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不良反应及12周的预后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P<0.05)。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两组间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轻微恶心欲吐、腹泻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不影响后续的治疗。两组随访12周存活率比较,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化浊退黄汤能明显提高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MELD分值,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温阳化浊退黄汤 阳虚瘀黄证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金华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白...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以及凝血常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例(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与3个月存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TBIL、DBIL、ALT、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PTA高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明显效果,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增加存活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MAS模式 人工 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血浆炎症介质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模式在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杰 戴小灵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应用血浆炎症介质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模式(PE)支持人工肝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6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以人工肝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PE支持治疗,... 目的:探讨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应用血浆炎症介质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模式(PE)支持人工肝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6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以人工肝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PE支持治疗,观察组应用DPMAS联合PE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经3个月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在两组治疗效果上,总有效率为93.94%的观察组比75.00%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ALT、TBIl与PLT均较治疗前降低,PTA较治疗前提高,其中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PLT于PTA上治疗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V-ACLF应用DPMAS联合PE支持人工肝能够更显著的改善患者病症,让患者肝功能得以明显改善,同时治疗期间也较少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这容易被患者长期耐受,所以可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炎症介质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模式 人工治疗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疗效
下载PDF
NLR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汀华 谢雪华 +1 位作者 江金华 吴炜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乙肝患者102例,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64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10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乙肝患者102例,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64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10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患者NLR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相比较,慢加急性肝衰竭组NL明显偏高(P<0.05);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P<0.05),截断值为3.28,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0%和70.50%;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患者NLR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的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P<0.05),截断值为3.61,其灵敏度为88.90%和特异度为60.00%。结论NLR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及预后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光清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0期2923-2924,共2页
目的探讨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秭归县中医院收治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温阳... 目的探讨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秭归县中医院收治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胆碱酯酶(ChE)]、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BiL、GOT、ALT低于对照组,Ch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采用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效果较好,利于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温阳化浊退黄汤 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MELD评分联合血清维生素B_(12)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恩 李波 +2 位作者 王峰 宋毓飞 谢服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527-2529,共3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ACHBLF)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87例ACHBLF患者,根据随访3个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ACHBLF)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87例ACHBLF患者,根据随访3个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VitB12,并计算MELD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联合血清VitB12对ACHBLF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死亡组血清TBIL、INR、VitB12及MELD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联合血清VitB12对ACHBLF患者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单独MELD评分的AUC 0.711和单独血清VitB12的AUC 0.628。结论 MELD评分联合血清VitB12对ACHB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MELD评分 维生素B12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判作用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磐 杨爽 周彧来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875-878,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serum alpha-fetoproteins,AFP)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0例,检测其血清...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serum alpha-fetoproteins,AFP)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80例,检测其血清AFP并进行MELD评分,分层比较两者与病死率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 MELD评分与病死率之间呈正相关性(r=0.939,P=0.006);血清AFP与MELD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r=-0.261,P=0.038);血清AFP与病死率之间呈负相关性(r=-0.983,P=0.003);MELD<20分和20分≤MELD<30分的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30分≤MELD<40分和MELD≥40分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对评判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MELD评分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春 叶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944-948,共5页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与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免疫功能(CD4^(+)细胞、CD8^(+)细胞、CD4^(+)/CD8^(+))、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57%vs 73.58%,χ^(2)=5.194,P=0.023)。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及CD4^(+)细胞、CD8^(+)细胞、CD4^(+)/CD8^(+)、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细胞、AST、A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细胞、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D8^(+)细胞、AST、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HBV-ACLF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继发感染 临床疗效 肠道微生态 免疫功能 功能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益生菌干预前后肠道菌群及免疫状态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杨仁国 徐开菊 +1 位作者 周巧灵 杨兴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4-798,共5页
目的分析益生菌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继发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HBV-ACLF患者101例,分为HBV-ACLF组56例和HBV-ACLF继发... 目的分析益生菌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继发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HBV-ACLF患者101例,分为HBV-ACLF组56例和HBV-ACLF继发感染组45例,另选择健康人67例为对照组。HBV-ACLF组和HBV-ACLF继发感染组均给予1个月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新鲜大便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收集外周血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HBV-ACLF患者肠道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IgA、IgG、IgM、NK、CD4^+和CD4^+/CD8^+显著降低(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CRP、TNF-α、IL-6和IL-8显著升高(P<0.05)。与HBV-ACLF组比较,HBV-ACLF继发感染组患者肠道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IgA、IgG、IgM、NK、CD4^+和CD4^+/CD8^+显著降低(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CRP、TNF-α、IL-6和IL-8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HBV-ACLF患者肠道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IgA、IgG、IgM、NK、CD4^+和CD4^+/CD8^+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CRP、TNF-α、IL-6和IL-8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3组受试者的CD3^+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ACLF继发感染的肠道菌群及免疫状态存在异常,益生菌有助于改善HBV-ACLF继发感染的肠道菌群及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相关急性衰竭 益生菌 感染 肠道菌群 免疫状态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立华 谭善忠 +4 位作者 赵磊 沈建军 肖倩 梁重峰 蒋淑莲 《江苏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50例,通过中医四诊判断中医证候,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湿证、气虚证所占比例均为100%,高于瘀、热、血虚、阴虚...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50例,通过中医四诊判断中医证候,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湿证、气虚证所占比例均为100%,高于瘀、热、血虚、阴虚、阳虚证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基础的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虚证为主所占比例65.7%,高于慢乙肝基础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有湿证和气虚证。发展至肝硬化基础所致者,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治疗上更应强调扶正补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相关急性衰竭 证候 气虚 湿证
下载PDF
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PTA及TBiL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竟臻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5期2251-2252,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ACLF)患者PTA及TBi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HB-ACL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ACLF)患者PTA及TBi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HB-ACL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TA、TBiL及HBV DNA载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中PTA、TBiL及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含量大于对照组,TBiL含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载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HB-ACLF患者,提高PTA水平,降低TBiL,抑制HBV DNA载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糖皮质激素 乙肝相关急性衰竭 PTA TB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