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0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稀释模式预测及应用
1
作者 李潇涵 李冬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和检测平台的信息交互,优化检测流程,缩短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实验室内报告周转时间(TAT),降低试剂成本,并评价该方案风险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LIS实现待检... 目的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和检测平台的信息交互,优化检测流程,缩短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实验室内报告周转时间(TAT),降低试剂成本,并评价该方案风险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LIS实现待检样本与患者历史检测结果比较,在检测前自动判断当前样本是否需要进行稀释,并发送特定检测指令指导检测平台进行检测。比较该方案上线前后该项目实验室内TAT、试剂消耗等指标,并通过检测高浓度样本评估样本的漏检风险。结果优化方案上线5个月后,共计使用优化方案检测样本1508例,误判29例,其中3例需稀释后检测,误判率为1.92%,实际节约试剂1476人份。未使用该方案检测的样本实验室内TAT中位数为79.88(76.66~83.10)min,应用该方案进行检测的样本实验室内TAT中位数为67.18(63.16~71.21)min,平均缩短时长超过12 min(t=6.089,P<0.05),当乙肝表面抗原浓度低于1×10^(5)IU/mL时,不会由于钩状效应而导致检测结果低于检测限。结论该方案可明显缩短该项目的实验室内TAT,降低检测成本,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报告周转时间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和丙肝抗体初、复检阳性标本再检情况分析
2
作者 马红 张美林 +1 位作者 付薪静 周丽君 《新疆医学》 2023年第8期943-946,957,共5页
目的观察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Anti-HCV)的初、复检及再检的符合率情况,探究其作用和意义。方法用2种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2017年-2019年度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样本进行HBsAg... 目的观察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Anti-HCV)的初、复检及再检的符合率情况,探究其作用和意义。方法用2种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2017年-2019年度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样本进行HBsAg、Anti-HCV检测。对初、复检阳性样本按要求进行再检。结果2018年、2019年HBsAg阳性率高于2017年,HBVDNA阳性率逐年降低,Anti-HCV较2017、2018年升高;单遍试剂与双遍试剂阳性标本再检符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初检单遍试剂复检单遍试剂阳性标本再检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复检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初、复检阳性标本的再检情况的分析,提高实验室质量,将血液安全做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抗体 初、复检 再检 符合率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探讨
3
作者 马晓玲 吴学云 马博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36-0039,共4页
研究新疆某地区近年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方法 以辖区2014年-2020年在医疗助产机构住院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胎儿分娩后完成母婴阻断,并对96例孕产妇进行随访调查,明确乙肝阻断效... 研究新疆某地区近年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效果。方法 以辖区2014年-2020年在医疗助产机构住院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胎儿分娩后完成母婴阻断,并对96例孕产妇进行随访调查,明确乙肝阻断效果。结果 所有孕产妇均娩出单胎;96例新生儿中92例获得了良好的乙肝阻断效果,阻断成功率为95.83%,其中89例新生儿在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一个月后产生乙肝抗体,占比为92.71%,3例新生儿在接种两个月后产生乙肝抗体,占比为3.13%,另外有4例新生儿乙肝检测结果为阳性,占比为4.17%。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是否感染乙肝与喂养方式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可以采用母乳喂养新生儿;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同时接种乙肝疫苗便能够促使新生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孕产妇 母婴阻断 效果
原文传递
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长效α干扰素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张郴华 邓英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酯对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低HBsAg水平CHB...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酯对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低HBsAg水平CHB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使用长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临床效果,治疗前与治疗24、48周后肝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研究组患者HBsAg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24、4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降低,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ALT、TBiL和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ALB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糖核酸(DNA)转阴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低HBsAg水平CHB患者,可显著提高HBsAg转换率,保护肝功能,且不会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 替诺福韦酯 肝功能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对乙肝性肝癌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郑志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9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对乙肝性肝癌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在永泰县医院就诊的乙肝患者,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对乙肝性肝癌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在永泰县医院就诊的乙肝患者,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共发现HBsAg3569份阳性样本,其中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261例,仅HBsAg阳性患者3308例,经过4~5年的病情演变,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中有25例发展为肝癌(病例组),仅HBsAg阳性患者中有165例发展为肝癌(对照组)。比较HBsAg阳性与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的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HBsAg、HBV-DNA、肝癌发生率]及肝癌与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HBsAg阳性与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TBIL、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HBsAg(2845.7±2822.6)COI、HBV-DNA(2.62±1.85)IU/ml低于HBsAg阳性患者的(5851.5±1937.4)COI、(3.61±1.65)IU/ml,肝癌发生率9.57%高于HBsAg阳性患者的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男性、年龄>40岁、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占比分别为86%、96%、13%,高于非肝癌患者的6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与非肝癌患者的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乙肝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可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肝癌 独立风险因子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不同程度乳糜血对其的干扰分析
6
作者 张杰嫦 赖艳娥 +9 位作者 刘运保 邓凯航 喻红玲 林雪珍 虢娟 谢冬梅 黄勇华 张松英 廖丽梅 龚嘉聪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7期2126-212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乳糜血浆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的干扰,探讨乳糜血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乳糜血浆中HBsAg。结果:不同乳糜指数血浆HBsA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乳...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乳糜血浆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的干扰,探讨乳糜血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乳糜血浆中HBsAg。结果:不同乳糜指数血浆HBsA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乳糜程度血浆放置时间不同,HBsAg检测结果有区别,乳糜指数≤3的乳糜血浆5 d内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糜指数为4、5、6、8及>8的乳糜血浆在第3 d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乳糜血浆HBsAg检测结果无影响,轻度乳糜血浆样本放置5 d内检测HBsAg结果无差异,中度及重度乳糜血浆样本必须3 d内完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 乙肝表面抗原 乳糜血浆 干扰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钟大明 黄昭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188-0191,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是病毒的外膜结构蛋白多肽,长期以来HBsAg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指标,随着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开展相关的研究,发现HBsAg具有更多的临...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是病毒的外膜结构蛋白多肽,长期以来HBsAg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指标,随着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开展相关的研究,发现HBsAg具有更多的临床价值,HBsAg水平不仅仅是鉴别HBV感染的指标,HBsAg定量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疾病转归以及疗效预测等也有重要意义,近年HBsAg定量与CHB抗病毒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现笔者就HBsAg定量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2020-2022年长春口岸出入境人员乙肝表面抗原监测结果分析
8
作者 姜永莉 张旭 +1 位作者 李忠起 于欣 《口岸卫生控制》 2023年第2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长春口岸出入境体检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监测情况及分布特点,为口岸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20-2022年长春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HBsAg检测,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目的分析长春口岸出入境体检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监测情况及分布特点,为口岸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20-2022年长春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HBsAg检测,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2022年共检测长春口岸出入境人员39587例,检出HBsAg阳性者200例,阳性率为0.51%,其中男性阳性率0.54%,女性阳性率0.45%。出境体检人数为34394例,阳性率为0.41%。入境体检人数为5193例,阳性率为1.14%,入境人员阳性率明显高于出境人员(P<0.05)。不同职业类别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境:χ^(2)=38.33,P<0.05;入境:χ^(2)=24.13,P<0.05),出境人员中商务人员检出率高于其他职业类别,而在入境人员中涉外婚姻人员阳性率最高。出境人员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9,P<0.05),31~40年龄段阳性率最高,而入境人员中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方面,出境人员中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5),而入境人员中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春口岸出入境人员HBsAg阳性水平存在职业类别、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影响,应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以降低疾病输入和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境人员 乙肝表面抗原 传染病监测
下载PDF
卵泡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8
9
作者 茆达干 杨利国 +2 位作者 曹少先 张志杰 何晓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75-778,共4页
目的 :构建高免疫原性的抑制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通过PCR扩增pCMV S基因中的S基因片段 ,然后将抑制素α(1 32 )片段与S的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13.1( ) :酶切、测序鉴定后 ,采用脂质体包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 ,用SDS... 目的 :构建高免疫原性的抑制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通过PCR扩增pCMV S基因中的S基因片段 ,然后将抑制素α(1 32 )片段与S的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13.1( ) :酶切、测序鉴定后 ,采用脂质体包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 ,用SDS PAGE和ELISA对其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用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免疫大白鼠 ,ELISA检测血中抗抑制素抗体水平。结果 :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表明 ,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pClS构建成功。表达质粒在HeLa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 2 9kD ,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素免疫原性。重组质粒免疫使大白鼠产生了抗抑制素抗体。结论 :高免疫原性的抑制素表达质粒的构建为利用抑制素基因免疫技术诱导单胎动物生多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抑制素 乙肝表面抗原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表达质粒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学琴 王平 +2 位作者 闫国立 牛乐 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文献,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干扰素组的血清HBsAg阴转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3[95%CI(1.04,2.55)],血清HBeAg阴转指标的RR值为1.37[95%CI(1.14,1.64)],与干扰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阴转血清HBsAg和HBeAg这两个指标来看,中药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中药 干扰素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晓琳 邹桂舟 +1 位作者 叶珺 孙秋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65-276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临床阶段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HBV携带患者(HBV携带组)4l例,慢...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临床阶段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HBV携带患者(HBV携带组)4l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99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7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患者36例。结果:在HBV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HBsAg定量值的中位数(4分位数间距)分别是135 280.oo(1 788.80。51 820.00)IU/mL,8 218.00(1 644.60~266 700.80)IU/mL。1 280.38(265.70~2 375.00)IU/mL.925.10(135.05-2 381.8)IU/mL。HBsAg与HBVDNA定量水平呈正相关性(L=0.332,P=0.000),HBsAg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L=-0.496,P=0.000)。结论:HBV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HBsAg定量值HBV DNA逐渐下降.且HBsAg定量值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性。HBsAg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乙肝表面抗原
下载PDF
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表面抗原的新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庆枝 杨黄浩 +3 位作者 李东辉 许金钩 张毅 张长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44-548,共5页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将水溶性热敏高分子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和抗体偶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羊抗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建立了夹心型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评价了抗体在PN...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将水溶性热敏高分子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和抗体偶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羊抗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建立了夹心型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评价了抗体在PNIP上的固定效率和非特异性吸附情况.HBsAg在0.5~100μg/mL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ng/mLHBsAg.该方法既具有均相免疫分析的快速性,又有固相免疫分析的高灵敏度.用于乙肝病人血清中HBsAg水平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IP HBSAG 荧光免疫分析 乙肝表面抗原
下载PDF
生长抑素与乙肝表面抗原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Vc獭兔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戴建威 刘松财 +3 位作者 任晓慧 韩烨 郝林琳 张永亮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人工合成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基因,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融合,插入pMD-18T克隆载体,经序列分析证明,所得目的基因743bp,与设计一致。提取质粒后用Sma和Nhe双酶切,克隆入pIRES1neo-CMV表达载体,构建pIRES-HBsAg/SS质粒。用乳酸-乙醇... 人工合成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基因,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融合,插入pMD-18T克隆载体,经序列分析证明,所得目的基因743bp,与设计一致。提取质粒后用Sma和Nhe双酶切,克隆入pIRES1neo-CMV表达载体,构建pIRES-HBsAg/SS质粒。用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包裹后,在Vc獭兔后肢进行肌肉注射,比较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的增重差异,结果发现60d后,试验组家兔累积增重比盐水组高61.0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乙肝表面抗原 基因融合 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微球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S1S2S)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表达 被引量:10
14
作者 娄晓鸣 章镇 +4 位作者 姚泉洪 熊爱生 王化坤 彭日荷 李贤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1-605,共5页
构建了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PRS-S1S2S的表达载体pYF9616,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将该基因导入苹果品种红爱佳中,得到了抗卡那霉素的GUS阳性转化植株。随机取3株GUS染色阳性的转基因苹果植株经PCR扩增及RT-PCR检测证实该基因已整合... 构建了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PRS-S1S2S的表达载体pYF9616,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将该基因导入苹果品种红爱佳中,得到了抗卡那霉素的GUS阳性转化植株。随机取3株GUS染色阳性的转基因苹果植株经PCR扩增及RT-PCR检测证实该基因已整合入转基因苹果的基因组,并在转录水平得到了表达,ELISA检测证明在苹果植株中正确表达了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朋S—S1S2S基因 转基因苹果
下载PDF
纳米磁性微球免疫伏安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琼 彭图治 刘爱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2447-2450,共4页
采用化学键合法将乙肝抗体固化在自行制备的纳米磁性高分子功能微球表面 ,利用免疫夹心反应原理 ,捕获溶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和标记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乙肝第二抗体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 ,抗体抗原结合物从样品溶液中分离 ,在含有邻氨基... 采用化学键合法将乙肝抗体固化在自行制备的纳米磁性高分子功能微球表面 ,利用免疫夹心反应原理 ,捕获溶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和标记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的乙肝第二抗体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 ,抗体抗原结合物从样品溶液中分离 ,在含有邻氨基苯酚和过氧化氢的底液中 ,生成具有电活性的化合物 3 氨基吩呃嗪 ,用示差脉冲伏安法进行测定 .响应电流与乙肝表面抗原浓度分别在 0 2~ 1 0和 1 0~ 5 0 0ng·mL-1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达 0 0 60ng·mL-1.采用本方法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 ,灵敏度大大高于目前临床采用的酶联免疫吸附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样品溶液 磁性微球 临床 血清 邻氨基苯酚 纳米 反应原理
下载PDF
溶胶-凝胶非标记免疫传感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辉 徐健君 +2 位作者 梁汝萍 邹小勇 蔡沛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11-1015,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 (sol gel)技术包埋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涂布于金盘电极表面 ,构成sol gel HBsAb/Au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用于检测人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 (HBsAg)。该传感器对HBsAg的电位响应遵循Nernst方程 ,在 1~ 330 μg/L浓度范围... 采用溶胶 凝胶 (sol gel)技术包埋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涂布于金盘电极表面 ,构成sol gel HBsAb/Au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用于检测人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 (HBsAg)。该传感器对HBsAg的电位响应遵循Nernst方程 ,在 1~ 330 μg/L浓度范围内 ,传感器的电位响应值ΔE与HBsAg浓度C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ΔE =1 8.1 7+79.84lgC。响应时间为 3min。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对测定无明显影响。对于HBsAg阴性血清 ,电位响应值ΔE <30mV ,而对于阳性血清则ΔE >30mV ,据此 ,作为临床判别的依据。对1 0 0例临床血清分别用传感器和酶联免疫法 (ELISA)进行双盲检验 ,两法的符合率为 8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溶胶-凝胶法 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临床诊断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突变谱的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申红玉 张宏宇 +3 位作者 陈敏 郑国军 朱珉之 杭双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与乙肝基因突变位点的相关性,确定耐药突变是否会影响HBsAg水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843例患者。所有患者首先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然后根据突变位点将突变组分为M204I/V、L180M...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HBV DNA水平与乙肝基因突变位点的相关性,确定耐药突变是否会影响HBsAg水平。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843例患者。所有患者首先分为突变组和非突变组,然后根据突变位点将突变组分为M204I/V、L180M+M204V、L180M+M204I、A181T、N236T、A181T+N236T等组别。同时收集患者HBsAg、HBV DNA、肝功能和HBV基因分型等资料,采用t检验对正态分布数据进行组间比较,χ2检验用于分类数据的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耐药突变组与非突变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5,P<0.001)。非突变组和各突变组血清HBsAg滴度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非突变组:r=0.413,P<0.001;rtM204I/V:r=0.380,P<0.001;L180M+M204V:r=0.300,P<0.001;rtA181V:r=0.258,P=0.008;rtN236T:r=0.369,P=0.004),但rtL180M+rtM204I突变组和rtA181V+rtN236T突变组血清HBsAg滴度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L180M+M204I突变组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M204I/V和L180M+M204V突变组(t=-4.362,P<0.001;t=-3.763,P<0.001)。rtA181T+rtN236T突变组血清HBsAg滴度明显低于N236T单位点突变组(t=2.005,P=0.038)。结论HBV RT区不同变异影响HBsAg水平及其和HBV DNA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基因突变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HBV DNA 耐药
下载PDF
溶血样本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詹彤 高美霞 +2 位作者 薛敏 吴敏慧 唐荣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2年第3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抗原检测 献血 溶血样本 乙肝表面抗原
下载PDF
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被引量:19
19
作者 施纪文 徐简华 温惠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HBSAG检测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ELISA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感染指标 身体健康 体检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