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乙草胺促生菌筛选及其对玉米幼苗的促生效应
1
作者 张凤麟 黄宁 +4 位作者 李雷 陈伟东 季欣悦 包英哲 王鸿斌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分离筛选具有耐乙草胺特性的促生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可为推进多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乙草胺的改良培养基筛选出具有高耐乙草胺能力的菌株,测试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促生作用,并通... 分离筛选具有耐乙草胺特性的促生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可为推进多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乙草胺的改良培养基筛选出具有高耐乙草胺能力的菌株,测试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促生作用,并通过促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可行性。结果表明:菌株JL7与JL16为高耐乙草胺且具有较强促生能力的根际促生菌,两株菌对乙草胺的最大抗性浓度达700 mg·L^(-1)。JL7的溶磷能力高达223.21 mg·L^(-1),产IAA(吲哚乙酸)量达82.40 mg·L^(-1)。经鉴定JL7菌株为肠杆菌属(Enterbacter sp.),JL16菌株为醋菌属(Acetobacter sp.)。促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施入JL7与JL16菌株72 h后发芽率分别较对照提高9.42、3.84个百分点,且JL16菌株对芽长与根长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较对照增加52.53%、23.22%。盆栽试验中,JL7与JL16的添加对株高、茎粗、根直径、根长等植株形态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并证实菌株JL7、JL16在土壤中仍对乙草胺具有耐受性。两种耐乙草胺菌株在促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为后期微生物改良土壤和开发新型微生物肥料提供了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抗性 促生作用 根际促生菌 筛选 玉米幼苗
下载PDF
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在春玉米中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2
作者 刘峰 李雪茹 +2 位作者 董见南 黄文功 陈国峰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为评价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在春玉米上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通过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春玉米中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的残留量,结合中国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评估这些农... 为评价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在春玉米上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通过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春玉米中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的残留量,结合中国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评估这些农药的风险商(RQ)。在0.01~0.55 mg/kg添加水平下3种有效成分及代谢物在青玉米、玉米、青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113%,相对标准偏差为0.4%~8.6%。开展1年6地规范残留田间试验,3种有效成分及代谢物的最终残留量在青玉米、玉米、青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中均未检出。普通人群对3种有效成分的NEDI分别为0.035、0.032、0.28 mg/(kg bw),RQ分别为5.49%、1.29%和44.8%。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乙草胺、扑草净、2,4-滴异辛酯在春玉米中的残留量在可接受范围,不会对我国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扑草净 2 4-滴异辛酯 春玉米 残留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双刃剑乙草胺毒理学研究现状与挑战
3
作者 焦雅琪 贾俊鑫 +3 位作者 王卅 李辉 高金胜 李丽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中英俄文)》 2023年第4期88-101,F0002,共15页
本文综述了在农业中广泛使用的苗前除草剂乙草胺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使用CiteSpace 5.7 R2软件对2012—2022年乙草胺毒性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统计。乙草胺对非目标生物,包括土壤、植物、水生和陆地生物,甚至人类的有害影响已被广泛记... 本文综述了在农业中广泛使用的苗前除草剂乙草胺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使用CiteSpace 5.7 R2软件对2012—2022年乙草胺毒性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统计。乙草胺对非目标生物,包括土壤、植物、水生和陆地生物,甚至人类的有害影响已被广泛记录在案。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归因于其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与抗氧化酶结合,导致过量的ROS积累和其它毒性途径的激活。这篇综述结合了现有的关于乙草胺环境影响的文献,确定了乙草胺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为解决生态环境稳定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毒性作用 ROS CITESPACE
下载PDF
除草剂乙草胺抑制大鼠肝脏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所介导的胞浆钙振荡(英文)
4
作者 刘方圆 张彬彬 崔宗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5,共13页
田间除草剂乙草胺施用之后非常容易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河流溪水中乙草胺浓度可达纳摩尔水平,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长期影响.因职业关系而产生的皮肤暴露和吸入,可导致人血液乙草胺浓度达到微摩尔水平.对乙草胺体内动力学的研究,发现肝脏... 田间除草剂乙草胺施用之后非常容易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河流溪水中乙草胺浓度可达纳摩尔水平,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长期影响.因职业关系而产生的皮肤暴露和吸入,可导致人血液乙草胺浓度达到微摩尔水平.对乙草胺体内动力学的研究,发现肝脏是乙草胺毒理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已知在肝脏细胞多种生理功能中,钙离子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在新鲜分离的大鼠肝脏细胞,乙草胺对肾上腺素能受体所介导胞浆钙振荡的可能影响.实验发现低浓度乙草胺(1、10μmol·L^(-1))对苯丙肾上腺素所诱导钙振荡没有影响,但是高浓度(50、100、200μmol·L^(-1))乙草胺在有些肝脏细胞可逆性抑制苯丙肾上腺素所诱导的胞浆钙振荡.在苯丙肾上腺素2次串联刺激之间短暂加入乙草胺(1、10、100μmol·L^(-1)),乙草胺对肝脏细胞基础钙浓度没有影响,也不影响第2次苯丙肾上腺素刺激所引发胞浆钙振荡.细胞免疫化学研究发现在新鲜分离的大鼠肝脏不同细胞,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固定的大鼠肝脏切片进行组织免疫化学检测,发现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肝脏小叶的密度梯度分布: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从中央静脉方向到门脉方向从低到高逐渐增加.这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密度梯度分布,可能是乙草胺选择性抑制苯丙肾上腺素刺激分离大鼠肝脏细胞所诱发钙振荡的原因.本文数据揭示,在急性皮肤暴露或乙草胺中毒后可达到的血液浓度,短期施加乙草胺,可一过性抑制肝脏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所介导的胞浆钙振荡.长期乙草胺暴露,可能对肝脏细胞正常钙信号系统产生持续性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肾上腺素能受体 钙振荡 肝脏细胞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乙草胺残留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坤芳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2期47-51,共5页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土壤中乙草胺的分析方法。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液相分离,ESI+模式下进行多重反应监测扫描。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50μg/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乙草胺、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建立了土壤中乙草胺的分析方法。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液相分离,ESI+模式下进行多重反应监测扫描。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50μg/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乙草胺、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在土壤中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在102.0%~1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方法最小检出限为0.000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液质联用 土壤样品 残留分析
下载PDF
除草剂乙草胺胁迫下两种软珊瑚生理响应
6
作者 郁强 董娴娴 +4 位作者 李长青 张欣 赵国理 CHIN Yaoxian 王沛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145,共13页
文章以乙草胺(acetochlor,ACT)为环境胁迫因子,利用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对肉质软珊瑚(Sarcophyton sp.)和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进行长期和短期胁迫,以研究胁迫下的珊瑚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肉质软珊瑚和短指软珊瑚受到不... 文章以乙草胺(acetochlor,ACT)为环境胁迫因子,利用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对肉质软珊瑚(Sarcophyton sp.)和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进行长期和短期胁迫,以研究胁迫下的珊瑚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肉质软珊瑚和短指软珊瑚受到不同浓度乙草胺胁迫后,珊瑚的叶绿素a和虫黄藻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持续升高然后降低并保持低活性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先升高后逐渐降低,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升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胁迫后肉质软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多样性变低,而短指软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则是丰富度变低。丰度高的虫黄藻都属于系群C,而短指软珊瑚G系群丰度升高。胁迫后软珊瑚Cyanobacteria(蓝细菌)丰度逐渐增加,Firmicutes(厚壁菌门)丰度逐渐减少。以上结果表明,肉质软珊瑚(Sarcophyton sp.)和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在受到乙草胺胁迫后,其珊瑚生理指标产生了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 乙草胺 虫黄藻 生理指标 响应机制
下载PDF
基于固相萃取-GC/MS方法的生活饮用水中乙草胺测定
7
作者 刘婷婷 郭家泉 《四川环境》 2023年第2期1-4,共4页
建立生活饮用水中乙草胺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相萃取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从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评价本方法的分析效果。结果表明乙草胺在10~250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 建立生活饮用水中乙草胺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相萃取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从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及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评价本方法的分析效果。结果表明乙草胺在10~250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2,回收率80.2%~95.5%,相对标准偏差2.6%~5.7%,方法检出限为0.019ng/mL。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适合大批量生活饮用水中乙草胺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气相色谱质谱法 固相萃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水中乙草胺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8
作者 张苏燕 周日安 +1 位作者 谢君 胡家琦 《城镇供水》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乙草胺的检测方法为研究对象,对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对比研究。气相质谱法需经固相萃取柱吸附、洗脱、浓缩等前处理方式,而液相质谱法检测没有复杂的前处理过程。液相质谱法的检出限是0.01μg/L... 以乙草胺的检测方法为研究对象,对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对比研究。气相质谱法需经固相萃取柱吸附、洗脱、浓缩等前处理方式,而液相质谱法检测没有复杂的前处理过程。液相质谱法的检出限是0.01μg/L,精密度为1.2%~2.5%,加标回收率为90.2%~97.1%。气相质谱法的检出限是1.75μg/L,精密度为2.4~4.2%,加标回收率为109.7%~113.7%。气相色谱质谱法前处理操作过程复杂,耗材多,检测时间长,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更为高效快速便捷,灵敏度高,回收率好且精密度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气相质谱法 液相质谱法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的乙草胺
9
作者 刘佳 《供水技术》 2023年第2期58-60,共3页
本文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中乙草胺的检测方法。采用了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方法测定下限为0.015μg/L,加标回收率为96.0%~12... 本文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中乙草胺的检测方法。采用了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方法测定下限为0.015μg/L,加标回收率为96.0%~123%,相对标准偏差2.7%~7.6%。该方法操作简便,方法稳定性强,结果准确,适用于水中的乙草胺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乙草胺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乙草胺的方法及条件优化
10
作者 郭茜楠 韩旭 刘志滨 《供水技术》 2023年第4期55-57,共3页
本文建立并优化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水中乙草胺的方法。使用C18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进入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系统,SIM扫描模式检测。在优化条件下,乙草胺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本方法灵敏高、... 本文建立并优化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水中乙草胺的方法。使用C18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进入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系统,SIM扫描模式检测。在优化条件下,乙草胺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本方法灵敏高、检测速度快、适用性强,能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乙草胺农药残留 固相萃取
下载PDF
丁草胺和乙草胺对蚯蚓CAT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嫦娥 段昌群 +5 位作者 王旭 杨媛 刘飞 朱辉清 陈运锋 王汉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6-761,共6页
研究土壤中丁草胺和乙草胺对蚯蚓抗氧化酶系CAT和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组织的CAT和SOD活性先增大后降低,与对照相比,蚯蚓CAT和SOD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和高浓度抑制;在一定暴露时间内,随着丁草胺和乙草胺浓度... 研究土壤中丁草胺和乙草胺对蚯蚓抗氧化酶系CAT和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组织的CAT和SOD活性先增大后降低,与对照相比,蚯蚓CAT和SOD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和高浓度抑制;在一定暴露时间内,随着丁草胺和乙草胺浓度的增加,CAT和SOD活性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相关关系;丁草胺和乙草胺暴露浓度与蚯蚓CAT和SOD活性均呈现出抛物线型暴露时间-胁迫效应的相关关系.不同酶对毒性效应的响应域值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SOD>CAT.根据两个指标对污染物浓度响应域值的不同,建立剂量-效应关系与时间-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草胺 乙草胺 蚯蚓 SOD CAT
下载PDF
乙草胺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53
12
作者 朱九生 乔雄梧 +1 位作者 王静 秦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5-1029,共5页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未灭菌的土壤中,乙草胺3种添加浓度(1.25、2.5和5.0mg·kg-1)处理的半衰期为2.8~5.1d,远远小于在灭菌土壤中3种添加浓度处理的半衰期(20.0~25.1d);乙草胺在偏...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未灭菌的土壤中,乙草胺3种添加浓度(1.25、2.5和5.0mg·kg-1)处理的半衰期为2.8~5.1d,远远小于在灭菌土壤中3种添加浓度处理的半衰期(20.0~25.1d);乙草胺在偏碱的华北褐土中降解较快,2.5mg·kg-1处理的半衰期为4.2d,而在偏酸的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土中降解较慢,半衰期为6.5~10.7d;土壤相对含水量由13%增至27%,乙草胺降解半衰期由7.3d缩短至3.0d;随着环境温度增高(20℃上升至30℃),乙草胺降解速度加快(半衰期由5.7d缩短至3.3d);乙草胺在黑暗条件下降解半衰期为3.8d,而在光照条件下的半衰期为5.2~6.5d。可见,5种试验因子对土壤中乙草胺的降解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壤微生物是影响乙草胺降解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偏碱的土壤、较高的环境温度和土壤湿度等,对土壤中乙草胺的降解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微生物降解 土壤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乙草胺残留 被引量:17
13
作者 董振霖 杨春光 +2 位作者 肖珊珊 赵景红 李一尘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8-702,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10种植物源性和动物源性食品中乙草胺残留量检测方法。粮谷类和动物源性样品采用乙腈提取,GPC结合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蔬菜类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元葱等样品先进行微波消解,... 建立了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10种植物源性和动物源性食品中乙草胺残留量检测方法。粮谷类和动物源性样品采用乙腈提取,GPC结合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蔬菜类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元葱等样品先进行微波消解,然后采用乙酸乙酯提取,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两种方法检出限均为0.004 mg/kg;在0.01~0.16 mg/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和0.9997;在0.01、0.02和0.05 mg/kg的添加水平下,添加回收率在70%~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乙草胺 食品 基质效应
下载PDF
乙草胺的微生物降解及其对土壤磷脂脂肪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冯慧敏 何红波 +4 位作者 白震 武叶叶 郭柏栋 张明 张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85-1590,共6页
通过监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灭菌、加选择抑菌剂、未灭菌)土壤中乙草胺残留数量和培养期间微生物标识物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的变化,探讨了以田间推荐量施用乙草胺时,不同微生物群落对乙草胺降解的相对贡献以及乙草胺对黑土微生物群落结... 通过监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灭菌、加选择抑菌剂、未灭菌)土壤中乙草胺残留数量和培养期间微生物标识物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的变化,探讨了以田间推荐量施用乙草胺时,不同微生物群落对乙草胺降解的相对贡献以及乙草胺对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易于被微生物降解,其中,细菌对乙草胺的降解作用显著大于真菌,而真菌对乙草胺有更强的耐受能力.施入乙草胺后,各磷脂脂肪酸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C14∶0、C16∶0和C18∶0所指示的土壤微生物量均有所下降;细菌PLFAs数量在培养初期显著降低,而后与对照的差异显著减小,表明细菌活性随着乙草胺的降解有所恢复;在施用乙草胺后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土壤真菌PLFAs数量始终低于对照,暗示着乙草胺对真菌的抑制可能是长期而不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降解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 真菌 细菌 黑土
下载PDF
乙草胺对东北黑土铅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启星 孙福红 +1 位作者 郭观林 孙铁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83-1886,共4页
通过清洁黑土和污染黑土的形态分级分析和黑土铅对乙草胺的响应实验 ,对东北黑土铅形态及其乙草胺使用的生物有效性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清洁和污染黑土中的铅均主要以有机质 硫化物结合态铅和残渣态铅这 2种生物有效性低的形态为... 通过清洁黑土和污染黑土的形态分级分析和黑土铅对乙草胺的响应实验 ,对东北黑土铅形态及其乙草胺使用的生物有效性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清洁和污染黑土中的铅均主要以有机质 硫化物结合态铅和残渣态铅这 2种生物有效性低的形态为主 ,而水溶态铅和可交换态铅这 2种具生物学活性的铅含量则相对较低 .与清洁黑土相比 ,污染黑土中具生物学活性的铅含量所占总铅含量的比例有所上升 .随着农业活动中施入高剂量的乙草胺这一除草剂 ,黑土中具生物学活性的水溶态和可交换态铅的含量则大幅上升 .据分析 ,其原因是铅在与乙草胺交互作用过程中来自有机质 硫化物结合态铅释放对有效态铅的贡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生物有效性 乙草胺 污染土壤
下载PDF
乙草胺、甲胺磷及组合对农田黑土细菌种群生长及多样性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惠文 周启星 +1 位作者 张倩茹 张成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3-148,共6页
应用传统及分子微生物生态学 1 6SrDNA PCRDGGE(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等研究方法 ,分别对不同浓度乙草胺、甲胺磷及其乙草胺 甲胺磷二元组合胁迫下黑土中细菌活细胞数量 (CFUColonyFormingUnits)、种群丰富度(Richne... 应用传统及分子微生物生态学 1 6SrDNA PCRDGGE(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等研究方法 ,分别对不同浓度乙草胺、甲胺磷及其乙草胺 甲胺磷二元组合胁迫下黑土中细菌活细胞数量 (CFUColonyFormingUnits)、种群丰富度(Richness)及其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单因子乙草胺及甲胺磷对细菌CFU产生急性毒性效应 ,但是长期毒性效应不显著 ;高浓度乙草胺 甲胺磷的二元组合对细菌CFU产生复合毒性效应 ,其对细菌CFU的复合抑制率明显高于相应组合中各单因子 .乙草胺对可培养自生固氮菌表现出强烈刺激的作用 ,甲胺磷表现为严重抑制作用 ;而所有乙草胺 甲胺磷二元组合却对自生固氮菌CFU表现为复合毒性效应 ,其复合毒性明显高于相应组合中各单因子对自生固氮菌的毒性效应 .应用 1 6SrDNA PCRDGGE技术研究结果显示 :乙草胺、甲胺磷及乙草胺 甲胺磷组合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黑土中细菌种群在分子水平上的丰富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甲胺磷 复合污染 细菌种群
下载PDF
玉米对乙草胺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美 赵德友 +4 位作者 孙作文 于建垒 宋国春 何兆传 李以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4-48,共5页
采用营养钵蛭石水培法 ,测定了乙草胺对不同玉米杂交品种及自交系幼苗芽和根鲜重的影响和农大 10 8玉米在不同萌动期对乙草胺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多剂量给药的情况下 ,不同玉米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不同 ;同一品种芽和根的敏感... 采用营养钵蛭石水培法 ,测定了乙草胺对不同玉米杂交品种及自交系幼苗芽和根鲜重的影响和农大 10 8玉米在不同萌动期对乙草胺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多剂量给药的情况下 ,不同玉米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不同 ;同一品种芽和根的敏感性亦不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幼苗芽和根的鲜重抑制率与乙草胺药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呈直线相关 ,利用Finney机率分析法求出了各玉米品种的抑制率回归式和 L C50 值等。玉米种子在萌动期接触药剂越早 ,玉米生长受抑制程度越大 ,药害越重 ,且玉米芽长和芽重受喷药时期变化的影响较大 ,根长和根重受影响较小 ;乙草胺药害对玉米须根的生长影响较大 ,药害越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前选择性除草剂 玉米幼苗 乙草胺 敏感性
下载PDF
乙草胺对中华大蟾蜍(Bu fo bu fo gar garizans)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晓梅 谭志军 +1 位作者 苑怡 翟玉梅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25-130,共6页
用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分别对中华大蟾蜍 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早期胚胎作用 5小时 ,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可以导致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不同程度的发育成原肠外突和畸胎。不同发育时期的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对乙草胺的敏感程度和耐受程度... 用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分别对中华大蟾蜍 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早期胚胎作用 5小时 ,结果发现 ,不同浓度的乙草胺可以导致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不同程度的发育成原肠外突和畸胎。不同发育时期的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对乙草胺的敏感程度和耐受程度都有所不同 ,其中 ,原肠胚期的胚胎对乙草胺最为敏感。实验表明乙草胺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致畸致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乙草胺 早期胚胎 发育
下载PDF
铜与乙草胺对浮萍的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戴灵鹏 张磊 +2 位作者 陈露露 吴敏磊 陈可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2-776,共5页
采用以体数、鲜重和叶绿素为测试指标的浮萍生长抑制试验(ISO20079),评价了Cu和乙草胺单一和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和乙草胺单一污染对浮萍上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u的毒性大于乙草胺。Cu和乙草胺对浮萍的联合毒性... 采用以体数、鲜重和叶绿素为测试指标的浮萍生长抑制试验(ISO20079),评价了Cu和乙草胺单一和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和乙草胺单一污染对浮萍上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u的毒性大于乙草胺。Cu和乙草胺对浮萍的联合毒性作用与浓度组合及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当采用浓度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为24h的相加指数(AI)为0.057,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暴露时间为48、96、168h的AI分别为0.193、0.509、0.783,为协同作用。而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为24h的AI为-0.163,为拮抗作用;48h的AI为0.029,为相加作用;96、168h的AI分别为0.471、0.585,为协同作用。总的来说,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草胺 联合毒性 浮萍
下载PDF
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孔军苗 郑荣泉 +1 位作者 顾磊 周丽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580,共5页
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农药染毒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染毒处理的土样中,弹尾目和甲螨亚目计510只,与对照组比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著减少,与乙草胺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染毒试验... 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农药染毒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染毒处理的土样中,弹尾目和甲螨亚目计510只,与对照组比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著减少,与乙草胺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染毒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数量随农药处理浓度的递增而显著减少,其中以弹尾目和甲螨亚目对乙草胺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土壤动物 乙草胺 农药污染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