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醉木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1
作者 李慧娟 全伟 +2 位作者 罗娥娥 秦徐杰 华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2,共6页
为研究马醉木叶中的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该研究根据薄层色谱显色特征,使用硅胶、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NMR和MS)分析且结合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同... 为研究马醉木叶中的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该研究根据薄层色谱显色特征,使用硅胶、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NMR和MS)分析且结合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同时采用Ellman法首次对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马醉木叶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二萜化合物,分别是pierisformoside F(1)、3-epi-grayanotoxinⅩⅧ(2)、3-epi-grayanotoxin B(3)、asebotoxin-X(4)、pierisformosin B(5)、asebotoxinⅢ(6)、rhodojaponinⅢ(7)和pierisformosin C(8)。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表现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综上表明,马醉木中含有丰富的二萜成分和活性成分。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马醉木的化学成分多样性,为其后续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寻求更多的活性成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马醉木 二萜 pierisformoside F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倜培 李青 +5 位作者 包鸿慧 沈正兴 石娟 唐前勇 程一方 周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以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和抗糖基化能力。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FD)较蒸干结合真空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SVD)颜色相对偏黄,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2.64、5.17、247.01、27.73 mg/L。同时,BGTE-FD具有较高的α-淀粉酶、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85.84、416.45、4.38 mg/L,且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显著强于阿卡波糖(IC_(50)值为929.59 mg/L)。此外,BGTE-FD和BGTE-SVD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率分别高达65.28%和63.66%,略低于氨基胍(71.81%)。因此,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绿碎茶可作为降血糖和抗痴呆产品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碎茶 多酚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抗糖尿病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杨梅素及其类似物抗氧化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丽 徐淑萍 +3 位作者 李宗阳 张蕾 张泽生 潘瑞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8,62,共4页
目的:探讨杨梅素、杨梅苷及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高通量筛选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杨梅素、杨梅苷和二氢杨梅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8.34、28.89、10.70μg/mL... 目的:探讨杨梅素、杨梅苷及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高通量筛选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杨梅素、杨梅苷和二氢杨梅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8.34、28.89、10.70μg/mL,三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均强于阳性药芦丁(IC50=31.32μg/mL),其中二氢杨梅素还强于VC(IC50=14.69μg/mL);在质量浓度为0.25mg/mL时,杨梅素、杨梅苷和二氢杨梅素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30.66%±4.05%、38.48%±1.98%、78.81%±2.23%,其中二氢杨梅素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较显著,其IC50值为1546±47.05μmol/L。结论:杨梅素、杨梅苷、二氢杨梅素均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本文首次报道二氢杨梅素具有较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素 杨梅苷 二氢杨梅素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大果榕果实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谭琳 郑晓燕 +4 位作者 王甲水 马伏宁 康由发 臧小平 马蔚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7-81,共5页
研究大果榕果实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保亭七仙岭的大果榕果实为实验材料,用体积分数65%的乙醇提取大果榕果实多酚,采用Folin-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 研究大果榕果实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保亭七仙岭的大果榕果实为实验材料,用体积分数65%的乙醇提取大果榕果实多酚,采用Folin-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获得的大果榕果实多酚进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果榕果实多酚含量较高,达1.92 mg/g(以干质量计),其对DPPH自由基、ABTS+·和·OH均具有显著的清除活性,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141.25、91.20、45.71μg/m L;大果榕果实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且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IC50值为102.33μg/m L;同时大果榕果实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4.9 mg/m L。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榕果实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榕 果实多酚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桃金娘果实多酚抗氧化活性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郑晓燕 郭素霞 +5 位作者 臧小平 葛宇 柯建浩 谭琳 马蔚红 康由发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7期70-74,共5页
为了探明桃金娘果实的多酚含量及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海口的桃金娘整果为实验材料,用95%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桃金娘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对获得的桃金娘多酚... 为了探明桃金娘果实的多酚含量及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海口的桃金娘整果为实验材料,用95%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桃金娘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对获得的桃金娘多酚进行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桃金娘的多酚含量较高,达2.45 mg/g干物质,其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显著的清除活性,并且其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也随之增强,其IC50分别为120.78、25.44、194.09μg/m L;桃金娘果实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也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15.07μg/m L,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活性呈上升趋势。该实验显示桃金娘果实多酚不仅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还具有显著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 果实多酚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水马桑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宏岐 苟保灵 +3 位作者 汪鋆植 罗菲 陈滢潞 刘兰庆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346,共3页
目的:研究水马桑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技术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改良的Ellman法测试所有化合物对乙... 目的:研究水马桑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技术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改良的Ellman法测试所有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结果:从水马桑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东莨菪苷(2)、秦皮素(3)、秦皮苷(4)、臭矢菜素A(5)、臭矢菜素B(6)。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显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32±0.01 m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水马桑中香豆素成分有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马桑 香豆素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中草药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东博 任晋 《甘肃科技》 2010年第19期172-173,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对于该病的治疗,一个有希望的策略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使用。为了寻找潜在的、高效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5种中草药的生物碱提取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通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对于该病的治疗,一个有希望的策略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使用。为了寻找潜在的、高效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5种中草药的生物碱提取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通过经典的Ellman比色法被评价。结果表明,元胡与黄柏的生物碱提取物显示了显著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余3种中草药的生物碱提取物显示了非常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暗示,从中草药的生物碱提取物中筛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可行的,能够为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提供有用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筛选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Ellman比色法
下载PDF
突托蜡梅叶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8
作者 凌青 邹峥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采用乙醇浸提法、液液萃取法得到突托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使用改进了的Ellman比色法检测突托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突托蜡梅叶... 采用乙醇浸提法、液液萃取法得到突托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使用改进了的Ellman比色法检测突托蜡梅叶石油醚萃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突托蜡梅叶石油醚组分共鉴定了33个化学成分,其中螺[2,3]己烷.4—1,5,5-二乙基-6-甲基含量最高,占总质量的61.311%,其次是喇叭烯氧化物Ⅱ,占总质量的2.042%.突托蜡梅叶石油醚组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在1~10mg·mL^-1范围变化明显,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这为突托蜡梅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托蜡梅叶 石油醚组分 GC—MS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具抗菌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珊瑚真菌的筛选 被引量:3
9
作者 班海侠 钟敏 +2 位作者 雷晓凌 陈芳 蔡加怡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23-27,共5页
为开发利用珊瑚真菌资源,以徐闻珊瑚保护区珊瑚样品中分离鉴定的43株海洋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层平板法和Ellman法分别对其进行抗菌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43株菌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且有12株菌株对革... 为开发利用珊瑚真菌资源,以徐闻珊瑚保护区珊瑚样品中分离鉴定的43株海洋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层平板法和Ellman法分别对其进行抗菌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43株菌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且有12株菌株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较广;当浓度为1 mg/m L时,有8株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其活性菌株中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真菌 抗菌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 筛选
下载PDF
绶草中活性成分Spiranthol-A的快速制备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10
作者 王建斌 高堑 +2 位作者 何贵玲 邹美佳 刘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三步法快速制备绶草中活性成分Spiranthol-A方法,并评价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HPLC导向下,将绶草95%乙醇提取物先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得到含Spiranthol-A部位,再通过Sephadex-LH... 为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三步法快速制备绶草中活性成分Spiranthol-A方法,并评价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HPLC导向下,将绶草95%乙醇提取物先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得到含Spiranthol-A部位,再通过Sephadex-LH 20柱色谱和HPLC纯化,得单体化合物Spiranthol-A;采用微孔板法评价Spiranthol-A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表明:Spiranthol-A纯度较高且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强,IC_(50)值仅为(10.58±0.44)μg·mL^(-1)。综上,该研究所建立的快速制备Spiranthol-A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且Spiranthol-A具有显著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绶草 Spiranthol-A 快速制备 结构鉴定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海南山竹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谭琳 周兆禧 +2 位作者 王甲水 马伏宁 康由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了解海南山竹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引导消费、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五指山的山竹果实为材料,用95%的乙醇提取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 了解海南山竹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引导消费、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五指山的山竹果实为材料,用95%的乙醇提取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获得的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提取物进行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竹果皮多酚含量很高,达21.36mg/g(干重),对·OH、DPPH自由基和ABTS+·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37.39、41.34、41.37μg/mL;山竹果皮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29.46、7μg/mL;山竹果肉多酚含量较低,为0.388mg/g(干重),清除DPPH自由基、ABTS+·和·OH活性较弱,但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山竹果肉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为2.24mg/mL),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弱。山竹果皮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山竹果肉多酚具有中等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一定的抗氧化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竹 果实多酚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腐乳理化性质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艳莉 刘亚琼 +2 位作者 夏亚男 张玉杰 王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6,共7页
比较了青方、红方、白方和低盐红腐乳理化性质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抑制活性,研究高Ach E抑制活性腐乳样品发酵过程中Ach E抑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腐乳中,青方腐乳pH和食盐含量最高,总酸和水分含量最低,氨基态氮和水溶性蛋... 比较了青方、红方、白方和低盐红腐乳理化性质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抑制活性,研究高Ach E抑制活性腐乳样品发酵过程中Ach E抑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腐乳中,青方腐乳pH和食盐含量最高,总酸和水分含量最低,氨基态氮和水溶性蛋白含量高于红方和白方腐乳。青方腐乳中含量最高的5种氨基酸均为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Leu,Ala,Val,Ile和Phe,其它3种腐乳中Glu和Asp含量最高。青方腐乳Ach E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腐乳,其乙醇提取物的IC50值为0.52 mg/m L;白方腐乳抑制活性次之,其IC50值约为青方腐乳的2.54倍。白坯提取液几乎不显示Ach E抑制活性,生产过程Ach E抑制活性明显增加,对Ach E的抑制率达56.32%,而盐腌过程抑制活性降低24.15%;后酵前期,青方腐乳Ach E抑制活性继续增加,增幅小于前酵过程,而后酵45 d后Ach E抑制活性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理化性质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发酵过程
原文传递
48种中药材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萍 王培培 +1 位作者 邵国华 向兰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策略。本研究对48种中药材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进行了体外AChE抑制活性的筛选,微板测试法结果表明28种中药材的乙醇提取物和11种中药材的水提取物具有AChE抑制活性。其中,香薷... 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策略。本研究对48种中药材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进行了体外AChE抑制活性的筛选,微板测试法结果表明28种中药材的乙醇提取物和11种中药材的水提取物具有AChE抑制活性。其中,香薷、益智仁、生地黄和荷叶乙醇提取物的AChE抑制活性最强,它们在终浓度为0.1mg/mL时的抑制活性分别为(68.63±1.12)%,(44.49±3.66)%,(43.78±4.76)%和(42.63±8.31)%。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的方法亦证明了这四种中药材具有抑制AChE的活性成分。本实验结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的传统应用提供了部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新型2H-噻唑[3,2-b][1,2,4]三嗪-3,7-二酮的超声辅助一锅法合成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14
作者 刘斯婕 赵星 +1 位作者 何敬宇 王娟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1-984,共4页
以取代苯甲醛、溴乙腈和6-苄基-3-硫代-3,4-二氢-1,2,4-三嗪-5(2H)-酮为起始原料,在超声辅助下,一锅法合成了9个新型6-苄基-2-亚苄基-2H-噻唑[3,2-b][1,2,4]三嗪-3,7-二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SI)表征,并对其... 以取代苯甲醛、溴乙腈和6-苄基-3-硫代-3,4-二氢-1,2,4-三嗪-5(2H)-酮为起始原料,在超声辅助下,一锅法合成了9个新型6-苄基-2-亚苄基-2H-噻唑[3,2-b][1,2,4]三嗪-3,7-二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ESI)表征,并对其合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4a~4i的体外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其中4a和4d抑制活性最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H-噻唑[3 2-b][1 2 4]三嗪-3 7-二酮 超声辅助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束骨姜黄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春梅 王继达 +1 位作者 张永睿思 范培红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23,共4页
采用硅胶层析、反相硅胶中压柱层析、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姜科姜黄属束骨姜黄(Curcuma xanthorrhiza Roxb.)根茎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离纯化化合物6个,分别鉴定为蓬莪术环氧酮... 采用硅胶层析、反相硅胶中压柱层析、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姜科姜黄属束骨姜黄(Curcuma xanthorrhiza Roxb.)根茎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离纯化化合物6个,分别鉴定为蓬莪术环氧酮(Ⅰ)、β-谷甾醇(Ⅱ)、愈创木内酯Guai-1(10),3,5,7(11),8-pentaen-2-on-11,8-olide(Ⅲ)、郁金二酮(Ⅳ)、莪术双环烯酮(Ⅴ)、花侧柏烯(Ⅵ)。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获得化合物进行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其中化合物Ⅳ、Ⅵ具有活性,化合物Ⅳ的TLC生物自显影最小抑制量为95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骨姜黄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冰菜乙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婷婷 蔡彩虹 +3 位作者 郭志凯 戴好富 夏志辉 曾艳波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以冰菜为实验材料,采用Ellman法测定冰菜乙醇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萃取后所得的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部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冰菜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后各部分中,除水部分无活性外,剩余各部分均有一定... 以冰菜为实验材料,采用Ellman法测定冰菜乙醇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萃取后所得的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部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冰菜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后各部分中,除水部分无活性外,剩余各部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石油醚部分活性最强,抑制率为(77.72±3.30)%,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他克林相当。乙酸乙酯部分活性较弱,抑制率为(48.38±1.28)%。另外,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部分也显示出较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菜 乙醇提取物 石油醚部分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柳叶拟沉香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成分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丰娟 梅文莉 +5 位作者 董文化 李薇 盖翠娟 李绍鹏 戴好富 SHAO Hang 《热带生物学报》 2017年第1期58-63,共6页
采用ODS、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从瑞香科(Thymelaeaceae)拟沉香属(Gyrinops)植物柳叶拟沉香(Gyrinops salicifolia Ridl)分离得到9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并采用Elman比色法对全部化合物进... 采用ODS、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从瑞香科(Thymelaeaceae)拟沉香属(Gyrinops)植物柳叶拟沉香(Gyrinops salicifolia Ridl)分离得到9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并采用Elman比色法对全部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柳叶拟沉香中分离的化合物结构分别为:6-羟基-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1)、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2)、6,8-二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3)、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4)、6-羟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5)、(5R,6R,7S,8R)-5,6,7,8-四氢-5,6,7,8-四羟基-2-(2-苯乙基)-4氢-色酮(化合物6)、5α,6β,7β-三羟基-8α-甲氧基-2-(2-苯乙基)-4氢-色酮(化合物7)、(5S,6S,7S,8R)-2-[2-(4-甲氧基苯)乙基]-5,6,7,8-四羟基-5,6,7,8-4氢-色酮(化合物8)和8-氯-6-羟基-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9)。从拟沉香属植物所产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均未见报道。化合物2,4,8,9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拟沉香 拟沉香属 2-(2-苯乙基)色酮衍生物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2-苯氧茚酮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3D-QSAR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盛荣 申艳红 +5 位作者 林肖 罗蕴 范永剑 李静雅 夏海蓉 胡永洲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48-353,共6页
目的研究2-苯氧茚酮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对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CoMFA模型表明立体场和静电场对活性的贡献分别为0.805和0.195;Co... 目的研究2-苯氧茚酮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对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CoMFA模型表明立体场和静电场对活性的贡献分别为0.805和0.195;CoMSIA模型阐明疏水场和氢键场对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两种3D-QSAR模型都显示出相当高的预测能力,CoMFA和CoMSIA的交叉验证值q2分别为0.881和0.918,通过对两种3D-QSAR模型等势图的分析,可为开展进一步的药物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氧茚酮类衍生物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三维构效关系
下载PDF
从丹参中分得具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
19
作者 白桂昌 蒋受军 文东旭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5年第2期73-73,共1页
作者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具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并以改良的Ellman方法为导向,研究了它们对AChE的抑制活性。
关键词 丹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二萜类化合物 植物药 药物化学
原文传递
玉米须总黄酮抗糖基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生辉 陈海亮 +2 位作者 王文琴 张喜峰 罗光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0-1239,1264,共11页
研究玉米须总黄酮抗糖基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采用内部沸腾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优化其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7个相关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4个因素... 研究玉米须总黄酮抗糖基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采用内部沸腾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优化其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7个相关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4个因素,并对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内部沸腾法提取玉米黄酮最佳条件为解析时间16min,解析剂浓度73%,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为61℃,总黄酮提取得率为4.75±0.69%;玉米须黄酮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467.90、73.07、151.04μg/mL。抗糖基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与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90和0.87;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潜在的天然产物抑制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沸腾法 玉米须 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甘酶抑制活性 总黄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