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补血汤多糖对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联用致小鼠血虚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苗明三 张丽萍 +1 位作者 方晓艳 孙艳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46-47,共2页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多糖对血虚小鼠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用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联用所致的血虚小鼠为实验对象。结果 :当归补血汤多糖能显著升高血虚小鼠的RBC、WBC、Hb水平。结论 :当归补血汤多糖具有补血作用 ,是当归补血汤的有效...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多糖对血虚小鼠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用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联用所致的血虚小鼠为实验对象。结果 :当归补血汤多糖能显著升高血虚小鼠的RBC、WBC、Hb水平。结论 :当归补血汤多糖具有补血作用 ,是当归补血汤的有效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多糖 环磷 乙酰苯肼 动物模型 血虚
下载PDF
乙酰苯肼、X射线和环磷酰胺联合复制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于敬达 李玉中 +2 位作者 金伟 杨佩满 贾莉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以乙酰苯肼、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采用皮下注射乙酰苯肼100mg/kg,次日X射线2.0Gy照射后,于试验第5天环磷酰胺80 mg/kg腹腔注射,第15天重复以上步骤但不给予射线处理。观... 目的以乙酰苯肼、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采用皮下注射乙酰苯肼100mg/kg,次日X射线2.0Gy照射后,于试验第5天环磷酰胺80 mg/kg腹腔注射,第15天重复以上步骤但不给予射线处理。观察试验小鼠的血象、骨髓象、造血细胞内的线粒体、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及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再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三系细胞均有显著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降低,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减低,肝脾出现再障的病理改变。结论本方法建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简便,成功率高,外周血和骨髓的病理变化持续、稳定,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乙酰苯肼 X射线 环磷
下载PDF
四物汤对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致血虚证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冯伟科 刘俊志 袁红燕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四物汤对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致血虚证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物汤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分别于给药后第2天、第5天皮下注射乙酰苯肼每日... 目的:探讨四物汤对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致血虚证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物汤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分别于给药后第2天、第5天皮下注射乙酰苯肼每日20 mg/kg、40 mg/kg,从第5天起,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 mg/kg,连续4 d,制备血虚证小鼠模型。利用血细胞计数仪、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凋亡率及骨髓细胞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四物汤组血红细胞数升高非常显著(P<0.01),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 0.05);四物汤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率下降非常显著(P<0.01),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四物汤能够促进小鼠骨髓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骨髓细胞凋亡,提高外周血象,此可能是其发挥补血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环磷 乙酰苯肼 血虚证 细胞凋亡 抗凋亡蛋白Bcl-2
下载PDF
四物汤对乙酰苯肼致溶血性贫血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龚文君 沃兴德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9期640-641,共2页
目的:考察四物汤对溶血性贫血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乙酰苯肼诱导动物模型,四物汤治疗后观察一般表现,检测肝脏、脾脏重量和外周血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模型大鼠表现萎靡,肝脾肿大,红细胞数、血红... 目的:考察四物汤对溶血性贫血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乙酰苯肼诱导动物模型,四物汤治疗后观察一般表现,检测肝脏、脾脏重量和外周血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模型大鼠表现萎靡,肝脾肿大,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明显减少,白细胞、网织红细胞数上升;四物汤治疗后大鼠一般表现好转,肝脾缩小,外周血象明显好转。结论:四物汤可以明显改善溶血性贫血模型大鼠外周血象,促进骨髓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溶血性贫血 乙酰苯肼 大鼠
下载PDF
麋鹿角对环磷酰胺并乙酰苯肼诱导血虚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锋涛 段金廒 +5 位作者 钱大玮 彭蕴茹 任义军 李勇军 陈毓 陈巍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麋鹿角的补血作用。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并乙酰苯肼化学损伤血虚模型,以麋鹿角粉、麋鹿角水提取物以及水提药渣灌胃给药,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外周血常规、骨髓细胞周期以及脾脏病理变化。结果:麋鹿角粉(1、2、4g/kg)和麋鹿角... 目的:研究麋鹿角的补血作用。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并乙酰苯肼化学损伤血虚模型,以麋鹿角粉、麋鹿角水提取物以及水提药渣灌胃给药,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外周血常规、骨髓细胞周期以及脾脏病理变化。结果:麋鹿角粉(1、2、4g/kg)和麋鹿角水提药渣(1、2g/kg)均对降低的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有明显升高作用;麋鹿角粉(2、4g/kg)、水提取物以及水提药渣均能改善造模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并能促进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化,促进骨髓细胞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祖细胞的增殖;麋鹿角水提取物(1、2、4g/kg)具有改善模型小鼠脾脏病变的作用。结论 :麋鹿角对化学损伤性血虚模型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可为麋鹿角药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角 环磷 乙酰苯肼 化学损伤血虚模型
原文传递
乙酰苯肼致血虚证模型小鼠的证候物质基础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钱宏梁 潘志强 +1 位作者 王晓敏 方肇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90-1495,共6页
目的研究乙酰苯肼引起的血虚证模型小鼠证候可能的物质基础。方法以雄性ICR小鼠为对象,采用乙酰苯肼170 mg/kg皮下注射,第1天和第4天各1次制作血虚证模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细胞与股骨骨髓细胞,... 目的研究乙酰苯肼引起的血虚证模型小鼠证候可能的物质基础。方法以雄性ICR小鼠为对象,采用乙酰苯肼170 mg/kg皮下注射,第1天和第4天各1次制作血虚证模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细胞与股骨骨髓细胞,取肾脏、肾上腺和骨髓分别抽提R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关基因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酮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酰苯肼小鼠造模3天后体重显著下降(P<0.05),小鼠呈现虚弱征象,小鼠脾脏代偿性增大而胸腺却明显萎缩(P<0.01)。乙酰苯肼组小鼠血液红细胞形态异常、正常红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代偿性增多;骨髓成熟的环状核细胞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酰苯肼组小鼠骨髓IL-5和IL-6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IL-1b和IL-7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M-CSF基因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P<0.01),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表达则被乙酰苯肼抑制(P<0.05);肾上腺Cyp21a1与Cyp11b1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乙酰苯肼所复制的证候以血虚证为主,脾脏肿大、肾脏Epo基因代偿性高表达以及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虚性亢奋是该证候物质与功能变化最突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苯肼 血虚证 证候 促红细胞生成素 环状核细胞
原文传递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乌鸡肽营养素配方治疗贫血功效研究
7
作者 张卓然 廖群 +8 位作者 冯志远 刘丹 李明亮 李诒光 任杰 许锦珍 刘文颖 谷瑞增 刘文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乌鸡是我国特有的鸡种,具有很好的补血功能,利用乌鸡开发新的补血产品具有很大优势。该研究通过对贫血小鼠灌喂添加营养素(EDTAFeNa和维生素)的乌鸡肽配方样品,测试对其造血能力的恢复功效并通过探究信号通路研究造血作用机制。实验通... 乌鸡是我国特有的鸡种,具有很好的补血功能,利用乌鸡开发新的补血产品具有很大优势。该研究通过对贫血小鼠灌喂添加营养素(EDTAFeNa和维生素)的乌鸡肽配方样品,测试对其造血能力的恢复功效并通过探究信号通路研究造血作用机制。实验通过使用环磷酰胺和乙酰苯肼制造小鼠贫血模型,并检测外周血象、骨髓病理学观察、间接胆红素含量、ATP酶活力、造血因子水平以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乌鸡肽营养素配方可以显著恢复外周血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间接胆红素含量,提高ATP酶活力从而保护红细胞免受破裂损伤;通过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重组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造血因子促进造血细胞恢复,并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该研究为乌鸡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鸡肽 贫血 环磷 乙酰苯肼 JAK2/STAT3信号通路 造血能力
下载PDF
秃疮花提取物对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抑制机制 被引量:35
8
作者 赵祁 韩寅 +2 位作者 杜宇平 王廷璞 王勤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H2O2诱导体外鼠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溶血,以乙酰苯肼引发小鼠体内溶血性贫血,观察不同浓度或剂量秃疮花对鼠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形态、小鼠体内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H2O2诱导体外鼠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溶血,以乙酰苯肼引发小鼠体内溶血性贫血,观察不同浓度或剂量秃疮花对鼠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形态、小鼠体内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丙二醛含量,以及红细胞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外秃疮花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可达78%。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与模型组比较,红细胞数目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白细胞数目减少,血浆丙二醛含量降低,四项指标均接近正常组(腹腔注射DLF 1.5 g/(kg.d),红细胞数目为8.49×1012/L);损伤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力无明显改变,而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上升极显著(较损伤组提高44.7%)。结论秃疮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可分别抑制由H2O2和乙酰苯肼引发的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效果明显。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普遍提高,提示秃疮花提取物通过增强红细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使细胞膜免受氧化性损伤,其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上升尤为显著,据此推测秃疮花提取物有可能通过抑制乙酰苯肼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干扰而缓解鼠红细胞的氧化性溶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提取物 乙酰苯肼 红细胞 氧化性溶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腹背推拿对亚急性衰老家兔血清SOD、MDA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丛德毓 胡金凤 +3 位作者 王立新 王宇峰 吴兴全 邹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50-1251,共2页
观察腹背推拿法对亚急性衰老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实验表明,腹背推拿法具有很好抗氧化作用,可明显改善氧化性血虚家兔模型的缺血缺氧状态。
关键词 腹背推拿 乙酰苯肼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黄芪、当归及其配伍对正常和血虚模型大鼠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建新 蒋莹 严永清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3年第6期22-24,共3页
大鼠用乙酰苯肼造成血虚模型后,全血比粘度(高切和低切)明显降低,而血浆比粘度无变化。给予药物后,黄芪、黄芪加当归(1:1)能使模型组的全血比粘度(高切和低切)升高;黄芪加当归(1:1)、阿魏酸、当归能升高模型组的血浆比粘度。所有给药组... 大鼠用乙酰苯肼造成血虚模型后,全血比粘度(高切和低切)明显降低,而血浆比粘度无变化。给予药物后,黄芪、黄芪加当归(1:1)能使模型组的全血比粘度(高切和低切)升高;黄芪加当归(1:1)、阿魏酸、当归能升高模型组的血浆比粘度。所有给药组均能增加正常大鼠的全血比粘度,其中以黄芪、黄芪加当归、黄芪多糖的作用最显著;黄芪、黄芪加当归能减低血浆粘度,而阿魏酸则使血浆粘度升高。本实验为中医“气能生血”的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虚模型 血浆比粘度 大鼠 乙酰苯肼 模型组 补气生血 低切 血浆粘度 水煎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营养组合物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肝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苗小艳 贾莉 杨佩满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536-3537,3538,共3页
目的探讨营养组合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通过肝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肝细胞;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肝干细胞(CD90+... 目的探讨营养组合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通过肝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肝细胞;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肝干细胞(CD90+)。结果肝干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模型组小鼠肝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营养组合物处理AA小鼠后,小鼠肝干细胞的含量随营养组合物剂量增加而增加,尤以高、中营养组合物组明显(P<0.05),表明营养组合物促进AA小鼠肝干细胞的增殖。结论营养组合物能够明显改善AA小鼠肝干细胞数量和结构,此可能为其治疗AA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干细胞 肝干细胞 营养组合物 乙酰苯肼 环磷 CD90+ 线粒体
下载PDF
四种血虚小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焦立红 任雷鸣 赵寿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1002,共2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鼠血虚模型的制造方法。方法采用环磷酰胺250 mg/kg腹腔注射;乙酰苯肼350 mg/kg皮下注射;环磷酰胺120 mg/kg+乙酰苯肼200 mg/kg腹腔注射及环磷酰胺160 mg/kg腹腔注射+乙酰苯肼60 mg/kg皮下注射四种方法制造小鼠血虚模型...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鼠血虚模型的制造方法。方法采用环磷酰胺250 mg/kg腹腔注射;乙酰苯肼350 mg/kg皮下注射;环磷酰胺120 mg/kg+乙酰苯肼200 mg/kg腹腔注射及环磷酰胺160 mg/kg腹腔注射+乙酰苯肼60 mg/kg皮下注射四种方法制造小鼠血虚模型,取血测定小鼠外周血象、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的变化。结果4种方法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小鼠血虚状态,应用四物汤治疗后,环磷酰胺160 m l/kg腹腔注射+乙酰苯肼60 mg/kg皮下注射所造模型组小鼠血虚状态有显著改善。结论环磷酰胺160 mg/kg腹腔注射+乙酰苯肼60 mg/kg皮下注射所造模型小鼠最能反映中医血虚证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虚模型 四物汤 环磷 乙酰苯肼
下载PDF
营养组合物促进再障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与血红蛋白合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敬达 贾莉 +2 位作者 董弘 杨佩满 李玉中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评价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与血红蛋白合成营养组合物对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10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再障模型组及不同剂量的营养组合物组。采用乙酰苯肼、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 目的评价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与血红蛋白合成营养组合物对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10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再障模型组及不同剂量的营养组合物组。采用乙酰苯肼、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以铅砖屏蔽施以假照射及单纯等量生理盐水相应部位注射为正常对照组。试验第7天开始,营养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每天灌胃,分别给予1445.55,963.7,674.59 mg/(kg·d)营养组合物,直至第45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观察试验小鼠的血象、骨髓象、造血细胞内的线粒体、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及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营养组合物组的外周血象三系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明显高于再障模型组(*p<0.05,*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因代偿作用含量显著降低(*p<0.01)。骨髓透射电镜显示,不同剂量的营养组合物组与再障模型组比较,同类造血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明显增多(*p<0.01)。造血干细胞集落实验证明,营养组合物组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再障组。不同剂量的营养组合物组与再障模型组相比,肝脏组织水肿减轻,小叶结构明显清晰,肝细胞形态正常,脾脏虽仍有部分充血,但脾小体个数较再障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营养组合物促进再障小鼠外周血细胞生成和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的增加,对肝、脾的损伤具有明显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营养组合物 乙酰苯肼 环磷 X射线 小鼠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模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啸 祝彼得 +2 位作者 徐浩 芦殿荣 冯雪梅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 :改进原有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Balb c小鼠分为 4组 ,按文献以60 Co γ射线 (Co)、环磷酰胺 (CY)、乙酰苯肼 (APH)、氯霉素 (CH)等不同方法造模获得3种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模型。检查外周血象... 目的 :改进原有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Balb c小鼠分为 4组 ,按文献以60 Co γ射线 (Co)、环磷酰胺 (CY)、乙酰苯肼 (APH)、氯霉素 (CH)等不同方法造模获得3种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模型。检查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 (BMC)数量 ,细胞培养比较粒、红、巨核系集落产率。结果 :3种方法均可导致外周血象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 ,BMC数量减少 ,细胞集落产率降低 ,但改良以后的制法在外周血象协同性下降水平、骨髓抑制持续时间方面与其他两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o CY APH复合造模方法简单 ,周期较短 ,结果稳定可靠 ,可作为一种较好的A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动物模型 ^60Co-γ射线 环磷 乙酰苯肼
下载PDF
五味子酚对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模型家兔外周血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秀军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五味子酚(Sal.)对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DOHA)模型家兔外周血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验证Sal.的抗氧化作用对DOHA 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乙酰苯肼(APH)注射制作DOHA模型家兔,Sal.灌胃治疗12天... 目的通过研究五味子酚(Sal.)对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DOHA)模型家兔外周血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验证Sal.的抗氧化作用对DOHA 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乙酰苯肼(APH)注射制作DOHA模型家兔,Sal.灌胃治疗12天,观测各组家兔外周血象及间接胆红素、血清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大剂量Sal.可明显改善DOHA家兔的贫血状况,疗效显著优于同等剂量的维生素E及小剂量Sal组(P<0.01);而小剂量Sal.组与维E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Sal.可改善DOHA模型兔的贫血状况,并升高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表明Sal.对DOHA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五味子酚 丙二醛含量 家兔 贫血模型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 丙二醛(MDA) MDA含量 SOD活力 贫血状况 抗氧化作用 间接胆红素 治疗效果 乙酰苯肼 外周血象 维生素E 疗效显著 治疗作用
下载PDF
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溶血性黄疸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艳宁 朱世龙 吴曙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20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乙酰苯肼(APH)所致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退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PH处理组(40只)。将APH 150 mg/kg腹腔注射大鼠,48h后经APH处理的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及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高... 目的:分析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乙酰苯肼(APH)所致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退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PH处理组(40只)。将APH 150 mg/kg腹腔注射大鼠,48h后经APH处理的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及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高、中、低剂量组(药液分别稀释5、10、50倍),每组10只。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自来水泡浴,洗液组予洗液泡浴15min,连续3 d。泡浴结束后摘眼球取血测定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并观察大鼠心肝肺肾的生理形态。结果:APH处理组大鼠肝功能受损,肝脏组织切片示肝血窦有扩张、充血及肝总管内铁血黄素淤积、胆红素淤积的程度较正常组高,心肺肾组织无明显变化;血清肝功能各项指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各浓度退黄外洗液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均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APH所致的大鼠溶血性黄疸均有退黄、降酶作用,各浓度组效果相当,且对心肝肺肾无组织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 乙酰苯肼 大鼠 溶血性黄疸模型
下载PDF
电针刺激不同腧穴组对血虚大鼠外周血细胞及胸腺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晶 宿红起 冷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8-1771,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刺激不同腧穴组对血虚大鼠外周血细胞及胸腺指数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数据,促进腧穴处方规范化的研究。方法:按照红细胞计数进行随机分组,将5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补血组,健运脾胃组,联合运用组...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刺激不同腧穴组对血虚大鼠外周血细胞及胸腺指数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数据,促进腧穴处方规范化的研究。方法:按照红细胞计数进行随机分组,将5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气补血组,健运脾胃组,联合运用组,每组10只。电针治疗8 d后,观察大鼠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脾、胸腺指数指标的变化。结果:3个电针组中外周血细胞计数、脾脏和胸腺指数均升高,其中以健运脾胃组和联合运用组疗效显著(P<0.05),益气补血组变化不明显,尤其与对照组相比,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组相比,健运脾胃疗效确实优于益气生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运脾胃组与联合运用组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个电针组均能改善血虚大鼠症状,联合运用组效果优于益气补血组及健运脾胃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乙酰苯肼 外周血象 脏器指数
原文传递
桂枝甘草汤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铁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傅梦薇 韩宜臻 +3 位作者 彭煜 张乐怡 赵宇晗 胡秀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桂枝甘草汤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铁浓度的影响。方法取25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乙酰苯肼组(APH组)、运动性贫血组(APH+S组)、桂枝甘草汤1组(APH+S+GGD 1组)、2组(AP... 目的探讨桂枝甘草汤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铁浓度的影响。方法取25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乙酰苯肼组(APH组)、运动性贫血组(APH+S组)、桂枝甘草汤1组(APH+S+GGD 1组)、2组(APH+S+GGD 2组)。除Control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注射2%乙酰苯肼(APH),其中APH+S、APH+S+GGD 1组和APH+S+GGD 2组大鼠进行每日力竭游泳运动,同时这3组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0.018 g/m L和0.036 g/mL的桂枝甘草汤水煎剂。在给药后第15天取眼后静脉丛血进行全血分析检测;利用血浆总SOD和血清铁试剂盒进行血浆总SOD活性与血清铁浓度检测。结果全血分析结果显示,APH+S+GGD 1组和APH+S+GGD 2组大鼠红细胞计数(RBC)明显高于APH、APH+S组(P<0.05);APH+S+GGD 2组大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明显低于APH和APH+S组(P<0.05);血浆总SOD活性与测试结果中的液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负相关,从液体中SOD活性可得出血浆总SOD活性结果为:APH+S+GGD 1组和APH+S+GGD 2组大鼠血浆总SOD活性明显低于APH+S组(P<0.05);血清铁检测结果发现,APH+S+GGD 1组大鼠血清铁浓度明显高于APH组(P<0.05);APH+S+GGD 1组和APH+S+GGD 2组大鼠血清铁浓度明显高于APH+S组(P<0.05)。结论桂枝甘草汤可以明显改善运动性贫血所致的红细胞减少;同时,可明显缓解运动性贫血大鼠的血浆总SOD活性代偿性增高以及降低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清铁浓度,说明桂枝甘草汤可以通过改善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以及抗氧化保护红细胞来改善运动性贫血大鼠的健康状态。同时,为桂枝甘草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甘草汤 运动性贫血 乙酰苯肼 SOD活性 血清铁
下载PDF
低气味、低腐蚀性厌氧胶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炳耀 彭小琴 +2 位作者 覃燕龙 关志涛 刘若泰 《粘接》 CAS 2018年第2期49-51,共3页
以环氧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为主体材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为稳定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气相二氧化硅为触变剂、糖精为助促进剂制得了厌氧胶,研究了低气味、低腐蚀性的N-乙酰苯肼和过氧化二异丙苯分别作为促进剂和引发剂对厌氧... 以环氧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为主体材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为稳定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气相二氧化硅为触变剂、糖精为助促进剂制得了厌氧胶,研究了低气味、低腐蚀性的N-乙酰苯肼和过氧化二异丙苯分别作为促进剂和引发剂对厌氧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N-乙酰苯肼)=0.8%、w(过氧化二异丙苯)=2.6%时,制备的厌氧胶性能较好且比较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味 低腐蚀性 N-乙酰苯肼 过氧化二异丙苯
下载PDF
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建立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建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利用乙酰苯肼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选取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52只,体重200±10g.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采用BC-3000plus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实验结果表明:B2的运动强度能使HB,RBC,HCT降低,该运动方案实验的可... 利用乙酰苯肼建立运动性贫血模型.选取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52只,体重200±10g.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采用BC-3000plus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实验结果表明:B2的运动强度能使HB,RBC,HCT降低,该运动方案实验的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建立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苯肼 HB HCT RBC 运动性贫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