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乘桴浮海” “欲居九夷”考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毕庶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2-120,共9页
综合考察古今对《论语》的诠释,探讨并勾稽孔子"乘桴浮海""欲居九夷"之语中长期尘封湮没的历史内蕴。从而,认定孔子之言,于假设虚语之中,蕴含着欲"见贤思齐"之意,即有鉴于箕子封于朝鲜、渡海推行其道的史... 综合考察古今对《论语》的诠释,探讨并勾稽孔子"乘桴浮海""欲居九夷"之语中长期尘封湮没的历史内蕴。从而,认定孔子之言,于假设虚语之中,蕴含着欲"见贤思齐"之意,即有鉴于箕子封于朝鲜、渡海推行其道的史实,而有志于作第二个箕子。如此,则现今研读《论语》,若仅就文释义地讲解"乘桴浮海""欲居九夷"之语,而遗弃其深沉的历史内蕴,似乎难免于买椟还珠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乘桴浮海 九夷 箕子 朝鲜
下载PDF
《论语》“子欲居九夷”确解 被引量:1
2
作者 龚维英 《东岳论丛》 1986年第6期88-88,共1页
《论语》云:“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又云:“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治长》)此二节似应合并综合考察,因为所说的内容均为孔子“干者七十二君,……一君无所钩用”(《... 《论语》云:“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又云:“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治长》)此二节似应合并综合考察,因为所说的内容均为孔子“干者七十二君,……一君无所钩用”(《庄子·夭运》)后的牢骚语。虽不必真的就立刻启程,但所言去向必非泛语,则是显然的。九夷,一般释以“东方的夷有九种,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四书白话注解》上册八九页),此说源于汉朝马融。马融释《论语》“九夷”,即云:“九夷,东方之夷,有九种。”九种夷的名称,则据《后汉书·东夷列传》。《后汉书》在列举九夷之名后,亦言:“故孔子欲居九夷也。”究其实际,此说大可商榷。第一,九夷分布范围极广。古华夏族团视四周的少数部族,均称之为“夷”,并不限于东方各族。如畎夷显即西方的犬戎。《汉书·匈奴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夷 孔子 后汉书 华夏族团 综合考察 匈奴列传 上册 箕子 犬戎 论语
下载PDF
“子欲居九夷”考--东汉人视野下的九夷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洪流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论语·子罕》篇有孔子"欲居九夷"的记载,九夷的大致范围在哪里?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解说。孔子为什么想居九夷呢?东汉以前的学者基本上认同孔子想感化九夷的说法。但考察班固《汉书》和许慎《说文解字》的载述,我们可以看... 《论语·子罕》篇有孔子"欲居九夷"的记载,九夷的大致范围在哪里?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解说。孔子为什么想居九夷呢?东汉以前的学者基本上认同孔子想感化九夷的说法。但考察班固《汉书》和许慎《说文解字》的载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东汉人的视野里,九夷是一个"天性柔顺"的君子之邦,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回答了孔子为什么想居九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九夷 班固 许慎
原文传递
孔子“欲居九夷”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墨兰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3,125-126,共6页
孔子叹道不行 ,欲乘桴出海 ,到君子居之的九夷去推行其道。这是历史铁案。但“九夷”是泛指“东夷”———原以山东地区为发源地和大本营的原始土著 ,后来繁衍迁徙 ,分布遍及中国整个东部沿海远及海外朝鲜、日本诸岛 ,且支系繁多 ,具体... 孔子叹道不行 ,欲乘桴出海 ,到君子居之的九夷去推行其道。这是历史铁案。但“九夷”是泛指“东夷”———原以山东地区为发源地和大本营的原始土著 ,后来繁衍迁徙 ,分布遍及中国整个东部沿海远及海外朝鲜、日本诸岛 ,且支系繁多 ,具体去处 ,孔子没有言明。孔子之时 ,山东及中国东部沿海已无独立完整的东夷国家可寻 ,倒是被称为东夷国家的箕氏朝鲜尚盛 ,仁义教化 ,有君子之风。箕氏朝鲜始祖箕子与孔子先祖微子同出殷朝王族 ,被孔子称为殷之“三仁”者。虑及地理、交通、族缘关系 ,孔子欲居之九夷 ,实暗指箕氏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九夷 箕氏朝鲜
原文传递
《九夷古事》校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釴 李孝友 《文献》 1983年第1期212-228,共17页
有明一代,记载贵州舆地山川、交通物产、风土人情,民族概况的著作,为人所见知者,有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成书的《黔志》,作者是浙江临海王士性,万历五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但早干王氏著作者,尚有明嘉靖间经过实地调查而成书的《九... 有明一代,记载贵州舆地山川、交通物产、风土人情,民族概况的著作,为人所见知者,有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成书的《黔志》,作者是浙江临海王士性,万历五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但早干王氏著作者,尚有明嘉靖间经过实地调查而成书的《九夷古事》,此书虽卷帙无多,但专记苗族风习,又鲜为人所见知,明代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近人孙殿起的《贩书偶记》等公私藏家书目,均未著录。实为贵州古佚书的一种。此书经过三百八十五年,一直未曾刊刻,现在留存者,仅有明代万历年间的藏书家祁承中(火業)"淡生堂"的抄本,封面题"《九夷古事》、《百夷传》二种"。看来这位以"好藏书,校勘精核"称誉于时的藏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夷 竹枝词 贵州苗族 四库全书总目 藏书家 风土人情 明代 校注 千顷堂书目 左传
原文传递
中日儒者诠释《论语》“九夷”的差异分析——兼论《论语》与主位推进模式研究的新趋势
6
作者 张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年第3期1-4,共4页
对于《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之"九夷",中国历代注解多以"东夷"解之,泛指中原地区东部的部落。《论语》传入日本后,江户儒者对"九夷"的新解完全不同于中国儒者,形成了"九夷"... 对于《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之"九夷",中国历代注解多以"东夷"解之,泛指中原地区东部的部落。《论语》传入日本后,江户儒者对"九夷"的新解完全不同于中国儒者,形成了"九夷"新解。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江户儒者对"九夷"新诠的原因,并从主位推进的视角探讨《论语》研究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江户时代 《论语》 九夷 语言学
原文传递
中国古籍与东北亚土著民族 被引量:4
7
作者 傅朗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46-51,共6页
从地域上说,“东北亚”即亚洲的东北部,一般指中国、朝鲜、日本、苏联东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记载东北亚各民族历史的远古文献,非中国汉文文献莫属。今天研究东北亚土著民族的历史,离开中国汉文文献,必然是一筹莫展,无从下笔。
关键词 土著民族 东北夷 肃慎 山海经 古文献 西南少数民族 黑龙江上游 三国时期 室韦 九夷
下载PDF
夏与东夷族关系新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方酉生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2期287-289,共3页
关于夏代的社会性质问题,由于年代悠远,文献阙如,对它的情况了解得不够,学术界颇有争议.本文拟在探析夏与东夷的关系的基础上,同时讨论一下夏代的社会性质.恩格斯认为,国家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并允许公民... 关于夏代的社会性质问题,由于年代悠远,文献阙如,对它的情况了解得不够,学术界颇有争议.本文拟在探析夏与东夷的关系的基础上,同时讨论一下夏代的社会性质.恩格斯认为,国家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并允许公民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实现他们的公共权利和义务,不管他们属于那一氏族或哪一部落.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重点为引者所加).根据这一特征,我们来探讨一下夏代的华夏族与东夷族的关系.《史记·夏本纪》载,“禹曰,予(辛壬)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集解》孔安国曰:“涂山,国名’.又《史记·夏本纪》:“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索隐》杜预注;“涂山在寿春县东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族 涂山氏 夏代 二里头文化 龙山 《史记·夏本纪》 马桥文化 会稽 河南 九夷
下载PDF
东汉以前“倭”涵义变迁略考——试析《山海经》《论衡》《汉书》对“倭”的不同理解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6-75,共10页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论衡 汉书 盖国 畅草 九夷
下载PDF
中国古代海洋文化是吴文化之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群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0-14,共5页
本文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海陆兼容的特点 ,就“蛮夷习俗”的生活方式不同 ,阐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及吴文化之源。
关键词 中国古代海洋文化 吴文化 “南蛮北夷” 九夷百越 蛮夷习俗 “断发文身”
下载PDF
古越裳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爱勤 《东南亚纵横》 1991年第3期8-10,21,共4页
在中国诸多古籍中,首见“越裳”事迹者当推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魏国史官之手的《竹书纪年》,其称:“(周成王十年),越裳氏来朝。”但因该书在南宋以后亡佚,明嘉靖年间又出范钦伪撰之《今本竹书纪年》,使其可信性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始撰... 在中国诸多古籍中,首见“越裳”事迹者当推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魏国史官之手的《竹书纪年》,其称:“(周成王十年),越裳氏来朝。”但因该书在南宋以后亡佚,明嘉靖年间又出范钦伪撰之《今本竹书纪年》,使其可信性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始撰于西汉伏生(胜)的《尚书大传》中有关“越裳”的记载反而成了人们常引论的史料。《尚书大传》称:“成王之时,有三苗贯桑叶而生,同为一穗。大几盈车,长几充箱,民得而上诸成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裳 成王 《尚书大传》 《竹书纪年》 范钦 安南志略 嘉庆重修一统志 岭海 清朝文献通考 九夷
下载PDF
东北夷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朗云 《蒲峪学刊》 1995年第1期6-9,共4页
东北夷初探傅朗云当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史记》为“西南夷”立传的时候,“东北夷”同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东汉班固(32-92)撰《汉书》有见及此,于《王莽传》中留下一条“东北与西南夷皆乱”的史料,“东北夷”... 东北夷初探傅朗云当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史记》为“西南夷”立传的时候,“东北夷”同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东汉班固(32-92)撰《汉书》有见及此,于《王莽传》中留下一条“东北与西南夷皆乱”的史料,“东北夷”专指夫余、秽、貉、高句丽等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夷 肃慎 野人女真 少数民族 《史记·五帝本纪》 《左传》 民族概念 《名山藏》 九夷 孔颖达
下载PDF
战国两汉“倭”义变迁略考
13
作者 王升 任军利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7-94,共8页
作为最早记载"倭"的古籍,《山海经》《论衡》《汉书》的相关记载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是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考察其中"倭"的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qu... 作为最早记载"倭"的古籍,《山海经》《论衡》《汉书》的相关记载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是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考察其中"倭"的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论衡》 《汉书》 抽象地理概念 抽象族别概念 文学形象“九夷
下载PDF
海上交通与“乘桴浮于海”新证
14
作者 王进锋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5期99-105,共7页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中的“海”意为“海外”。从语境来看,它非泛言,而是实指。关于它的具体所指,历代学者多有争论。本文试图从当时人的海外观和齐鲁之地的航海能力两个崭新的角度,来论证解决这个问题。“海外”指四海...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中的“海”意为“海外”。从语境来看,它非泛言,而是实指。关于它的具体所指,历代学者多有争论。本文试图从当时人的海外观和齐鲁之地的航海能力两个崭新的角度,来论证解决这个问题。“海外”指四海之外,即君王或天子统治区域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孔子时代的齐鲁之人有着较强的海上交通能力,他们尤其和朝鲜有着密切联系。综合来看,“乘桴浮于海”中意为海外的“海”即指朝鲜。孔子在学术主张得不到推行的情况下想去朝鲜,可以得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的辅证。他的这一想法可能是受到了商末箕子事迹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公冶长》 注疏 九夷 朝鲜
下载PDF
试论孔子的历史哲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太庆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21-25,共5页
研究孔子和《论语》时我们发现,孔子有一个相当完整、也相当丰富的历史学和历史哲学体系。由于孔子本人一向“述而不作”、微言大义;也由于孔子“私学”一传、再传、三传的特点;因此,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与时人言行的《论语》就显得有些混... 研究孔子和《论语》时我们发现,孔子有一个相当完整、也相当丰富的历史学和历史哲学体系。由于孔子本人一向“述而不作”、微言大义;也由于孔子“私学”一传、再传、三传的特点;因此,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与时人言行的《论语》就显得有些混乱,缺乏一般专门著作或语录所应有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些因素都加重了孔子研究的难度,也使得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容易被误解、忽视或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天下无道 专门著作 百世可知 春秋末期 礼运 历史时代 先秦史 九夷 四海之内
下载PDF
嵎夷考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玉明 《东岳论丛》 1986年第2期22-23,共2页
一嵎夷,最早见于《尚书》。其《禹贡》篇云:“嵎夷既略?碧瓶子贝镎?“嵎夷,地名,即《尧典》‘宅嵎夷’是也?彼尾躺颉队砉薄纷⒃?“嵎夷,薛氏曰:‘今登州之地。略,经略,为之封畛,即《尧典》之嵎夷?卑创怂?嵎夷似非地名而为部族名称... 一嵎夷,最早见于《尚书》。其《禹贡》篇云:“嵎夷既略?碧瓶子贝镎?“嵎夷,地名,即《尧典》‘宅嵎夷’是也?彼尾躺颉队砉薄纷⒃?“嵎夷,薛氏曰:‘今登州之地。略,经略,为之封畛,即《尧典》之嵎夷?卑创怂?嵎夷似非地名而为部族名称蛭腥耸芊馕浴?受封者谁?《尚书·尧典》:帝尧“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羲仲是受封者,旸谷是地名,嵎夷是部族名,居住在旸谷地方。羲仲被封到旸谷之后,没有辜负尧的期望,“经略”十分有方。《尧典》说他能做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典 考略 胶东半岛 禹贡 夷族 帝尧 族名 淮南子 九夷 古老文明
下载PDF
明代建昌“渔人”族属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世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文认为,所谓“渔人”实际是指明代环邛海而居的南诏移徙的建昌“白蛮”后裔中以捕鱼为生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邛海沿岸“大小渔村”和“张摆村”等地,并以何、段、杨、李、张等大姓为代表。明人范守已将其单独作为一种民族载于... 本文认为,所谓“渔人”实际是指明代环邛海而居的南诏移徙的建昌“白蛮”后裔中以捕鱼为生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邛海沿岸“大小渔村”和“张摆村”等地,并以何、段、杨、李、张等大姓为代表。明人范守已将其单独作为一种民族载于《九夷考》是不足取的。“渔人”虽以何氏等大姓为代表,但凡不以捕鱼为业者,均应排斥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海 火葬墓 白蛮 泸山 南诏 西昌市 移徙 九夷 大理国 渔村
下载PDF
简谈三代对淮夷的战争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广忠 《江淮论坛》 1982年第5期55-57,共3页
淮夷,是对古代居住在今安徽中部、北部,江苏、山东南部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夏代称九夷,商代称夷方、人方、夷,西周则称为淮夷、南夷、东夷或南淮夷。夏商周三代都建国于黄河中下游流域,淮水流域对它们来说就是东或东南方了。淮夷离三... 淮夷,是对古代居住在今安徽中部、北部,江苏、山东南部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夏代称九夷,商代称夷方、人方、夷,西周则称为淮夷、南夷、东夷或南淮夷。夏商周三代都建国于黄河中下游流域,淮水流域对它们来说就是东或东南方了。淮夷离三代的政治活动中心都不远,又拥有极其丰富的物质资源。这一地区南连荆蛮,北接中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征服和掠夺淮夷,就成为三代的主要政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夷 战争 少数民族 黄河中下游 山东南部 夏商周 地理位置 东南方 九夷 安徽
下载PDF
徐史述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玉龙 《安徽史学》 1984年第2期22-29,共8页
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部族方国,从殷代晚期见于甲骨文字记载,到鲁昭公三十年被吴灭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六七百年。在这个过程中,徐族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了可与中原华夏族各国齐美的青铜文化,并不断发展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 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部族方国,从殷代晚期见于甲骨文字记载,到鲁昭公三十年被吴灭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六七百年。在这个过程中,徐族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了可与中原华夏族各国齐美的青铜文化,并不断发展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从而使淮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开发较早,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因此,全面系统地揭示徐国历史,无论对楚文化研究还是对我们了解安徽先秦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夷 徐国 三十年 文化研究 东夷 郭沫若 华夏族 历史悠久 青铜器铭文 九夷
下载PDF
论孔子“和”的思想
20
作者 李启谦 李景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44-52,共9页
孔子“和”的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对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大影响.认真研究这一思想,不仅是正确认识评价孔子、儒学的需要,而且还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愿就此谈点看法,以就正于学术界.
关键词 孔子 “和”的思想 “天道” 夷狄 身心关系 “则天” 仪节 九夷 自然界 调和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