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1篇文章
< 1 2 2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讲话对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启发 被引量:1
1
作者 白雪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年第3期56-57,共2页
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影响着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提高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应有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影响着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提高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的应有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把实现个人理想同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这些对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大学生 生涯规划
下载PDF
用习近平讲话精神化解道德评价多重悖论
2
作者 戴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65,共3页
道德评价是一个复杂课题,存在多重悖论。历史进步与道德进步的悖论;基础性与时代性的悖论;时间性与空间性的悖论;动机与效果的悖论;等等。新时期应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化解道德评价悖论的指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道德评价是一个复杂课题,存在多重悖论。历史进步与道德进步的悖论;基础性与时代性的悖论;时间性与空间性的悖论;动机与效果的悖论;等等。新时期应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化解道德评价悖论的指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重要的道德评价标准;将道德评价与个体生活世界相链接,使道德评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道德模范"作为青年道德学习的楷模,有效化解青年道德评价的矛盾问题,确定新时期青年道德评价的正确标准和行动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精神 道德评价 化解 悖论
原文传递
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 让冰雪健身运动全面发展
3
作者 黄丽敏 汤恩昱 《北方经贸》 2019年第2期1-2,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黑龙江振兴打开了思路,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黑龙江振兴打开了思路,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利用好黑龙江冰雪资源优势,开展全民冰雪健身运动,带动文化、旅游、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构建和完善冰雪健身工程建设,是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有效路径。要明确战略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人才培养,让全民冰雪健身运动成为健康龙江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龙江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黑龙江 冰雪健身运动
下载PDF
习近平讲话的英译特点——以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讲话为例
4
作者 姚青 向凤雅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8期254-254,共1页
领导人作为国家的最高代表,他们的讲话总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和综合性,并传播一些重要的信息。因此,领导人讲话的英译,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发言为例,分析了习近平讲话英译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 英译
下载PDF
论习近平讲话的话语力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9-573,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着优良的文风,具有极强的话语力,其具体表现在实现"中国梦"的感召力、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震慑力、诚待友邦勤政为民的亲和力三个方面。这三种话语力相辅相成,实现"中国梦"的感召力离不开反腐...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着优良的文风,具有极强的话语力,其具体表现在实现"中国梦"的感召力、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震慑力、诚待友邦勤政为民的亲和力三个方面。这三种话语力相辅相成,实现"中国梦"的感召力离不开反腐的震慑力和为民的亲和力,反腐与亲民是托起中国梦的两翼。三力汇聚形成合力,积聚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话语力 感召力 震慑力 亲和力
下载PDF
古诗词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讲话引用的古诗词英译为例
6
作者 李梦柯 胡朋志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8-52,共5页
为了有效地翻译古诗词中的模糊语言,以习近平讲话中引用的古诗词英译为例,总结了古诗词中模糊语言表达翻译的三个基本策略:语义直译、意译和意象直译。古诗词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选择不是简单的三选一,而是需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选... 为了有效地翻译古诗词中的模糊语言,以习近平讲话中引用的古诗词英译为例,总结了古诗词中模糊语言表达翻译的三个基本策略:语义直译、意译和意象直译。古诗词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选择不是简单的三选一,而是需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选择过程:理解原诗—语义直译—意译—意象直译—生成译文,译者会在这一过程中对最佳翻译策略进行充分思考、审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模糊性 翻译策略 习近平讲话
下载PDF
用习近平讲话精神构建当代艺术评价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传历 龚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2期37-40,共4页
习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讲话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精髓,其中的"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对于构建当代艺术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的观点要求艺术评价体系要在继承中求创新,抵制历... 习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讲话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精髓,其中的"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对于构建当代艺术评价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的观点要求艺术评价体系要在继承中求创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人民的观点要求艺术评价体系要以人民的审美需求作为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艺术的观点要求艺术评价体系要在优先考虑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美学的观点要求艺术评价体系要守好艺术的最后一道防线,艺术的内核永远是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艺讲话 历史的 人民的 艺术的 美学的 艺术评价体系
下载PDF
习近平讲话中的衔接手段运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阳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期14-15,共2页
本文以习近平的三次讲话为语料基础,从Halliday和Hasan于1976年对衔接手段的分类出发,探讨了习主席讲话中的衔接手段使用问题,得到了如下基本认识:首先,讲话中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和指示指代“这”出现频率较高;其次,小句替代... 本文以习近平的三次讲话为语料基础,从Halliday和Hasan于1976年对衔接手段的分类出发,探讨了习主席讲话中的衔接手段使用问题,得到了如下基本认识:首先,讲话中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和指示指代“这”出现频率较高;其次,小句替代占主导地位,并且有大量的省略现象;最后,讲话中出现大量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通过分析其衔接手段的运用,保证说者传递的信息让听者更好地理解,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衔接手段 双向交流
下载PDF
习近平讲话的语言特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媛媛 黄舜 朱鹤鸣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不少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基础问题。习近平的讲话具有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含义深刻等特点,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不少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基础问题。习近平的讲话具有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含义深刻等特点,研究借鉴习近平讲话的语言特色并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语言特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下载PDF
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10
作者 钟芸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49-57,共9页
文章对中国知网(CNKI)上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旨在从研究语料、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方面梳理国内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层面的局限性,为今后相关翻译研究提... 文章对中国知网(CNKI)上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旨在从研究语料、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方面梳理国内有关习近平讲话、著作的翻译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层面的局限性,为今后相关翻译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发现,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促进未来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1)拓展微观角度的研究对象;(2)应用译本比较研究法、语料库方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3)展现翻译研究的理论深度;(4)增加期刊论文中的口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著作翻译研究 期刊论文 硕博士论文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习近平讲话中的结构隐喻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苗 杨帆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60-61,共2页
本文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和"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出发,探析习近平讲话中的隐喻分类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习近平讲话中的隐喻多为结构隐喻,由此,将其划分为思想政治类隐喻、经济建设类隐喻和制度条例类隐喻,并... 本文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和"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角度出发,探析习近平讲话中的隐喻分类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习近平讲话中的隐喻多为结构隐喻,由此,将其划分为思想政治类隐喻、经济建设类隐喻和制度条例类隐喻,并通过具体语例探讨隐喻的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结构隐喻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习近平讲话中引用的古典诗词英译研究
12
作者 陈卿 雷飞 吴佳虹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5期131-133,共3页
中国古典诗词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直到今天仍被广泛使用,习近平在国内外讲话中屡次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巧妙地与会议主题结合,不仅深化了主旨,还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习主席讲话中引... 中国古典诗词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直到今天仍被广泛使用,习近平在国内外讲话中屡次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巧妙地与会议主题结合,不仅深化了主旨,还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习主席讲话中引用的诗词的不同译文发现:政治外宣语境下的中诗英译有其不可忽视的独特性,在传达原诗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政治外宣语境下的译文更需要通过连贯的、交际性强的译文跨越不同文化壁垒从而最终达到服务政治意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外宣翻译 目的论 习近平讲话
下载PDF
浅谈习近平讲话的语言修辞艺术——以“七一”重要讲话为例
13
作者 付琼 李致春 《党史博采(下)》 2019年第8期4-5,共2页
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艺术,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融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习式风格”。对“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辞格进行分类和文本分析,梳理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特点,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 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艺术,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融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习式风格”。对“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辞格进行分类和文本分析,梳理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特点,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读者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理解其思想精髓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重要讲话 修辞手法 运用
下载PDF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讲话要点
14
《民心》 2021年第7期4-5,共2页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里,我代表党和...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言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讲话 庄严宣告 千秋伟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 落实国家形象战略
15
作者 王向宇 王淑江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7年第10期180-180,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国家形象问题,指出我国要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这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影响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国家形象问题,指出我国要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这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大国影响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国家形象 塑造 展示
下载PDF
探究新思想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以习近平讲话精神走进高中政治课堂为例
16
作者 陈东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0年第1期50-51,共2页
习近平讲话精神,体现了我国政治发展情况,展示了当代国家发展趋势。将习近平讲话精神融入政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笔者在本文就如何将习近平讲话精神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进行分析。一、学... 习近平讲话精神,体现了我国政治发展情况,展示了当代国家发展趋势。将习近平讲话精神融入政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笔者在本文就如何将习近平讲话精神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进行分析。一、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提高政治学习效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习近平讲话精神的引领作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体会习总书记讲话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 政治素养 引领作用 落地生根 习近平讲话精神 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
下载PDF
习近平讲话
17
《大学书法》 2019年第1期2-2,共1页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对广大青年来说,这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社会主义建设者 接班人
下载PDF
评价理论视阙下习近平讲话国际话语分析--以G20峰会系列讲话英译本为例
18
作者 曹盛华 候艺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83-95,共13页
文章以习近平主席历年来出席G20峰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英译本为主要研究文本,以评价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对比研究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从态度、介入和级差系统进行语篇分析。研究发现,领导人在讲话中通过... 文章以习近平主席历年来出席G20峰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英译本为主要研究文本,以评价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对比研究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从态度、介入和级差系统进行语篇分析。研究发现,领导人在讲话中通过多次使用不同的情感词汇表达语言的情感意义;通过语义内容的介入和分级,传达政治态度和主张;通过对语义内容的分级和聚焦,实现对国际话语权的重构和强化,达到其政治演讲的目的,进而引领世界经济朝着健康合作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国际话语分析 习近平G20峰会系列讲话英译本
下载PDF
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顶层擘画——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19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所作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长远所需”和“当务之急”,凸显了新形势下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巨大、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所作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长远所需”和“当务之急”,凸显了新形势下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巨大、来之不易,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亟待弥补。我国海外利益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拓展,外部法律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干涉与反干涉、制裁与反制裁外交斗争激烈,客观上要求强化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以法斗法”“以法制法”,丰富外交斗争法律“工具箱”,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必须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不断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重要讲话 涉外法治 时代逻辑 一体推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