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当代长篇小说的乡愁书写——以《蜉蝣》为例
1
作者 李兰 李昕宇 《湘南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2-75,共4页
乡愁是反思现代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重要叙事策略。现代性既是引发乡愁的原因,又是产生乡愁的结果,现代化带来的文明与进步,以及对广大农村乡土风情、家族文化造成的破坏与消极影响都在乡愁叙事中得以彰显。《蜉蝣》通过对乡愁的悲... 乡愁是反思现代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重要叙事策略。现代性既是引发乡愁的原因,又是产生乡愁的结果,现代化带来的文明与进步,以及对广大农村乡土风情、家族文化造成的破坏与消极影响都在乡愁叙事中得以彰显。《蜉蝣》通过对乡愁的悲悯书写,探索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其中戏剧化的人物命运、若隐若现的情感忧思、极富地域性的语言表达,与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苍凉悲壮的情感基调,共同交汇成一幕极具悲剧色彩的现代性生存“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蜉蝣》 乡愁书写 挽歌 悲悯情怀
下载PDF
作为文化认同途径的乡愁书写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建红 《理论视野》 CSSCI 2013年第7期58-60,共3页
通过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建立连续性,通过回答"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会成为谁"等问题,乡愁书写与认同问题重叠、交叉起来。事实上,现代汉语的乡愁书写作为一种建构性的文学实... 通过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建立连续性,通过回答"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会成为谁"等问题,乡愁书写与认同问题重叠、交叉起来。事实上,现代汉语的乡愁书写作为一种建构性的文学实践,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汉(华)语文化认同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全球化使得认同日益成为问题的今天,对汉语文学和文化中的乡愁认同方式和特征进行探讨有其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书写 文化认同 乡愁认同
下载PDF
话剧《花桥荣记》中的乡愁书写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梅 《歌海》 2017年第2期17-19,共3页
具有历史感的乡愁是白先勇小说《花桥荣记》中的主题,这个主题在话剧《花桥荣记》中得到了更为集中浓烈的展示。乡愁与漂泊中的传承、富有白先勇意味的美学品格、遗弃与不适应感支撑着话剧《花桥荣记》的乡愁书写。
关键词 话剧 《花桥荣记》 乡愁书写
下载PDF
城市空间、疾病隐喻与乡愁书写——安石榴诗歌谈片兼及70后诗歌美学旨趣
4
作者 苏文健 钱韧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53-60,共8页
安石榴是中国70后诗歌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的诗歌在70后诗歌群体及中国当下诗坛中都占有特殊的位置。安石榴诗歌的主题呈现与美学诉求体现在:以广场与街区为中心,展开城市空间的另类书写;以疾病与酒精作为视角,对都市生活或诗歌艺... 安石榴是中国70后诗歌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的诗歌在70后诗歌群体及中国当下诗坛中都占有特殊的位置。安石榴诗歌的主题呈现与美学诉求体现在:以广场与街区为中心,展开城市空间的另类书写;以疾病与酒精作为视角,对都市生活或诗歌艺术本身进行了独特的诊断;从怀旧的视角,对乡愁与漂泊等进行反思,呈现守望家园的忧伤情绪。通过对安石榴诗歌文本的深入解读,一方面可以从一个侧面探触70后诗歌书写的一些美学特征与主题呈现,另一方面对深入把握新世纪诗歌发展的趋势也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石榴 70后诗歌 城市空间 疾病隐喻 乡愁书写
下载PDF
东北沦陷时期金朝奎“满洲体验”诗歌的乡愁书写--以 ‘海’‘月夜’‘车站’意象为中心
5
作者 张文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31-135,共5页
金朝奎是朝鲜现代诗人,同时也是移民时期我国朝鲜族著名诗人。1938年至1945年间,为躲避朝鲜境内日帝殖民者的监视,诗人流寓至我国东北沦陷区伪满洲国境内,创作大量“满洲体验”诗歌,乡愁是构成该时期诗人作品的情感基调。‘海’‘月夜... 金朝奎是朝鲜现代诗人,同时也是移民时期我国朝鲜族著名诗人。1938年至1945年间,为躲避朝鲜境内日帝殖民者的监视,诗人流寓至我国东北沦陷区伪满洲国境内,创作大量“满洲体验”诗歌,乡愁是构成该时期诗人作品的情感基调。‘海’‘月夜’‘车站’三组意象分别体现出守望彼岸家园、悲观中闪现期冀、希望与失望二律交错的乡愁书写,以此不仅可以透视诗人“在满”期间经受的亡国之痛、离散之悲与流浪之苦,又能觉察到他克服黑暗残酷的环境和被压迫的心理固守民族文化与身份认同的爱国热情。在作品中,诗人乡愁并非拘泥于其个体的归乡情结或对离散命运的抗争,更涵括了他对民族同胞共同遭受殖民离散与奴役之苦的痛心、对民智启蒙的焦灼祈盼、以及对民族共同体命运的忧虑,进一步展现出他渴求抵日反殖、解放祖国的民族使命感和政治与精神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 金朝奎诗歌 “满洲体验” 乡愁书写
下载PDF
论黄玲散文的乡愁书写
6
作者 石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7-46,共10页
黄玲散文的乡愁书写,具有多重维度。文本传递了个体与故乡之间的深层关联,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切,以及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在这些作品中,既延续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怀乡传统,又凝聚着作者对于心灵家园的执着探询,折射出对于人类命... 黄玲散文的乡愁书写,具有多重维度。文本传递了个体与故乡之间的深层关联,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切,以及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在这些作品中,既延续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怀乡传统,又凝聚着作者对于心灵家园的执着探询,折射出对于人类命运的殷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玲 散文 乡愁书写 心灵家园
下载PDF
“返乡体”非虚构写作的乡愁书写 被引量:1
7
作者 龚道臻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4-49,共6页
"返乡体"非虚构写作以作者的个人亲身经历为中心,但又因夹杂着现代人的怀旧和乡愁而使其更具介入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要求。本文试图以《中国在梁庄》《呼喊在风雨中》《大地上的... "返乡体"非虚构写作以作者的个人亲身经历为中心,但又因夹杂着现代人的怀旧和乡愁而使其更具介入社会现实的广度和深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要求。本文试图以《中国在梁庄》《呼喊在风雨中》《大地上的亲人》三部典型文本为中心,来对"返乡体"非虚构写作予以学理化的审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体” 非虚构写作 乡愁书写
下载PDF
1930年代沪上文坛独特的“新感觉”——南洋华侨作家黑婴的“乡愁”书写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1930年代 沪上文坛 黑婴 南侨作家 “民国时态” 乡愁书写
下载PDF
王童电影:小人物所体现出的人性温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宇婷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151-153,共3页
新电影运动作为台湾地区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自身独特的历史语境下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电影导演和作品。王童虽然名声不及同时期的杨德昌、侯孝贤等人,但作品却耐人寻味,他的创作关注人文历史,将沉痛的历史用戏... 新电影运动作为台湾地区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自身独特的历史语境下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电影导演和作品。王童虽然名声不及同时期的杨德昌、侯孝贤等人,但作品却耐人寻味,他的创作关注人文历史,将沉痛的历史用戏谑的手法展现出来,营造出喜剧的艺术效果。探究王童电影中底层小人物的塑造以及隐藏在影像背后的人性温度,有助于为解读王童电影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电影运动 王童电影 小人物 乡愁书写
下载PDF
茕茕蜀游子白首再临栈:论彭端淑蜀道诗的意蕴
10
作者 万力睿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乾隆十四年,彭端淑自京返川奔丧,又于乾隆十七年返京,两次历经蜀道,留下了多首纪行诗。其乾隆十四年返川时期的蜀道诗集中表现他的乡愁情结与重归故地得到的精神解脱,而再次出仕途中的蜀道诗则偏重于表达对前途未知的迷茫与由仕途之路... 乾隆十四年,彭端淑自京返川奔丧,又于乾隆十七年返京,两次历经蜀道,留下了多首纪行诗。其乾隆十四年返川时期的蜀道诗集中表现他的乡愁情结与重归故地得到的精神解脱,而再次出仕途中的蜀道诗则偏重于表达对前途未知的迷茫与由仕途之路实现自身经世理想的决心。在浓烈的个人情怀之外,彭端淑的蜀道诗也体现出了清前中期蜀道的真实面貌与历史文化内涵,寄寓着彭端淑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端淑 蜀道 乡愁书写 入仕诗 怀古诗
下载PDF
论鲁迅的乡愁认同之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建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故乡"之于鲁迅不仅作为题材和启蒙的对象被表现,而且被赋予生命与写作中的本源价值和意义;乡愁书写也不仅仅是思乡情结或者理智与情感之纠结的体现,而成为鲁迅自我认同的基本途径。鲁迅的乡愁书写开启了现代中国文学的乡愁... "故乡"之于鲁迅不仅作为题材和启蒙的对象被表现,而且被赋予生命与写作中的本源价值和意义;乡愁书写也不仅仅是思乡情结或者理智与情感之纠结的体现,而成为鲁迅自我认同的基本途径。鲁迅的乡愁书写开启了现代中国文学的乡愁认同——一种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文学认同之路。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乡愁与认同的问题再一次成为我们时代的症候和热点问题,鲁迅的乡愁认同之路对于世界范围内汉语写作的"开端"意义也日益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故乡” 乡愁书写 乡愁认同
下载PDF
诗意乡愁、身份建构与现代话语——纵论艾克拜尔·米吉提的文学创作
12
作者 张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4-170,共7页
生命中大部分时光羁旅他乡的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把那股积淀于心的、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倾泻在书写西部大地上。从草原走出来的艾克拜尔·米吉提,肩负着探寻草原人文化之脉的使命与担当,始终有一种为草原世界代言的自觉与... 生命中大部分时光羁旅他乡的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把那股积淀于心的、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倾泻在书写西部大地上。从草原走出来的艾克拜尔·米吉提,肩负着探寻草原人文化之脉的使命与担当,始终有一种为草原世界代言的自觉与坚持。作家笔下所营造的充满诗意的伊犁印象成了浓郁乡愁的凝聚与表达;某种意义上,乡愁可谓一种无病的痛,如潜流一般流淌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一旦远离故土或过去,就会或缓或急地喷涌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克拜尔·米吉提 乡愁书写 身份建构 现代话语
下载PDF
现实观照与诗意表达——评郑山明散文随笔《乡愁的滋味》
13
作者 谷显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7-48,共2页
乡愁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自然的心理机制和普遍性情绪体验。郑山明新近出版的散文随笔作品集《乡愁的滋味》,用诗化的语言、质朴的情感、真实的事象,对乡村生活进行了审美观照,对乡民本相进行了真情描摹,对风情民俗进行了诗性抒写,展现... 乡愁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自然的心理机制和普遍性情绪体验。郑山明新近出版的散文随笔作品集《乡愁的滋味》,用诗化的语言、质朴的情感、真实的事象,对乡村生活进行了审美观照,对乡民本相进行了真情描摹,对风情民俗进行了诗性抒写,展现出一幅具有浓郁湘南地域风味的乡村生活图景,传达出农裔知识分子对昔日故土生活的眷念与怀想,流露出作者对超越物质形态精神家园的向往与找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愁书写 日常生活 生存本相 风情民俗
下载PDF
行者的私语--严建文诗歌中的独特情感表达
14
作者 梁高敏 《中外诗歌研究》 2022年第2期40-42,共3页
一、行者身份认同与乡愁书写严建文的第一部诗集是《风中的行者》,新出版的诗集又命名为《旅行者》,从诗集的命名来看,我想诗人在写作时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为“在路上的旅人”,是一直行走的游子。《旅行者》有一大半是在旅途和暗夜中写下... 一、行者身份认同与乡愁书写严建文的第一部诗集是《风中的行者》,新出版的诗集又命名为《旅行者》,从诗集的命名来看,我想诗人在写作时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为“在路上的旅人”,是一直行走的游子。《旅行者》有一大半是在旅途和暗夜中写下的,离开俗世,走向旅途,唤醒了诗人对世界的观照和对内心的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私语 身份认知 行者 乡愁书写 情感表达 诗集 旅途
下载PDF
地域迁徙与当下诗歌创作的嬗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振亚 李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110,共8页
随着现代性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失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迁往城市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这种地域迁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也促成了"新乡愁诗歌"的诞生;不同文化形态相互碰撞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使得经历过迁徙的... 随着现代性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失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迁往城市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这种地域迁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也促成了"新乡愁诗歌"的诞生;不同文化形态相互碰撞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使得经历过迁徙的诗人陷入了精神漂泊的尴尬境遇。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频繁的迁徙导致了地域概念模糊的同时,也重新唤醒了人们对地方性经验的珍视,诗歌创作中对故乡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进行还原与建构成为新的情思走向。在原生活地域与迁徙地的文化交汇中,诗人的创作更加成熟,它在丰富"地域诗学"内涵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对传统的地域性问题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迁徙 乡愁书写 超越 漂泊 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