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混混”介入的基层治理生态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柏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27,共14页
有利益的村庄就会有乡村"混混"的身影,乡村"混混"积极介入乡村治理事务,型塑着基层治理生态。在富有矿藏的资源型村庄,对资源垄断利益的维持往往需要暴力,乡村"混混"通过滋扰和压制来参与利益分配。在城... 有利益的村庄就会有乡村"混混"的身影,乡村"混混"积极介入乡村治理事务,型塑着基层治理生态。在富有矿藏的资源型村庄,对资源垄断利益的维持往往需要暴力,乡村"混混"通过滋扰和压制来参与利益分配。在城郊村庄,征地拆迁涉及各种重要利益,"混混"以暴力和暴力威胁为基础,对"钉子户"形成压力,采取各种边缘或非法手段参与利益博弈。在一些传统农业型村庄,自上而下的各种项目投入落地,项目的争取、实施、推进过程,"混混"都可以参与其中,分享利益。"混混"介入乡村治理,形式上发生在市场和社会领域,政府处于超然位置,可以规避直接的责任。基层政府容忍或利用"混混"参与基层治理,源于行政体制内上下级之间责、权、利分配不对称背景下的"制度创新"需要。基层治理生态的改善,需要从多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基层治理生态 “钉子户” 责权利
下载PDF
从留守儿童到乡村“混混”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海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8年第7期29-36,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与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何去何从,又将往何处发展,是我们必须警醒的一个重要问题。来自湘北红镇的调查显示,相当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乡村社会的持续转... 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在现代化进程与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何去何从,又将往何处发展,是我们必须警醒的一个重要问题。来自湘北红镇的调查显示,相当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乡村社会的持续转型当中,有发展成为乡村"混混"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农村青少年为主形成的乡村"混混"的生态逻辑也在进一步为村庄的价值系统所接纳。后者的演变反映了乡土秩序的畸变,前者的演变则显现了乡土秩序在畸变的同时,还对农村留守儿童展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负向吸纳。两者的相互关联已经突破了原有的青少年社会化的问题与解释范畴,相反,回归乡村社会的内部视角,或许能寻找到对这一现象的更好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乡村“混混” 土秩序
下载PDF
“越轨”与“自洽”的乡村“混混”——以湘南H镇的农村不良青年为实证分析对象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6,共4页
与越轨社会学前期理论认为的"问题地区的症结在于该地区没有社会形态和组织结构"的结论相反,H镇乡村"混混"产生的最大症结不在于H镇没有社会形态和组织结构,而在于"混混"本身的网络结构与H镇的主流组织... 与越轨社会学前期理论认为的"问题地区的症结在于该地区没有社会形态和组织结构"的结论相反,H镇乡村"混混"产生的最大症结不在于H镇没有社会形态和组织结构,而在于"混混"本身的网络结构与H镇的主流组织形态格格不入屡屡发生冲突的同时,又与其乡土社会结构高度融为一体。因此,将"混混"越轨群体放到H镇乡土社会的转型性质中来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从乡村内部视角出发,乡村"混混"既是"越轨"的,也是"自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越轨 自洽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混混”研究——基于国家治理转型的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2-45,共4页
乡村"混混"是乡村社会变迁中文化与结构的矛盾性产物。对于乡村"混混"的界定与相关研究表明,这一乡土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已经日益呈现出常态生存的特征。而乡村"混混"的发展壮大则是1980年代国家治理转型... 乡村"混混"是乡村社会变迁中文化与结构的矛盾性产物。对于乡村"混混"的界定与相关研究表明,这一乡土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已经日益呈现出常态生存的特征。而乡村"混混"的发展壮大则是1980年代国家治理转型以后,基础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同步弱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常态生存 国家治理转型 基础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
下载PDF
法律边缘处的乡村“混混”——以陕西秦镇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卫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09年第2期72-74,71,共4页
乡村"混混"和"灰社会"是在中国经验研究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描述性概念。从乡村治理研究实践的脉络中梳理相关文献,导引出"混混"存在的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问题;通过考察陕西秦镇乡村"混混"的群像... 乡村"混混"和"灰社会"是在中国经验研究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描述性概念。从乡村治理研究实践的脉络中梳理相关文献,导引出"混混"存在的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问题;通过考察陕西秦镇乡村"混混"的群像及其社会生态,本文在一般意义上探讨了地方文化与法治和乡村秩序重建之间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依法治理 秩序
下载PDF
浅议基层社会中的乡村“混混”及其治理
6
作者 任再峰 李轲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9期222-223,共2页
近些年来,随着乡村社会运作的逻辑从传统的以人情、舆论为基础转变为靠金钱、权势为支撑,乡村"混混"这一群体开始卷土重来,成为影响乡村秩序的重要角色并成为法社会学界普遍关注并研究的一个特殊群体。以山东半岛某村庄的&qu... 近些年来,随着乡村社会运作的逻辑从传统的以人情、舆论为基础转变为靠金钱、权势为支撑,乡村"混混"这一群体开始卷土重来,成为影响乡村秩序的重要角色并成为法社会学界普遍关注并研究的一个特殊群体。以山东半岛某村庄的"混混"为例,试图阐释乡村"混混"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基层社会运作中的利弊,并论证乡村"混混"限制与治理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基层社会 宗族观念
下载PDF
乡村“混混”对村庄秩序的影响——两湖平原与湘南农村的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岳 陈柏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8,共5页
村庄的社会性质对村庄的社会秩序产生重要影响。在两湖平原和湘南农村,由于村庄社会关联、农民行动单位和村庄价值生产能力有所不同,乡村"混混"对村庄社会秩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两湖平原农村,本土"混混"危害村... 村庄的社会性质对村庄的社会秩序产生重要影响。在两湖平原和湘南农村,由于村庄社会关联、农民行动单位和村庄价值生产能力有所不同,乡村"混混"对村庄社会秩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两湖平原农村,本土"混混"危害村庄内部秩序,外来"混混"也会在村民的引入下危害村庄秩序;而在湘南农村,本土"混混"一般不会危害本村,外来"混混"进入村庄也会受到村民的一致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庄秩序 两湖平原 湘南农
原文传递
乡村“混混”与农村纠纷解决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衔峰 刘韡 李晓丹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9,93,共10页
乡村"混混"以暴力手段快速"摆平麻烦"的处理方式高效、彻底,在纠纷日渐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为村民解决纠纷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乡村"混混"通常主动或通过熟人请托的方式介入纠纷,以当事人的代理... 乡村"混混"以暴力手段快速"摆平麻烦"的处理方式高效、彻底,在纠纷日渐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为村民解决纠纷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乡村"混混"通常主动或通过熟人请托的方式介入纠纷,以当事人的代理人身份参与纠纷解决,整个过程呈现出暴力性、随意性、强制性等特点。乡村"混混"解决纠纷的方式快速而有效,对纠纷的顺利解决以及对当事人、对混混自身、对村庄秩序的维护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由于"混混"强制力来源的非法性以及在处理纠纷中所产生的副作用,这种纠纷解决方式在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会长期存在,农村社会最终会形成一个以合法途径为主的多元纠纷解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纠纷解决 暴力性 强制力
原文传递
乡村社会变革中的“混混”——陈柏峰《乡村江湖》札记
9
作者 桂华 《文化纵横》 2012年第3期112-116,共5页
熟人社会中的“混混” 在《乡村江湖》一书中,陈柏峰通过考察最近30年乡村“混混”这个特殊群体在乡村社会中兴衰更替的过程,来回答中国社会变迁的大问题。在作者的笔下,混混从一群不安分的热血小青年,蜕变成为乡村市场、基层社会... 熟人社会中的“混混” 在《乡村江湖》一书中,陈柏峰通过考察最近30年乡村“混混”这个特殊群体在乡村社会中兴衰更替的过程,来回答中国社会变迁的大问题。在作者的笔下,混混从一群不安分的热血小青年,蜕变成为乡村市场、基层社会中的“超级势力”,从好抱打不平、替人出头,保护乡邻的“好混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社会 社会变革 江湖 札记 熟人社会 社会变迁 市场
原文传递
行深开豁:格局、方法和问题——陈柏峰教授著《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读后
10
作者 赵康仪 孟杰 《民间法》 CSSCI 2015年第1期408-420,共13页
陈柏峰教授著《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所写湖北荆门一带乡村"混混"生长机制、变迁代际及至如今之形态,其所刻画"混混"形象之深,类比于他地域情状之广,使最后得出"混混治辖"下乡村社... 陈柏峰教授著《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所写湖北荆门一带乡村"混混"生长机制、变迁代际及至如今之形态,其所刻画"混混"形象之深,类比于他地域情状之广,使最后得出"混混治辖"下乡村社会灰色化、乡村治理内卷化的结论。本文由笔者在青海民族大学"法人类学读书会"提交报告修改后成,以格局、方法和问题为线索一览全书,臧否内在逻辑与线索,最后评议部分讨论了关于本书的争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解构视角 偏差行为 内卷化理论
原文传递
《灰地:红镇“混混”研究》评介
11
作者 岑家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57,共1页
"混混"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边缘人,而对边缘人的研究却是社会学需要关注的领域。近年来,学术界开始有学者对这类群体进行关注和思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海博士的新著《灰地: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7)》(三联书店2010... "混混"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边缘人,而对边缘人的研究却是社会学需要关注的领域。近年来,学术界开始有学者对这类群体进行关注和思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海博士的新著《灰地: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7)》(三联书店2010年11月版)就是其中一本,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少有的以政治人类学和政治社会学视角分析乡村“混混”的研究著作,立意新颖,论证深刻,可读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混混”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视角 政治人类学 评介 2010年 三联书店 研究著作
原文传递
清除黑恶势力生存的灰色空间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德文 《理论与当代》 2018年第5期58-58,共1页
吕德文在2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多数情况下,哪怕是腐败分子,一般也不会与乡村“混混”直接打交道。但一些基层干部与一些地方“能人”,却很容易勾连起来。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作为,与地方“能人”结成隐蔽的利... 吕德文在2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多数情况下,哪怕是腐败分子,一般也不会与乡村“混混”直接打交道。但一些基层干部与一些地方“能人”,却很容易勾连起来。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作为,与地方“能人”结成隐蔽的利益团伙。一些基层干部因土生土长,他们很可能与地方“能人”因熟悉而结缘,因互相需要而合作。作为地方“能人”生意伙伴的少数基层干部,因有共同利益而不得不对其一些非法或越轨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空间 灰色 《北京日报》 乡村“混混” 基层干部 共同利益 腐败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