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1
作者 郭嵘 贺易萌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2期18-23,共6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与落实,乡村发展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研究从乡村振兴视角切入,构建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得出涉村镇29个乡村的乡村发展水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与落实,乡村发展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研究从乡村振兴视角切入,构建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得出涉村镇29个乡村的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确定乡村发展等级、划分乡村类型,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涉村镇整体乡村发展水平偏低,但各乡村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乡村发展问题明显;同时,分析发现影响乡村发展水平的因素多样.因此,提出了提高乡村发展水平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微观层面的乡村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乡村振兴 涉村镇
下载PDF
湖南省乡村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分析
2
作者 张瑜 刘新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3年第4期0133-0138,共6页
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空间地域系统,乡村的发展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经济问题。本文基于湖南省95个县(市、区)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湖南省乡村发展水平,并分... 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空间地域系统,乡村的发展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经济问题。本文基于湖南省95个县(市、区)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湖南省乡村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3-2020年湖南省乡村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态环境水平最低,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部高西部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乡村发展水平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村域尺度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及特征——以甘肃环县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少言 赵玉龙 《开发研究》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乡村发展水平是衡量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标志,村域尺度乡村发展水平可以真实反映乡村发展现状和问题。以甘肃环县250个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综合测算乡村发展水平,并对乡村发展水平地域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乡村发展水平是衡量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标志,村域尺度乡村发展水平可以真实反映乡村发展现状和问题。以甘肃环县250个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综合测算乡村发展水平,并对乡村发展水平地域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县乡村发展水平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低—高—低的梯度变化规律,同一发展水平等级的乡村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不同等级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相对聚散有序,是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县村域分类发展策略,指导乡村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村域 发展类型 环县
下载PDF
重庆市县域乡村类型划分及格局特征——基于乡村发展水平和转型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郑祖艺 廖和平 +1 位作者 杨伟 赵振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2,共9页
2005年以来,我国乡村进入迅速发展并逐步转型阶段,为明确重庆市乡村发展阶段、划分乡村转型发展类型、刻画乡村转型空间格局,通过建立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和转型类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断裂法、系统聚类法等方法,将重庆市乡村聚类为6个... 2005年以来,我国乡村进入迅速发展并逐步转型阶段,为明确重庆市乡村发展阶段、划分乡村转型发展类型、刻画乡村转型空间格局,通过建立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和转型类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断裂法、系统聚类法等方法,将重庆市乡村聚类为6个乡村转型综合类型区.结果显示,2004-2015年重庆市总体乡村发展差异明显,两极化较严重,但统筹城乡等措施已初见成效,乡村自身发展动力得到明显增长;类型区呈现出一定空间分异规律:乡村发展水平由都市区至"两翼"地区逐步降低,都市区外围区县发展迅速;转型类型由距都市区向外呈圈层结构,由近及远表现为"以城带乡-城乡协调-以城带乡转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分析其发展特征和转型路径,提出乡村发展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乡村转型发展 类型划分 空间格局 重庆市
原文传递
脱贫县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苗苗 廖和平 +3 位作者 李涛 朱琳 蔡智聪 李东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4,共12页
乡村发展水平是衡量乡村由生产力落后状态转向高效率的现代化状态快慢程度的指标.以村域为研究尺度,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度... 乡村发展水平是衡量乡村由生产力落后状态转向高效率的现代化状态快慢程度的指标.以村域为研究尺度,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度重庆市城口县194个行政村(社区)的乡村发展水平,借助ArcGIS、GeoDa等软件,运用自然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乡村发展水平进行空间格局特征可视化分析和村域关系解剖.研究结果显示:①城口县乡村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平均值为0.2676,乡村发展水平整体较低;②城口县乡村发展综合水平围绕中心城区呈“中心—外围—边缘”分布的空间格局;③乡村发展水平的Moran􀆳s I指数为0.2161,乡村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的行政村在地理空间上都倾向于集聚分布.要充分考虑乡村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制定政策吸纳人才和劳动力,加强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平稳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 空间格局 城口县
原文传递
我国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基于乡村振兴视角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腊梅 马树才 李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142-150,174,共10页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乡村经济凋零、衰落现象突出。为应对乡村经济落后衰退现象,十九大提出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村...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乡村经济凋零、衰落现象突出。为应对乡村经济落后衰退现象,十九大提出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构建我国乡村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模型测算2015年我国乡村发展水平;通过Moran’s I指数对我国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乡村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乡村发展差异大;东部乡村治理效果均不理想,除以京津、江浙沪为中心外,东部其他地区乡村文明程度低;中部地区乡村文娱活动不丰富、村民经济水平低;西部少数民族产业生产力普遍较低、村民生活经济条件差,尤其以广西、云贵为中心地区村民经济水平、产业发展程度最低。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具有空间相关性特征,江浙沪、京津形成两个显著的乡村发展水平高值增长极,为我国乡村发展水平的"热点区",云贵、广西地区为我国乡村发展水平的"冷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空间相关性 Moran’sI指数 乡村振兴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乡村发展水平评价——以汉中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韩颂 贾扬帆 韩京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第15期301-304,332,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乡村发展水平的提高,乡村发展水平的精准评定需要科学、合理的乡村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了解乡村发展动态、剖析乡村发展问题。以汉中市11个县区为例,在三生视角下构建乡村发展水平指标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乡村发展水平的提高,乡村发展水平的精准评定需要科学、合理的乡村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了解乡村发展动态、剖析乡村发展问题。以汉中市11个县区为例,在三生视角下构建乡村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方面建立准则层,共筛选出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综合测算乡村发展水平,并对乡村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汉中
下载PDF
有效提升帮扶产业发展水平更加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8
作者 黄承伟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5期4-10,共7页
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主线,聚焦帮扶产业发展,从“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七个方面第一次深刻阐述了帮扶产业的理论意蕴。在总结帮扶产业发展取得五个方面初步成效、面临四个方面挑战的基础上... 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主线,聚焦帮扶产业发展,从“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七个方面第一次深刻阐述了帮扶产业的理论意蕴。在总结帮扶产业发展取得五个方面初步成效、面临四个方面挑战的基础上,以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意见为依据,用“五个发展”全面概括、分析了有效提升帮扶产业发展水平的政策趋向。最后,从抓好中央一号文件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抓紧研究确保过渡期后帮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及政策体系的角度,就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帮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帮扶产业 乡村全面振兴
下载PDF
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蔡文伯 贺薇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构建包含21个基础指标的省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以及莫兰指数对我国31个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振兴总体水平呈增长态势,尤以2018年后的上升幅度最明显。但目前乡村振兴的水平仍然较低,且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有所下降,甚至退步明显,其发展落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最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薄弱环节。当前产业兴旺系统相较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最为缓慢,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系统的地区差异最为明显,东部地区发展较好而西部地区发展欠佳。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表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具有空间聚集特征,乡村振兴水平得分较高(低)的省份在地理位置上较为接近,区域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但该空间格局尚不稳定,区域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缩小。为此,本研究提出政策建议:第一,加大乡村振兴实施监管力度,保证乡村发展成效;第二,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第三,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第四,加大乡村振兴政策倾斜力度,缩小乡村发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发展水平 共同富裕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聚集特征 熵权TOPSIS 莫兰指数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武汉市新城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及规模等级结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罗静 蒋亮 +4 位作者 罗名海 田玲玲 陈国磊 田野 吴益坤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0-1381,共12页
论文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从乡村聚落、土地、人口、经济和人居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位序-规模法则等分析和评价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规模等级结构。结果显示:①武汉市新城区... 论文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从乡村聚落、土地、人口、经济和人居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位序-规模法则等分析和评价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规模等级结构。结果显示:①武汉市新城区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乡村发展水平高的行政村集中分布在黄陂区南部与东西湖区东部的交界处、汉南区东部和江夏区北部,发展水平一般及以下的行政村广泛分布。②新城区乡村发展规模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高位次行政村发育不足,中低位序行政村广泛发育,乡村规模较为分散,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③新城区乡村聚落等级体系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并与按市场原则(K=3)分布的中心地理论模型相接近,中心地等级较低。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乡村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空间格局 位序-规模法则 等级结构 武汉市新城区
原文传递
基于微观视角的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及机理分析——以城乡统筹示范区陕西省高陵县为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龙冬平 李同昇 +1 位作者 于正松 孟欢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121,共7页
基于乡镇的微观视角,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并借助ArcGIS、Eviews等软件,对陕西省高陵县各乡镇不同时期的乡村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各乡镇的乡村发展水平呈加速增长的态势,主要... 基于乡镇的微观视角,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并借助ArcGIS、Eviews等软件,对陕西省高陵县各乡镇不同时期的乡村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各乡镇的乡村发展水平呈加速增长的态势,主要是由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联合驱动而形成;从部分上来看,各乡镇之间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明显,主要是因各乡村发展的主驱动力不同而诱致。因此,应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三化"协同发展,进一步缩小乡镇间的乡村发展水平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机理 微观视角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城乡统筹示范区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的影响
12
作者 侯杰 潘海燕 袁林森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9-73,共5页
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研究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前的611个贫困县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发展水平、... 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研究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前的611个贫困县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活发展水平提升了本地区民生循环质量,同时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贫困县民生循环质量的直接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 民生循环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3
作者 张园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8期38-39,共2页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重大决策部署,直接关系“三农”问题解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思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全面有效的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不仅可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度和效果,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基础保...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重大决策部署,直接关系“三农”问题解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思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全面有效的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不仅可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度和效果,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基础保障。因此,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对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进行思考,在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提供保障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速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体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浙江经验
14
作者 吴彬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3年第10期49-50,共2页
据中央网信办和农业农村部指导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已达39.1%,其中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68.3%,4年蝉联全国第一。同时,自2019年以来,浙江省每年均有20余个县(市、区)... 据中央网信办和农业农村部指导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已达39.1%,其中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68.3%,4年蝉联全国第一。同时,自2019年以来,浙江省每年均有20余个县(市、区)获评县域数字乡村发展先进县,数量同样位居全国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经验 数字乡村 乡村发展水平 浙江省 总体水平
下载PDF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洪杰 欧阳曦 《乡村科技》 2023年第4期2-2,共1页
2023年2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表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 2023年2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表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全方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2021年全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到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政策措施 实施方案 数字乡村 网络强国 《报告》 乡村发展水平 全国各地区 三农
下载PDF
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胶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华茜 张晓瑞 燕月 《《规划师》论丛》 2020年第1期311-322,共12页
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空间布局研究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目前乡村发展水平研究现状,构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借助AHP、线性加权求和法及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进行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测度,识别划定乡村... 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空间布局研究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目前乡村发展水平研究现状,构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借助AHP、线性加权求和法及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进行乡村发展水平综合测度,识别划定乡村发展类型。胶州市域乡村发展水平研究显示:胶州市域乡村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在评价指数上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发展趋势,在空间上形成了"一带、一湾、两环、多点"的乡村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同时由空间自相关分析可知,乡村发展水平指数在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基于此,综合考虑乡村发展现状及重大项目建设等因素,将乡村识别为五大类,并因类施策。本研究不仅可为乡村发展类型识别奠定科学基础,而且可为类似地区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布局研究提供方法参考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综合测度 空间分布 胶州市
原文传递
重庆市万州区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秋爽 李孝坤 +2 位作者 欧力文 杨乔 杜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10期1165-1170,共6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农村全面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关注重点。选择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市万州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农村全面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关注重点。选择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市万州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万州区乡村综合发展水平动态变化特征,揭示乡村综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并得出结论。针对万州区乡村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州区 乡村综合发展水平 熵权法 障碍度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区乡村重构特征及问题区域识别——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
18
作者 董又铭 乔文怡 +1 位作者 刘泽淼 黄贤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91-1902,共12页
科学、有序重构是实现农牧区现代化和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取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这一典型北方农牧区乡村,基于乡村发展指标和计量模型,探究了乡村重构的特征并识别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乡村发展各维度的水平均... 科学、有序重构是实现农牧区现代化和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取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这一典型北方农牧区乡村,基于乡村发展指标和计量模型,探究了乡村重构的特征并识别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乡村发展各维度的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总体上经济发展>空间利用>社会发展。(2)1990—2020年研究区乡村经济重构总体先增强后减弱,空间重构则一直增强,社会重构整体滞后。乡村综合重构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其中经济重构地域差异较小,社会重构表现为南高北低;空间重构以河套平原较为剧烈。1990—2020年乡村经济-社会-空间重构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先升高后降低,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3)乡村发展及重构的问题县域共6类11个,分布在研究区黄河以西、阴山以北,映射了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区位交通、经济基础、区域政策等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影响,需结合地域实际分类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乡村重构 耦合协调度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
下载PDF
陕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
19
作者 陈妍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51-256,F0003,共7页
采用熵值法、泰尔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陕西省2012—2022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水平测度方面,陕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年平均增长率近4%,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表现为陕北>关中>陕南,陕... 采用熵值法、泰尔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陕西省2012—2022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水平测度方面,陕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年平均增长率近4%,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表现为陕北>关中>陕南,陕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增速最快,2022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延安排名第一,咸阳排名最后。区域差异方面,陕西省地区总体差异在明显地变小,区域内差异是陕西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陕北地区差异忽高忽低,关中地区差异有所减小,陕南地区差异变化不大,关中地区乡村振兴发展低水平市区占比较多。最后提出了因地制宜、引导推动联合发展和实施特色产业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 熵值法 泰尔指数 Kernel密度估计 区域差异 陕西省
下载PDF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运用“千万工程”发展理念 找准乡村全面振兴切入点
20
作者 于海军 《民生周刊》 2024年第1期74-75,共2页
推进共同富裕不能忘记农村居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让农业强起来。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刚落幕,擘画了2024年农村工作蓝图。会议多次提到“乡村全面振兴”,强调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推进共同富裕不能忘记农村居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让农业强起来。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刚落幕,擘画了2024年农村工作蓝图。会议多次提到“乡村全面振兴”,强调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找准乡村振兴切入点,在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建设水平、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全面振兴 阶段性成果 农村居民 乡村发展水平 共同富裕 美好生活 三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