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乡村居民的图书馆健康科普服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淑敏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提升健康信息素养是提高乡村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而健康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图书馆等诸多的健康科普服务来实现。图书馆科普服务有着一定的法理和学理依据,健康服务是新时期图书馆科普服务发展的新领域。面对乡村振兴中所... 提升健康信息素养是提高乡村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而健康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图书馆等诸多的健康科普服务来实现。图书馆科普服务有着一定的法理和学理依据,健康服务是新时期图书馆科普服务发展的新领域。面对乡村振兴中所遇到的乡村居民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多元化发展、健康信息的数字鸿沟愈发明显、健康信息服务的内在需求愈发强烈等特征,图书馆需要多维度推进健康信息普及服务,设立健康信息馆员团队,构建多方合作协作机制,进而提升图书馆面向乡村居民的健康科普服务效能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居民 图书馆科普服务 健康信息素养 信息甄别
下载PDF
生态环境与乡村居民生活关系的实证研究:2002—2021
2
作者 朱芬华 鲁学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20,共5页
选取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对2002—2021年中国乡村生态环境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从2002年到2011年,乡村生态环境较差,从2012年到2021年,乡村生态环境逐渐改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现阶段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是乡村生态环... 选取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对2002—2021年中国乡村生态环境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从2002年到2011年,乡村生态环境较差,从2012年到2021年,乡村生态环境逐渐改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现阶段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能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这符合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乡村居民 耦合关系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智能传播环境下互联网使用对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3
作者 昝廷全 闫关正 +1 位作者 刘哲 周恒基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14,62,共6页
本文基于CGSS2017(2017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研究在智能传播的社会背景下互联网使用频率对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乡村居民幸福感就越高;... 本文基于CGSS2017(2017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研究在智能传播的社会背景下互联网使用频率对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乡村居民幸福感就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乡村居民幸福感就越高;性别、健康状况、参保情况和地区都对乡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的结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评估和乡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环境 互联网 乡村居民 幸福感
下载PDF
新格局下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研究——基于人口视角分析
4
作者 庞洪伟 黄梓熙 《西藏发展论坛》 2023年第4期49-58,共10页
人口变动是影响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乡村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也影响乡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乡村居民消费潜力是衡量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扩大... 人口变动是影响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乡村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也影响乡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乡村居民消费潜力是衡量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扩大的重要动力。因此,研究人口变动对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对于探索乡村发展规律、制定乡村发展战略、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提高乡村居民福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选取2000年至2020年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乡村居民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使用HP滤波法测算拉萨市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并使用VAR模型研究人口变迁对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0以及2012年拉萨市乡村居民的实际消费低于消费潜力,而2009、2011以及2014年实际消费高于消费潜力;2.人口城镇率的增长对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提升有反方向的冲击作用,该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减弱。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引导理性消费观念;2.完善乡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3、鼓励返乡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迁 乡村居民消费潜力 拉萨市
下载PDF
乡村旅游创业:创业者与乡村居民的角色交换
5
作者 颜澄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5期96-99,共4页
为了探索乡村旅游创业背景下乡村居民与创业者角色交换的过程与影响,采用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创业环境和多元化的创业模式。研究发现,乡村居民由被动的服务提供者逐渐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者,这种角色的演变对乡村旅... 为了探索乡村旅游创业背景下乡村居民与创业者角色交换的过程与影响,采用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创业环境和多元化的创业模式。研究发现,乡村居民由被动的服务提供者逐渐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者,这种角色的演变对乡村旅游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旅游经济的增长、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居民创业技能的培训和对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创业者 乡村居民 角色交换
下载PDF
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乡村居民培训的优化路径——基于J市Z村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明宇 孙纪磊 王晋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107,共8页
乡村居民培训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依托J市Z村这一经典个案,将其在乡村居民培训方面的实践探索总结为:以“创新代理人”的素质优势为重点、以交叉兼容性培训课程为核心、以可及... 乡村居民培训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依托J市Z村这一经典个案,将其在乡村居民培训方面的实践探索总结为:以“创新代理人”的素质优势为重点、以交叉兼容性培训课程为核心、以可及性培训方法为支撑。为切实推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注重从协同培育提升“创新代理人”素质水平、精选适时且难度适宜的培训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增设互通有无的培训渠道3个方面入手优化乡村居民培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理论 乡村居民 培训
下载PDF
意愿与行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范贝贝 李瑾 +1 位作者 冯献 曹冰雪 《图书馆学刊》 2023年第8期43-50,共8页
新媒体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提升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公共文化治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的理论模型,并在全国630份调查数据的基... 新媒体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提升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公共文化治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的理论模型,并在全国630份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相互依赖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需求契合度、文化素养提升程度、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度、平台易用性、网络使用度、服务质量、邻里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产生影响。建议提升新媒体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契合度,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持续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范围和产品多样性,并以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为基准,着力提升新媒体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乡村居民 公共文化服务 采纳决策 Heckman模型
下载PDF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影响及作用研究——以宁夏村民样本为例
8
作者 张力文 张富博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第9期19-26,共8页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论文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论文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对大部分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可获得性与可适应性均对可接受性的正向影响较大。因此,推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建设,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可以从提高资源包容性、发展综合性角度定位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优势特色,从引导服务公平性、投入均衡性角度完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政策机制,从完善内容匹配性、结构互动性角度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 乡村居民 文化获得感 影响作用
下载PDF
论乡村居民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以道德情感主义为进路
9
作者 龚建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25-28,共4页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在于培育乡村居民的生态伦理观念,故如何培育乡村居民生态伦理观念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运用道德情感主义理论,可以有效唤醒乡村居民的生态伦理观念,激发出他们保护生...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在于培育乡村居民的生态伦理观念,故如何培育乡村居民生态伦理观念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运用道德情感主义理论,可以有效唤醒乡村居民的生态伦理观念,激发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可以促成生态伦理观念的知行转换,引导乡村居民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 生态伦理 形成 实践 道德情感主义
下载PDF
新格局下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研究——基于人口视角分析
10
作者 贾韶璟 周川 《上海商业》 2023年第12期30-32,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人口视角分析为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年龄段、家庭结构、社会文化因素、金融体系、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等因素对乡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拉萨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呈现逐渐增... 本研究旨在探讨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人口视角分析为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年龄段、家庭结构、社会文化因素、金融体系、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等因素对乡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拉萨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社会文化因素、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教育和培训的提升对消费潜力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拉萨乡村居民消费行为,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消费潜力 家庭结构 社会文化 金融服务 新兴产业
下载PDF
新格局下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研究--基于人口视角分析
11
作者 贾韶璟 周川 《上海商业》 2023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人口视角分析为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年龄段、家庭结构、社会文化、金融体系、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等因素对乡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拉萨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呈现逐渐增强的趋... 本文旨在探讨拉萨乡村居民消费潜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人口视角分析为方法,深入研究了不同年龄段、家庭结构、社会文化、金融体系、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等因素对乡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拉萨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社会文化因素、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教育和培训的提升对消费潜力的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拉萨乡村居民消费行为,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消费潜力 家庭结构 社会文化 金融服务 新兴产业
下载PDF
陇中和鲁西南乡村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感知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常跟应 李曼 黄夫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8-714,共7页
基于问卷调查、气温和降水资料等气象资料以及农业灾害资料,分析甘肃省会宁县和山东省单县乡村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感知情况,探讨影响感知的因素。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受访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正确感知到气候变化,但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较复杂。... 基于问卷调查、气温和降水资料等气象资料以及农业灾害资料,分析甘肃省会宁县和山东省单县乡村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感知情况,探讨影响感知的因素。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受访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正确感知到气候变化,但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较复杂。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是制约人们感知的最重要的要素,决定了感知的总体特征;感知也受相较调查时间而言较为显著的气候变化情况发生时间远近、极端天气事件和更长时间尺度的变化趋势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虽然是非主流的,但其影响也可能是决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地气候变化 感知 乡村居民 会宁县和单县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多维价值及完善建议——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文化村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梁玉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46,共7页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个案,对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 参与式旅游 多维价值 天龙村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地区乡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研究——基于常州市区的调查 被引量:12
14
作者 罗震东 韦江绿 +1 位作者 张京祥 严玲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3期35-43,共9页
乡村居民是城镇化进程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意愿和行为决策对城镇化质量会产生直接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调查,着重于从空间层面对乡村居民城镇化的真实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以常州市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高度城镇化地区的乡村居民已经具备... 乡村居民是城镇化进程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意愿和行为决策对城镇化质量会产生直接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调查,着重于从空间层面对乡村居民城镇化的真实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以常州市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高度城镇化地区的乡村居民已经具备较好的城镇化基础,就业城镇化意愿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居住与日常生活意愿也相对倾向城镇化地区。在城区和镇区两类城镇化目的地中,各类镇区已经成为乡村居民最愿意和最容易接受的就业、居住与日常生活的城镇化目的地,村民的意愿中镇区所占的比重均远远超过城区。即使在常州市区这种高度城镇化地区,由于城镇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乡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依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乡村居民对于镇区的偏好和其城镇化意愿的明显地域差异对于思考健康城镇化道路和城乡统筹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意愿 乡村居民 高度城镇化地区 差异性 常州市区
下载PDF
浙江省乡村居民的游憩行为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久西 王小明 +2 位作者 程飞龙 黄一青 沈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8,共5页
借助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理论及POE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乡村居民的游憩行为作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乡村公园游访率与游访者性别、文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与年龄、职业,业余爱好的关系更为密切,不爱看电视的人比喜爱者有更高的... 借助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理论及POE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乡村居民的游憩行为作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乡村公园游访率与游访者性别、文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与年龄、职业,业余爱好的关系更为密切,不爱看电视的人比喜爱者有更高的出游量,喜欢聚会、棋牌、文娱体育的人比不喜好者有更高的出游量。乡村居民倾向于比较休闲的活动内容,对公园景物与设施的偏好状况是大树>花草>桌椅>健身器>亭廊>水体>健身步道>球场和铺装建筑;时空因子中关系最为紧密的是与出游目的地的距离,如果目的地是中心公园,则游访量与距离呈对数曲线衰减;如是小游园,则呈双曲函数衰减。从客源角度建立了乡村居民游憩需求计量模型,模型显示,提高乡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职业闲暇时间,培养外向型业余爱好,居住区相对集中等,有利于最终提高日人均游访量。计量模型的拟合效果欠佳,尽管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精度大幅提高,但不利于因果关系解释。因此将计量模型与BRF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起来则更具实际应用价值,前者用于因果关系解释,后者用于需求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乡村居民 游憩行为 游访量 村庄绿化 乡村公园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乡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颂 郭菲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2-46,161,共6页
运用GIS和RS技术及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分析。选取了反映斑块面积、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10余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1995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乡村居民点景观... 运用GIS和RS技术及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分析。选取了反映斑块面积、布局形态、空间结构、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10余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1995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乡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的对比,直观地反映出广饶县乡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特征和演变规律,并通过分析其驱动因素,将景观格局指数量化指标体系与乡村居民点规划的内在规律相联系,为传统的城乡规划决策提供新的调查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指数 乡村居民 广饶县 景观格局优化
下载PDF
乡村居民的环境维权问题解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顾金土 杨贺春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1-87,共7页
随着乡村工业的扩张,乡村环境持续恶化,有的地方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面对外源污染,乡村居民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可是收效甚微。为了剖析乡村居民环境维权的艰难处境,选择典型案例从多个维度对农民的环境维权和经济... 随着乡村工业的扩张,乡村环境持续恶化,有的地方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面对外源污染,乡村居民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可是收效甚微。为了剖析乡村居民环境维权的艰难处境,选择典型案例从多个维度对农民的环境维权和经济维权做了比较:从权利意识角度看,环境维权具有被动性;从侵权影响角度看,环境维权具有复杂性;从维权行动角度看,环境维权具有公益性、要求高、变数多、成本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 环境维权 经济维权
下载PDF
城镇化对乡村居民食物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风雨 龚波 王颖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45,共6页
针对城镇化背景下乡村人口正向城镇快速转移的现状,文章试图探索这种变化对乡村居民食物消费所产生的影响。从乡村人口结构、人口数量、乡村居民收入等变化视角,分别研究它们对乡村居民的粮食消费数量、食物消费数量、食物消费结构的影... 针对城镇化背景下乡村人口正向城镇快速转移的现状,文章试图探索这种变化对乡村居民食物消费所产生的影响。从乡村人口结构、人口数量、乡村居民收入等变化视角,分别研究它们对乡村居民的粮食消费数量、食物消费数量、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对乡村居民粮食消费数量存在较大负效应,但对乡村居民食物消费量影响不明显;人口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性别比这些人口结构变化,对影响乡村居民食物消费数量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粮食消费量和禽类消费量与乡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相关性较大;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是影响该变动的重要抑制因素,其中少儿抚养比是第一相关关系变量。为此,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乡村人口抚养结构等,均有利于提高乡村居民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乡村居民 食物 消费
下载PDF
乡村居民的阶级意识和阶层认同:结构抑或建构--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陆益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检视了乡村居民的阶级意识和阶层认同意识的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0%的人尚无阶级认知,64%的居民具有农民阶级意识,45%的人具有阶级冲突意识,2.3%的人有阶级行动意识;农村居民... 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检视了乡村居民的阶级意识和阶层认同意识的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0%的人尚无阶级认知,64%的居民具有农民阶级意识,45%的人具有阶级冲突意识,2.3%的人有阶级行动意识;农村居民的阶层认同意识具有"中层以下"的阶层认同特征。研究显示较低层次的阶级意识主要是结构性社会经济地位特征的反映,高意识水平则主要是在某些实践经历中建构起来的,而阶层地位认同更多的是结构性特征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 阶级意识 阶层认同 结构 建构
下载PDF
四川省硗碛乡村居民对“120”急救号码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金学 何梅 +3 位作者 王英 冯桂秀 霍青 蒲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966-966,共1页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宝兴县毗邻芦山县,属地震重灾区,笔者随绵阳市中心医院救援队参加了救援工作,并承担了部分健康教育工作.现就当地村民对120电话号码及急救相关知晓了解情况作以分析,旨在分析宝兴...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宝兴县毗邻芦山县,属地震重灾区,笔者随绵阳市中心医院救援队参加了救援工作,并承担了部分健康教育工作.现就当地村民对120电话号码及急救相关知晓了解情况作以分析,旨在分析宝兴县硗碛乡藏族少数名族地区村民对急救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3年4月22~25日在灾区所接触的所有宝兴县硗碛乡村民213人逐一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号码 四川省 乡村居民 调查 知晓率 健康教育工作 救援工作 120电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