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师范学校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克辉 《天中学刊》 200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教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为了培养适合乡村学校的教师,政府特别重视发展乡村师范,并规定了乡村师范学校独特的职能和培养目标。乡村师范学校的兴办,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学校师资缺乏问题,而且对乡村社会改...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教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为了培养适合乡村学校的教师,政府特别重视发展乡村师范,并规定了乡村师范学校独特的职能和培养目标。乡村师范学校的兴办,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学校师资缺乏问题,而且对乡村社会改造、经济发展、文化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乡村师范学校 乡村社会 乡村教育
下载PDF
近代乡村师范学校及对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德林 陈晨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57-165,176,共10页
专门培养乡村教师的近代乡村师范学校肇始于清末,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经历了思想酝酿期、体系建立期、制度完善期,虽最终式微没落,但其“为农”的培养目标,“亲农”的课程设置,“归农”的教育实习,“融农”的毕业服务,依然在师范教育... 专门培养乡村教师的近代乡村师范学校肇始于清末,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经历了思想酝酿期、体系建立期、制度完善期,虽最终式微没落,但其“为农”的培养目标,“亲农”的课程设置,“归农”的教育实习,“融农”的毕业服务,依然在师范教育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同为乡村教育培养乡村教师,近代乡村师范教育可谓是当代公费师范生教育的嚆矢。审视当下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状况,培养目标“远农”、课程设置“疏农”、教育实习“离农”以及毕业服务“拒农”等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为了让公费师范生教育能够达成政策设计的初衷,以史为鉴,我们需要厘清培养目标,厚植乡土情怀;重构课程体系,打磨乡村底色;规范教育实习,完善实践谱系;引导生涯规划,提升乡村自觉,从而培养一批真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融得进”“扎得深”的乡村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时期 乡村师范学校 公费师范 乡村认同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湖南乡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湖南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继平 《船山学刊》 2022年第3期99-109,共11页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湖南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产物。它以服务乡村为宗旨,建立了学以致用的办学模式,设置了为乡政服务、为乡村服务的课程体系,聘请了田汉等一批优秀教师,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一大批有...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湖南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产物。它以服务乡村为宗旨,建立了学以致用的办学模式,设置了为乡政服务、为乡村服务的课程体系,聘请了田汉等一批优秀教师,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为中共湖南地方党组织的革命活动开展提供了土壤。其在短暂的四年办学期间里,为湖南乡村建设培养了人才,为全面抗战准备了力量,也为湖南地方党组织建设做出了贡献。因此,湖南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不仅在乡村建设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湖南抗战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衡山乡村师范学校 乡村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的温床:民国时期乡村师范学校的社会文化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元正 田腾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17-23,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乡村师范、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存在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乡村师范为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革命温床和生力军,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村革命 民国时期 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师范学校 社会文化
下载PDF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被引量:2
5
作者 陶行知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年第17期4-6,共3页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在这里,他进一步深化生活教育理论并加以试行。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一文中,他简洁有力地回答了关于学校性质、办学目标、教师标准、课程设置、录取标准、毕业年限、学校环境等一系...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在这里,他进一步深化生活教育理论并加以试行。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一文中,他简洁有力地回答了关于学校性质、办学目标、教师标准、课程设置、录取标准、毕业年限、学校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从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出陶行知的崇高教育理想与实践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录取标准 陶行知 办学目标 简洁有力 答客问 课程设置 乡村师范学校
下载PDF
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峰 《武汉文史资料》 2004年第10期51-54,共4页
历史沿革 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于1928年8月,租借武昌大东门外教会协和师范学校(今武汉市二师)为校址,学校经费由省政府拨款,旨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在校学生一律为公费生.毕业学生需在乡村服务6年,由省教育厅委派到湖北各县及乡村... 历史沿革 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于1928年8月,租借武昌大东门外教会协和师范学校(今武汉市二师)为校址,学校经费由省政府拨款,旨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在校学生一律为公费生.毕业学生需在乡村服务6年,由省教育厅委派到湖北各县及乡村小学任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乡村师范学校 校史 杨子俊 校址 办学理念
下载PDF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7
作者 陶行知 《重庆陶研文史》 2020年第3期7-9,共3页
乡村师范学校是什么?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造就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为什么要加上试验两个字?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不得不另找生路。试验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采新的生路。我们在前面已... 乡村师范学校是什么?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造就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为什么要加上试验两个字?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不得不另找生路。试验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采新的生路。我们在前面已经看着一线光明,不能说是十分有把握,但深愿“试它一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校 答客问 辅导员 采新 乡村师范学校 中国乡村教育 科学的方法 校长
下载PDF
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路径的历史借鉴——以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为例
8
作者 孙彦彦 《丝路视野》 2020年第10期63-63,65,共2页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深深地根植于农耕文化之中,这也就决定了乡村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近代以来受现代化的冲击,乡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为“救济乡村”,社会上兴起一场改良乡村的运动,其...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深深地根植于农耕文化之中,这也就决定了乡村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近代以来受现代化的冲击,乡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为“救济乡村”,社会上兴起一场改良乡村的运动,其中乡村教育在乡村改良中起到至为重要的作用。二乡师开创了胶东地区乃至山东中等师范教育的先河,本文以二乡师探索本土化乡村教育的历史经验为例,为当下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村教师 第二乡村师范学校
下载PDF
由“国治”到“乡治”的桥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的乡村师范学校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滢滢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84,共7页
1928年国民党势力进入山东后,何思源主持教育工作,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立遍布全省的乡村师范学校。通过深入考察其创建过程及其教师选聘和学生招考情况,发现此举正是执行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和法令的结果。国家、省、县、乡村的行... 1928年国民党势力进入山东后,何思源主持教育工作,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立遍布全省的乡村师范学校。通过深入考察其创建过程及其教师选聘和学生招考情况,发现此举正是执行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和法令的结果。国家、省、县、乡村的行政链条在新政权下得以凸显,以往被认为"形式上"的国家统一也有其实质性的内容。在国民党人看来,党已掌握国家,或者说"国已治",而乡村却濒临破产,且有他党活动其间,所以谋求"乡治"已刻不容缓。于是乡村师范学校应运而生,并且被当作"国"通往"乡"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山东 乡村师范学校
原文传递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师范学校校舍、经费问题探析
10
作者 马斗成 张世煜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1年第2期93-109,289-290,共19页
民国时期的乡村师范教育运动是一场在20世纪20年代由民间教育家发起,旨在专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以达到振兴乡村目的的社会运动,在当时曾一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全国各地乡村师范学校逐渐纳入国家教育体制之内,乡村... 民国时期的乡村师范教育运动是一场在20世纪20年代由民间教育家发起,旨在专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以达到振兴乡村目的的社会运动,在当时曾一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全国各地乡村师范学校逐渐纳入国家教育体制之内,乡村师范教育在国民政府和教育界的提倡下办学数量迅速增加,实现了表面的繁荣。但乡村师范学校承载着振兴乡村的愿望,开销项目甚多,校舍需求量大且要求位于乡村附近,较为单一的经费来源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造成学校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校舍条件过差等问题。究其深层原因,乃是乡村师范学校的扩张速度远远大于政府支持力度,加之政府主导下的乡村师范学校性质此时出现异变,乡村师范学校独立自主和致力于改造乡村社会的精神在国民政府的监管下受到一定冲击,致使改造乡村社会的功能逐渐衰退,乡村师范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恶化,办学质量日趋降低,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沦为南京国民政府装点教育门面的装饰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师范教育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 乡村师范学校 校舍
原文传递
乡村教育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基于乡村师范教育传统的分析
11
作者 仲玉英 乐佳萱 +1 位作者 温歆 龚瑞晴 《陶行知学刊》 2023年第2期53-56,共4页
源于晓庄师范学校的乡村教育精神是我国乡村师范教育的宝贵财富,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精神、与“农民甘苦化”的亲农情怀、“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和“改造乡村生活”的强烈使命感。它是一代... 源于晓庄师范学校的乡村教育精神是我国乡村师范教育的宝贵财富,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精神、与“农民甘苦化”的亲农情怀、“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和“改造乡村生活”的强烈使命感。它是一代代服务乡村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下得去”的源动力,“留得住”的纽带,“教得好”的保障,是师范生奉献乡村教育最核心的内生动力。对当前高师院校重塑师范生乡村教育理想,厚植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培育符合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乡村教育精神 乡村师范学校 师范
下载PDF
民国时期湖北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实践特点及其启示
12
作者 邓冰晶 《成才》 2019年第10期27-30,共4页
晚清以来,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清廷有识之士逐渐把救国之路转向教育。湖北作为晚清新政发起与施行的先行省份,全面推行新式教育。其中,以培养小学教育师资为宗旨的中等师范教育也在此时萌芽。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湖北经济状况... 晚清以来,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清廷有识之士逐渐把救国之路转向教育。湖北作为晚清新政发起与施行的先行省份,全面推行新式教育。其中,以培养小学教育师资为宗旨的中等师范教育也在此时萌芽。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湖北经济状况的改善、小学教育规模的扩大、省县各级政府的重视、乡村教育运动的推行,湖北中等师范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师范学校 乡村师范学校 民国时期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叶中国乡村师范的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慧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00-104,共5页
20世纪30年代中叶,因为社会相对稳定,中国的乡村师范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乡村实际需要,开始了较快的发展。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家群体,对乡村教育进行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为中国乡村师范这一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践行其办在乡... 20世纪30年代中叶,因为社会相对稳定,中国的乡村师范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乡村实际需要,开始了较快的发展。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家群体,对乡村教育进行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为中国乡村师范这一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践行其办在乡村,专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宗旨,从而达到改造乡村教育和中国乡村社会的目的,进行了极具历史价值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乡村教育 乡村师范学校
下载PDF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克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7-113,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新中国以来,人们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实验区及其代表人物、乡村私塾与乡村学校的关系、乡村教育经费、乡村教师及其待遇、乡村师范、乡村社会教育等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新中国以来,人们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实验区及其代表人物、乡村私塾与乡村学校的关系、乡村教育经费、乡村教师及其待遇、乡村师范、乡村社会教育等方面。由于资料限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对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评价有失偏颇,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乡村教育 乡村师范学校
下载PDF
廊坊师范学院前身的历史追溯
15
作者 杭炜 张广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7-104,共8页
廊坊师范学院按照通常惯例,一直把原廊坊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其历史沿革的主干,把1946年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作为最初前身。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和比对发现,以廊坊师范专科学校的历史沿革为主干,1946年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并不是廊... 廊坊师范学院按照通常惯例,一直把原廊坊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其历史沿革的主干,把1946年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作为最初前身。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和比对发现,以廊坊师范专科学校的历史沿革为主干,1946年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并不是廊坊师范学院的最初前身,其前身不仅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安次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而且可以追溯到1914年的安次师范讲习所。从师讲所到乡师再到简师,三段办学,两次延续,不仅印证了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曲折发展的历史,也体现了师范教育在安次这片热土上的顽强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坊师范学院前身 历史追溯 简易师范学校 乡村师范学校 师范讲习所
下载PDF
陶行知先生的同行者——黄质夫乡村教育思想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超群 唐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黄质夫先生是一位乡村教育的理论家和实干家。其教育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30年代,成熟于40年代。他先后主持和创办了四所乡村师范院校,把其乡村教育思想贯彻其中。他认为中国教育必须面向全国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乡村,乡村师范应成为改良乡... 黄质夫先生是一位乡村教育的理论家和实干家。其教育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30年代,成熟于40年代。他先后主持和创办了四所乡村师范院校,把其乡村教育思想贯彻其中。他认为中国教育必须面向全国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乡村,乡村师范应成为改良乡村的中心,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该文主要从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内涵、特色、实施以及对周边村民和地区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质夫 乡村教育 栖霞乡村师范学校 国立贵州师范学校
下载PDF
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研究
17
作者 李亚男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乡村教育思想 乡村学校 农业 领袖 乡村教育理论 傅葆琛 乡村平民教育 乡村师范学校 中国乡村教育
下载PDF
试论中等师范教育的起源和演变
18
作者 严明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27-230,共4页
中等师范教育起源于清末西风东渐之际,发展于中华民国政府振兴民族文化的时期,盛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演变成高等师范学校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达省份,目前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中等师范 初级师范学堂 高中师范 乡村师范学校
下载PDF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中国代表致送坎拿大世界教育会议报告之一
19
作者 陶行知 《爱满天下》 2003年第5期15-17,共3页
一、中国乡村教育为什么值得注意?中国是著名的农业国。据最普通的估计,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之百分之八十五,这就是说,全国有三万万四千万人民住在乡村里,所以乡村教育是远东一种伟大之现象。凡关心世界问题的人们,决不至忽略这种的... 一、中国乡村教育为什么值得注意?中国是著名的农业国。据最普通的估计,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之百分之八十五,这就是说,全国有三万万四千万人民住在乡村里,所以乡村教育是远东一种伟大之现象。凡关心世界问题的人们,决不至忽略这种的大问题——无论办得好不好,中国的乡村教育关系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村教育运动 农村教育 乡村师范学校 教师培养 陶行知 教育思想
下载PDF
从鲁东大学前身“二乡师”发展路径管窥民国时期乡村建设成效
20
作者 赵飞飞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20世纪20、30年代为“救济乡村”,乡村建设运动全面展开,乡村教育是建设乡村的重要抓手,直接影响乡村建设的成效。乡村师范学校是乡村教育中为了培养乡村教师和乡村建设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 20世纪20、30年代为“救济乡村”,乡村建设运动全面展开,乡村教育是建设乡村的重要抓手,直接影响乡村建设的成效。乡村师范学校是乡村教育中为了培养乡村教师和乡村建设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在办学和乡村建设成效上卓有特色,对其培养乡村教师本土化做法的经验探索,可以为当下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村师范 第二乡村师范学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