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域下的乡村空间重构路径——以汉中市谢村镇26个村庄为例
1
作者 董鹏达 董欣 +2 位作者 朱菁 芮旸 任历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乡村空间重构、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手段。为破解乡村资源利用与要素整合方面的短板,实现乡村全域全要素协调发展。在明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逻辑关联的基础上,以具备典型特征的汉中市谢村镇26个村庄...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乡村空间重构、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手段。为破解乡村资源利用与要素整合方面的短板,实现乡村全域全要素协调发展。在明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逻辑关联的基础上,以具备典型特征的汉中市谢村镇26个村庄为例,基于“人-地-产”耦合互动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乡村空间重构评价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技术,定量测度乡村空间重构耦合度与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诊断模型等方法揭示了影响乡村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进一步将重构指数与协调度相结合,划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分区格局,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模式。根据弱势系统识别结果,提出了差异化的乡村空间重构路径:以盘活低效用地为核心,重构全域空间;以开展环境整治为途径,塑造宜居空间;以保护历史文化为抓手,保障宜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空间重构 乡村空间规划 “人-地-产”耦合互动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县级融媒体赋能乡村空间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2
作者 彭焕萍 陈瑶 《传媒》 2024年第4期90-92,共3页
乡村空间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伴随城镇化、信息化推进,乡村空间呈现出形态变迁、价值消解,关系断裂及组织失序等现象。作为乡村空间治理的重要主体,县级融媒体经由要素聚合、角色重构、功能转... 乡村空间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伴随城镇化、信息化推进,乡村空间呈现出形态变迁、价值消解,关系断裂及组织失序等现象。作为乡村空间治理的重要主体,县级融媒体经由要素聚合、角色重构、功能转型,重塑了乡村物质空间生产实践、文化空间表征及社会空间关系结构。面对乡村空间变迁过程中的多重挑战,实现场景化公共服务适配,建设乡村文化治理综合体,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制度化等成为县级融媒体赋能乡村空间治理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乡村空间治理 空间理论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后乡村”语境下成都竹艺村的空间生产研究——基于三重乡村空间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力 朱喜钢 +1 位作者 何思琪 严永红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政府引导城市资本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然而外力介入常导致“后乡村”场域内乡村主体的式微,探究“后乡村”社区的空间演变机制对可持续旅游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文章套用空间生产理论,借助多元利益主体分析,建立基... 政府引导城市资本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然而外力介入常导致“后乡村”场域内乡村主体的式微,探究“后乡村”社区的空间演变机制对可持续旅游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文章套用空间生产理论,借助多元利益主体分析,建立基于三重乡村空间模型的整体性研究框架。以成都竹艺村为案例,运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分析“后乡村”多维空间的生产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1)竹艺村旅游发展通过租赁经营模式和社区治理模式的转换融合实现内外部驱动力量的优势叠加;2)租赁经营模式下乡村表征成为三重空间中的主导,作为权力主体的外部企业通过制度建构引导空间生产、实现旅游构想;3)社区治理模式明确了社区作为日常生活主体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保障了村民和村集体在空间生产中的话语权;4)“后乡村”社区的空间生产主要由乡村振兴政策的地方响应、资本通过下乡实现再循环、现代性流动下的主体行动和消费需求变迁下的视觉营销4种动力驱使。文章进一步拓展了三重乡村空间模型的本土化实证研究,有助于引导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社区的健康发展,达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优化社会生态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乡村空间模型 空间生产 乡村 旅游地 竹艺村
下载PDF
资本下乡如何嵌入乡村空间合作治理?——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
4
作者 李小天 周小平 谷晓坤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空间配置权的政企共享,并以“需求前置”为导向进行规划的弹性调整;(2)整治环节要以“地位平等”为前提进行空间使用权重构,厘清多元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运营环节要细化空间收益权,坚持“权责一致”的收益分配,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规避资本主导运营的潜在风险,实现多方共赢。研究结论:乡村空间治理是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行动。资本基于合作治理的理念从上述三个环节嵌入乡村空间治理体系,重构乡村空间配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是借助市场力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治理 合作治理 资本下乡 城乡融合 城市治理
下载PDF
“制造景观”还是“创造生活”:一个乡村空间生产的案例分析
5
作者 赵晓峰 符郁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空间生产方式与乡村社会基础的契合性决定空间更新的实际成效。前者更关注生产空间的交换价值,主张将乡村空间资源尽可能景观化,使之成为旅游市场中的消费品,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后者更强调生产空间的使用价值,注重贴合在地村民生产... 空间生产方式与乡村社会基础的契合性决定空间更新的实际成效。前者更关注生产空间的交换价值,主张将乡村空间资源尽可能景观化,使之成为旅游市场中的消费品,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后者更强调生产空间的使用价值,注重贴合在地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和村庄的长远发展利益。进一步进行“过程性”“关系性”和“情境性”分析,发现由政府和企业主导的前者,其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很难达到预期成效;由政府、社会组织、在地生活者以及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的后者更契合乡村社会基础,并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新社会空间。如将“制造景观”理解为“外源式”空间生产,而“创造生活”则属于“内生型”空间生产,其能自内激活乡村的生命力,在实现乡村空间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进而形成新的生活、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 空间生产 乡村振兴 乡村生活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生态特色型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与转型机制——以上海市青浦区莲湖村为例
6
作者 李叶洋 邵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上海市莲湖村为案例,利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探究生态特色型乡村的空间重构过程及其转型机制。研究发现:①莲湖村乡村重构过程经历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民宿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上海市莲湖村为案例,利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探究生态特色型乡村的空间重构过程及其转型机制。研究发现:①莲湖村乡村重构过程经历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民宿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其发展转型和空间重构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达到平衡状态。②由地方政府和民宿业主分别作为两个阶段的关键行动者主导推动的行动者网络实现了转译与承接转换,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乡村空间仍处于动态变化中。③莲湖村乡村空间重构呈现出经济职能转型、社会结构重组和空间特征演变的特征,既可看到“自上而下”的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的模式,也可看到“自下而上”市场力主导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重构 行动者网络 村庄转型机制 生态特色型
原文传递
“十七年”时期现实题材长篇小说乡村空间书写嬗变论
7
作者 张欢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当代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乡村空间书写,不仅是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革命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乡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十七年”时期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乡村空间书写,反... 当代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乡村空间书写,不仅是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革命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乡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十七年”时期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乡村空间书写,反映了这场变革对当代中国乡村的影响。文章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艳阳天》为考察中心,通过小说中民居空间、民俗空间、政治生活空间书写呈现的“政治化”嬗变,观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乡村政治与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乡村空间 政治化 嬗变
下载PDF
浙江省乡村空间商品化发展评价研究
8
作者 张齐 郑国全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乡村空间商品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生产转型具有驱动作用。文章基于对乡村空间商品化的研究,从农业生产、加工业、现代服务业3个方面入手,构建乡... 乡村振兴战略中对夯实农业生产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乡村空间商品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生产转型具有驱动作用。文章基于对乡村空间商品化的研究,从农业生产、加工业、现代服务业3个方面入手,构建乡村空间商品化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从县域尺度对浙江省90个区(县、市)的乡村空间商品化进行测度,揭示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划分乡村发展类型。经过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整体商品化分布呈现东北部至西南递减的趋势;2)农业商品化空间分布均衡,工业、现代服务业商品化空间分布差异相对显著;3)根据乡村空间测度结果将乡村分为发展领先型、发展均衡型、发展提升型、发展潜力型4类,进而提出不同类型县域发展策略,以期推动该地区乡村商品化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空间 商品化 浙江省
下载PDF
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内涵价值、内在逻辑与路径探讨
9
作者 关雅婷 丁国胜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有研究和实践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数字赋能乡村转型进而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讨论仍然不够,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核心... 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有研究和实践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数字赋能乡村转型进而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讨论仍然不够,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核心价值、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首先系统阐释了乡村空间重构内涵与数字赋能驱动价值,然后剖析了数字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多要素多维度研究框架,并从生态、生产、生活和社会空间4个层面探讨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具体实现路径。本研究旨在为乡村空间重构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分析框架与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乡村空间重构 内涵价值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规划框架的优化策略
10
作者 牛艳霞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2期43-45,48,共4页
随着我国乡村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与提升的有效手段,在开展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乡村地区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开展空间治理体系改革成为乡村空间治理全新发展契... 随着我国乡村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与提升的有效手段,在开展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乡村地区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开展空间治理体系改革成为乡村空间治理全新发展契机。本文主要结合某村实际情况,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空间规划框架优化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空间治理 资源配置 优化策略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
11
作者 张维庆 熊玉强 杜敬贤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乡村空间治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开展效果。本文将聚焦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治理路径,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解析乡村空间治理内涵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空间治理的内在关系,探究面向国土... 乡村空间治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开展效果。本文将聚焦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治理路径,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解析乡村空间治理内涵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空间治理的内在关系,探究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空间治理路径,以期为推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空间治理 具体路径
下载PDF
冀西北地区乡村空间形态演变及优化研究
12
作者 忻益慧 张铭 +3 位作者 强兴业 杨新宇 徐婕 王佳 《南方农机》 2024年第4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推动优化乡村空间形态,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避免与原有的传统乡土文化环境及生活秩序形成割裂。【方法】课题组将冀西北地区乡村划分为城郊融合发展型、产业集聚提升型、文化特色保护型、人居环境改善型4种主要类型,且每种类型以... 【目的】推动优化乡村空间形态,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避免与原有的传统乡土文化环境及生活秩序形成割裂。【方法】课题组将冀西北地区乡村划分为城郊融合发展型、产业集聚提升型、文化特色保护型、人居环境改善型4种主要类型,且每种类型以一个典型村落为代表,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针对村庄空间形态的斑块基本数据及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度、干扰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德胜村较其他三村平均斑块面积更大,表示德胜村各斑块集聚程度更高。2)德胜村、沈家屯村最大斑块指数数值较大,主要空间形态相对规整,集中程度逐渐提高,更利于开发利用。3)沈家屯村临近城镇,受城镇建设影响,空间分布密集,斑块密度较大,景观破碎度较高。4)永安村建设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良好,干扰强度数值较小,而德胜村相对较高。【结论】自然环境及政策因素直接影响村庄空间规模,道路交通对于村庄空间扩张方向具有一定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村庄空间的集聚程度,产业经济推动村庄空间趋于规模化。课题组据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冀西北地区乡村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以推动乡村聚落的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形态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因素 空间布局优化 冀西北地区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路径
13
作者 廖晓华 吴远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83-0186,共4页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众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极大程度地推动了乡村规划进程。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改善乡村地区的发展局势,我国大力推动空间治理体系的改革,并以后... 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众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极大程度地推动了乡村规划进程。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改善乡村地区的发展局势,我国大力推动空间治理体系的改革,并以后自然监管体系,这为我国乡村空间治理工作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本文将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对乡村空间治理机制及其具体路径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空间 治理机制 路径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炜 赵一夫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0-1349,共10页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城乡空间均衡发展为前提,聚焦大城市边缘区特殊空间区位,在科学理解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概念特征基础上,梳理社会经济变化驱动下的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城乡空间均衡发展为前提,聚焦大城市边缘区特殊空间区位,在科学理解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概念特征基础上,梳理社会经济变化驱动下的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发展历程,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逻辑分析框架,系统分析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得到以下结论: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要素交流日益频繁,大城市边缘区乡村具有功能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化和组织结构体系化等特征,由此对应乡村物质空间治理、社会空间治理和空间权利治理3方面内容。②政府、村集体、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不断参与到乡村空间治理过程中,各治理主体在乡村物质空间治理、社会空间治理和空间权利治理中具有自身独特的治理行为机制。③基于多元主体权力配置关系的不同,文章提炼出5种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治理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政企联合型、内生驱动型、村企联合型、多元协作型,不同类型具有相应优势和缺陷。基于以上研究,以期为大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地域类型的乡村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城市边缘区 乡村空间治理 城乡空间均衡发展 乡村空间治理机制 乡村空间治理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点—轴”理论的旅游乡村空间重构研究--以四川芦山县双石镇为例
15
作者 宋秋明 肖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乡村旅游发展能有效引导乡村的聚落空间、经济产业和社会文化重构,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文章以“点—轴”理论为基础,从要素类型、结构形态和系统功能三个维度建构旅游空间系统,并以芦山县双石镇规划为例,探索旅游空间系统驱动乡... 乡村旅游发展能有效引导乡村的聚落空间、经济产业和社会文化重构,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文章以“点—轴”理论为基础,从要素类型、结构形态和系统功能三个维度建构旅游空间系统,并以芦山县双石镇规划为例,探索旅游空间系统驱动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方法路径,以期为旅游型乡村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轴”理论 乡村旅游 乡村空间重构 双石镇
下载PDF
乡村空间规划的理论功能与实践分析
16
作者 林威 《住宅产业》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乡村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乡村振兴中探索基层和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建省福州市奇达村为例,分析规划定位和功能,探究村域国土空间管控、村庄建设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及产业规划等乡村空间规划措施,以期... 乡村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乡村振兴中探索基层和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建省福州市奇达村为例,分析规划定位和功能,探究村域国土空间管控、村庄建设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及产业规划等乡村空间规划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规划 理论功能 实践策略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乡村空间规划探究
17
作者 孟溪 梅龙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期27-29,共3页
乡村空间规划作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指导下,探究乡村空间规划不仅需要理论层面的探讨,更需要付诸实践。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该文对乡村空间规... 乡村空间规划作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指导下,探究乡村空间规划不仅需要理论层面的探讨,更需要付诸实践。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该文对乡村空间规划展开探究,阐述了乡村空间规划的意义,提出了乡村空间规划的策略,旨在推动乡村振兴、构建和谐美丽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空间规划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空间重构中农户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以宁夏永宁县为例
18
作者 冯骁 杨名扬 东梅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6,共6页
乡村空间重构中人地关系脉络、响应机理探究是乡村振兴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我国乡村重构试点永宁县为例,采用入户调查结合Landsat TM影像生态解译,构建DPSIR指标体系,以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揭示乡村空间重构中农户行为与生态环境... 乡村空间重构中人地关系脉络、响应机理探究是乡村振兴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我国乡村重构试点永宁县为例,采用入户调查结合Landsat TM影像生态解译,构建DPSIR指标体系,以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揭示乡村空间重构中农户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乡村空间重构中农户生活空间向集中化、生产空间向规模化、生态空间向人地共生演变.土地流转是乡村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就业渠道是压力源,教育和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需求是基本状态,农户对生态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责任认知影响了生态功能提升.基于此,从人和地两方面提出优化调控人地关系的机制,以形成乡村人与生态的良性循环,为人与自然共同体、乡村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重构 农户行为 生态功能 DPSIR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