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非农化对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环洱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少春 付磊 +1 位作者 李灿松 武友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50,共9页
当前,乡村非农化已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趋向,并对乡村聚落的演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以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和2009年为研究时段,选取80个特色村落为研究样本,在RS、GIS的技术平台上引入景观分析方法,运用Fragstats3.... 当前,乡村非农化已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趋向,并对乡村聚落的演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以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和2009年为研究时段,选取80个特色村落为研究样本,在RS、GIS的技术平台上引入景观分析方法,运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8个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特征指标,对比分析在农业主导和非农产业主导等不同发展路径下的乡村聚落20年来的景观变迁。结果显示,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的景观变迁及其特征变化的剧烈程度深受乡村非农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农化 乡村聚落 景观变迁 环洱海地区
下载PDF
从乡村非农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 被引量:35
2
作者 甘巧林 陈忠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84-89,共6页
乡村非农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客观的必然过程.乡村旅游可通过影响对农资金积累、非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户增收与生态保护等方面来促进乡村城市化,不失为一条加速乡村非农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开发应端正认识,... 乡村非农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客观的必然过程.乡村旅游可通过影响对农资金积累、非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户增收与生态保护等方面来促进乡村城市化,不失为一条加速乡村非农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乡村旅游开发应端正认识,搞好规划,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非农化 观光农业 乡村服务业
下载PDF
环洱海地区乡村非农化的状态与理性推进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少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18,共6页
乡村非农化,是指乡村非农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乡村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乡村非农化的基本表征是乡村经济总产值中非农产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以及乡村居民劳动构成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逐步增加。"非农化"已成为我... 乡村非农化,是指乡村非农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乡村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乡村非农化的基本表征是乡村经济总产值中非农产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以及乡村居民劳动构成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逐步增加。"非农化"已成为我国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趋向。以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第一产业在乡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差异为聚类指针,深入分析处于特定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下乡村非农化的总体特征,并提出以"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多元梯度发展战略"促进该地区乡村非农化的理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农化 区域发展 环洱海地区
下载PDF
环洱海地区乡村非农化发展研究
4
作者 马少春 何朝华 《保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15,共10页
以云南省乡村非农化发展较为突出的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第一产业在乡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差异为聚类指针,分析处于特定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下乡村非农化的基本态势、存在的"三大差异"及其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并从产业... 以云南省乡村非农化发展较为突出的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第一产业在乡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差异为聚类指针,分析处于特定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下乡村非农化的基本态势、存在的"三大差异"及其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并从产业发展辩证关系、产业择选路径、产业发展对策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以促进该地区乡村非农化的理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农化 影响因素 区域发展 环洱海地区
下载PDF
人口流动与乡村非农化转型--基于一个浙北村庄的历史考察
5
作者 王荧 沈志忠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人口流动和农民收入结构非农化对于当前乡村振兴意义重大。集体经济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庄所能选择的非农化模式和道路,本文对一个浙江北部村庄的案例研究表明,该村庄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既无深厚的农业生产和积累,亦缺少坚实的社... 人口流动和农民收入结构非农化对于当前乡村振兴意义重大。集体经济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庄所能选择的非农化模式和道路,本文对一个浙江北部村庄的案例研究表明,该村庄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既无深厚的农业生产和积累,亦缺少坚实的社队企业基础,同时个体经营户实力不足以支撑整个村庄非农化。然而,该村庄却一直有人口流动和外出打工的传统。外出打工帮助村民获得非农收入,并贴补村庄传统的农业生产。因此改革开放后,该村通过人口输出和外流打工实现村庄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收入性质的转变。该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尽管中国每个村庄的历史积累有差异,不过只要“因村制宜”,寻找合适的路径,每个村庄都能实现脱贫,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乡村非农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前工业化时期荷兰乡村非农化的启示
6
作者 付婧姝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7期175-180,共6页
15—18世纪的前工业化时期,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大转折时期。在前工业化时期的几个世纪中,荷兰率先从传统稳定的农耕社会向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过渡,其中乡村的非农化是近代化进程中最... 15—18世纪的前工业化时期,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大转折时期。在前工业化时期的几个世纪中,荷兰率先从传统稳定的农耕社会向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过渡,其中乡村的非农化是近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推动荷兰成为黄金时代商业帝国的关键因素之一。荷兰乡村非农化进程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借鉴价值,非农化发展并不是此消彼长的过程,而是相互促进的过程,要立足乡村实际状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乡村特色资源,吸引资本来发展乡村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前工业化时期 乡村非农化 乡村工业
下载PDF
西部大城市周边乡村产业非农化特点浅析──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
7
作者 陈忠暖 甘巧林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7年第1期58-65,共8页
乡村非农化即乡村地域非农产业与活动逐步发展壮大之过程。乡村非农化研究已成为我国西部转换二元结构,由传统经济走向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昆明作为西部大城市之一,其周边农村地域非农化起步晚但进展迅速,在全省领先,其非农产业的... 乡村非农化即乡村地域非农产业与活动逐步发展壮大之过程。乡村非农化研究已成为我国西部转换二元结构,由传统经济走向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昆明作为西部大城市之一,其周边农村地域非农化起步晚但进展迅速,在全省领先,其非农产业的地域分布密度和结构类型复合度均由中心向外递减,表现出同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性。昆明农村非农化特征在西部颇具代表性、强调非农化理论与实证研究对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农化 非农产业 周边乡村 云南 昆明市
下载PDF
“原地市民化”: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民市民化的新路向——基于发达地区15个非农化乡村的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小敏 黎明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6-64,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主要通过进城镇务工后的"异地市民化"实现其市民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迎来全面复兴的契机,对人口的"拉力"不断强化。在发达地区的非农化乡村,农民居住与生活场域乡村化、职业非农化和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主要通过进城镇务工后的"异地市民化"实现其市民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迎来全面复兴的契机,对人口的"拉力"不断强化。在发达地区的非农化乡村,农民居住与生活场域乡村化、职业非农化和就业正规化、生活与消费方式现代化、角色认知与心理认同的市民化并存,已经隐现农民"原地市民化"的曙光,"原地市民化"已成为与"异地市民化"并行不悖的重要社会学研究议题。本文聚焦"原地市民化"这一中国农民市民化新路向,考察了发达地区15个非农化乡村的农民"原地市民化"的实践表征,揭示了农民"原地市民化"的理性逻辑,并展望了中国农民的市民化路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市民化 乡村振兴 非农化乡村 异地市民化 城镇化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方方 何仁伟 何砚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42,共9页
将京津冀地区147个典型区县划分为优化开发区(Ⅰ)、重点开发区(Ⅱ)、农产品主产区(Ⅲ)与生态保护区(Ⅳ)四大地域类型区,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2000—2016年京津冀县域及四大地域类型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探讨了京津冀地区乡村就... 将京津冀地区147个典型区县划分为优化开发区(Ⅰ)、重点开发区(Ⅱ)、农产品主产区(Ⅲ)与生态保护区(Ⅳ)四大地域类型区,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2000—2016年京津冀县域及四大地域类型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探讨了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京津冀四大地域类型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由高至低依次为Ⅱ>Ⅰ>Ⅲ>Ⅳ,四大地域类型区不同时期耕地利用效率值及其增速各异;2)回归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乡村就业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Ⅰ、Ⅱ、Ⅲ区耕地利用效率对乡村就业非农化率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08 9、-0.003 8、0.002 4,Ⅳ区乡村就业非农化率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3)基于此,应采取培育农村新产业与新业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与农用地用途变更监管机制,实施差异化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路径等措施,构建不同地域类型农业发展新模式,以提升京津冀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引导乡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理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就业非农化 耕地利用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固定效应模型 地域类型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西藏与内地沿海城市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涛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43,共13页
本文通过对西藏与内地沿海在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背景、人口流动和非农化4个方面的对比研究,提出由于西藏与内地沿海自然、人又环境不同,城市化起点各异,所以其城市化模式独特,应避免走内地分散式乡村城市化道路──以乡镇企业为主... 本文通过对西藏与内地沿海在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背景、人口流动和非农化4个方面的对比研究,提出由于西藏与内地沿海自然、人又环境不同,城市化起点各异,所以其城市化模式独特,应避免走内地分散式乡村城市化道路──以乡镇企业为主,农民"离土不离乡",村村办厂,"小城镇遍地开花"的资源浪费型城市化道路;西藏一开始就应采取更为宽松的户籍政策,鼓励农民"离土离乡",直接进城办厂,走一条以发挥聚集效益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人口流动 乡村城市化 乡村非农化 非农劳动力 外出劳动力 非农产业 西部民族地区 沿海城市 城市化道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