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雷 顾尔伟 +4 位作者 刘训芹 吴云 朱燕 陈立建 张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22-1326,共5页
目的观察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7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心脏30min缺血/180min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0组:缺血对照组(CON,n=8)、缺血后处理组(IPO,n... 目的观察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7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心脏30min缺血/180min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0组:缺血对照组(CON,n=8)、缺血后处理组(IPO,n=8)、1.0MAC吸入异氟醚后处理组(ISO,n=8)、1.0MAC乳化异氟醚后处理组(EPO,n=8)、脂肪乳组(INT,n=7)、Glibenclamide组(GLI,非选择性KATP通道阻滞剂,0.3mg.kg-1,n=7)、5-hydroxy-decanoate组(5-HD,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5mg.kg-1,n=8)、0.3mg.kg-1GLI+1.0MAC EPO组(GLI+EPO,n=8)、5mg.kg-15-HD+1.0MAC EPO组(5-HD+EPO,n=7)、Dimethylsulfoxide组(DMSO,GLI的溶剂,n=7)。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缺血区(AAR)重、梗死区(IS)重,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表示),再灌注180min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组、ISO组和EPO组IS/AAR及血清CK、LDH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EPO组比较,EPO+GLI组、EPO+5-HD组IS/AAR明显增加,血清CK、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KATP通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线粒体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对乳鼠原代培养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保护效应的最适浓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孟昌 陈玉培 +2 位作者 曹德钧 徐茜 李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5-107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EI)对乳鼠原代培养缺氧/复氧(H/R)损伤心肌细胞保护效应的最适浓度。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3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脂肪乳组(F组),按0.28 mmol/L EI的1、2、...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EI)对乳鼠原代培养缺氧/复氧(H/R)损伤心肌细胞保护效应的最适浓度。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3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脂肪乳组(F组),按0.28 mmol/L EI的1、2、3、4、5、6、7、8、9、10倍分别分成EI1~EI10组。各组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细胞匀浆后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N组比较,各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与H/R组比较,EI各组的LDH、MDA、cTnI均降低(P<0.05),SOD升高(P<0.05)。与EI6组比较,EI其余各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随着EI浓度(倍数递增)的增加,EI1~EI6组的LDH、MDA、cTnI逐渐下降,SOD逐渐升高(P<0.05),EI7~EI10组的LDH、MDA、cTnI逐渐升高,SOD逐渐下降(P<0.05)。结论EI对乳鼠离体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最佳心肌保护效应浓度为1.68mmol/L,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心肌 原代培养 缺氧 复氧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谭兴琴 陈玉培 +1 位作者 张文胜 刘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611-1614,共4页
目的观察乳化异氟醚(8%体积分数)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正常培养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乳化异氟醚(8%体积分数)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Wistar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正常培养组、模型组、脂肪乳组、乳化异氟醚(终浓度0.28mmol/L)。各组心肌细胞做相应分组处理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生长状态和搏动频率,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 mRNA、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定量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乳化异氟醚组和脂肪乳组均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但乳化异氟醚组与脂肪乳组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乳化异氟醚可显著上调Bcl-2表达(P<0.05)、下调Bax表达(P<0.05);脂肪乳对Bcl-2和Bax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及其其中的成分之一脂肪乳可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乳化异氟醚对缺氧复氧损伤的抗凋亡作用与其心肌细胞Bcl-2表达上调和Bax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培养 心肌保护 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ATP敏感性钾通道在乳化异氟醚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孟昌 陈玉培 +4 位作者 张文胜 刘进 徐茜 曹德钧 李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是否参与乳化异氟醚(EI)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脂肪乳组(F组)、H/R+10mmol.L-1格列本脲...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是否参与乳化异氟醚(EI)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脂肪乳组(F组)、H/R+10mmol.L-1格列本脲组(G组)、H/R+1.68mmol.L-1EI组(EI组)和H/R+1.68mmol.L-1EI+10mmol.L-1格列本脲组(EIG组),n=6。各组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LDH活力与cTnI含量,心肌细胞匀浆后测定SOD活力与MDA含量;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特性及形态的变化。结果与N组比较,各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与H/R组比较,F组的SOD下降(P<0.05),LDH、MDA、cTn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的SOD、LDH、MDA、cTn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I组和EIG组的LDH、MDA、cTnI均降低(P<0.05),SOD升高(P<0.05)。与F组比较,EI组和EIG组的LDH、MDA、cTnI均下降(P<0.05),SOD升高(P<0.05)。与EI组比较,EIG组的LDH活力、MDA和cT-nI含量均升高,SOD活力降低(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原代培养 心肌细胞 缺氧 复氧 ATP敏感性钾通道
下载PDF
L型钙通道参与乳化异氟醚对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玉培 闵苏 +4 位作者 杨孟昌 张文胜 刘进 徐茜 曹德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EI)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钙通道的关系。方法用原代培养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n=8),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脂肪乳组(F组)、H/R+1.6...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EI)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钙通道的关系。方法用原代培养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n=8),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脂肪乳组(F组)、H/R+1.68 mmol.L-1EI组(EI组)和H/R+1.68 mmol.L-1EI+10 umol.L-1BayK8644组(EIB组)。各组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LDH活力与cTnI含量,心肌细胞匀浆后测定SOD活力与MDA含量;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特性及形态的变化。钙离子探针Fura-2 AM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与N组比较,各组的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与H/R组比较,F组的SOD下降(P<0.05),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组和EIB组的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均降低(P<0.05),SOD升高(P<0.05)。与F组比较,EI组的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均下降(P<0.05),SOD升高(P<0.05)。与EI组比较,EIB组的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均升高,SOD降低(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的保护作用与其抑制L型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原代培养 心肌细胞 缺氧 复氧 钙超载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建新 罗南富 刘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 研究乳化异氟醚在大鼠静脉注射时的主要药效学参数。方法概率单位法测定乳化异氟醚和异丙酚在单次静脉注射时的半数有效量(ED_(50))及半数致死量(LD_(50)),并计算治疗指数(TI)。结果 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ED_(50)和LD_(50)分别为:0... 目的 研究乳化异氟醚在大鼠静脉注射时的主要药效学参数。方法概率单位法测定乳化异氟醚和异丙酚在单次静脉注射时的半数有效量(ED_(50))及半数致死量(LD_(50)),并计算治疗指数(TI)。结果 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ED_(50)和LD_(50)分别为:0.07和0.22 mL·kg^(-1),TI为3.0。静脉注射异丙酚的ED_(50)和LD_(50)分别为:5.89和18.19 mg·kg^(-1),TI为3.1。乳化异氟醚的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异丙酚(P<0.01)。结论 异氟醚乳化后静脉注射能产生确切的可逆性麻醉作用;乳化异氟醚的药效学安全范围与异丙酚相似;乳化异氟醚静脉给药后苏醒速度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静脉麻醉 药效学参数 半数有效量 半数致死量 测定
下载PDF
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模型建立及异氟醚制动机制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静 龚春雨 +3 位作者 柴云飞 罗楠 罗南富 刘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的山羊模型,并初步探讨异氟醚的制动机制。方法18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与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组(静脉组)。动脉组和静脉组分别经降主动脉起始处和耳缘静... 目的建立并验证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的山羊模型,并初步探讨异氟醚的制动机制。方法18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与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组(静脉组)。动脉组和静脉组分别经降主动脉起始处和耳缘静脉以微量注射泵泵入乳化异氟醚。调节泵入乳化异氟醚速度至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达到1个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后,维持平衡20 min。比较平衡后两组山羊不同取血部位(股动、静脉和颈动、静脉)血液中的异氟醚分压(Piso)。结果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Pis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Piso比较,股动、静脉血Pis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股动、静脉血中Piso〔分别为(11.15±6.06)mmHg、(9.28±5.07)mmHg,1 mmHg=0.1333 kPa〕约为颈动、静脉血中Piso〔分别为(6.07±3.60)mmHg、(5.36±2.99)mmHg〕的2倍(P<0.05)。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Piso与动脉组股动、静脉血中Pis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约为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中Piso的2倍(P<0.05)。结论成功建立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模型,并提示脊髓可能是异氟醚制动作用的重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机制 乳化异氟醚 伤害性逃避反射 脊髓 麻醉药的选择性给予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孟昌 陈玉培 +3 位作者 徐茜 曹德钧 张文胜 刘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EI)对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将wister乳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脂肪乳组(F组)、H/R+0.28m...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EI)对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将wister乳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脂肪乳组(F组)、H/R+0.28mmol/LEI组(EI组),每组8只乳鼠。4组乳鼠均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肌钙蛋白(cTnI)含量,心肌细胞匀浆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特性及形态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4组乳鼠的caspase-3表达量。结果H/R组、F组、EI组3组乳鼠的LDH活性〔分别为:(4355±445)、(4411±596)和(3725±873)U/g〕、SOD活性〔分别为:(14.55±0.47)、(16.24±1.32)和(21.07±5.73)U/ml〕、MDA含量〔分别为:(2.01±0.47)、(2.13±0.51)和(1.32±0.31)μmol/g〕、cTnI含量〔分别为:(1.417±0.135)、(1.412±0.127)和(1.401±0.521)μg/L〕与N组〔分别为:(1562±598)U/g、(23.19±0.59)U/ml、(0.23±0.11)μmol/g和(0.265±0.042)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的SOD活性与H/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DH活性、MDA含量、cTnI含量与H/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组LDH活性、SOD活性、MDA含量、cTnI含量与H/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I组LDH活性、SOD活性、MDA含量、cTnI含量与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H/R组、F组、EI组4组乳鼠的Caspase-3表达量〔分别为:(0.245±0.028)、(0.642±0.032)、(0.601±0.017)和(0.314±0.027)〕,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可能与其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原代培养 心肌细胞 缺氧 复氧
下载PDF
芬太尼对乳化异氟醚催眠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经文 易明量 +2 位作者 柴云飞 张文胜 刘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乳化异氟醚的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以及芬太尼同乳化异氟醚在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125只分为5组,以翻正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通过尾静脉穿刺给药,采用序贯法测定芬太尼的ED50,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乳化异氟醚的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以及芬太尼同乳化异氟醚在大鼠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125只分为5组,以翻正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通过尾静脉穿刺给药,采用序贯法测定芬太尼的ED50,并根据实验结果,用序贯法分别测定合用芬太尼7.2μg/kg(1/4ED50)、14.3μg/kg(1/2ED50)、21.5μg/kg(3/4ED50)以及不用芬太尼时乳化异氟醚的ED50。用Dixon-Mood法计算药物的ED50,用等辐射方法和algebraic分析法分析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各组间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芬太尼的ED50为(28.7±2.1)μg/kg,合用芬太尼7.2μg/kg、14.3μg/kg、21.5μg/kg和不用芬太尼时乳化异氟醚的ED50分别为(0.525±0.032)mL/kg、(0.108±0.019)mL/kg、(0.075±0.011)mL/kg和(0.670±0.054)mL/kg;随着芬太尼剂量增加,乳化异氟醚ED50逐渐呈非线性下降;等辐射和algebraic分析显示芬太尼-乳化异氟醚能产生协同效应。结论芬太尼能增强乳化异氟醚的作用;乳化异氟醚同芬太尼在催眠效应上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芬太尼 相互作用 催眠作用 等辐射分析
下载PDF
小型猪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效果监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魁 侯金龙 +3 位作者 宋旭东 范宏刚 刘忠华 王洪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7,共5页
为探讨乳化异氟醚进行小型猪全身麻醉麻醉效果,选取14头巴马猪以2.80 mL.kg-1.h-1进行静脉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对生理反射、镇痛、镇静、肌松,呼吸和循环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可以使小型猪维持良好外科麻醉状态,麻醉过程中... 为探讨乳化异氟醚进行小型猪全身麻醉麻醉效果,选取14头巴马猪以2.80 mL.kg-1.h-1进行静脉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对生理反射、镇痛、镇静、肌松,呼吸和循环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可以使小型猪维持良好外科麻醉状态,麻醉过程中小型猪一般生理指标、循环系统指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呼吸系统指标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但均在安全范围内,小型猪麻醉过程无异常表现。乳化异氟醚能满足临床手术麻醉需要,可以作为小型猪全身麻醉药物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巴马猪 麻醉 监测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犬诱导麻醉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刁洪秀 范宏刚 +2 位作者 张迪 林珈好 林德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1,共3页
诱导麻醉是保证动物进行吸入麻醉的关键过程,涉及麻醉前评估和麻醉方案制定等多个进程。合理有效地选择药物对于麻醉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一种新型的麻醉诱导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常用麻醉诱导剂丙泊酚对比发现,乳化异氟醚复合右美... 诱导麻醉是保证动物进行吸入麻醉的关键过程,涉及麻醉前评估和麻醉方案制定等多个进程。合理有效地选择药物对于麻醉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一种新型的麻醉诱导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常用麻醉诱导剂丙泊酚对比发现,乳化异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为动物临床诱导麻醉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麻醉 乳化异氟醚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下载PDF
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小霖 张文胜 +4 位作者 马汉祥 杨宗斌 刘爱杰 罗南富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测定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静脉),并与吸入异氟醚麻醉时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吸入)进行比较。方法将40只杂种犬平均分成静脉和吸入麻醉两组。应用序贯法和自身交叉法同时测定犬的MAC值。结果静脉组序贯法所... 目的测定犬静脉注射乳化异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静脉),并与吸入异氟醚麻醉时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吸入)进行比较。方法将40只杂种犬平均分成静脉和吸入麻醉两组。应用序贯法和自身交叉法同时测定犬的MAC值。结果静脉组序贯法所测得的MAC静脉(0.94±0.10)%,与自身交叉法所测得的前6个交叉点的MAC静脉(0.89±0.14)%或全部交叉点的MAC静脉(0.93±0.13)%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吸入组序贯法所测得的MAC吸入(1.29±0.10)%,与自身交叉法所测得的前6个交叉点的MAC吸入(1.24±0.06)%或全部交叉点的MAC吸入(1.33±0.09)%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MAC静脉均小于MAC吸入,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时的MAC静脉明显小于吸入异氟醚麻醉时的MAC吸入,序贯法和自身交叉法对MAC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乳化异氟醚
下载PDF
选择性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山羊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静 龚春雨 +3 位作者 柴云飞 罗楠 罗南富 刘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2-336,共5页
目的建立选择性山羊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模型,探索外周神经在异氟醚制动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股动脉给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股动脉给脂肪乳组(动脉对照组,脂肪乳为乳化异氟醚溶剂)和耳静脉给乳化异氟醚组(静脉组... 目的建立选择性山羊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模型,探索外周神经在异氟醚制动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股动脉给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股动脉给脂肪乳组(动脉对照组,脂肪乳为乳化异氟醚溶剂)和耳静脉给乳化异氟醚组(静脉组)。采用自身上下法,分别钳夹给药侧后肢悬蹄(动脉组,动脉对照组),后肢悬蹄(静脉组)作为伤害性刺激,测定异氟醚最低血液有效分压(minimum partial pressure,MPP)。比较3组山羊不同MPP(根据取血部位不同,MPP分为颈静脉MPP、给药侧股静脉MPP和对照侧股静脉MPP)。结果在动脉对照组,血液中没有发现异氟醚,山羊对钳夹刺激具有正常的逃避反应。在动脉组和静脉组,对照侧股静脉MPP与颈静脉MPP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组山羊给药侧股静脉MPP约为颈静脉MPP的7倍〔(38.45±17.01)mmHgvs.(5.82±2.32)mmHg,1 mmHg=0.1333 kPa,P<0.05〕,约为静脉组山羊颈静脉MPP的4倍〔(9.41±1.61)mmHg,P<0.05〕。颈静脉MPP动脉组山羊约为静脉组山羊的0.6倍(P<0.05)。结论成功建立选择性山羊外周神经给乳化异氟醚模型,并提示高分压异氟醚(4倍临床麻醉深度)有外周神经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机制 乳化异氟醚 制动 外周神经 麻醉药的选择性给予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晶 朱昭琼 +4 位作者 刘旭 张超 李玲 郑雪 樊睿 《西部医学》 2011年第7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成年大鼠单次乳化异氟醚(EI)静脉麻醉后行为学的变化,探讨EI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n=7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n=12)、30%脂肪乳组(E组n=12)、8%乳化异氟醚组(EI组,内含四个亚组即E... 目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成年大鼠单次乳化异氟醚(EI)静脉麻醉后行为学的变化,探讨EI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n=7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n=12)、30%脂肪乳组(E组n=12)、8%乳化异氟醚组(EI组,内含四个亚组即EI麻醉后2h、1d、7d、14d组,每组n=12)。给药前所有大鼠先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6d,记录逃避潜伏期,总路程,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测试结束后,C组不做任何处理、E组给予30%脂肪乳(1.5ml/kg)后2h再次行水迷宫测试);EI组给予8%乳化异氟醚(1.5ml/kg)后按上述分组分别于麻醉苏醒后2h、1d、7d、14d再次行水迷宫测试,观察指标同麻醉前。结果 EI后2h组逃避潜伏期(15.5±15.3)s和总路程(386.8±227.2)cm明显长于C、E组潜伏期(8.8±6.1,9.3±2.8)s和总路程(234..8±118.4,291.6±89.3)cm(P<0.01);EI后2h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35.0±9.8)s与C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相比(45.4±12.7)s明显缩短(P<0.01);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百分比、游泳速度和经过平台次数各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EI在2h内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影响,停药1d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即可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提示单次注射EI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Mirros水迷宫 学习记忆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和脂肪乳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陕岭 刘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目的研究乳化异氟醚和脂肪乳加入心脏保存液,对心脏复灌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angen-dorff心脏灌流及低温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乳化异氟醚和脂肪乳对心脏机械功能、冠脉流出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 目的研究乳化异氟醚和脂肪乳加入心脏保存液,对心脏复灌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angen-dorff心脏灌流及低温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乳化异氟醚和脂肪乳对心脏机械功能、冠脉流出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和心梗面积的影响。结果乳化异氟醚和脂肪乳均可显著增强左室发展压(LVDP),显著减少冠脉流出液中CK和LDH的含量,减少心梗面积。结论乳化异氟醚和脂肪乳加入心脏保存液能改善心脏机械功能,减少CK、LDH的释放,并缩小心梗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脂肪乳 心脏保存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与芬太尼麻醉作用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经文 陈燕 +2 位作者 高安量 张文胜 刘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乳化异氟醚在大鼠给予夹尾刺激时,其麻醉作用的相互影响。方法7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芬太尼+乳化异氟醚组、乳化异氟醚组,以夹尾是否有四肢或躯体发生逃避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序贯法分别测定各组药物...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乳化异氟醚在大鼠给予夹尾刺激时,其麻醉作用的相互影响。方法7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芬太尼+乳化异氟醚组、乳化异氟醚组,以夹尾是否有四肢或躯体发生逃避反射作为终点指标,采用序贯法分别测定各组药物的ED50,用Dixon-Mood法计算药物的ED50,用等辐射方法和algebraic分析法分析药物的相互影响。结果3组间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通过等辐射分析和algebraic分析显示芬太尼和乳化异氟醚是协同作用(P<0.01)。结论乳化异氟醚与芬太尼在麻醉作用上能产生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芬太尼 麻醉作用 等辐射分析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强化停跳液对成年大鼠心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强 王娟 +1 位作者 常昕 龙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8,16,共5页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对成年大鼠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STH液组,脂肪乳组,乳化异氟醚H组(5 mmol/L),乳化异氟醚L组(1 mmol/L)。每组均接受4℃停跳后,在30℃下接受60 min停灌,37℃复灌60...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对成年大鼠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STH液组,脂肪乳组,乳化异氟醚H组(5 mmol/L),乳化异氟醚L组(1 mmol/L)。每组均接受4℃停跳后,在30℃下接受60 min停灌,37℃复灌60 min。测定各组心脏机械功能,冠脉流出液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含量,取左室心肌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电镜检查。结果乳化异氟醚L组和脂肪乳组可显著增强左室发展压,减少冠脉流出液中cTnI的含量(P<0.01),减少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细胞电镜观察显示两组心肌细胞损伤轻于STH液组。H组乳化异氟醚显著减低左室发展压,增加冠脉流出液中中cTnI的含量(P<0.01),增加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细胞电镜观察显示心肌细胞损伤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结论低浓度乳化异氟醚强化停跳液可改善心脏机械功能,促进离体成年大鼠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血流动力学恢复,对成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脂肪乳 缺血-再灌注 心肌保护
下载PDF
8%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玥 张文胜 +1 位作者 邓力 刘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IS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留置线拴;脑缺血模型(MO)组缺血前吸入纯氧30 min后行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2 h后抽出线栓恢复再灌注;吸入ISO...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IS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留置线拴;脑缺血模型(MO)组缺血前吸入纯氧30 min后行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2 h后抽出线栓恢复再灌注;吸入ISO组缺血前吸入0.9%ISO 30 min;乳化ISO组缺血前给予17 ml.kg?.1h?18%乳化ISO;异丙酚(PRO)组缺血前给予15 mg.kg?1PRO;30%脂肪乳(INT)组缺血前给予30%INT17 ml.kg?.1h?1,各组于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DNS)并计算24 h时脑梗死体积。结果术后,乳化ISO组、吸入ISO组和PRO组的DNS评分明显低于MO组(P<0.05);再灌注24 h后MO组的脑梗死体积为227.5±18.15 mm3,乳化ISO组、吸入ISO组的梗死面积缩小(P<0.05),但乳化ISO组和吸入ISO组的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前给予乳化IS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文艳 张妍 +1 位作者 顾正峰 王志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探索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乳化异氟醚预处理(EI组)、脂肪乳组(IL组)。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5ml/kg,24h后仅开胸... 目的探索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乳化异氟醚预处理(EI组)、脂肪乳组(IL组)。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5ml/kg,24h后仅开胸游离左肺门,不进行阻断左肺门;IR组、EI组和IL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乳化异氟醚10.5 ml/kg、30%脂肪乳10.5ml/kg,24h后通过阻断左肺门1h后再灌注2h建立大鼠原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2h即刻经左心室采集血样检测PaO2、PaCO2值;取左肺组织测湿重/干重比(W/D),通过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GRP78和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IR组、EI组和IL组PaCO2、肺组织GRP78、CHOP mRNA和CHO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aO2明显降低(P<0.05),GRP78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EI组、IL组PaCO2、肺组织GRP78mRNA、CHOP mRNA和CHO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P<0.05),GRP78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L组比较,EI组PaCO2、肺组织W/D、GRP78、CHOP mRNA和CHO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P<0.05),GRP78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显示EI组和IL组肺损伤轻于IR组,EI组肺损伤轻于IL组。结论乳化异氟醚和脂肪乳预处理均可减轻大鼠术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过度内质网应激,并且乳化异氟醚的保护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乳化异氟醚 缺血预处理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复合麻醉剂麻醉犬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国峰 马海鹍 +3 位作者 张建涛 姜胜 高利 范宏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1,共3页
乳化异氟醚是当前新研发尚未应用到临床的静脉麻醉药,对其研究还局限在毒性试验、器官保护、区域麻醉等阶段[1],其在小动物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仍处于空白阶段。本试验以犬作为试验动物,用乳化异氟醚复合芬太尼、利多卡因通过微量输液泵持... 乳化异氟醚是当前新研发尚未应用到临床的静脉麻醉药,对其研究还局限在毒性试验、器官保护、区域麻醉等阶段[1],其在小动物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仍处于空白阶段。本试验以犬作为试验动物,用乳化异氟醚复合芬太尼、利多卡因通过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的方式进行麻醉,监测麻醉过程中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复合麻醉 复合芬太尼 持续静脉输注 静脉麻醉药 微量输液泵 区域麻醉 多卡因 眼睑反射 空白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