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的形成、结构表征及乳化特性
1
作者 白露 李志明 +4 位作者 张舒 冯玉超 富天昕 刘宇航 王长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1,共9页
基于不同酸热处理时间探讨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mung bean globulin amyloid fibrils,MBGFs)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同时探究各阶段形成的MBGFs乳化特性。结果表明:加热0~12 h过程中,绿豆球蛋白(mung bean globulin,MBG)的亚基逐渐... 基于不同酸热处理时间探讨绿豆球蛋白淀粉样纤维(mung bean globulin amyloid fibrils,MBGFs)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规律,同时探究各阶段形成的MBGFs乳化特性。结果表明:加热0~12 h过程中,绿豆球蛋白(mung bean globulin,MBG)的亚基逐渐降解,水解成以小分子多肽为主的纤维结构单元;并产生大量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从0 h的(18.28±0.75)%提升到12 h的(53.61±1.15)%,与硫磺素T结合后荧光强度增强;MBGFs形态逐渐变得细长、柔韧,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定向的纤维化聚集;在加热16~24 h过程中,成熟的MBGFs结构逐渐发生解离,纤维结构特征被破坏;与MBG相比,MBGFs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指数、蛋白吸附率和界面蛋白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酸热处理4 h形成的MBGFs乳化效果最优;4 h MBGFs乳液油滴体积较小、分布均匀有序,表观黏度最高,具有弹性凝胶结构。综上,不同酸热处理时间对MBGFs结构和乳化特性具有显著影响,MBGFs与MBG相比具有更优异的乳化性能。本研究为明晰MBGFs形成规律提供理论支撑,为高效食品级乳化剂的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球蛋白 蛋白质淀粉样纤维 结构表征 乳化特性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pH偏移处理对猪肝蛋白结构及乳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陆今明 彭松林 +2 位作者 杨凯麟 耿宏庆 尚永彪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96,共8页
该文探讨不同方法改性处理对猪肝蛋白(porcine liver protein,PLP)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超声波处理、pH偏移处理和超声波辅助p H偏移处理对PLP进行改性,测定改性PLP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乳化特性、巯基含量、粒径、Zeta电位、一... 该文探讨不同方法改性处理对猪肝蛋白(porcine liver protein,PLP)结构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超声波处理、pH偏移处理和超声波辅助p H偏移处理对PLP进行改性,测定改性PLP的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乳化特性、巯基含量、粒径、Zeta电位、一级和三级结构等指标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声处理会使PLP粒径减小,溶解度与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将PLP溶液调至p H3随后调回至中性(pH3-7),会使PLP粒径增大,溶解度与Zeta电位绝对值下降,超声辅助pH偏移处理后(p H3U-7)会使蛋白粒径下降,溶解度与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但效果并不明显;将PLP溶液调至pH9随后调回至中性(p H9-7)及加入超声处理(pH9U-7)会使蛋白粒径减小,溶解度及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酸碱pH偏移及超声复合处理均降低PLP的荧光强度、活性巯基含量。电泳结果显示,pH3-7可能导致PLP的二硫键聚集,pH9-7对电泳条没有明显影响,超声的加入不会进一步改变电泳条带。相较于对照组,超声处理、pH9-7组和pH9U-7组均提高PLP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而pH3-7及pH3U-7组的乳化活性与乳液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pH偏移 猪肝蛋白 分子结构 乳化特性
下载PDF
添加非肉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性质及乳化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黄春阳 马晶晶 +5 位作者 杨静 李超 徐为民 王道营 邹烨 罗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06-212,共7页
将血球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蛋清蛋白、猪血浆蛋白分别添加至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溶液中,未添加非肉蛋白的MP溶液为空白对照,探讨不同的非肉蛋白与MP作用机理。与对照组相比,非肉蛋白复配均对MP表观黏度有促进作用,... 将血球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蛋清蛋白、猪血浆蛋白分别添加至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溶液中,未添加非肉蛋白的MP溶液为空白对照,探讨不同的非肉蛋白与MP作用机理。与对照组相比,非肉蛋白复配均对MP表观黏度有促进作用,其中蛋清蛋白和猪血浆蛋白的触变环面积增加;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蛋清蛋白和猪血浆蛋白可使荧光强度上升,血球蛋白组促进了MP结构展开使荧光强度降低;根据复合蛋白组分分析血球蛋白和猪血浆蛋白组样品中肌球蛋白重链的条带,发现强度增强明显。大豆分离蛋白和蛋清蛋白添加组中肌球蛋白重链含量变化不明显;综合乳化性和疏水性结果可知,两指标显著相关,另外添加猪血浆蛋白后总巯基含量上升了5.17%;非肉蛋白处理组粒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促使蛋白发生交联聚集,导致其分子粒径增大;对复合蛋白的热稳定性分析,发现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对温度更加敏感。猪血浆蛋白提高MP热稳定性的效果最明显,综合该文其他指标分析得出猪血浆蛋白与MP交联最好,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对蛋白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肉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 理化指标 相互作用 乳化特性
下载PDF
OSA改性糯米粉的理化及乳化特性分析
4
作者 余振宇 孙露倩 +8 位作者 胡尧 郝宗围 韩嵊峻 肖亚庆 刘英男 刘抗 张强 王乃富 周裔彬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以糯米粉为原料,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其进行疏水改性,制备得到OS糯米粉,研究了OSA改性对糯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将改性后的糯米粉作为Pickering乳化剂应用到乳液中。结果表明:随着OSA添加量的增加,糯米粉的取代度(DS)增大,淀粉... 以糯米粉为原料,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其进行疏水改性,制备得到OS糯米粉,研究了OSA改性对糯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将改性后的糯米粉作为Pickering乳化剂应用到乳液中。结果表明:随着OSA添加量的增加,糯米粉的取代度(DS)增大,淀粉颗粒表面逐渐变得粗糙,颗粒结构的完整度被破坏,糊化温度降低。改性后糯米淀粉的晶体结构(A型)未改变,但其相对结晶度显著降低。糯米粉经改性后乳化性能改善,其制备的乳液的稳定性随着DS的增加而得到提高,乳液均呈现剪切稀化的非牛顿流体特性,且表现出以弹性为主导的流体特征。乳液粒径随着DS的增加而降低,在储藏14 d后,粒径均增大,乳析现象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 乳化特性 储藏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改性小球藻蛋白工艺优化及其乳化特性的分析
5
作者 杨清馨 刘少伟 韩莉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9-227,共9页
本文以小球藻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超声辅助酶改性条件优化及改性后乳化特性的变化。选择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酶添加量、酶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乳析指数分别赋予权重,并以综合加权得分为响应值... 本文以小球藻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超声辅助酶改性条件优化及改性后乳化特性的变化。选择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酶添加量、酶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使用层次分析法对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乳析指数分别赋予权重,并以综合加权得分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探究超声辅助酶改性小球藻蛋白乳化特性的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1 min、超声功率209 W、酶添加量3.1%、酶反应时间3 h。在此优化条件下,乳化性能的最佳评分可以达到98.99,与预测值接近。同时,改性小球藻蛋白的溶解性和起泡性与原蛋白相比分别提高了68.30%和49.44%,但持水性和持油性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综上,该研究为小球藻蛋白在食品乳化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蛋白 乳化特性 超声改性 酶改性 响应面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疏水改性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凤超 黄妍 +4 位作者 吴志玲 连敏 涂林英 卢勤 杨庆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123,共9页
为了提高木薯淀粉的疏水性,使其作为颗粒乳化剂改善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乳化特性,实验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ate anhydride,OSA)对原料木薯淀粉(native tapioca starch,NTS)进行疏水改性处理,得到不同... 为了提高木薯淀粉的疏水性,使其作为颗粒乳化剂改善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乳化特性,实验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ate anhydride,OSA)对原料木薯淀粉(native tapioca starch,NTS)进行疏水改性处理,得到不同改性水平和取代度(DS值)的疏水改性木薯淀粉(octenyl succinate tapioca starch,OSTS),并利用OSTS与MP制备复合乳化液。通过XRD、FT-IR、SEM和PLM分析了OSTS的结构变化,并测定了乳化液的乳液指数(EI值)、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Zeta-电位、粒径分布、巯基含量和界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在木薯淀粉分子中成功引入了疏水基团,疏水改性处理对木薯淀粉颗粒的晶体结构基本无影响;随淀粉改性水平和DS值的增加OSTS-MP复合乳化液的EAI和ESI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3.0%OSTS-MP复合乳化液稳定性最好;淀粉与MP在复合乳化液中的相互作用对MP空间结构产生了影响,二者在乳化液滴界面存在竞争吸附作用,且改性水平和DS值越高,这种影响和作用越强。研究结果为OSTS在乳化肉糜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改性 木薯淀粉 肌原纤维蛋白 乳化特性
下载PDF
鹰嘴豆全粉的乳化特性
7
作者 李可 贾尚羲 +1 位作者 田金凤 吴丽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3-19,共7页
为探究鹰嘴豆全粉的乳化特性及影响其乳化特性的因素,实现鹰嘴豆的高效应用,以鹰嘴豆全粉为原料,探究全粉溶液浓度、油相体积分数及过筛目数对鹰嘴豆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粒径、电位、乳化特性、乳液总体稳定指数(turbiscan sta... 为探究鹰嘴豆全粉的乳化特性及影响其乳化特性的因素,实现鹰嘴豆的高效应用,以鹰嘴豆全粉为原料,探究全粉溶液浓度、油相体积分数及过筛目数对鹰嘴豆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粒径、电位、乳化特性、乳液总体稳定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等指标对全粉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全粉溶液浓度为40 mg/mL时,乳液的粒径最小且电位的绝对值最大;油相体积分数为10%时,乳液的粒径最小,为(8.05±0.22)μm,乳化活性指数及乳化稳定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3.63±0.32)m~2/g、(63.26±0.26)min;相较于以上两种变量条件,目数对于乳液的乳化特性影响较小。综上,鹰嘴豆全粉过120目筛、浓度为40 mg/mL、油相体积分数为10%时,乳液具有较好的乳化特性。该结果可为简化食品生产工艺、促进鹰嘴豆全粉作为乳化剂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乳液 乳化特性 稳定性 粒径
下载PDF
阿魏酸调控肉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及对乳化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常海军 周文斌 +2 位作者 谢娜娜 冯敏 朱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4-200,共7页
将不同添加量(0.00、0.04、0.20、1.00 g/kg)阿魏酸加入到提取的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中,并以1.00 g/kg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 anisd,BHA)作为阳性对照,冷藏放置不同时间(2、4、6、8、10 d)探究阿魏酸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调控... 将不同添加量(0.00、0.04、0.20、1.00 g/kg)阿魏酸加入到提取的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中,并以1.00 g/kg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 anisd,BHA)作为阳性对照,冷藏放置不同时间(2、4、6、8、10 d)探究阿魏酸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调控、结构变化及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阿魏酸添加量的增加,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中巯基的含量呈增长趋势,贮藏后期1.00 g/kg阿魏酸组和BH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测定组的羰基、自由氨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内源性色氨酸荧光强度、β结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都有所下降,且变化最显著是1.00 g/kg阿魏酸组(P<0.05)。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第2天时,乳化活性由空白对照组的23.415 m^(2)/g上升至25.199 m^(2)/g,乳化稳定性由77.143%上升至82.162%。因此,添加一定量的阿魏酸能有效调控猪肉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并改善其乳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蛋白氧化 肌原纤维蛋白 乳化特性
下载PDF
小麦面筋蛋白改性产物乳化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9
作者 李锦宇 邹鹏仁 +3 位作者 金诺 胡飞 章建国 魏兆军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8期87-92,共6页
由于小麦面筋蛋白中存在大量的疏水基团和非极性氨基酸,所以水溶性差,极大地限制了其乳化能力。分析了面筋蛋白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机理,并且探讨了影响其乳化特性的因素。通过物理改性、酶法改性和化学改性可诱导面筋蛋白的结构变化,改... 由于小麦面筋蛋白中存在大量的疏水基团和非极性氨基酸,所以水溶性差,极大地限制了其乳化能力。分析了面筋蛋白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机理,并且探讨了影响其乳化特性的因素。通过物理改性、酶法改性和化学改性可诱导面筋蛋白的结构变化,改善面筋蛋白乳化性能。详细探讨物理法(行星球磨技术,超声技术及脉冲电场)、酶法(谷氨酰胺转氨酶,水解酶)和化学法(糖基化,脱酰胺,酰化)改性后面筋蛋白的乳化特性。最后,针对面筋蛋白作为乳化剂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筋蛋白 乳化特性 改性 应用
下载PDF
多糖对大豆蛋白在水相介质中乳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谋明 林伟锋 +2 位作者 胡坤 杨晓泉 彭志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34,共4页
主要研究多糖对大豆蛋白在水相介质中的乳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原胶与CMC能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果胶与海藻酸钠次之,阿拉伯胶与卡拉胶对乳化特性没有改善;大豆分离蛋白与黄原胶在广泛的pH范围内表现出... 主要研究多糖对大豆蛋白在水相介质中的乳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原胶与CMC能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果胶与海藻酸钠次之,阿拉伯胶与卡拉胶对乳化特性没有改善;大豆分离蛋白与黄原胶在广泛的pH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氯化钠浓度在0~1.0mol/L的范围内,也表现出良好的乳化特性;在豆奶模拟体系中,在总胶用量为0.05%,黄原胶与CMC的配比为3∶2时,能使豆奶中的蛋白质稳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大豆蛋白 乳化特性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乳化特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曹永强 张健 +3 位作者 赵雯 张彤赫 孙婧 杨贞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13,共7页
在脱脂乳中分别培养植物乳杆菌菌株YW11和菌株SKT109,经三氯乙酸除蛋白、离心、乙醇沉淀、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胞外多糖粗品,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得到两种胞外多糖纯品。利用气相色谱法... 在脱脂乳中分别培养植物乳杆菌菌株YW11和菌株SKT109,经三氯乙酸除蛋白、离心、乙醇沉淀、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胞外多糖粗品,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得到两种胞外多糖纯品。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此两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并采用KBr压片法观察红外光谱,利用动态光散射方法测定多糖的流体力学半径(Rh)。结果显示:YW11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3.45∶1,流体力学半径为69.20 nm;SKT109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43∶1,流体力学半径为41.74 nm;YW11胞外多糖的乳化能力强于SKT109胞外多糖,但前者的乳化稳定性略低;两种胞外多糖分别与其他乳化剂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乳化颗粒的半径主要集中在1-2 μm之间。本研究获得的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分离 纯化 乳化特性
下载PDF
甘薯果胶的乳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梅新 木泰华 郭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759-2766,共8页
【目的】探讨甘薯果胶构成及乳化特性,为开发和利用薯渣中的果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法从薯渣中制备果胶,咔唑硫酸法测定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滴定法测定酯化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胶分子量。在不同果胶浓度(0.5%-4.0%,w... 【目的】探讨甘薯果胶构成及乳化特性,为开发和利用薯渣中的果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酸法从薯渣中制备果胶,咔唑硫酸法测定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滴定法测定酯化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胶分子量。在不同果胶浓度(0.5%-4.0%,w/v)和不同油相体积分数(5%-40%,v/v)条件下进行乳化液特性研究。【结果】甘薯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3.28%,酯化度31.71%,分子量约为292kD。随着果胶浓度升高,乳化液粒径(d4,3)减小,乳化颗粒吸附果胶比例显著升高,乳化液表观黏度增大,乳化活性(EA)和乳化稳定性(ES)升高(P<0.05)。此外,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d4,3增大,EA及乳化液表观黏度升高(P<0.05),被乳化颗粒吸附果胶比例下降及ES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薯渣是制备果胶的良好材料,酸法制备甘薯果胶属低甲氧基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渣 甘薯果胶 酯化度 分子量 乳化特性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甜菜果胶结构及乳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彭小燕 木泰华 +3 位作者 孙红男 张苗 于明 何伟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05-1414,共10页
【目的】明确超高压处理对甜菜果胶结构和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甜菜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1%(w/v)甜菜果胶溶液,比较不同压力(0.1、250、350、450和550 MPa)、p H 7条件下处理30 min,450 MPa、p H 7条件下处理... 【目的】明确超高压处理对甜菜果胶结构和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甜菜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配制1%(w/v)甜菜果胶溶液,比较不同压力(0.1、250、350、450和550 MPa)、p H 7条件下处理30 min,450 MPa、p H 7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0、20、30和50 min),以及450 MPa、不同p H(p H 3、p H 7和p H 8)条件下处理30 min对甜菜果胶结构及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对p H 7的甜菜果胶溶液进行处理,随着压力升高,甜菜果胶分子量由5.58×105 Da(0.1 MPa)降至1.56×105 Da(550 MPa);酯化度和乙酰化度分别由61.29%和18.17%(0.1 MPa)增至68.24%和21.72%(550 MPa);红外图谱显示甜菜果胶在1 760—1 730 cm-1和1 630—1 600 cm-1处的峰均比未加压处理的更为明显,在1 560—1 540 cm-1也出现一个明显的吸收峰;在250 MPa处理30 min后,甜菜果胶的乳化活性由209 m2·g-1增至230 m2·g-1,乳化稳定性由79 min增至97 min,乳化液粒径D4,3降低,比表面积Sv升高。继续增加压力,果胶的乳化特性变化不显著。在450 MPa下对p H 7的甜菜果胶做不同时间处理,发现随加压时间延长,甜菜果胶分子量、酯化度、乙酰化度、乳化活性及稳定性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在450 MPa加压处理30 min后,p H 3、7和8条件下果胶分子量分别由原来的5.88、5.58和5.44×105 Da降至2.38、2.25和2.49×105 Da;p H 3和p H 7的甜菜果胶酯化度变化不明显,乙酰化度显著升高,分别由19.35%和18.17%增至24.84%和21.70%;而p H 8的甜菜果胶酯化度和乙酰化度显著降低,分别由70.13%和19.53%降至50.24%和16.41%;p H 3、p H 7和p H 8的甜菜果胶在加压处理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超高压处理后p H 3和p H 7的甜菜果胶乳化活性较高,p H 3甜菜果胶乳化稳定性最好。【结论】超高压处理降低了甜菜果胶的分子量,使果胶中的蛋白暴露,改善了甜菜果胶的乳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甜菜果胶 分子量 乙酰化度 乳化特性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Maillard反应共聚物的乳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坤 方少瑛 +2 位作者 王秀霞 叶蔚云 邱灿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5,78,共5页
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下反应的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的Maillard共聚物的乳化特性。研究发现,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比R为3∶1的共聚物在79%RH下反应7d具有良好乳化活性,其在pH7.0和pH4.0时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都接近商品乳化剂酪朊酸钠... 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下反应的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的Maillard共聚物的乳化特性。研究发现,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比R为3∶1的共聚物在79%RH下反应7d具有良好乳化活性,其在pH7.0和pH4.0时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都接近商品乳化剂酪朊酸钠,在0.2mol/LNaCl时的乳化活性也明显优于酪朊酸钠,但乳化活性却低于大豆分离蛋白。90℃短时间热处理不影响共聚物的乳化活性,其乳化稳定性也优于酪朊酸钠,长时间的热处理降低了乳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麦芽糊精 MAILLARD反应 乳化特性
原文传递
甜菜果胶的结构、提取及乳化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彭小燕 木泰华 +2 位作者 孙红男 张苗 陈井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果胶是一种酸性多糖大分子,具有胶凝、乳化、增稠、稳定等功能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等行业。甜菜渣是甜菜制糖的副产物,富含果胶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提取果胶原料。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甜菜果胶分子量低、乙酰化程... 果胶是一种酸性多糖大分子,具有胶凝、乳化、增稠、稳定等功能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等行业。甜菜渣是甜菜制糖的副产物,富含果胶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提取果胶原料。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甜菜果胶分子量低、乙酰化程度高,导致其凝胶性差,但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因此结合国内外对甜菜果胶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影响甜菜果胶功能性质的主要因素,如结构和提取方法及乳化性进行综述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旨在为甜菜果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果胶 结构 提取方法 乳化特性
下载PDF
大豆蛋白-溶血磷脂O/W型复合乳液的乳化特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秋慧 王中江 +4 位作者 李佳妮 隋晓楠 齐宝坤 江连洲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5,共6页
针对大豆溶血磷脂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血磷脂复合乳化体系乳化特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对复合乳化体系分别进行了界面蛋白吸附量、界面张力、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的测定,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乳液中油滴分布及微观... 针对大豆溶血磷脂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血磷脂复合乳化体系乳化特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对复合乳化体系分别进行了界面蛋白吸附量、界面张力、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的测定,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乳液中油滴分布及微观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溶血磷脂添加量的增加,乳化特性指标均基本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当溶血磷脂添加量为10%时,乳液的乳化特性表现最佳,这表明添加适量溶血磷脂会促进其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界面张力,在油-水界面上形成较稳定的界面膜,形成稳定的复合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溶血磷脂 乳化特性
下载PDF
大豆蛋白-瓜尔豆胶水解物Maillard反应共聚物的乳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坤 方少瑛 +2 位作者 王秀霞 李丽玉 王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5-28,31,共5页
研究了不同水解时间的瓜尔豆胶对蛋白质-多糖Maillard反应共聚物的乳化特性的影响及不同水相条件下共聚物与酪朊酸钠乳化特性的差异。研究表明,瓜尔豆胶的酸水解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多糖共聚物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都有明显的影响。水... 研究了不同水解时间的瓜尔豆胶对蛋白质-多糖Maillard反应共聚物的乳化特性的影响及不同水相条件下共聚物与酪朊酸钠乳化特性的差异。研究表明,瓜尔豆胶的酸水解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多糖共聚物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都有明显的影响。水解40min的瓜尔豆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10 d的共聚物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在0.3mol/L NaCl和pH 4.0的酸性条件下,共聚物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都明显高于商品乳化剂酪朊酸钠;在90℃热处理60 min后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仍接近未经热处理时的酪朊酸钠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该共聚物作为安全高效的天然高分子食品乳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LLARD反应 大豆分离蛋白 瓜尔豆胶 乳化特性
下载PDF
超高压均质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媛 姜帆 +2 位作者 刘骞 韩建春 何畔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主要探讨超高压均质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将大豆分离蛋白10%的水溶液经60、80、100、120 MPa高压均质处理,与原大豆分离蛋白作对比进行研究。测定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ζ电势、粒径分布以及蛋白聚... 主要探讨超高压均质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将大豆分离蛋白10%的水溶液经60、80、100、120 MPa高压均质处理,与原大豆分离蛋白作对比进行研究。测定处理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ζ电势、粒径分布以及蛋白聚物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经过高压均质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显著提高(p<0.05);乳化稳定性显著下降(p<0.05);ζ电势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逐渐减小后增加,可以推测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粒径分布发生显著的后移,表明高压均质处理导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程度不断加剧;同时,SDS-PAGE凝胶电泳表明,大豆分离蛋白产生了共价聚集。上述结果表明,超高压均质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均质 大豆分离蛋白 乳化特性 结构性质
下载PDF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赵国华 明建 陈宗道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8-50,共3页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S1.398中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并利用浊度法测定了不同水解度、不同pH条件下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特性,结果表明:AS1.398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最大水解度为36%,水解度为9%时乳化活性最大,水解度为3...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S1.398中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并利用浊度法测定了不同水解度、不同pH条件下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特性,结果表明:AS1.398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最大水解度为36%,水解度为9%时乳化活性最大,水解度为3%是乳化稳定性最好。同一水解度时,pH越高,蛋白质的乳化特性越好。水解度为3%、9%、15%的大豆分离蛋白在pH等于或高于5.0时的乳化活性明显地高于原蛋白质,且水解度为3%时乳化稳定性也明显地高于原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大豆分离蛋白 AS1.398中性蛋白酶 乳化特性
下载PDF
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崔珊珊 木泰华 +2 位作者 孙红男 张苗 陈井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78-1786,共9页
【目的】明确不同Na Cl浓度和p 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甘薯蛋白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不同Na Cl浓度(0.2、0.4、0.6、0.8和1.0 mol·L^(-1))和不同p H(3、5、7和9)条件下,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显... 【目的】明确不同Na Cl浓度和p 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甘薯蛋白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不同Na Cl浓度(0.2、0.4、0.6、0.8和1.0 mol·L^(-1))和不同p H(3、5、7和9)条件下,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显微结构、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流变学性质和甘薯蛋白肽的表面疏水活性。【结果】与未添加Na Cl的相比,添加浓度为0.2 mol·L^(-1)的Na Cl时,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d4,3由54.19μm增大至59.70μm;乳化活性指数由86.29 m^2·g^(-1)显著降低为56.35 m^2·g^(-1)(P<0.05);乳化稳定性指数由14.84 min降为13.19 min。然而,随着Na Cl浓度的增大,甘薯蛋白肽乳化颗粒均一程度降低,d4,3进一步由0.2 mol·L-1时的59.70μm增加至69.72μm;而乳化活性由56.35 m^2·g^(-1)逐渐降低至32.32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4 m^2·g^(-1)时达最大值,为15.55 min;初始表观黏度增大,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降低。此外,随着p H增加,乳化颗粒均一程度升高,d4,3由pH 3时的64.45μm减小至p H 9时的51.21μm;而乳化活性由pH 3时的3.99 m^2·g^(-1)升高至p H 9时的120.47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 H 3时其最佳值为29.13 min;初始表观黏度降低,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升高。【结论】甘薯蛋白肽的乳化特性与Na Cl浓度和p H密切相关,添加≥0.2 mol·L^(-1) Na Cl降低了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而增加p H可有效提高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蛋白肽 NACL PH 乳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