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1β在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中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郭伟 尹高菲 +2 位作者 李暖 张洋 黄志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手术治疗的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的组织样本,将患者分为乳头状瘤组和疾病进展组。对样本行RNA原位杂交判断HPV分型,免疫荧光检测IL-17及IL-1β表达,分析其表达的组间差异及与HPV高危亚型的相关性。结果乳头状瘤组及疾病进展组间IL-17及IL-1β免疫荧光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疾病进展组中IL-17及IL-1β阳性率显著升高(t=5.460,P<0.001;t=10.030,P<0.001)。HPV高危亚型与IL-17及IL-1β表达相关,HPV高危型患者中IL-17及IL-1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IL-17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54,P=0.0004)。结论IL-17及IL-1β与成人喉乳头状瘤疾病进展及HPV高危型感染状态有着密切相关性,HPV高危型加剧组织局部IL-17及IL-1β聚集,造成局部免疫微环境改变,进而引发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乳头状瘤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坚韧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罗丹 彭湘粤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坚韧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月在医院住院的127例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坚韧力量表和亲职压力量表对喉乳头... 目的:探讨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坚韧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月在医院住院的127例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坚韧力量表和亲职压力量表对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现状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坚韧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坚韧力得分为(38.49±7.02)分,亲职压力得分为(95.94±15.43)分,相关性分析显示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家庭坚韧力与亲职压力呈负相关(r=-0.61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亲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和困难儿童是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坚韧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喉乳头状瘤患儿主要照顾者家庭坚韧力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缓解患儿照顾者的亲职压力,提高患儿照顾者的家庭坚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患儿 主要照顾者 家庭坚韧力 护理
下载PDF
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照护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3
作者 裘妃 盛美君 +3 位作者 郑迎 孙旦华 陈晓慰 付勇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4期1-5,11,共6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照护者照护过程的真实体验,以期为改善患儿照护者照护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14名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的主要照护者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 目的了解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照护者照护过程的真实体验,以期为改善患儿照护者照护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法,对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14名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的主要照护者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分类编码,提炼主题。结果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照护者的照护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心理感受复杂(母亲的质疑与自责感、对患儿未来担忧)、应对方式水平不一(诊断初期依赖网络获取治疗信息、气道危急征象应对疲乏、反复手术生活秩序感被破坏、积极心理调适与角色转变)与照护需求(嗓音康复渠道、缓解经济压力、渴望社会和家庭成员理解)。结论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照护者照护不同阶段的体验感有所差异,存在较多负性心理体验,应在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疾病宣教、照护指导与社会支持,以改善照护者照护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乳头状瘤 照护者 照护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赵慧娜 李玉杰 +2 位作者 杨长君 于敏 韩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547-550,56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鳞状细胞癌抗原1(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SNIP患者65例,根据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12)和未复发组(n=... 目的探讨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鳞状细胞癌抗原1(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SNIP患者65例,根据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12)和未复发组(n=53)。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收录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术后有无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Krouse分期及有无糖尿病、高血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对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2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复发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术后未应用5-FU、Krouse分期为T3~T4期、术后血清MMP-2表达水平、SCCA1表达水平是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800、0.836,敏感度分别为83.33%、75.00%、91.67%,特异度分别为71.70%、79.25%、75.47%。结论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辅助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细胞癌抗原1 术后复发
下载PDF
1例复发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右半结肠切除伴自体小肠移植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袁雪丽 李彩宏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总结1例复发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右半结肠切除伴自体小肠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充足准备及教育指导,协助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术后密切观察小肠血运,预防出血及血栓;术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及胃排... 总结1例复发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右半结肠切除伴自体小肠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充足准备及教育指导,协助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术后密切观察小肠血运,预防出血及血栓;术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及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以及积极的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6 d后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十二指肠联合右半结肠切除 自体小肠移植 护理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伴肝转移一例
6
作者 江敏芝 江书典 胡明政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340-342,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因“发现腹部占位1周”于2020年4月20日入住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体格检查: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Murphy征(-),肝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 1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因“发现腹部占位1周”于2020年4月20日入住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体格检查: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Murphy征(-),肝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阴性。胰腺平扫增强CT检查(见图1):胰腺尾部见团块状混杂低密度影,大小约6.3 cm×5.8 cm,病灶密度不均,内见点状钙化,周围间隙稍模糊,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强化程度,肝内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增强扫描病灶环形强化,胆囊结节状高密度影,脾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 乳头状瘤 肝转移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生存质量评价
7
作者 李力 苟建军 +1 位作者 王朝山 杨丽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动力系统吸切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6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 比较分析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动力系统吸切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6例为研究对象,均在鼻内镜下采取泪前隐窝入路。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行动力系统吸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个月鼻内镜评分系统(DIP)内镜评分和术后1年复发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量表(SNOT-22)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和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DIP内镜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年的复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恢复快,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并显示出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潜在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上颌窦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动力系统吸切术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效果
8
作者 王锦艳 马占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4-0107,共4页
评价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患者;按照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分组;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20例;同期选择120例... 评价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患者;按照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分组;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20例;同期选择120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开展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过程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高危型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癌前病变组以及对照组;子宫颈癌组的高危率明显更高;P<0.05。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较高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较高;在93.33%(112/120)。在HPV阳性患者中;主要是HPV16。结论 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理想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 子宫颈癌 癌前病变 筛查效果
原文传递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
9
作者 李腾 孙永杰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单纯鼻内镜手术的两批鼻腔鼻窦内翻... 目的研究并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单纯鼻内镜手术的两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各33例,将两批患者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并在两组手术前后对比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3天,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在生活质量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而言,相比于单纯鼻内镜手术,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减少术中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感及炎症反应等优势,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手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伟兵 侯俊伟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6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1年复发的15例作为复发组,将未复发的47例作为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并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6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1年复发的15例作为复发组,将未复发的47例作为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部位、病程、Krouse分期情况,并采用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与吸烟、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部位、Krouse分期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部位、Krouse分期均是影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吸烟、手术史、肿瘤位置及Krouse分期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的危险因素,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以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手术 复发 Krouse分期
下载PDF
美洛昔康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
11
作者 霍方方 侯俊胜 沈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7例SNIP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对照原则,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3例)和联合组(54例)。两组...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术后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7例SNIP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对照原则,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3例)和联合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鼻内镜切除术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抗感染辅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洛昔康配合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开展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手术应激情况、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水平、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淋巴细胞数(LYM)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 d、3 d、5 d后COX-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7 d、14 d后感染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后病情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洛昔康可通过抑制SNIP患者的COX-2基因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及手术应激反应,对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及病情复发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切除术 美洛昔康
下载PDF
自贡市部分地区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分布特点分析
12
作者 付晓倩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1期1-3,7,共4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自贡市部分地区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感染亚型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HPV分型检测的17349例门诊、住院和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2... 目的:分析四川省自贡市部分地区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感染亚型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HPV分型检测的17349例门诊、住院和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27种HPV DNA,统计HPV阳性及亚型分布情况。结果:17349例研究对象中,HPV DNA阳性3155例,总感染率为18.19%;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3.7%(2376/17349),以52、58、53、16亚型为主;低危型HPV感染率为4.46%(779/17349),以81、61、44、43亚型为主;不同年龄人群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占比77.43%(2443/3155)。结论:自贡市部分地区人群HPV感染率较高,以高危型、单一感染为主,且不同年龄组感染率不同,本研究结果对本地人群HPV的筛查和防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乳头状瘤病毒 亚型 分布特点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评价探究
13
作者 赵博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0-0103,共4页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结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样本为疑似宫颈癌患者共计40例,均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基于检查结果分组,阳性结果例数录入阳性组(40例)、阴性结果例数录入阴性...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结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样本为疑似宫颈癌患者共计40例,均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基于检查结果分组,阳性结果例数录入阳性组(40例)、阴性结果例数录入阴性组(40例),分析检验结果与相关数据。结果 阳性组检出率占比为96.67%,阴性组检出率63.33%,数据差异显著(P<0.05);阳性组患者检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占比高、阴性组炎症占比高(P<0.05)。结论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宫颈病变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细胞病理诊断结果是通过检查宫颈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宫颈病变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细胞病理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关于宫颈病变的信息,促使她们进行健康教育,了解病情和预防措施,如接种HPV疫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细胞病理诊断结果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宫颈癌以及提供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病变 细胞病理诊断 评价
原文传递
乳腺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效果
14
作者 宋方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效果。结果: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的符合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乳腺超声检查(P<0.05);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检出恶性17例,良性35例;乳腺超声检出恶性16例,良性36例;联合检查检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高于乳管镜、乳腺超声单一检查(P<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或乳腺超声检查,且联合检查方式有助于区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超声 乳管镜检查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下载PDF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15
作者 刘璐芬 朱皓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于京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80例女性,进行TCT、HPV、P16蛋白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于京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80例女性,进行TCT、HPV、P16蛋白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80例中,阳性50例,阴性130例;TCT+HPV+P16检测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高于TCT+HPV检测、P16检测(P<0.05)。结论TCT联合HPV、P16蛋白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较高,能提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乳头状瘤病毒检测 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宫颈癌筛查
下载PDF
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16
作者 张田玲 孙晓琳 李庆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90例女性,均实施HR-HPV检测、TCT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HR-HP...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90例女性,均实施HR-HPV检测、TCT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HR-HPV、TCT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阳性63例(70.00%)、阴性27例(30.00%);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HR-HPV联合TCT在早期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较高,可以提升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 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病变
下载PDF
成人枕叶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后复发为脉络丛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奚再兴 孙含蓄 +1 位作者 何小姣 王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 分析成人枕叶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术后复发为脉络丛癌(C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脑枕叶ACPP术后复发为C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侧枕... 目的 分析成人枕叶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术后复发为脉络丛癌(C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成人脑枕叶ACPP术后复发为C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侧枕叶侧脑室后角旁见大小约3.4 cm×4.5 cm×4.5 cm(左右×前后×上下)占位,呈不规则块状,等T_(1)、T_(2)信号,边缘见短T_(1)、T_(2)信号,周边伴有稍长T_(1)、T_(2)信号,DWI呈局部高信号,T_(2)Flair呈周围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其内见无强化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枕叶占位显微镜下全切,术中见部分肿瘤组织侵犯侧脑室枕角。术后病理结果示:枕叶肿瘤组织为CPC,WHOⅢ级,侵犯侧脑室肿瘤组织为脉络丛乳头状瘤(CPP),WHO I级。术后接受瘤腔放射治疗,随访1.5 a无复发。结论 脑实质内CP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是ACPP术后的原位复发,无特殊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是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乳头状瘤 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癌 脉络丛肿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鼻咽部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琴 李勇 +2 位作者 何文斌 刘增平 徐百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期62-63,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咽干、咽痒伴睡眠打鼾5年余”于2021-10-07入院。既往体健。专科查体:外鼻端正,鼻腔黏膜慢性充血,鼻中隔S形偏曲,双侧下鼻甲轻度肥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喉部间接喉镜检查未见下咽及喉部异常,耳部物理...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咽干、咽痒伴睡眠打鼾5年余”于2021-10-07入院。既往体健。专科查体:外鼻端正,鼻腔黏膜慢性充血,鼻中隔S形偏曲,双侧下鼻甲轻度肥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喉部间接喉镜检查未见下咽及喉部异常,耳部物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普通可见光模式下于鼻咽部正中可见类椭圆形红色片状隆起,大小约1.2 cm×1.0 cm,边缘与周围黏膜界限不清边界不清,右侧咽鼓管圆枕处可见一大小约0.5 cm×0.5 cm圆形褐色片状隆起,边界较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Papilloma) 鼻咽(Nasopharynx) 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oncocytic schneiderian papilloma)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候雪琴 刘怡彬 +1 位作者 李智铭 高军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不同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22例,及...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不同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22例,及同期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患者32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1例,回顾分析3组病例超声造影的定性及定量指标特征。结果 (1)超声造影定性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快速向心性高增强,增强后范围扩大比率高于纤维腺瘤组(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内部充盈缺损,增强后范围扩大,周边汇聚征,向心性增强比率(9.1%、27.3%、4.5%、54.5%)均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48.4%、90.3%、48.4%、87.1%),造影剂分布较浸润性导管癌组更均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的上升支斜率(K)及梯度(Grad)均小于浸润性导管癌组,峰值强度(A)高于纤维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较好的超声造影特征,超声造影对提高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有价值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浸润性导管癌 纤维腺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小琴 朱金龙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 对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P)进行效果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SINP患者,对照组25例,以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27例,以鼻... 目的 对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P)进行效果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SINP患者,对照组25例,以单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27例,以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6.30%较对照组76.00%高(P<0.05);观察组术前糖精清除时间、粘液纤毛清除率、粘液纤毛清除速度分别为(32.47±2.65) min、(42.14±5.21)%、(3.85±0.75) mm/min,对照组术前糖精清除时间、粘液纤毛清除率、粘液纤毛清除速度分别为(32.41±2.58) min、(41.58±5.15)%、(3.91±0.82) mm/min,术前两组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糖精清除时间为(21.54±1.52) min,较对照组(26.47±2.13) min少,观察组术后粘液纤毛清除率、粘液纤毛清除速度分别为(72.41±6.12)%、(8.41±0.81) mm/mim,较对照组(65.45±5.98)%、(6.42±0.74) mm/mim高(P<0.05);观察组术后鼻窦、嗅觉评分分别为(6.54±1.52)分、(2.81±1.02)分,较对照组(9.47±2.13)分、(5.45±1.18)分低,鼻通气水平评分为(10.41±1.01)分,较对照组(9.32±1.04)分高(P<0.05);观察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3.70%,明显较对照组2400%低(P<0.05)。结论 SINP以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使鼻腔黏液及纤毛清除能力改善,也有助于术后鼻窦、嗅觉、鼻通气功能提高,还可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