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在酸豆奶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香英 范杰英 +5 位作者 孟悦 曾宪鹏 南喜平 杨志强 康立宁 孙洪蕊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5期132-137,共6页
由于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为更好地发挥其益生作用,将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分别与商品发酵剂进行复配发酵酸豆奶,对酸豆奶样品的感官品质、21d货架期内的微生物含量、理化指标变化以及降胆固醇功能进行测定。... 由于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为更好地发挥其益生作用,将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分别与商品发酵剂进行复配发酵酸豆奶,对酸豆奶样品的感官品质、21d货架期内的微生物含量、理化指标变化以及降胆固醇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S2-5和K25的酸豆奶未产生不良风味,其口感更加绵滑、均匀,香气更加浓郁;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在酸豆奶冷藏期间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含植物乳杆菌S2-5和K25的酸豆奶灌胃高脂小鼠后,其血清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升高。益生性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发酵的酸豆奶质量优良且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豆奶 植物乳杆菌S2-5 植物乳杆菌K25 降胆固醇 益生菌
下载PDF
1株猪源动物联合乳杆菌S7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刘辉 季海峰 +2 位作者 王四新 陈美霞 张董燕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8,共14页
[目的]旨在对1株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猪源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三代PacBio RSⅡ和二代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GO、EggNOG、KEG... [目的]旨在对1株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猪源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三代PacBio RSⅡ和二代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动物联合乳杆菌S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GO、EggNOG、KEGG、CAZy、VFDB和CARD等数据库注释功能基因,利用TYGS(Type Strain Genome Server)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2株同源模式菌株进行了共线性分析。[结果]动物联合乳杆菌S7的基因组大小为2.03 Mb, GC含量为44.14%,共预测到1 993个编码基因,包含65个tRNA、19个rRNA、35个sRNA、29个持家基因、11个基因组岛、6个前噬菌体、4个CRISPR-Cas、8个插入序列和10个转座子;分别有1 521、1 567、1 185和60个基因在GO、EggNOG、KEGG和CAZy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在VFDB和CARD数据库中注释到181个毒力基因和110个耐药基因;另外有14个基因参与耐酸,2个基因参与耐胆盐,22个基因参与黏附和聚集;基因组中还包括与温度应激、氧化应激和细菌素合成等多种与益生功能相关的基因。系统发育树和共线性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模式菌株Ligilactobacillus animalis P38的进化关系最近。[结论]动物联合乳杆菌S7基因组中具有与耐酸、耐胆盐、黏附和聚集、温度应激、氧化应激和细菌素等相关的功能基因,可为菌株在饲料添加剂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联合乳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注释
下载PDF
猪血浆蛋白-海藻酸钠凝胶珠对植物乳杆菌的包埋效果研究
3
作者 陈睿 康旭 +1 位作者 袁江兰 曾含馨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3,共6页
为抵抗不良环境影响以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该研究采用锐孔-凝固法将猪血浆蛋白(porcine plasma protein,PPP)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复合制备成凝胶珠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包埋。当PPP质量浓度为50 g/L,SA质量浓度为4 g/L时,复... 为抵抗不良环境影响以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该研究采用锐孔-凝固法将猪血浆蛋白(porcine plasma protein,PPP)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复合制备成凝胶珠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包埋。当PPP质量浓度为50 g/L,SA质量浓度为4 g/L时,复合凝胶珠的硬度、弹性和持水力均优于单一凝胶,且可实现高效包埋,包埋率为94.51%,通过扫描电镜能观察到复合凝胶珠的多孔网络状结构及被成功包埋的植物乳杆菌。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存活率高达89.19%,4℃条件下贮藏60 d活菌损失数仅为1.09 lg CFU/g,表现出优良的抗消化性和贮藏稳定性。由此表明复合凝胶珠可为植物乳杆菌提供强有力保护,极大增加了最终发挥益生作用的活菌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包埋 猪血浆蛋白 海藻酸钠 凝胶珠
下载PDF
瑞士乳杆菌LH43作为辅助发酵剂对酸奶品质和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4
作者 马岩 李玉星 李柏良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41,共8页
为了探究具有产高分子质量胞外多糖能力的瑞土乳杆菌LH43作为辅助发酵剂对酸奶的影响,本实验利用质构分析仪、流变仪、扫描电镜、核磁共振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圆二色光谱分析酸奶的凝胶特性和蛋白质构象。结果表明,采用瑞士乳杆菌LH43... 为了探究具有产高分子质量胞外多糖能力的瑞土乳杆菌LH43作为辅助发酵剂对酸奶的影响,本实验利用质构分析仪、流变仪、扫描电镜、核磁共振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圆二色光谱分析酸奶的凝胶特性和蛋白质构象。结果表明,采用瑞士乳杆菌LH43作为辅助发酵剂能够显著提升酸奶的质构特性、持水能力及流变特性,改善了酸奶的微观结构和风味特性。同时,该菌株还降低了酸奶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游离巯基含量及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并增加了α-螺旋结构的相对含量,这证实了α-螺旋和无规卷曲是导致发酵乳凝胶产生差异的内在因素。综上所述,瑞士乳杆菌LH43可用于改善乳制品的凝胶性能,本研究可为酸奶发酵工艺的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乳杆菌 辅助发酵剂 加工性质 蛋白质构象
下载PDF
旧金山果实乳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发酵面食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国华 贺霞霞 +3 位作者 路婷 孙天 王灿烂 周世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1-438,共8页
旧金山果实乳杆菌(Fructi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作为酸面团中常见的菌种,是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酸面团乳酸菌之一,该菌种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及其与酸面团中酵母菌间的相互作用对发酵面食的风味、营养及质构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旧金山果实乳杆菌(Fructi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作为酸面团中常见的菌种,是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酸面团乳酸菌之一,该菌种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及其与酸面团中酵母菌间的相互作用对发酵面食的风味、营养及质构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自1971年分离该菌株以来,其分类学地位经历多次变迁,命名从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o变更为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在2020年确定为Fructi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至今,该菌种相关的研究文献已达500余篇。目前,该菌种已列入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可食用菌种名单和韩国的限制性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名单,但尚不在我国可食用菌种名单中。本文系统综述了旧金山果实乳杆菌目前的分类学地位及其在酸面团中的普遍性,菌种的生化特性及基因特性,并阐述了其对发酵面食的影响,探索旧金山果实乳杆菌在酸面团中的应用潜力,以期开发用于酸面团的标准化发酵剂,为传统发酵面食产业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面团 旧金山果实乳杆菌 发酵面食 酿酒酵母 矮小哈萨克斯坦酵母菌
下载PDF
发酵乳杆菌KP101对棕榈酸诱导的HepG2肝细胞脂质积累的改善机制
6
作者 王朝 王秀娟 +4 位作者 南博 王宇 李侠 王玉华 朴春红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2-86,共15页
该研究构建了体外HepG2细胞模型,以评估发酵乳杆菌KP101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HepG2肝细胞脂质代谢紊乱的改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KP101显著降低了PA诱导的HepG2细胞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该研究构建了体外HepG2细胞模型,以评估发酵乳杆菌KP101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HepG2肝细胞脂质代谢紊乱的改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KP101显著降低了PA诱导的HepG2细胞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并提升了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此外,发酵乳杆菌KP101还降低了细胞外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浓度。同时,发酵乳杆菌KP101增强了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减少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积累,从而缓解了因脂质代谢紊乱引发的氧化应激反应。通过检测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现,发酵乳杆菌KP101下调了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1c,SREBP-1c)等脂质合成基因表达,同时上调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等促进脂质分解的基因表达,进而调节脂质代谢。该研究为发酵乳杆菌KP101改善细胞脂质积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KP101 HepG2肝细胞 脂质积累 机制研究
下载PDF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猪源植物乳杆菌对断奶仔猪消化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周媛丽 姚明霞 +4 位作者 杨家军 殷秀慧 张雨杰 翟苏晴 王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对断奶仔猪消化吸收功能影响。体外培养植物乳杆菌,检测产消化酶活性;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6.80±0.23) kg的28日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对断奶仔猪消化吸收功能影响。体外培养植物乳杆菌,检测产消化酶活性;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6.80±0.23) kg的28日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植物乳杆菌液体制剂、6‰植物乳杆菌液体制剂、3 mg/kg金霉素,试验期28 d。饲喂7 d后,连续7 d收集猪粪,采用指示剂法检测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28 d后称重,计算各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采集十二指肠,检测内容物消化酶活性;采集回肠,检测回肠菌群组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可分泌蛋白酶、脂肪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分别为698.29、164.47、209.29、728.41 U/mL。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断奶仔猪体重提高了1.56 kg(P<0.05),ADG提高了41 g(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十二指肠内容物蛋白酶、脂肪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仔猪回肠菌群改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肠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猪粪水分含量、粗纤维含量、能量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植物乳杆菌可分泌多种消化酶,饲粮中添加3‰植物乳杆菌制剂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肠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促进生长性能,降低死淘率,改善养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植物乳杆菌 生产 消化酶 功能
下载PDF
阴道乳杆菌含量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8
作者 张贝贝 张春梅 +1 位作者 衣明婷 王敏 《现代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究阴道内乳杆菌含量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同时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和HPV检测。根据阴道内乳杆菌的含量(菌群密集度)将其分为乳杆菌正常组... 目的:探究阴道内乳杆菌含量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同时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和HPV检测。根据阴道内乳杆菌的含量(菌群密集度)将其分为乳杆菌正常组(Ⅱ~Ⅲ级)400例和乳杆菌少量组(0~Ⅰ级)400例,比较两组HPV的感染率;根据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为单型HPV感染组155例、多型HPV感染组29例及HPV阴性组496例,进一步分析其阴道菌群微生态情况。结果:800例研究对象中,共184例感染高危型HPV(23.0%)。乳杆菌少量组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乳杆菌正常组(34.5%vs 11.5%,P<0.05)。在菌群密集度异常率、乳杆菌群密集度异常率、菌群多样性异常率、pH>4.5、白细胞计数异常率方面,多型HPV感染组高于单型HPV感染组,且两组均高于HPV阴性组(P<0.05)。结论:阴道内乳杆菌含量与HPV感染有关,多型HPV感染更易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瘤病毒 乳杆菌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泡萝卜发酵过程中乳杆菌噬菌体演替规律及其对活性乳杆菌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杨梦露 黄玉立 +2 位作者 刘佳琦 葛黎红 赵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5,共8页
该研究采用相关国标方法、宏转录组测序技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对泡萝卜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功能及其与病毒群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萝卜发酵过程中... 该研究采用相关国标方法、宏转录组测序技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对泡萝卜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功能及其与病毒群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萝卜发酵过程中,pH在发酵初始略有升高,还原糖含量被迅速消耗降低,盐含量呈现非单调增加的趋势,总酸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苹果酸和琥珀酸被快速消耗,乳酸和乙酸成为主要的有机酸。活性微生物随发酵逐渐演替为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7.91%~22.68%)为主,且62种乳杆菌中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类谷糠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等为优势菌种。活性微生物群的主要代谢途径为代谢和遗传信息处理,且免疫系统相关通路在发酵前期是活跃的。泡萝卜中主要的病毒群为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和肌病毒科(Myoviridae)等,其中,乳杆菌噬菌体(phage)尤其是LP65和ATCC8014-B2等在发酵初期极为活跃。6种乳杆菌噬菌体与62种乳杆菌间共有30条显著正相关关系和14条显著负相关关系(|r|>0.8,P<0.05)。该研究结果为揭示病毒群在泡萝卜体系中对微生物群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萝卜 理化指标 宏转录组 活性乳杆菌 病毒群 乳杆菌噬菌体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阴道内植物乳杆菌与德氏乳杆菌联合应用对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10
作者 赵晓雯 白会会 +4 位作者 杜梦瑶 李晓翠 赵钰洁 尚翔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目的:探究阴道菌群中植物乳杆菌与德氏乳杆菌联合应用对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从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得到的白假丝酵母菌(分为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2组)、光滑假丝酵母菌及植物乳杆菌;从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中培养... 目的:探究阴道菌群中植物乳杆菌与德氏乳杆菌联合应用对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从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得到的白假丝酵母菌(分为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2组)、光滑假丝酵母菌及植物乳杆菌;从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中培养所得的德氏乳杆菌,测定两种乳杆菌的产乳酸能力、产过氧化氢能力;观察假丝酵母菌与不同比例两种乳杆菌共培养后的生长情况;通过结晶紫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植物乳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尤其是氟康唑耐药株生长的抑制能力远强于德氏乳杆菌(P<0.001),而德氏乳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强于植物乳杆菌(P<0.001),两种乳杆菌以不同实验比例共培养时的抑菌能力较德氏乳杆菌单菌明显增强,且均能有效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成膜(P≤0.001),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植物乳杆菌在共培养中占据主要生态位,真菌菌落减少,分布零散。植物乳杆菌的产D-/L-乳酸能力均很强,但几乎不产过氧化氢;德氏乳杆菌则以产D-乳酸为主,且产过氧化氢能力非常强;两者在共培养后的产过氧化氢能力未见明显互相影响,当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3∶1共培养时,产L-乳酸能力有所协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全部耐药,无论植物、德氏乳杆菌单菌还是两者共培养,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植物乳杆菌及德氏乳杆菌间的生物保护作用有所互补、协同,两者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并且对于氟康唑耐药的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更好,但对于光滑假丝酵母菌并未发现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假丝酵母菌 植物乳杆菌 德氏乳杆菌 共培养 生物膜 氟康唑
下载PDF
罗伊氏粘液乳杆菌JBR3生物学特性分析及保护剂对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军 王怡 +1 位作者 张开屏 田建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7,共12页
为推进罗伊氏粘液乳杆菌IMAUJBR3在肉类发酵剂中的应用,对该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代谢系统、生物学特性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分析获得乳酸菌冷冻干燥的最佳保护剂比例。结果表明,JBR3的基因组由1个环状染色体和2个环状质粒组... 为推进罗伊氏粘液乳杆菌IMAUJBR3在肉类发酵剂中的应用,对该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代谢系统、生物学特性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分析获得乳酸菌冷冻干燥的最佳保护剂比例。结果表明,JBR3的基因组由1个环状染色体和2个环状质粒组成,在代谢系统中注释到gene0325、gene1042等5个产甾醇酯酶(EC3.1.1.13)基因,该酶可以水解生成甾醇和脂肪酸。在益生特性分析中,未注释到生物胺相关基因,但发现了groEL、groES等多个伴侣蛋白基因和冷应激基因gene0733和gene1677,这些基因的存在确保乳酸菌在冷应激期间仍然可以保证菌株的功能特性不被破坏,说明该菌株适合于冷冻干燥。同时,JBR3包含完整的NADH系统、yfeX过氧化物酶、gor谷胱甘肽还原酶、trxA硫氧还蛋白和trxB硫氧还蛋白还原酶,JBR3可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作为发酵剂应用于发酵食品中。JBR3在脱脂乳粉为9.3 g/100 mL、麦芽糊精为2.3 g/100 mL、谷氨酸钠6.8 g/100 mL、海藻糖为10.0 g/100 mL的保护剂复配下冷冻干燥,存活率最高为95.17%±0.57%,活菌数为9.20×10^(10)CFU/g,该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粘液乳杆菌 全基因组 冷冻干燥 保护剂 存活率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发酵蓝莓汁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12
作者 廖茂雯 韩琛 +6 位作者 刘玮 李艳琳 陈昌琳 袁怀瑜 周艳 李可 李华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73,共15页
为了解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蓝莓汁在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新鲜巴尔德温为原料,利用植物乳酸菌b-1发酵蓝莓汁,研究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活菌数的变化,并利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 为了解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蓝莓汁在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新鲜巴尔德温为原料,利用植物乳酸菌b-1发酵蓝莓汁,研究发酵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活菌数的变化,并利用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测定蓝莓汁的有机酸和风味代谢物,分析其发酵和贮藏过程中风味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24 h的蓝莓汁中的活菌数达到了108 CFU/mL;储藏28 d后活菌数为6.4×107 CFU/mL。蓝莓汁发酵期间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逐渐增加,而pH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在蓝莓汁发酵和贮藏过程中,共检测到6种有机酸,其中乳酸是发酵后的产物。贮藏过程中发酵蓝莓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布为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烷类>烯类。基于PCoA和OPLS-DA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的蓝莓果汁在发酵期和贮藏期的风味代谢物差异较大,分别检测到14种、9种差异代谢物,且发酵阶段发酵蓝莓汁中芳樟醇和香叶醇的相对含量有所上升,增强了果汁的柑橘香、花香和玫瑰香气。该研究为植物乳杆菌在蓝莓发酵果汁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汁 植物乳杆菌 GC-MS PCoA OPLS-DA
下载PDF
保健砂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肉鸽生产性能和压力应激的影响
13
作者 吴凡 侯浩宾 +4 位作者 李欣 蔡霞 朱丽慧 姚俊峰 严华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保健砂中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白卡奴亲鸽、乳鸽和童鸽的生产性能以及童鸽压力应激的影响。试验选取684对亲鸽,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38对。试验组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保健砂(1×10^(8)CFU/只)... 研究旨在探讨保健砂中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白卡奴亲鸽、乳鸽和童鸽的生产性能以及童鸽压力应激的影响。试验选取684对亲鸽,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38对。试验组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保健砂(1×10^(8)CFU/只),每两周饲喂一次,连续饲喂16周。测定亲鸽3个月生产性能,乳鸽和童鸽的体重和存活率,并通过靠近、束缚和强制静止试验测定童鸽压力应激,测定期间持续饲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亲鸽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显著提高产蛋数(P<0.05);试验组乳鸽21和28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童鸽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童鸽靠近试验压力应激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提高亲鸽产蛋数,提高乳鸽体重和存活率,提高童鸽转仓后存活率,并降低转仓后的压力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乳杆菌SNK-6 肉鸽 生产性能 压力应激
原文传递
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对发酵豆乳风味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邓宇 贾宇 +7 位作者 牛君霞 王玉兰 谢远红 张红星 宋晓东 程聪洋 葛绍阳 金君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6-244,共9页
本实验利用前期实验室筛选出能够稳定快速发酵大豆蛋白的体系和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豆乳,并分析其对发酵豆乳风味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大豆蛋白以及脂肪等物质逐渐分解,发酵... 本实验利用前期实验室筛选出能够稳定快速发酵大豆蛋白的体系和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豆乳,并分析其对发酵豆乳风味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大豆蛋白以及脂肪等物质逐渐分解,发酵豆乳的粒径呈下降趋势,使其质地趋于细腻、光滑。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相结合,对发酵前后豆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产生豆腥味的己醛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降低,1-辛烯-3-醇的浓度也呈下降的趋势;双乙酰、乙偶姻、2-庚酮以及其他产生果香味等风味物质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增加,使豆乳呈现良好的风味。进一步利用丙烯酰胺诱导Caco-2细胞构建氧化损伤模型,探究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发酵豆乳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与氧化损伤模型组相比,经过发酵豆乳处理后Caco-2细胞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67倍和29.80倍,谷胱甘肽浓度也提高了12.83倍,综上,经过唾液联合乳杆菌M18-6发酵的豆乳具有显著的修复氧化损伤细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联合乳杆菌 发酵豆 风味物质 抗氧化
下载PDF
多铜氧化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强化表达对植物乳杆菌降解组胺的影响
15
作者 杜晓仪 徐玉娟 +4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彭健 杨继国 李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4,共10页
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是降解发酵食品组胺的常见菌株之一,但其降解组胺的关键基因尚未明晰,阻碍组胺降解L.plantarum的分子育种。为揭示L.plantarum降解组胺的关键基因,该研究从发酵蔬菜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组胺降解... 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是降解发酵食品组胺的常见菌株之一,但其降解组胺的关键基因尚未明晰,阻碍组胺降解L.plantarum的分子育种。为揭示L.plantarum降解组胺的关键基因,该研究从发酵蔬菜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组胺降解能力的L.plantarum,对其进行菌株特性和全基因组分析,并通过强化表达挖掘L.plantarum降解组胺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筛选菌株对组胺的降解率在48 h达到最高(20.16%)。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L.plantarum,命名为L.plantarum CY087。该菌株对高组胺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而对低酸、高盐环境的耐受性较差。多铜氧化酶基因(mcO)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在L.plantarum CY087中的强化表达均能提高其组胺降解率。与菌株CY087-36e相比,CY087-gapdH与CY087-mcO的组胺降解率分别提高了31.94%和16.14%,说明gapdH基因在L.plantarum CY087降解组胺的过程中发挥了较为关键的作用。研究为组胺降解L.plantarum的分子改造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筛选 植物乳杆菌 组胺降解 强化表达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人体肠道共栖菌瘤胃联合乳杆菌菌株的遗传差异及益生特性比较分析
16
作者 尹彤 安美玲 +3 位作者 梁智璇 卢严砖 孙海龙 倪永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本研究以从健康家庭人体粪便样品中分离出的16株瘤胃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ruminis)菌株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基因组、系统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对菌株的体外益生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基因组分析表明,L.ruminis菌株的平均基因组大小... 本研究以从健康家庭人体粪便样品中分离出的16株瘤胃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ruminis)菌株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基因组、系统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对菌株的体外益生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基因组分析表明,L.ruminis菌株的平均基因组大小、基因数量和GC含量分别为1.4 Mb、1374个、43.55%,尤其菌株间特有基因数量差异显著,在3~886个之间(菌株K646-58L的特有基因数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家族个体来源的菌株在进化树上并没有形成以家族为更相近的聚类;碳源利用实验表明L.ruminis菌株能利用大豆低聚糖、棉子糖无水物和麦芽糊精,不能利用山梨醇和木糖醇,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注释到大量参与聚糖底物代谢的基因,如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GH)1和GH13基因家族;L.ruminis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氯霉素敏感,与抗性基因预测存在不匹配的情况;L.ruminis菌株普遍具有高度的自凝聚能力(>50%)和较好的疏水性(>20%)。L.ruminis菌株基因型特征结合表型特征的研究说明其具有优良的益生特性,尤其是菌株K227-6L和K645-5L,本研究结果可为潜在益生菌菌株的开发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联合乳杆菌 比较基因组学 基因型 益生特性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布氏乳杆菌对青贮品质影响进展研究
17
作者 赵佳婕 贾玉山 +3 位作者 王志军 都帅 郝俊峰 格根图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7,共13页
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作为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益生菌,已被证实在饲料青贮发酵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布氏乳杆菌在青贮饲料中具有应用价值,但是关于其对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实... 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作为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益生菌,已被证实在饲料青贮发酵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布氏乳杆菌在青贮饲料中具有应用价值,但是关于其对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青贮条件以及所用菌株差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布氏乳杆菌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有氧稳定性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影响。在数据库中纳入了65篇已发表的文章,用于评估布氏乳杆菌对青贮的影响,结果显示:其添加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了难以消化的纤维含量。同时,布氏乳杆菌的添加改变了青贮饲料的发酵模式,提升了发酵品质。虽然布氏乳杆菌的添加对微生物多样性起到了抑制作用,然而,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乳酸菌的数量,并且有效抑制好氧细菌等腐败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采用亚组分析的方法,对布氏乳杆菌在青贮饲料中的影响进行精准评估,确定了布氏乳杆菌单独添加最适宜的青贮原料种类为豆科牧草;最适宜的添加量范围为1×10^(6)~1×10^(8)cfu·g^(-1);添加布氏乳杆菌青贮后的45~60 d作用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布氏乳杆菌 青贮饲料 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的体外益生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8
作者 肖春进 岳秀英 +2 位作者 吴晓岚 叶忠明 杨发龙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0-1353,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1株羊源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DY38的体外益生特性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将其开发为羊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测定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株的产酸能力、抑菌能力、耐酸耐胆盐能力、细胞黏附性能及抗氧化能力,... 本试验旨在研究1株羊源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DY38的体外益生特性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将其开发为羊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测定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株的产酸能力、抑菌能力、耐酸耐胆盐能力、细胞黏附性能及抗氧化能力,从而评价其益生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1)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对羊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均有良好抑菌效果;2)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在pH 2.0条件下的存活率为62.73%,在0.3%胆盐浓度下的存活率为66.85%,具有良好的胃肠道耐受力;3)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对常用抗生素敏感,且无溶血性;4)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的自聚集能力、共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分别为64.83%、62.81%和80.69%;5)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强,且无细胞裂解作用;6)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的胞内提取物具有更强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发酵上清液显示出更高的2,2-二苯基-1-苦酰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上述结果表明,羊源卷曲乳杆菌DY38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微生态制剂用于防治羊腹泻等疾病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卷曲乳杆菌 益生特性 抗氧化
下载PDF
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罗伊氏乳杆菌分泌型信号肽的筛选及鉴定
19
作者 赵文悦 杨景 +5 位作者 邵怡岚 李佳璇 姜艳平 崔文 王晓娜 唐丽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144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株高效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罗伊氏乳杆菌,通过筛选不同信号肽的方式提高牛乳铁蛋白肽的分泌表达水平,提高重组菌株的应用效率。对实验室分离的一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基因,构建表达...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株高效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罗伊氏乳杆菌,通过筛选不同信号肽的方式提高牛乳铁蛋白肽的分泌表达水平,提高重组菌株的应用效率。对实验室分离的一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分泌蛋白的信号肽基因,构建表达牛乳铁蛋白肽(LFCA)的重组菌株,通过Western blot、ELISA、激光共聚焦等技术分析和比较信号肽分泌LFCA的效果,对重组菌分泌的LFC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半数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2、A3、A4和A8信号肽能够表达LFCA,其中A3和A8能够使LFCA分泌到培养上清中,且A3信号肽使LFCA的分泌表达水平提高了近2倍,对宿主菌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重组菌株分泌的LFC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半数最低抑菌浓度为97.50μg·mL^(-1)。本研究成功筛选出能够高效分泌牛乳铁蛋白肽的信号肽,重组菌株的抑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肽 罗伊氏乳杆菌 重组蛋白分泌表达信号肽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核桃膳食纤维对乳杆菌属微生物体外增殖的影响
20
作者 杨卫星 田洋 +3 位作者 岳曼 盛军 徐昆龙 高晓余 《中国食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0,共12页
为探究核桃膳食纤维对乳杆菌生长的潜在作用,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膳食纤维(0.1~3.2 g/L)到MRS培养基中,比较其对10种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的“纤维+菌种”组合进行增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不溶性纤维仅对植物乳植杆菌... 为探究核桃膳食纤维对乳杆菌生长的潜在作用,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膳食纤维(0.1~3.2 g/L)到MRS培养基中,比较其对10种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的“纤维+菌种”组合进行增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不溶性纤维仅对植物乳植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促进率最高为9.95%,对其它9种乳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核桃可溶性纤维对唾液联合乳杆菌促进率最高,达44.34%,其次是植物乳植杆菌(16.14%)和干酪乳酪杆菌(11.23%)。进一步研究发现,核桃可溶性纤维可显著提高唾液联合乳杆菌的生物量、活菌数和非特异性黏附能力(P<0.05),在纤维添加量为3.2 g/L时,生物量和活菌数分别提高2.86倍和7.28倍,表面疏水性提高8.81%;显著促进其生物膜的形成(P<0.05);显著提高唾液联合乳杆菌对糖源的利用,并降低发酵液的pH值(P<0.05),在纤维添加量为3.2 g/L时,发酵液的pH值最低,为3.74。此外,核桃可溶性纤维还可显著升高唾液联合乳杆菌β-半乳糖苷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P<0.05)。结论:核桃可溶性纤维可通过提高唾液联合乳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来促进增殖,且有利于促进其黏附性与生物膜的形成。本研究结果为核桃膳食纤维作为新型益生元提供了理论参考,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膳食纤维 乳杆菌 增殖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